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嚴焰 劉琴 符陽山 吳江 唐連英
650118 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放射治療科1,云南昆明
650118 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胃與小腸外科2,云南昆明
650021 云南大學附屬醫(yī)院急診醫(yī)學部急診內科3,云南昆明
鼻咽癌為頭頸部腫瘤,屬于發(fā)生在鼻咽黏膜柱狀上皮的惡性腫瘤,大部分為鱗狀細胞癌[1]。放療為治療鼻咽癌的首選方式,在放療技術不斷提高的情況下,鼻咽癌患者生存率也有所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還可減輕部分放射性毒性反應,但卻很難進一步降低放射性毒性,因此,后遺癥及放療毒性是對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的主要因素[2]。在對鼻咽癌患者進行放療期間,給予其有效的健康指導,促使其對疾病有關知識進行掌握的同時,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本研究主要探究鼻咽癌放療患者接受“互聯(lián)網(wǎng)+”健康教育路徑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采用歷史對照設計,將2021年12月-2022年2月在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放射治療科接受治療且符合標準的79 例患者納入對照組;將2020年3-5月于同一醫(yī)院內接受治療且符合標準的80 例患者納入干預組。對照組男45 例,女34 例;年齡18~60周歲,平均(39.25±12.44)周歲;體重44~82 kg,平均(63.52±2.66)kg。干預組男46 例,女34 例;年齡18~60周歲,平均(39.26±12.46)周歲;體重45~88 kg,平均(64.61±3.15)kg。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納入標準:①與《鼻咽癌營養(yǎng)治療專家共識》中有關原發(fā)鼻咽癌診斷標準相符[3];②患者均處于清醒意識狀態(tài);③經(jīng)卡氏(KPS)功能狀態(tài)評分標準評估,所得評分>80 分者;④有智能手機,并可熟練運用;⑤了解研究內容,自愿參加且簽署相關文件。
排除標準:①既往有顳頜關節(jié)損傷,上、下門齒脫落無法準確測量門齒距離者;②認知或精神障礙者;③存在遠處轉移情況者;④年齡<18周歲者。
方法:⑴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方法:①放療前:a.心理方面:在患者入院后,向患者簡單介紹疾病發(fā)病原因、臨床癥狀、治療方式等;需要向其講述治療目的、注意事項、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等;告知患者醫(yī)護人員會及時對其產生的不良反應展開有效處理;b.口腔檢查宣教:告知患者放療前接受口腔檢查、治療的重要意義;對患者門齒間距進行測量并詳細記錄,叮囑患者在接受放療3年內避免拔牙。②放療中:a.照射野皮膚干預:保證照射野局部皮膚處于干燥且清潔狀態(tài);向患者講述對照射野皮膚展開有效保護的重要性;嚴禁給予患者具有刺激性的消毒劑;著重觀察照射野皮膚變化情況,可利用柔軟毛巾及溫水對照射野皮膚輕輕擦拭。b.功能鍛煉指導:指導患者開展功能鍛煉,包括最大限度張口、微笑、舌肌運動、鼓腮及磨牙等;還需對頸部肌肉進行活動,使頭頸向右側或者左側進行旋轉及側彎等。c.鼻腔口腔衛(wèi)生指導:指導患者正確沖洗鼻咽部,1~2次/d,需詳細告知具體沖洗方法及注意事項;叮囑患者保證日常鼻腔清潔,并嚴格遵守醫(yī)囑,嚴禁挖鼻。d.飲食方面:叮囑患者多食用低脂肪、高鐵質、高熱量、高維生素及高蛋白的食物,嚴禁食用辛辣、腌制、熏、炸食物。③出院指導:叮囑患者需繼續(xù)服用的藥名、劑量及用法;鼓勵患者適當參加一些運動,嚴禁參加過于激烈的運動;注意保暖及健康飲食。⑵干預組采用“互聯(lián)網(wǎng)+”健康教育路徑干預,主要內容:①設立健康教育小組,查閱國內外鼻咽癌放療患者張口受限、健康教育路徑和“互聯(lián)網(wǎng)+”醫(yī)療模式相關文獻,參考專業(yè)論著結合常規(guī)護理模式,擬定“互聯(lián)網(wǎng)+”健康教育路徑。選取三甲醫(yī)院從事腫瘤護理,具備專業(yè)護理經(jīng)驗及管理經(jīng)驗的護理專家10 名。通過兩輪德爾菲專家咨詢法確定鼻咽癌放療患者健康教育路徑,擬定健康教育實施流程。②根據(jù)健康教育路徑,放療前、中、后全程對患者采取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并及時進行效果評價,動態(tài)調整。
觀察指標:①癌因性疲勞:選擇Piper 疲乏量表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疲乏情況展開評估,本量表中共包括27個條目,4個維度分別為行為方面、情感方面、感知方面、認知或情緒方面。每一維度分值為0~10 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改善情況越佳。②患者健康教育知曉度:在完成放療后,給予患者本院自制健康教育知曉度調查表,含有6個方面,分別為皮膚反應知識、放療注意事項、用藥知識、功能鍛煉、鼻腔沖洗、飲食知識,滿分為100分,90~100 分為完全知曉,70~89 分為部分知曉,<70 分為未知曉??傊獣月?(完全知曉率+部分知曉)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由2 名護士負責將調查問卷發(fā)放給患者并回收,發(fā)放率及回收率均為100%。③觀察兩組患者張口受限發(fā)生情況:根據(jù)SOMA張口受限分組標準分別對兩組患者不同時段張口受限情況展開評估(放療第8 次、放療第16 次、放療第22 次、放療第30 次、放療后90 d、放療后180 d),自主張口困難,門齒距2.1~3.0 cm為Ⅰ級;門齒距1.1~2.0 cm為Ⅱ級;門齒距0.5~1.0 cm為Ⅲ級;門齒距<0.5 cm,需接受鼻飼干預,為Ⅳ級。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應用SPSS 26.0 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選擇秩和檢驗分析兩組患者張口受限情況,表示為U。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癌因性疲勞評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癌因性疲乏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干預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癌因性疲勞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癌因性疲勞評分比較(±s,分)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n行為方面情感方面感知方面認知或情緒方面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對照組 795.09±2.518.61±0.36*5.26±2.618.12±0.41*4.96±2.728.33±0.44*5.31±2.398.41±0.54*干預組 805.12±2.538.78±0.49*5.29±2.588.33±0.54*4.91±2.758.51±0.57*5.34±2.418.65±0.47*t 0.0752.4900.0732.7590.1152.2270.0792.990 P 0.9400.0140.9420.0140.9080.0270.9370.003
兩組患者健康知曉率比較:干預組健康總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健康知曉率比較[n(%)]
兩組患者張口受限發(fā)生情況:干預組放療第8次、放療第16次、放療第22次、放療第30次、放療后180 d 張口受限程度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張口受限發(fā)生情況(n)
鼻咽癌為耳、鼻、咽、喉部惡性腫瘤中發(fā)病率最高的一種臨床中首選放射治療法對鼻咽癌患者展開治療,通過對電離輻射展開應用,可加快患者康復進程。
制定“互聯(lián)網(wǎng)+”健康教育路徑,選擇專業(yè)的護理專家聯(lián)合經(jīng)過兩輪所制定的健康教育實施流程對患者展開放療前、放療中及放療后的健康教育,按時展開效果評價并動態(tài)對健康教育措施展開調整,幫助患者了解并掌握相關健康知識,患者對于鼻咽癌的認知狀況得到改善,在獲得與個人所需相適應且完整護理指導的同時,還可對患者自覺關心健康的態(tài)度進行培養(yǎng),進而逐步形成健康行為及遵醫(yī)行為,最終達到最佳健康狀態(tài)。本研究所應用的“互聯(lián)網(wǎng)+”健康教育路徑,更加系統(tǒng)、全面且與時俱進,執(zhí)行起來也更加簡便,便于患者在家中接受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疾病出現(xiàn)復發(fā)或者加重的情況,利于加快患者康復進程。
綜上所述,“互聯(lián)網(wǎng)+”健康教育路徑應用于鼻咽癌放療中,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得到改善,健康知識認知度有所提高,還可緩解其張口受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