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花靜 劉冬梅
1 永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浙江 永康 321300
2 金華市第五醫(yī)院 浙江 金華 321000
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TFCAD)是由于面部長期反復不規(guī)范使用類固醇皮質(zhì)激素軟膏或誤用含有類固醇皮質(zhì)激素的化妝品所引起的皮膚慢性炎癥,短時間內(nèi)皮膚狀況明顯改善[1],一旦停用,隨即出現(xiàn)紅斑、瘙癢、脫屑等急性、亞急性皮炎癥狀,復用之后皮膚不適癥狀明顯緩解。TFCAD多發(fā)于中青年女性,最常見于面部,近來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其治療方法報道很多,但臨床治療頗為棘手。本研究采用涼血五花湯加減聯(lián)合強脈沖光治療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取得較好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100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50例,男4例,女46例;年齡14~56歲,平均年齡(32.00±7.42)歲;病程6個月~8年,平均5.00年。對照組50例,男5例,女45例;年齡18~51歲,平均年齡(34.83±5.42)歲;病程5個月~12年,平均4.34年。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情況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激素依賴性皮炎診治指南》:①曾經(jīng)有3個月以上外用激素藥物或可疑護膚品及化妝品病史,發(fā)病病程≥1個月;②在停用激素及可疑護膚品后出現(xiàn)紅斑、灼熱、紋理增多、干燥、色素沉著、瘙癢等;③皮損形態(tài)類似于以下幾種疾病及癥狀:痤瘡、脂溢性皮炎、接觸性皮炎、皮膚老化;④遇熱或接觸刺激物后可加重皮損;⑤再次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制劑后可使皮損減輕,停用后皮損復發(fā),且較之前嚴重。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血虛風燥證的辨證標準。證見面部皮損黯紅色斑疹或丘疹,伴脫屑及毛細血管擴張?;颊咦杂X面部有緊繃感、干燥、瘙癢等癥狀,時重時輕,反復發(fā)作,舌質(zhì)黯紅、苔黃,脈弦或細。
1.3 納入標準:①符合以上診斷標準;②年齡18~60歲;③告知患者可能發(fā)生的各種不良反應,取得患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④自愿作為受試對象,遵守醫(yī)囑用藥;⑤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4 排除標準:①不符合以上診斷標準;②懷孕、哺乳期婦女;③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嚴重腦、心、腎系統(tǒng)疾病、惡性腫瘤,免疫系統(tǒng)疾病,糖尿病患者,口服抗凝藥患者;④對本次實驗中所用藥物及實驗器材過敏者;⑤合并有其他可能干擾結果評估的皮膚病,如濕疹、面部感染、皮肌炎、紅皮病、丹毒等;⑥有精神疾病患者;⑦糖皮質(zhì)激素超敏反應者。
觀察組和對照組均給予維生素E乳外涂,每日2次。所有患者治療8周結束后判定療效。
2.1 觀察組:給予涼血五花湯加味內(nèi)服聯(lián)合強脈沖光(IPL)治療方案:涼血五花湯加味:野菊花、雞血藤各15g,紅花、雞冠花、凌霄花、玫瑰花各12g,生地黃25g,青蒿、黃芩、忍冬藤、川芎各10g,甘草6g。瘙癢者加白鮮皮、地膚子各15g,膿瘡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g。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200mL,溫水送服。強脈沖光:帶上護目鏡,并全程閉上雙眼。醫(yī)師先于治療部位涂抹專用導光冷凝膠。治療時,將強脈沖光儀的治療頭導光晶體輕放于待治療皮膚,并開始釋放強脈沖光。皮膚會感到陣陣光束進入的溫熱感。每4周治療1次,每次20min。治療導光凝膠為水溶性物質(zhì),治療后以清水清洗即可。
2.2 對照組:給予口服依巴斯汀片,每次20mg,每日1次;口服硫酸羥氯喹片,每次0.2g,每日2次。療程為8周。
3.1 觀察指標:兩組患者入組當天、治療2周、4周、8周后各觀察1次,觀察記錄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和治療反應等各項指標,并運用面部皮膚圖像分析系統(tǒng)(VISIA皮膚檢測儀,美國Canfield公司)對皮膚生理指標測定:用潔面啫喱洗臉,紙巾蘸干,在控溫(22±2)℃、控濕(40±2)%的房間里等待30min,進行皮膚生理指標的測試,定量分析治療前后兩組患者面部紅斑區(qū)域、紋理、色素沉著,絕對分值是代表選定區(qū)域的皮膚特征檢測值的面積和強度,測量部位為額部(正中)、鼻尖、下頜、左右面頰部(雙側目外眥垂線與鼻下緣水平交點)、左右口角及左側耳后無皮損區(qū),每個部位測量1次,VISIA操作嚴格按照儀器說明要求測試。
3.2 療效評判標準:采用中醫(yī)證候療效標準評價兩組療效。評分標準:①主觀癥狀評分:灼熱、瘙癢、疼痛、干皺感、緊張感,分別按無、輕、中、重計為0~3分;②客觀癥狀中紅斑、色素沉著、表皮萎縮和毛細血管擴張分別按無、輕、中、重計為0~3分,丘疹、膿皰的計數(shù)按無、<10、10~20、21~40、>40各計為0~4分;③療效=(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痊愈:療效指數(shù)≥90%;顯效:療效指數(shù)為60%~89%;好轉:療效指數(shù)為20%~59%;無效:療效指數(shù)<20%。
4.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4.2 兩組癥狀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主觀和客觀指標評分(±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主觀和客觀指標評分(±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時間入組當天治療2周治療4周治療8周主觀指標8.87±2.07 8.92±1.82 7.84±2.14 8.01±1.97 4.67±1.51#6.24±1.15 3.03±0.96#5.36±1.62組別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例數(shù)50 50 50 50 50 50 50 50客觀指標6.83±2.01 6.79±2.13 6.42±2.61 6.51±2.13 3.74±2.23#5.13±2.17 1.71±1.32#4.72±1.76
4.3 不良反應:觀察組在治療過程中有2例出現(xiàn)暫時性色素沉著,數(shù)月內(nèi)恢復。對照組有12例出現(xiàn)頭暈、嗜睡,亦未影響治療。
中醫(yī)古籍中并沒有針對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的記載,但有類似表現(xiàn)疾病的敘述。中醫(yī)學認為糖皮質(zhì)激素乃辛熱之品,長期外用于皮膚肌腠,易助陽化熱,日久則易入血分,耗傷陰血,肌膚失于濡養(yǎng),則出現(xiàn)皮膚紅斑或腫脹,毛細血管擴張,干燥緊繃脫屑或灼熱瘙癢感[2]?,F(xiàn)代醫(yī)家根據(jù)“溫病學說衛(wèi)氣營血辨證”提出“熱入營血”的理論后,“血熱”作為其病因病機被提及,治療上應予以涼血解毒、滋陰潤燥。吳鞠通認為“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故筆者采用《趙炳南臨床經(jīng)驗集》之“涼血五花湯”(紅花、雞冠花、凌霄花、玫瑰花、野菊花)為基礎方。該方是趙炳南先生眾多經(jīng)驗方中一首比較著名的方劑,在中醫(yī)皮膚科臨床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是治療紅斑皮損的基礎方。
涼血五花湯加味在涼血五花湯基礎上而得,方中野菊花清熱解毒,紅花、玫瑰花理氣活血化瘀,雞冠花疏風活血,凌霄花涼血活血泄熱,因藥味取花,花性清揚,可引藥性上行,所以本方比較適宜治療病變在上半身或全身散發(fā)的皮膚病[3]。另外配伍生地、青蒿、黃芩清熱涼血、解毒消炎,雞血藤、忍冬藤疏通經(jīng)絡、祛瘀生新,以緩解毛細血管擴張;川芎行氣活血,甘草調(diào)和諸藥?,F(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且青蒿能減輕日光對于此疾病的影響,生地具有一定的抗炎、抗過敏作用,甘草含甘草酸、甘草次酸等,具有抗過敏、抗炎及糖皮質(zhì)激素樣作用。全方兼顧氣血津液,寒熱并用,收散結合,共奏涼血解毒祛風、滋陰潤燥之功效。
綜上所述,涼血五花湯加味聯(lián)合IPL技術治療TFCAD的臨床療效確定,安全度高,不良反應少,對主觀、客觀癥狀改善效果顯著,同時患者的皮膚屏障功能得到明顯改善,可以作為治療TFCAD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