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淑平(福建省霞浦縣第一小學)
在習作教學中,教師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使習作教學充滿活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自由表達,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其中,小學中年級是習作教學的起步階段,中年級學生雖然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片段寫作的經(jīng)驗,但依然缺乏寫作方法的積累。因此,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應該注重對學生觀察方法和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教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扎實寫作技巧的訓練,從而真正使學生的習作水平有長足的進步。統(tǒng)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要求把最近觀察到的印象最深的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寫下來。筆者據(jù)此創(chuàng)編習作指導課“吹泡泡”,教導學生“先體驗,后抒寫”的習作原則,讓學生用眼看、細心品,做生活的有心人,體驗情感,創(chuàng)意表達,從而抒寫自己的喜怒哀樂。
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揮學習主動性,讓學生感覺習作是其樂無窮的過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成功教學的開端,兒歌以其語言美、韻律美和簡潔美為中年級學生所喜愛。
筆者在課堂導入階段播放了兒歌《吹泡泡》:吹泡泡,吹泡泡,泡泡像串紫葡萄。吹呀吹,吹出泡泡大又圓。泡泡大,泡泡圓,泡泡是座快樂園。跟著它,轉(zhuǎn)圈圈,一不小心轉(zhuǎn)上天??刺?,摸月亮,星星對我眨眼睛。簡潔、明快的兒歌喚起了學生在生活中玩吹泡泡游戲的回憶。然后,筆者引導學生朗讀兒歌并自由做動作,學生特別興奮。有的學生忍不住用小嘴做出“吹”的動作;有的學生用手做出了用力“扇”的動作;有的學生用雙手在空中左打打,右拍拍,似乎在追逐、拍打泡泡,課堂上一片歡聲笑語。兒歌營造了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fā)了習作興趣,使學生能夠自由享受習作的過程。
中年級學生習作水平提高的主要表現(xiàn)是其觀察事物、描述事物能力的提升。掌握觀察方法是學生習作能力提升的基礎。在習作教學中,教師應該采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充分調(diào)動感官,仔細觀察,促使學生充分體驗習作過程。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讓一名學生上臺吹泡泡,要求其他學生認真觀察這名學生吹泡泡的過程,然后引導學生用“先……接著……然后……”準確描述這一過程,其中重點指導學生準確表達這一連串的動作。筆者提示學生在吹泡泡時可以從顏色、大小、形狀等幾個方面觀察吹出的泡泡,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引導學生有順序、有側(cè)重點地進行觀察。有了直觀感知為依托,學生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就能更準確地表達。
小學習作教學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重要責任。小學中年級學生對世界充滿好奇,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握學生這一特點,引導學生依托具體的習作情境,展開合情合理的想象,鍛煉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教師應該摒棄向?qū)W生單向灌輸知識的模式,讓學生融入教學情境中,在互動中實現(xiàn)知識建構,在語言交際活動中體驗生活,激發(fā)表達欲望,豐富語言儲備。
在教學中,生1把吸管插入杯中對著杯子吹。筆者提醒其他學生觀察生1是怎么吹的,吹出的泡泡有什么特點。當生1杯中的泡泡越來越多時,其他學生紛紛感嘆他吹的泡泡“像一串晶瑩的葡萄”。生1繼續(xù)吹,泡泡蔓延出杯口,形似毛毛蟲。筆者引導其他學生關注生1的動作、神態(tài),觀察泡泡的變化過程,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并描述。有的學生表達:生1最調(diào)皮了,他把吸管斜斜地插入杯中,對著杯子不停地吹。慢慢地,杯中長出了一串晶瑩的葡萄,不一會兒,又爬出了一條可愛的毛毛蟲,真是有趣極了。學生通過精彩的展示和創(chuàng)意的表達,共同創(chuàng)設了以“吹泡泡”為主題的習作情境。學生欣賞、對比、評價彼此吹的泡泡,實現(xiàn)了思維的碰撞和想象力的激發(fā),學會了用更生動、具體的語言表達自己所見。筆者在這一過程中的適時引導,一是可以使教學節(jié)奏可控,二是可以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向正確的方向。實踐出真知,教師讓學生親身實踐習作內(nèi)容,能夠使其獲得最真實的感受,寫作具有個性特點的文章。
以上教學思路把習作與學生實踐相聯(lián)系,讓學生多角度練習,邊吹邊思考、邊吹邊學習,有利于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其中。體驗式習作教學,讓學生回歸生活,在生活體驗中實現(xiàn)自主學習。因此,教師應該牢牢把握體驗生活、表現(xiàn)生活這一要義,使習作教學既體現(xiàn)實效性,又富有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