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喜梅
(甘肅省徽縣果樹站,甘肅 徽縣 742300)
徽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處西秦嶺南麓嘉陵江上游的徽成盆地,東鄰秦川,南通巴蜀,西鄰階州,北接天水。地跨東經105°34′~106°27′、北緯33°33′~34°11′,海拔 700~2 500 m,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qū)。年平均氣溫12.1 ℃,≥10 ℃有效積溫3 971.7 ℃,無霜期200~220 d,年平均降水量745.8 mm,年日照時數1 726.4 h,日照率40%以上。南北為山地林區(qū)及林緣區(qū),中部為淺山丘陵區(qū),境內資源豐富,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適宜多種果樹及經濟林木的生長。徽縣的氣候特征和水土等資源優(yōu)勢為發(fā)展林果產業(yè)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大櫻桃是徽縣果樹中春季上市最早的果品,色澤艷麗,玲瓏剔透、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有“春果第一枝”“果中珍品”的美稱。果實含有較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具有調中益脾、調氣活血、平肝去熱的作用,是延年益壽的保健果品。徽縣大櫻桃成熟期基本集中在4—5月,這一時段降雨量少,氣溫回升較快,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果實著色和糖分的積累?;湛h氣溫較周邊的天水市、康縣、成縣等地稍高,大櫻桃成熟期比天水市提前10—15 d,比成縣早7—10 d,在隴南及周邊地區(qū)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徽縣大櫻桃最早建園是在20 世紀90 年代,在泥陽鎮(zhèn)喬王村栽植那翁、早紅寶石、大紫等品種6.67 hm2,但由于品種搭配不良,不重視管理,栽植5~6 年后沒有掛果,部分農戶失去信心將大櫻桃樹砍伐,栽植了油桃、李子、杏等其他結果早的果樹品種,保留面積不足3.33 hm2。2010 年以來保留栽植的的大櫻桃開始陸續(xù)掛果,在2011—2016 年期間,大櫻桃批發(fā)價格40~50 元/kg,并且有蘭州、天水等外地客商上門收購。可觀的經濟效益吸引周邊果農戶又開始種植大櫻桃,徽縣大櫻桃生產逐步進入規(guī)?;耘嚯A段。截至目前,徽縣泥陽鎮(zhèn)、永寧鎮(zhèn)、伏鎮(zhèn)、栗川、柳林等部分鄉(xiāng)(鎮(zhèn))均有大櫻桃集中栽培示范點,其中泥陽鎮(zhèn)喬王村總面積達到20 hm2,全縣大櫻桃種植面積約有66.67 hm2。從事大櫻桃生產經營的主體多數是農戶,龍頭企業(yè)及合作社占比不高,引導和帶動能力不強。在栽培種類和品種選擇上沒有統(tǒng)一標準,市場意識不強,栽植具有盲目性和多樣性,形成小生產和大市場的嚴重脫節(jié),在銷售中處于弱勢地位,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差。
徽縣發(fā)展大櫻桃較晚,政府引導力度不足,部分果農在看到種植大櫻桃經濟收益好之后自發(fā)開始種植,自行組織到山東省、陜西省楊凌市、附近的天水市等地引種。栽植品種有紅燈、大紫、那翁、意大利早紅、拉賓斯、早紅寶石、紅艷、美早、布魯克斯、岱紅等,栽植品種多而雜,缺乏系統(tǒng)的區(qū)域試驗材料,沒有主栽品種?;湛h大櫻桃果園大部分栽植都是5~7個品種,成熟時間不統(tǒng)一,生長習性各異,給管理和經營帶來極大的困難。
徽縣大櫻桃生產經營體系中,果樹生產經營主體較少,農戶分散栽植建園缺乏與技術部門的指導與溝通。在生產技術掌握方面只有少數農戶長期從事果樹生產,生產管理技術較好,大部分農戶重栽輕管思想嚴重,管理粗放,技術掌握差。在大櫻桃的修剪、施肥、花期管理等技術仿效其他果樹,造成樹形修剪不規(guī)范,土肥水管理跟不上,樹體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不協(xié)調,造成大量抽條,成花少。一部分果園沒有配置授粉樹,導致果園生長多年不掛果或落果嚴重,嚴重影響果園產量和經濟效益。而且目前從事大櫻桃生產的多數為農村中老年勞動力,在接受新知識、應用新技術方面能力相對較差,果園輕簡化、機械化栽培技術推廣普及相對滯后。造成生產前期投資不足,修剪、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管理措施跟不上,生產水平普遍較低。同時,生產投勞投工較多,受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因素的影響,生產效益明顯下滑。
徽縣果樹產業(yè)服務體系建設不健全,農業(yè)技術人員深入鄉(xiāng)村進行指導和服務次數少。農業(yè)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及信息網絡服務體系不配套,沒有能夠提供技術服務支持的社會力量。大櫻桃產前、產中、產后綜合服務不到位,生產農戶和生產主體有問題不知道找誰可以解決,到哪里可以得到幫助?,F有的從事果樹生產人員多以婦女和老人為主,大部分文化程度低,對新知識接受能力差。技術人員實踐技能和理論素質也有待提高,不能完全滿足生產發(fā)展需求。
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科學發(fā)展”“堅決不與糧爭地”的原則,進行科學謀劃,開展分類指導,不斷優(yōu)化種植結構,逐步實現產業(yè)的合理布局。結合農業(yè)供給側結構調整的大好機遇,把大櫻桃生產作為徽縣調整農業(yè)產業(yè)結構、推動農業(yè)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抓手,將大櫻桃產業(yè)做大做強,充分發(fā)揮政府引導和社會力量的主體作用,增加資金投入,不斷提高果樹產業(yè)的科技含量。完善扶持政策,夯實農業(yè)產業(yè)基礎,營造良好的招商引資的環(huán)境,多種途徑拓寬銷售渠道,逐步把徽縣大櫻桃產業(yè)發(fā)展成為徽縣經濟增收的支柱產業(yè),從而帶動地方經濟快速增長。
目前徽縣發(fā)展大櫻桃應該以紅色大果型、口味酸甜、耐貯運、抗裂果、自花結實率高的品種為主,通過調查了解及果農的生產實踐,適合徽縣種植的大櫻桃品種有紅燈、大紫、意大利早紅、早大果、美早、早紅寶石等。大櫻桃園內配置75~105 株/hm2那翁、拉賓斯、薩米脫作為授粉樹,提高授粉坐果率。紅燈果大、色澤艷麗、多汁味甜、皮薄質軟、豐產性好;意大利早紅形狀較紅燈略小、顏色較淺、口味酸甜、果肉肥厚多汁,結果早,豐產穩(wěn)產,深受群眾喜愛;早紅寶石味純、酸甜可口、成熟期早;以上3個品種推薦作為徽縣目前大櫻桃生產的主栽品種進行推廣。
要把徽縣櫻桃產業(yè)做大做強,必須從品種上抓好以下工作:第一,篩選出市場競爭力強、適宜徽縣發(fā)展的大櫻桃早、中、晚熟品種,早、中、晚熟品種可按4∶3∶3 的比例栽植;第二,建立育苗基地,自繁自育,確保發(fā)展品種純正;第三,推廣矮化栽培,用吉塞拉5號做大櫻桃矮化砧,可提前結果2 年,使樹冠矮化、早結果、產量好、品種優(yōu)?;湛h野櫻桃具有耐地下害蟲啃咬、耐寒耐澇、耐肥害、根系發(fā)達、樹齡長等優(yōu)點也可使用。
3.2.1 確定大櫻桃生產重點區(qū)域 在徽縣中部鄉(xiāng)(鎮(zhèn))選擇淺山丘陵、光照充足、水源豐富、土壤肥沃的地區(qū)建立大櫻桃生產基地。在果樹栽植經驗豐富的村建立高標準示范園66.67 hm2。在生產基礎好、農民素質高的村建立生產基地200 hm2。
3.2.2 高規(guī)格、高起點建園 大櫻桃的物候期相對較早,春季花期前后易受晚霜危害,對產量影響極大?;湛h近年來春季晚霜年年發(fā)生,2019 和2021 年晚霜造成部分果園絕收,所以建園應選擇背風向陽地塊。積極推廣脫毒苗栽培,采用第一年挖大坑填充秸稈、農家肥,填嚴踩實堆漚,第二年秋植二年生大苗,爭取早結果,早收成。另外,在平坦的地塊起壟栽培,大櫻桃根系較淺,既不抗旱也不耐澇,露天栽植平坦地塊發(fā)生澇害的可能性大,起壟栽培可降低澇害影響,提高產量和果實品質,還能降低流膠病的發(fā)病率。
3.2.3 提高示范戶科技含量 在重點示范區(qū)域給示范戶提供系統(tǒng)的先進集成豐產栽培技術,大力推廣果樹輕簡化栽培技術、高效集成技術等,逐步擴大新技術推廣普及率。要重點加強生物農藥、生物有機肥的推廣使用,落實測土配方施肥、生草覆蓋、肥水一體化管理等措施,推廣普及人工授粉、果園放蜂、疏花疏果、果實套袋等花果管理技術,大力推廣矮化栽培、間作套種立體栽培、生態(tài)循環(huán)栽培等技術,不斷提高果農科技素質及果園科技含量,突出示范戶效益。通過典型帶動,輻射發(fā)展,取得各級部門對大櫻桃產業(yè)發(fā)展的支持,改變目前大櫻桃產業(yè)的現狀,逐步做強大櫻桃產業(yè)。
充分利用鄉(xiāng)村振興、生態(tài)文明等項目建設加大對大櫻桃生產的扶持力度,正確引導大櫻桃生產規(guī)模發(fā)展。通過政府扶持引導確定適合徽縣各鄉(xiāng)(鎮(zhèn))生產的主栽品種,搭配好授粉樹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集中管理,提高產業(yè)化經營程度。在此基礎上加強技術培訓和科技服務工作,重點引導果農普及果園放蜂、人工授粉、科學用藥、土肥水管理、測土配方施肥、冬夏季修剪等綜合配套集成促優(yōu)技術,進一步提升果園科學化管理水平。大力推廣果園生草技術、綠色無公害綜合配套生產技術、果園養(yǎng)畜、果畜沼配套、沼液防蟲壯果、沼渣肥園等技術提高果實品質,增加產量提高效益。同時,積極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果園防災減災等工作;加快中低產果園改造,對品種落后、產量低、品質差的低產園和樹勢衰弱、病蟲危害嚴重、樹冠交叉密閉的果園,通過改良土壤,增施有機肥,加強病蟲害防治,實施高接換優(yōu)、抬干落頭、疏枝回縮、更新復壯及間伐等措施進行升級改造。
大櫻桃通過自然休眠的需冷量為500~1 400 h的要求,徽縣完全能夠滿足,發(fā)展溫室示范栽培是可行的??蛇x擇伏家鎮(zhèn)、泥陽鎮(zhèn)等土地平坦、光照充足無遮攔、水源充足無污染的地塊建立日光溫室示范栽培,選擇需冷量低、豐產性強、適應性廣的早熟品種進行栽植,根據采收速度和銷售量合理安排早中晚熟品種。通過矮化栽培、適期扣棚、控制樹高整形修剪、溫濕度調控、花期輔助授粉、疏花疏果、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措施的落實,提早大櫻桃上市時間,提高大櫻桃品質,增加經濟效益,為示范栽培奠定基礎。
結合實際,強化引導,創(chuàng)新方式,建立和完善果樹產業(yè)利益聯結機制,逐步實現果農小生產與銷售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培育和壯大產業(yè)化經營聯合體,在大櫻桃生產集中區(qū)根據需要引導群眾成立公司、專業(yè)合作社、協(xié)會等組織,充分發(fā)揮公司、合作社、協(xié)會的帶頭示范綜合服務作用。引導農戶利用土地資源、貼息貸款、互助資金、自有資金、勞動務工等方式入股或加入公司(合作社),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生產大戶+基地+農戶”的產業(yè)化發(fā)展模式,以公司(合作社)為基礎單元開展合作生產,進行統(tǒng)一經營,有效規(guī)避和降低市場風險。重視產、供、銷一條龍服務,逐步減少果農戶戶自銷,銷售時間不集中、不統(tǒng)一的現象。充分利用徽縣交通便利、氣候適宜的條件,就地興辦或引進果品加工企業(yè),以保證生產的果品不積壓,能增收富民,實現大櫻桃產業(yè)長期穩(wěn)健發(fā)展,使大櫻桃生產成為徽縣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成為徽縣特色農業(yè)的支柱產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