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冰
(甘肅省慶陽市寧縣第四中學,甘肅 慶陽)
借助情境教學,能夠充分應用外部環(huán)境,引導學生在環(huán)境中充分地進行體驗,并產生積極學習的心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中可以選擇的情景具有多樣性,既可以選擇現實的情景,又可以由教師運用語言以及其他手段展示相關情景。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課堂導入能夠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選擇情境導入可以優(yōu)化課堂導入的效果,促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思考中。為此,需要重視情境導入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隨著我國高中數學教育研究水平的持續(xù)提升,高中數學教師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有了深刻的認識,并結合認識持續(xù)地調整數學教學的方式。保證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完整性,調整教學節(jié)奏,能夠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課堂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起始環(huán)節(jié),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許多數學教師就課堂導入進行了教學理論的研究以及教學實踐。
就課堂導入的實際情況來看,教學中仍舊存在不同的問題。首先,仍舊有部分數學教師對于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完整性重視不足,未采取合理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或者不重視導入設計的合理性,課堂導入的運用效果受到了限制。其次,也存在一些教師過度重視課堂導入,課堂導入的時間長,影響了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正常進行,使整體教學效果不佳。由此可見,教師對于課堂導入的研究與實踐仍舊處于發(fā)展中,需結合高中數學教學內容、高中生學習心理以及學習需求等諸多因素,持續(xù)對課堂導入進行深度的教學研究,并根據研究進行教學實踐,注意經驗的總結。另外,還要從學生的角度對課堂導入進行審視,目前仍舊存在許多學生在課堂中自主學習意識不強,未能夠及時調整心理,在課堂導入中未能夠進行積極思考的問題,最終影響了課堂導入的效果。由此可見,課堂導入中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思考習慣。
首先,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具有劃分時間板塊的作用,能夠適應于學生從課下相對輕松的狀態(tài)中迅速調整到學習狀態(tài)中。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課堂導入的調整主要是對學生思維狀態(tài)的調整。因此,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應用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投入課堂。其次,借助課堂導入尤其是情境導入的方式,教師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與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另外,從課堂教學的角度來看,合理應用課堂導入能夠使課堂教學具有完整性,教學中教師需要分別完成引導、啟發(fā)以及具體知識點的深度解析,導入部分將會確定整節(jié)課的基調。
首先,課堂導入具有系統(tǒng)性原則。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huán)節(jié),需要與其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相配合,因此教師需要關注導入的系統(tǒng)性原則。一般情況下導入需要完成兩方面的任務。其一,需結合本節(jié)課程的學習內容對此前的知識進行復習。高中數學知識內容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需要基于以往完成的學習內容理解新的知識。其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新知識產生興趣,關注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其次,課堂導入具有設計性原則。課堂導入時具體方法的選擇需要結合教學內容、課堂類型和學生的基本差異來決定。教師在正式上課之前,應該對整體的教學內容有所了解,結合現實完成課堂導入的設計。情境導入的運用需要重視導入的設計,結合內容進行合理的聯(lián)想,選擇具有趣味性或者貼合學習內容的材料完成情境的創(chuàng)設。另外,課堂導入還要遵循適度性原則。課堂導入是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之一,不可占用過長的課堂時間,否則會影響教學的進度。
問題法的導入方式是較為常見的,教師需要重視教學語言的選擇,通過語氣以及教學情感的調整,提出導入問題。首先,教師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全面的梳理,確定重點內容或者相關的學習內容適合于問題情境導入,并選擇合理的問題。其次,在審視教學內容的同時,教師也要關注到學生的心理。高中生的心理較為成熟,習慣于在課堂中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問題的設置可以是單獨的,也可以選擇鎖鏈式的。如在學習難度高的知識點引導中,就可以是鎖鏈式問題,在同一個問題情境中,由簡單問題到復雜問題,構建出問題鏈,問題鏈的形式適應于學生的思考進程,教師與學生能夠在問題中進行交流。另外,在問題情境導入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問題的趣味性。例如,在“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這一節(jié)課程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借助想象問題的模式,引導學生思考宇宙空間中空間點、直線、平面等無線的延長、拓展后的位置關系,提出情境問題。如想象問題中自由幻想的空間,就契合高中生的思考興趣。
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許多數學知識與生活情景存在直接的聯(lián)系。為此,教師需要重視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借助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完成課堂導入。高中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難度,許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產生了畏難心理。生活情景導入能夠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消除學生存在的不良學習心理,借助熟悉的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生活有所了解,轉化對生活的觀察視角,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觀察與思考。例如,在統(tǒng)計相關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其日常生活中的統(tǒng)計問題。許多高中生都開始進行自我“小金庫”的管理,大多數高中生的經濟來源為家庭,因此“小金庫”中資金較為有限,資金的合理應用是學生需要面對的問題。為此,教師可以咨詢學生的資金應用需求,結合統(tǒng)計相關知識提出資金應用的問題,引導學生感受統(tǒng)計知識在生活中的實用性。其次,教師需要重視對學校生活環(huán)境的應用,校園生活中也會出現各類與數學知識相關的情景。相對于其他的情景,校園情景學生更熟悉,能夠帶給學生更深刻的感受。例如,在立體幾何相關知識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引導選擇觀察各類校園建筑物,并完成建筑物的速寫,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課堂導入,了解各類立體幾何知識的特點。
借助多媒體技術能夠進行情景的再現,在聲、光、電的作用下,學生能夠產生擬真的情境體驗,從而對課堂導入的內容產生興趣。例如,在概率相關知識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構建一個虛擬戰(zhàn)爭的場景,結合戰(zhàn)爭場景對戰(zhàn)爭雙方的戰(zhàn)況進行概率分析,了解戰(zhàn)爭中各類隨機事件的發(fā)生概率。學生在電子游戲以及影視作品中經常能夠看到各類戰(zhàn)爭場景,教學中展示的戰(zhàn)爭場景能夠喚醒學生的日常記憶,情景的展示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將學生的心理帶入課堂教學中。為確保構建的情境具有真實性,教師需要重視日常工作中對各類多媒體技術的學習,收集并且積累可以在課堂中應用的圖片、視頻以及音頻的信息。例如,運用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教師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信息,如通過拍攝視頻的方式獲取生活化信息。
情境導入的方法選擇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靈活選擇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將各類情境導入的方法進行綜合應用。綜合法的應用,能夠提升情境的真實性,同時也需要教師進行充足的課前準備。相對單一導入的方式,綜合法應用的時間較長,教師需要把控好課堂的整體節(jié)奏,避免出現課堂導入時間過長的狀況。一般情況下,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時間應該控制在5 分鐘左右,在這一段時間中,教師既需要完成情景的展示、問題的提出,又要與學生進行簡短的交流,導入時間最長不可超過7 分鐘,時間過長將會打亂教學的節(jié)奏。教師需要精確地把控學生在導入階段的學習心理以及情感變化狀況,通過語言與其他導入方式的應用明確引導方向,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謹慎、深度地思考。在混合法的應用中,多媒體技術與生活化場景的融合、多媒體場景展示與問題導入法的融合都是較為常見的,可結合需求靈活選擇。
在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做好初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與應用。通過情境導入的方式,學生能夠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情境導入可以確保課堂導入的有效性。可結合具體的教學需求,選擇適用的情境導入方式。首先,可以借助問題進行情境導入,問題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引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其次,可以借助生活進行情境導入,生活化的內容具有趣味性,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還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情境導入,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體驗。最后,也可以應用綜合法完成情境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