西北大學是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 工程”建設院校、教育部與陜西省共建高校。學校創(chuàng)設于1902年的陜西大學堂和京師大學堂速成科仕學館,1912年始稱西北大學,1923年改稱國立西北大學。1937年與西遷來陜的國立北平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北洋工學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組成國立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改為國立西北聯(lián)合大學,1939年復稱國立西北大學,1950年復名西北大學。在長期的發(fā)展歷程中,西北大學形成了“發(fā)揚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負建設西北之重任”的辦學理念及“公誠勤樸”的校訓,匯聚了眾多名師大家,產生了一批高水平學術成果,培養(yǎng)了大批才任天下的杰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學術聲譽和社會聲望。
西北大學物理學科肇始于1923年,1937年成立物理學系,是我國西部地區(qū)最早開展物理學專門人才培養(yǎng)的搖籃和科學研究中心。在國內率先開展激光、半導體、無線電物理等教學和科研活動,是全國最早建立激光技術專業(yè)、半導體物理專業(yè)、無線電物理專業(yè)的院校之一,在光物理、量子光學、光電子技術、生物光子學等領域具有鮮明特色。在近百年的發(fā)展歷程中,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錘煉了敢為人先的精神追求,培養(yǎng)了大批行業(yè)領軍人物和技術骨干,為西部發(fā)展和國家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西北大學與西安光機所以及《光子學報》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校友侯洵院士曾擔任學報主編,校友郭娟現(xiàn)擔任學報編輯部主任、執(zhí)行主編,王凱歌教授現(xiàn)為學報第十屆編委,均為《光子學報》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2022年金秋10月,西北大學迎來建校120 周年華誕,《光子學報》特別推出“西北大學120 周年校慶”專輯,集中展示和探討西北大學在校師生、校友以及長期與西大有良好合作關系的校外優(yōu)秀專家學者在光學、光電子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和研究進展。
本專輯共收錄學術論文31 篇,其中特邀論文27 篇,內容涵蓋激光光學技術、激光制造、超快光學、光譜學、生物光子學、光學成像、非線性光學、醫(yī)用光學與生物技術、納米光子學、光纖光學與光通信、物理光學、二維光學材料等方向。
衷心感謝為本專輯撰寫高水平綜述和研究論文的各位專家學者,以及為專輯出版做出無私貢獻的組稿專家和評審專家,希望這些論文能夠對國內從事相關研究的讀者有所幫助。
西安交通大學 高宏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周燕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王俊
西北大學 王凱歌
2022年10月15日
特邀組稿專家:
高宏,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導,物理學院院長。1991年、1994年先后在西北大學獲得理學學士和碩士學位,1997年在中科院物理所獲得博士學位。1999年9月至2008年10月,先后在日本宇都宮大學、東京通信綜合研究所、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林肯分校、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萊斯大學等研究機構作訪問研究工作。2008年10月回國后在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短暫工作,2009年3月到西安交通大學工作至今。長期從事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機理及其應用基礎研究,包括光場調控、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冷原子物理等,在Phys.Rev.Lett.及其系列、Opt.Lett.等期刊發(fā)表SCI 論文90 多篇。已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 項;曾三次參加國家自然科學獎物理與天文學評審組會評工作。現(xiàn)任物質非平衡合成與調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指委西北地區(qū)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英才計劃物理學科工作委員會委員、陜西省光學學會常務理事、陜西省物理學會理事。
周燕,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博導,中國科學院大學首席教授。1996年、1999年先后在西北大學獲得理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03年在北京理工大學獲得工學博士學位,2005年在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后留所工作,2005年、2011年先后被聘為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2015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目前是中國宇航學會光電技術專業(yè)委員會、中國光學工程學會新型探測委員會、海洋光學委員會委員。一直從事微弱光探測與成像技術領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863、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發(fā)、探索、預研、背景以及中科院重點部署、先導等課題40 多項,發(fā)表學術論文80 余篇,實現(xiàn)成果轉化2 項,獲得授權發(fā)明專利32 項;在SPIE 等國際、國內會議做特邀報告20 多次。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發(fā)明獎、江蘇省創(chuàng)新人才、揚州市綠楊金鳳人才等獎勵。
王俊,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究員、博導,微納光電子功能材料實驗室主任。2001年在西北大學獲得學士學位,2003年、2006年在香港中文大學分別獲得碩士、博士學位,2006.12-2010.04 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博士后研究員,2011年到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工作至今。主要研究領域為低維半導體非線性光學。作為國際上最早開展二維材料非線性光學工作的研究者之一,與合作者揭示了石墨烯、過渡金屬硫化物和黑磷等重要二維材料的超快非線性光學特性,多項成果獲國際光電領域知名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和引用。在Nature 子刊、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等SCI 期刊發(fā)表論文200 余篇,引用8 000 余次;入選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國家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上海市“優(yōu)秀學術帶頭人”、Elsevier 2020年中國高被引學者;在SPIE、CLEO-PR、MRS 等學術會議做邀請報告60 余次。
王凱歌,西北大學,研究員/教授,博導。1991年、1997年在西北大學分別獲得理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02年在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獲得博士學位,此后,分別到中科院物理所博士后流動站、安徽光機所/深圳大學企業(yè)博士后工作站學習工作,2008年1月回西北大學工作至今,2010年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高級訪問學者。目前主要從事納米生物光子學、物理電子學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科技部中美科技合作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科學院知識創(chuàng)新項目、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基礎研究項目等等。近年來,發(fā)表專業(yè)學術論文100 余篇、授權國家發(fā)明專利16 項、參編外文專著1 部;多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做邀請報告、任分會主席?,F(xiàn)擔任陜西省光電子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級光電技術與納米功能材料國際聯(lián)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陜西省“光電子與納米光子技術生物醫(yī)學應用創(chuàng)新團隊”負責人,陜西省“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中國光學學會生物醫(yī)學光子學專委會常務委員,陜西省物理學會理事,陜西省光學學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