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潤梅,歐彩虹
西安醫(yī)學院附屬寶雞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陜西寶雞 721006
缺血性腦卒中指腦組織在腦血管阻塞的情況下發(fā)生缺血性損害,主要特征為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腦栓塞、腦血栓形成。缺血性腦卒中急性發(fā)作期主要有偏癱、失語、口眼歪斜、眩暈、惡心、嘔吐等表現(xiàn),后期主要有舌強言謇、口眼歪斜、肢體功能障礙等表現(xiàn),患者的生存質量降低[1]。大部分中老年人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癥等慢性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高,缺血性腦卒中的致殘率及死亡率逐漸提升[2]。本研究觀察了西藥配合中醫(yī)針灸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的臨床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缺血性腦卒中患者92例,依據(jù)治療方法分為西藥配合中醫(yī)針灸治療組(配合治療組)、西藥單獨治療組(單獨治療組)兩組,每組46例。配合治療組中,男25例,女21例;年齡59~76歲,平均(64.92±3.45)歲;病程1周至2個月。單獨治療組中,男24例,女22例;年齡60~77歲,平均(65.47±3.82)歲;病程1周至2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入組患者均符合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標準[3]。排除標準:(1)有先天或后天殘疾等對肢體運動功能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的疾??;(2)合并嚴重原發(fā)性疾?。?3)有嚴重癡呆等嚴重合并癥。
1.3方法
1.3.1單獨治療組 給予患者靜脈滴注脈絡寧注射液20 mL+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并給予患者靜脈注射胞二磷膽堿注射液0.75 mg+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每天1次。
1.3.2配合治療組 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針刺治療,找出主穴(人中穴、內關穴、手三里穴、三陰交穴);輔助穴位包括治療上肢功能障礙的穴位(曲池穴、手三里穴、肩繆穴、合谷穴),治療下肢功能障礙取穴位(髀關穴、血海、丘墟、環(huán)跳委中、四強),治療吞咽障礙取穴位(廉泉、翳風、地倉),失語障礙取穴位(風池、啞門、廉泉、通里)。將這些主穴及輔穴,辯證施針,運用提插捻轉法、補虛瀉實法等手法,每次3~4個,每次留針30 min,每日1次,每周5 d。4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
1.4觀察指標 隨訪1個月。(1)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采用加拿大神經(jīng)病學量表(CNS),總分0~45分,0~15分、>15~30分、>30~45分分別評定為輕度缺損、中度缺損、重度缺損[4]。(2)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質量:分別采用Fugl-Meyer評定量表(FMA)、Barthel指數(shù)(BI)、Spitzer生活質量指數(shù)表(QLI),F(xiàn)MA總分0~100分,0~<50分、50~<85分、85~<96分、96~<100分、100分分別評定為重度運動障礙、明顯運動障礙、中度運動障礙、輕度運動障礙、正常[5];BI總分0~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強[6];QLI內容包括照顧、健康狀況等,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7]。(3)血清指標: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DNF)、神經(jīng)生長因子(NGF)、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體(D-D)。(4)不良反應。
1.5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治療后患者具有正常的肢體肌力,基本無癥狀,能夠生活自理;好轉:治療后患者具有較好的肢體肌力,較輕的癥狀,能夠部分生活自理;未愈:未達到上述標準[8]??傆行?(痊愈例數(shù)+好轉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后,配合治療組的CNS評分低于單獨治療組(P<0.05),F(xiàn)MA、BI、QLI評分均高于單獨治療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質量比較分)
2.2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配合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1.30%(42/46),高于單獨治療組的60.87%(28/46)(χ2=11.709,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后,配合治療組的血清Hcy、D-D、hs-CRP、IL-8、TNF-α水平均低于單獨治療組(P<0.05),血清BDNF、NGF水平均高于單獨治療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水平比較
2.4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配合治療組和單獨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10.87%(5/46)、8.70%(4/46),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中醫(yī)認為,缺血性腦卒中主要為氣血、腦脈在情志、勞倦內傷等作用下逆亂、痹阻,本虛標實是其主要發(fā)生機制,包括心脾肝腎虛損、痰濁腑實等[9]。針灸治療的主要功效為溫通經(jīng)脈、調和氣血、相對平衡陰陽、調和臟腑,其具有較為廣泛的適應證,療效較為迅速顯著,操作方法較為簡便易行,具有較少的不良反應,費用較為低廉。在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中,針灸治療能夠對機體痙攣狀態(tài)進行有效緩解,促進患者臨床癥狀的減輕,有助于患者運動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F(xiàn)階段,西醫(yī)對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治療方法是對患者的腦細胞進行營養(yǎng)、溶栓、降纖等,具有一定的療效,而配合中醫(yī)辨證療法有助于療效的提升。
本研究結果表明,配合治療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均優(yōu)于單獨治療組,可能原因為針灸對各區(qū)域腦神經(jīng)細胞、處于休眠狀態(tài)的神經(jīng)細胞進行刺激,一方面加速了腦卒中康復進程,另一方面改善了腦卒中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10]。
相關醫(yī)學研究表明,西醫(yī)療法配合中醫(yī)針灸療法能夠促進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部分血清指標水平的有效改善,與單純西藥療法相比其臨床療效更為顯著[11]。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配合治療組Hcy、D-D、hs-CRP、IL-8、TNF-α水平均低于單獨治療組(P<0.05),血清BDNF、NGF水平均高于單獨治療組(P<0.05),可能原因為針灸是一種適宜的外因刺激,能夠對病灶區(qū)缺氧缺血狀況進行有效緩解,配合西藥能夠促進相關細胞因子水平進一步改善[12]。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配合治療不會使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增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