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芳芳 蘇之彥
1.邢臺市信都區(qū)人民檢察院,河北 邢臺 054000;2.臨漳縣人民檢察院,河北 邯鄲 056000
聽證制度有著重要的價值,戴維杜魯門把聽證協(xié)調利益的功能與目的歸結為“它提供一種準儀式的手段來調節(jié)利益集團之間的分歧以及通過一種安全閥來減輕或消除干擾”。對于檢察機關來說,可以通過召開聽證會,將案件中的矛盾充分展現(xiàn)出來,并通過聽取各方意見,集思廣益,為化解矛盾沖突,提高辦案質量,確保司法公正創(chuàng)造條件。2020年10月2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fā)布了《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聽證工作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明確了檢察機關聽證會的概念、召開聽證會的案件范圍以及召開聽證會的程序等?!兑?guī)定》的發(fā)布為檢察機關以聽證會方式審查案件提供了法律基礎。全國各地的檢察機關都積極落實聽證會制度,集多方智慧消弭積怨、化解矛盾,促進息訴罷訪,維護社會穩(wěn)定。
檢察機關的聽證會是指人民檢察院對于符合條件的案件,組織召開聽證會,就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和案件處理等問題聽取聽證員和其他參加人意見的案件審查活動。就是由傳統(tǒng)的書面審查的封閉模式到堅持直接性、言詞性的“面對面”的轉變。[1]張軍檢察長提出“通過檢察聽證,把當事人請進來,使其充分享有、行使當事人參與聽證、提交證據(jù)、訴說心曲、質證辯論的權利,實現(xiàn)了案件當事人之間、案件當事人與司法辦案機關之間平等對話,無疑就是一種程序公正”。
最高檢發(fā)布的《規(guī)定》第四條明確了人民檢察院召開聽證會的范圍:“辦理羈押必要性審查案件、擬不起訴案件、刑事申訴案件、民事訴訟監(jiān)督案件、行政訴訟監(jiān)督案件、公益訴訟案件等,以及人民檢察院辦理審查逮捕案件,需要核實評估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社會危險性、是否具有社會幫教條件的,可以召開聽證會?!?/p>
聽證作為一項制度層面的創(chuàng)新設計,是高檢院從我國司法的人民屬性出發(fā)做出的重要部署,是群眾參與和監(jiān)督檢察工作的制度設計和檢察機關案件審查的制度創(chuàng)新[2]。
(一)有利于在辦理案件過程中化解矛盾,減少信訪隱患。檢察機關通過召開聽證會的方式辦理案件,將案件存在的矛盾展現(xiàn)出來,把當事人請進來,使其充分享有、行使當事人參與聽證、提交證據(jù)、質證辯論的權利,實現(xiàn)了案件當事人之間、案件當事人與司法辦案機關之間平等對話,保障了群眾了監(jiān)督權,增強了當事人的信服度。檢察機關通過聽證會上當事人的辯論,以及充分聽取聽證員的意見后,作出公正的結論,實現(xiàn)了案結、事了、人和。
(二)有利于提高檢察機關的司法公信力。以聽證會的方式審查案件,邀請各個律師、人民監(jiān)督員、人大代表等不同行業(yè)的聽證員參與聽證,并且案件當事人參加聽證,在保證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辦案的同時,充分保障了群眾的監(jiān)督權利。將案件辦理放在“陽光”下,以公開促進公正,提高了檢察機關的司法公信力。
(三)有利于落實“誰辦案、誰普法”制度,引導全民守法。通過邀請社會不同行業(yè)的人員參與聽證會,檢察機關通過鮮活的案件進行以案釋法,釋法說理,聽證員全面參與案件辦理,并在分析案件過程中也增強了其法律意識,提高群眾的法律意識,增強法律觀念,為全民守法做出貢獻,真正地做到了誰辦案誰普法。
(四)聽證制度是檢察機關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要手段。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是實現(xiàn)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抓手,也是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而檢察機關應立足檢察職能,為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做出貢獻。聽證會制度是檢察機關以“程序正義”促“實體公正”的創(chuàng)新履職,聽證會制度提高了檢察機關辦案的質效,減少了上訪隱患,維護了社會穩(wěn)定。
(一)邀請的人員范圍不夠廣泛,聽證員庫不夠完備。目前,檢察機關在辦理需要召開聽證會的案件,由于受到辦案期限的限制,為了提高辦案的效率和減少不必要的矛盾和沖突,邀請的參加人一般都是與檢察機關經(jīng)常有聯(lián)系的律師以及人民監(jiān)督員等。檢察機關應該完善聽證員庫,應該更加廣泛的吸收社會不同行業(yè)的人員進入到聽證員庫并不斷更新和完善,能做到根據(jù)不同的案情,邀請不同的社會人員來參與案件的討論,否則聽證會的召開就沒有完全地發(fā)揮其功能。例如,對于一些非法占用農(nóng)用地的案件,以及農(nóng)村中發(fā)生的因鄰里糾紛導致故意傷害等案件,檢察機關可將邀請人員范圍擴大至該村委會的成員,這樣在辦理案件過程中,也能起到很好的普法教育的作用。對于辦理一些涉及專業(yè)領域的案件,例如金融詐騙案件以及涉稅案件,檢察機關應邀請銀行工作人員、稅務機關工作人員來參加聽證會,這樣檢察機關就案件法律事實和證據(jù)審查來說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能夠幫助檢察機關作出更加客觀的判斷。對于一些具有較大普法意義的案件,在合適的時候,檢察機關可以邀請當?shù)孛襟w參與進來,并進行報道,這樣就更好的起到了普法作用。
(二)聽證員參與積極性不高。由于我們邀請的聽證員對檢察機關聽證會制度了解較少,很多聽證員并不清楚聽證會的意義和目的是什么,再加之聽證員都來自不同行業(yè),自身工作也比較繁忙,導致聽證員來參加檢察機關的聽證會就像是在幫助檢察機關完成工作,流于形式,沒有參與到案件的積極討論中,對案件的爭議焦點和存在矛盾沒有詳細了解,對檢察機關的意見盲目認同。甚至有的聽證員有認為檢察機關召開聽證會只是一個形式,完成一個任務,結果早已經(jīng)認定,聽證員的意見并不重要的錯誤想法。其實聽證員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想法主要還是檢察機關在召開聽證會之前沒有對跟聽證員進行詳細的溝通,沒有對聽證員就案件的爭議以及矛盾向聽證員詳細解釋,也沒有向聽證員解釋檢察機關召開聽證會的重大意義等。這就使得聽證員在聽取檢察機關辦案人介紹案件時,聽不進去、分析不出、參與不進的情況出現(xiàn)。
(三)檢察機關召開聽證會的案件范圍單一,多為擬不起訴的刑事案件,一般是相對簡單,爭議性較小的刑事案件。實踐中,檢察機關為了能保證聽證會順利召開,減少矛盾和沖突,確定擬召開聽證會的案件,一般都是爭議小、案情簡單、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擬不起訴的案件。對于爭議較大的刑事申訴案件、公益訴訟案件,召開聽證會的比例就相對較小了。審查逮捕對于犯罪嫌疑人社會危險性以及涉及罪與非罪等難題的案件,檢察機關召開聽證會的次數(shù)也比較少,出現(xiàn)上述問題的原因一是檢察機關一些辦案人員存在畏難情緒。二是檢察機關一些辦案人沒有充分認識聽證會的重要意義。三是審查逮捕案件辦案時間短,在七天之內不容易組織聽證會。究其根本還是辦案人的業(yè)務水平尤其是對聽證會中出現(xiàn)的突發(fā)狀況的應變能力有待提高。
(四)召開聽證會的次數(shù)較少。檢察機關每年召開聽證會的頻率并不高,次數(shù)不多。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種。首先,基層檢察院能夠選出特別適合召開聽證會的案件比較少。在很多基層院,刑事申訴的案件、公益訴訟等案件并不多,從中也難挑選出群眾訴求強烈、矛盾糾紛突出的案件以及疑難、復雜、引領性等案件。其次,很多基層院的員額業(yè)務量大,工作任務重,難有精力再組織聽證會審查案件,即使組織聽證會審查也是為了完成工作任務而倉促召開聽證會,也沒有真正發(fā)揮聽證會的作用。最后,有些檢察官存在懶惰心理,畏難情緒,沒有真正地理解聽證會的意義。很多檢察官主要精力都放在對案件審查中,對于新出現(xiàn)的聽證會不愿研究,不明白聽證會的意義,不愿意組織聽證會,認為組織聽證會很麻煩,反而影響辦案的進度,認為按照原來的辦案模式也可以將案件辦結。
(五)有的檢察機關沒有設立專門的聽證室,相關的聽證設備不完備,信息化水平不高。實踐中,很多檢察機關還沒有專門的聽證室,將普通會議室臨時作為聽證室,或者有聽證室但是沒有配備相關的電子設備,沒有開展過聽證直播,甚至有的檢察機關的聽證室都沒有全程錄音錄像的設備,這種情況既會使聽證會審查案件的效果大打折扣,也影響了聽證案件的宣傳和普法教育的效果。
公開聽證為控辯雙方提供了公開透明的交流平臺,對于樹立司法權威、維護司法公正有積極意義,且在辦理案件過程中,化解矛盾,減少上訪隱患,并能夠起到很好的普法效果,真正實現(xiàn)了社會效果、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統(tǒng)一,是檢察機關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有效手段。我們檢察機關作為司法機關、法律監(jiān)督機關更應該深刻地認識到聽證制度的重要意義。
根據(jù)目前檢察機關在召開聽證會中出現(xiàn)的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jīng)驗,提出以下建議和意見:
(一)強化領導抓落實。檢察機關的聽證會制度落到實處,檢察機關的領導干部就必須認識到聽證會的重要性和意義。只有領導干部強抓聽證會制度,才能將該制度落到實處,將聽證制度發(fā)揮出其作用。張軍檢察長站在厚植黨執(zhí)政政治基礎的高度,就深刻認識做好檢察聽證工作的重大意義作出三點闡述:檢察聽證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以“程序正義”促“實體公正”的創(chuàng)新履職;檢察聽證是踐行新時代“楓橋經(jīng)驗”,以訴源治理促國家治理的能動履職;檢察聽證是深化司法民主,以公開促公正贏公信的自覺履職。圍繞抓實領導干部帶頭辦案,以辦理疑難復雜的公開聽證案件的“頭雁”效應促更實履職,建立院領導辦案“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明確院領導主要應辦理哪些案件,同時細化領導干部直接辦案的分案機制。
(二)加強對檢察干警培訓,提高檢察干警的綜合業(yè)務素質,增強思想認識,熟知聽證會審查案件的程序和相關規(guī)定。張軍檢察長指出,做好檢察聽證工作,要錘煉過硬政治、業(yè)務能力,強化硬件保障,加強檢察聽證理論研究。首先提高檢察干警對聽證會制度的重視度,轉變檢察官為考核而聽證的思想觀念,充分認識到聽證制度的社會及法律意義。其次提高檢察官歸納爭議焦點、證據(jù)辨別、場面控制、綜合協(xié)調和做群眾工作等的綜合能力??梢酝ㄟ^召開研討會,學習召開聽證會的程序和規(guī)范,學習典型案例,對案件進行深入剖析,甚至可以模擬聽證會,通過不斷學習更新檢察官司法辦案理念,提升檢察官辦案能力和聽證控場能力。在實踐中,檢察機關可以先辦理簡單案件,克服檢察官畏難情緒,充分認識聽證會制度的程序后,再逐步召開更加疑難案件,程序合規(guī),質量才有保證。
(三)建立聽證員選拔機制,完善聽證員庫。建立一套完善的聽證員選拔、管理、培訓制度,以加強聽證員隊伍的建設。首先,確定聽證員庫的范圍,建立穩(wěn)定的聽證員隊伍。聽證員庫可以分別由法律類專家、專業(yè)領域專家和社會人士組成。通過三類人員的共同聽證,從法律角度、專業(yè)領域的角度以及社會角度對案件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化解了檢察官因自身認知領域的局限,提升檢察機關的辦案質效,且對今后類似的案件也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其次,實行聽證員的考核機制。對聽證員建立履職臺賬,對聽證員進行年度考核,并將考核結果及時通報其工作和推薦單位。最后,為了保證聽證會召開的質量,檢察官應根據(jù)不同的案件性質,選擇更為合適的聽證員。例如對于涉及專業(yè)領域的案件,應選擇相關專家作為聽證員,并在召開聽證會前及時溝通,確保聽證員了解案情。對于涉及農(nóng)村易發(fā)犯罪的,應當邀請村干部作為聽證員參與聽證,這樣更有利于村治理,防止類似犯罪的發(fā)生。
(四)完善聽證會的考核制度。檢察機關的考核制度是檢察機關工作和行動的指南,能夠直觀地讓檢察干警及時了解最新的工作重點,并通過設置激勵機制提高辦案質量。例如近幾年對認罪認罰適用率的考核,大大地提高了檢察機關認罪認罰工作的推進。設置合理的聽證會考核機制,堅持“應聽盡聽”原則,激勵檢察機關積極推行聽證制度,真正地做到檢察聽證全覆蓋。
全面依法治國正在全面推進,檢察機關作為重要的司法機關,應該勇挑重擔,立足檢察職能,在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積極探索更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創(chuàng)新辦案方法。聽證制度就是檢察機關創(chuàng)新履職的體現(xiàn),檢察機關以公開聽證的方式辦理案件,讓群眾看得見、聽得到公平正義,深化司法民主,厚植黨執(zhí)政政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