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嬌,薛曉玲,劉 迪,邴冬雪
(1.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qū)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督檢測中心,吉林 白城 137000;2.吉林省通榆縣邊昭鎮(zhèn)綜合服務中心,吉林 白城 137201 )
目前中國玉米栽培技術的落后以及對病蟲害的防治不到位都對玉米的實際產值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此,相關的從業(yè)者需要對玉米的栽培技術進行改進,充分利用地理空間技術、信息技術等,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從而使玉米產值及其實際的質量都能得到保證。
白城市洮北區(qū)的玉米種植面積較大,超過全縣總耕種面積60%。玉米品種選擇多以積溫2650℃~2750℃的干角質糧,半干糧,抗蟲抗病品種為主,常見的包括金慶系列品種,即金慶177,188,105,1022,領科128,翔玉998,瑞普909,富民985等。2021年春季氣溫比常年偏低,4月下旬—5月初開始播種,采用重型免耕機播種,株距7~9 cm,行距64 cm,公頃保苗55000~65000株。使用桂湖牌肥黃腐酸鉀復合肥(24-16-14)11袋/hm2,880kg/hm2。
雖然玉米本身的適應能力比較強,但是,要充分發(fā)揮品種價值,提升產量與質量,要重視玉米品種的選擇,對解決玉米栽培與種植問題等有積極作用。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結合地區(qū)實際情況,從玉米品種宣傳以及指導的角度進行分析,并通過官網、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方式,向種植戶推送玉米品種選擇的相關知識,確定品種后,可借助智能化選種設備,完成玉米種子選擇,對提高玉米種子的凈度有積極作用。此外,在新品種試驗階段,可以在正式播種之前需要開展發(fā)芽率試驗,對玉米種子的相關數據進行記錄與分析,并將播種量與種植密度傳輸到信息平臺,提高科學選種水平。
保障土地的松散性是保障玉米快速發(fā)育的主要因素之一[3]。在播種前,首先需要將土地翻耕,從而使種植的土地更加松散,更加平整。對于其翻耕的時間,通常需要進行較為嚴格的控制,要在其相關的收割工作完成了之后,再去用機器來進行翻耕,對土地翻整,并且進行滅茬工作。這樣能夠保障土地的整體通透性,保障玉米的生長。在進行翻耕工作時,還可以對病蟲害等來進行清除以及滅殺,從而保障玉米的最后產值。
玉米的栽種需要重點注意其栽種的密度,很多的栽種人員喜歡使用大密度的栽種方法來進行栽種,還有一部分栽種人員沒有依據實際情況來栽種,這都會使得成本被大量浪費,給玉米的質量以及產量帶來一些影響。玉米的實際種植密度需要保證15畝地的種植密度為45000~50000株才可以,只有去保障了玉米的種植密度,讓玉米能夠更好地吸收營養(yǎng),才能保障玉米的產值。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可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田間管理,通過人工智能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應用,對玉米生長發(fā)育進行動態(tài)監(jiān)管,可提高玉米種植的田間管理水平。在掌握玉米生長過程下,可通過信息統(tǒng)計與分析,落實科學灌溉以及施肥等工作,保證玉米的健康生長。
在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可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對玉米田地的地理空間進行信息化,實現玉米病蟲害的可視化,方便種植戶掌握各個階段的并中還情況以及流行規(guī)律,提高病蟲害防治的綜合水平。對于粗縮病若是沒有對其進行相應的防治,會很大程度上對玉米的產值造成影響。目前中國對于這種蟲害病沒有有效的藥物能夠進行防治,所以還是需要提前預防。在玉米的實際選種時,首先要選那些更具耐病性的玉米種類,從而預防這種病,還可以調整播種的時間,從而避開蝽蟓蟲害病的傳播時期,從而減少發(fā)病率。在種植時,若是發(fā)現了這類病株還需要馬上拔除,防止其傳播。
玉米的紋枯病實質上是種真菌病,其會對接近地面的那一段莖稈造成危害,會使莖稈腐爛,從而影響營養(yǎng)水分的實際傳輸,最后讓玉米產值減少。若是想要防治這種病害,要利用換茬的方法來防止出現重茬栽種的情況,從而對紋枯病進行防治。在玉米生長時,可以適當利用氮肥來進行施肥,并且對玉米之間的間距合理地調控,保障其營養(yǎng)的吸收,要保障其合適的換氣環(huán)境,從而預防紋枯病的發(fā)生。若是在日常管理中發(fā)現了患病的玉米植株,那就需要馬上處理,避免大規(guī)模傳染。
對于北方的洮北地區(qū)而言,玉米螟是很常見的玉米害蟲,這種蟲會對玉米的莖稈有所傷害,在進行防治時,要先去選擇對其有第一抗性的玉米種類。在進行秋翻時,要先利用機耕來進行滅茬,并且對施肥,保障其根系的生長,從而對玉米螟蟲害進行防治。在心葉期,還可以利用相關的乳油來噴射從而對其進行防治。
中國各地的環(huán)境以及氣候都有很大的差異,進行玉米的栽培時也需要因地適宜,要利用不同的技術來進行栽培,保障玉米的生長。要重視信息化技術在玉米種植全過程中的應用,對提高玉米科學化種植水平有促進作用。對各類常見的蟲害病進行提前的預防以及科學的防治,從而保障玉米的發(f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