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寧中學高2022屆(3)班 楊奇霖
一個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上究竟要以怎樣的姿態(tài)介入塵世?在古往今來的漫漫長河之中,許多人傾盡一生,只為找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遙看士子風流,文人墨客揮筆,山林賢者隱居。莊子一心大道,而杜甫心系蒼生,有蘇軾提筆的“一蓑煙雨任平生”,有屈原因答的“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迷章”,他們用自己的姿態(tài),給了這個世界一個答案。
晨光熹微,季秋時節(jié),在那東籬之下采一朵沾露的重陽,吟上一句“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他是山野間的閑人,是“漱石枕流”之詩的鼻祖,“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是他的志向。陶淵明用詩歌給了世界他的答案。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彼侨绱丝裢?,以千金買醉,不問歸路。他自大豪邁,“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但他憑己一人之力戳痛了唐朝那肥胖的月亮,“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是他的灑脫。李白用行動給了世界他的答案。
布衾似鐵,缊袍在身的他并沒有終日頹喪。生在唐朝衰落的時代是杜甫的不幸,卻是天下詩家之大幸。無緣花晨月夕,他的一生皆傲霜斗雪。于漚珠槿艷間得見廣廈千萬間,他唯愿其“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卻道自身“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他心系天下,落筆繪就山河,“在紙上織造著蒼老而動蕩的山水”,于是乎山河蕩漾。杜甫用一生給了世界他的答案。
現(xiàn)在,該是我們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了。
木心曾說,“款款獨行,才不致傾溢”。
當一顆赤子之心落入塵世,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其實與其愿違,他是應該哭訴自身的不幸,還是應該奮起而直追?“花看半開,酒飲微酣”,社會本就不完美,而這種不完美,其實是為了讓我們懂得處世之態(tài),領(lǐng)悟并且補全自身。一味怨天尤人,無所作為,世界才不會因此而改變。
愚者方為世事所擾。
我們應該去追求,追求并不需要很崇高很崇高的理想,但是它得是出自本心,是真心所求。人在這世上走一遭,為的是什么?大抵是為了讓自己的心能夠安逸,能夠得到滋潤。所以,人才會為了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東西,而“凡心所向,素履可往”,會為了實現(xiàn)本心,去拼,去闖。
一代國士袁隆平,當之無愧的民族脊梁,一生所為就是為了讓雜交水稻產(chǎn)量再升高。他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種遍全球夢”。他想要成為一顆種子,一顆能夠帶來希望的好種子。少年時種下的那一個夢,他一生都在奮力地追逐。雖然偉人已去,但他的名字將永遠深刻在中華大地上,深刻在人民群眾的心里!偉人已逝,除了濃濃的不舍,我們更應當記得接過那一粒精神之種,使其得以開花結(jié)果,使我們的民族得以更加富強!
現(xiàn)在,每個人都在追逐自己想要的,但無論你選擇哪一種目標與追求,一個人的一生,都應成為屬于自己的一首詩,一首絕美的詩,一首飄著煙花雨雪的詩。
老師點評:
喬布斯說:“我須尋得所愛。”詩意人生應該覓得一生所愛,除了它,你的生命可能再無激情可言。天高地迥,宇宙茫茫,該去何處尋覓?
處于青春期的作者,正虔誠地向世界尋求答案:“要以怎樣的姿態(tài)介入塵世?”他歷數(shù)詩界前賢,不斷尋找生命的價值,探尋人生存在的意義。于是乎,屈原、陶潛、李杜的名句被信手拈來,“漱石枕流”“漚珠槿艷”等典故也用得輕車熟路。我們看到,通過尋覓,作者發(fā)現(xiàn)陶淵明以隱居,李白用豪情,杜甫拿大愛對這一問題做出了回答。
不違“本心”“真心”地去活,活出精彩,“為了實現(xiàn)本心,去拼,去闖”。這是少年給出的答案,是他對世界的宣言,對人生、未來的表白?;蛟S成為“國士袁隆平”那樣的人,僅僅是一個夢,或許少年的答案與崇高、偉大、不朽關(guān)聯(lián)不大,但這正是偉大的時代,偉大的國度才具有的博大:每個人都可以按自己的“真(本)心”去生活,去追求,最終“成為屬于自己的一首詩”。
尋覓一生所愛,確立人生方向,少年尚處蒙昧,這是因為問題的最終答案需要用一生去回答。作為文章的第一位讀者,請容許我對作者的疑慮嘗試解答:“你最大的責任就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易卜生的名言,就是我想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