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昆
浙江龍泉天潤青瓷坊 浙江龍泉 323700
雕刻人以刀代筆,要能夠通過一刀一劃演繹筆法氣韻[1],如畫家繪圖、大師染墨,才能給青瓷觀賞者一個琳瑯滿目、意象萬千的藝術世界。任何細小的優(yōu)質雕刻,一要體現(xiàn)雕刻人的刀刻功力;二要讓人見到其藝術素養(yǎng)。雕刻作品首先要求雕刻人有深厚的雕刻基本功;其次要有藝術上、文化上的素養(yǎng)。雖然看去簡簡單單,或繁繁密密,但其雕刻創(chuàng)作,十分考驗雕刻人的綜合素養(yǎng),不但要有運刀雕刻的扎實功底,還要有深厚的藝術審美眼光。此外還要有能夠反映良好主題的文化故事,三者必不可少。
1.講究二快三慢
二快:指起步破勢要快,劃線拉線要流暢順快。選好切入點后,迅速戳破皮層,把握好力度,讓刀鋒突破起始點,按照心中的線脈方向飛速形成動勢,然后劃出需要刻劃的大致的輪廓??煲卸?,捉刀要平穩(wěn),握力與運行方向勻速前移。這樣才能讓刻刀產(chǎn)生如行云流水的效果。
三慢:慢是指平緩慢速運刀。三慢是指轉彎處要慢行刀,細處慢行刀,棱角處慢行刀。當需要精雕細刻處就要慢慢移動刀鋒,用刀如筆,讓刀鋒細致刻劃出藝術張力,讓每一刀都獨具韻味,挑逗觀賞者的眼眸,在刻刀時就要感覺有藝術人、賞玩家在身旁,注意力高度集中地注目刀鋒的運行,有教師、有學生在身旁目不轉睛地盯住刻刀的或刀刃、刀鋒。細微處見精神,棱線邊見神韻,所以要慢。
2.挑挖得宜
謝昆工作照
點挑淺挖要把握得當,不可用力過猛,不可過于隨意。要在沉穩(wěn)掌握刻刀的基礎上,有技巧、有講究地操作,便于人們從一細點處見梅花,一小星上見藝術。精巧微小,虛實相生,在以小見大,盡顯浪漫之奇美,讓人流連忘返。
3.刻術精微
所謂一刻千金,方寸乾坤,是指雕刻刀一點一劃值千金,一方一寸的細微處也能夠見到宇宙乾坤的大千世界的藝術勝景。好的藝術都是從細微處見乾坤,在微細處亮韻味,刻劃精微,許多好作品雖不夠細小,但其裝飾卻極為精巧,畫意神妙異常。例如明代微雕藝人王叔遠的《東坡泛舟赤壁》,作者利用果核的形狀將其雕刻成船,船頭三人,人人獨具特色,個個栩栩如生,神情、動作、氣態(tài)無不細致入微而又精美絕倫。一件小小的作品竟兼具藝術美、構思美、真實情景美,體現(xiàn)了以刀為筆的刻術精微之妙。
青瓷雕刻裝飾是在泥坯或素燒坯上雕刻,其雕刻有較大的難度。藝術體現(xiàn)于細處,而細微處每一刀下去都不容更改,對雕刻技藝及其刀工要求相當?shù)母?。否則稍有不慎,整件作品的效果都會大受影響,甚至直接被毀。所以聰明的雕刻師總是平時多練雕刻功夫,堅持不讓自己手生。正式雕刻前,先進行精心設計、構思,然后在雕刻時盡量做到下手注意穩(wěn)、準、狠,盡量讓刀痕細膩,形象生動。
青瓷藝術雕刻有最鮮明的藝術特質和精神內核,需要技藝,需要文化,需要懂得審美,還要有一定構思方法。青瓷藝術雕刻裝飾要注意三方面的因素:
1.要以意契合。在青瓷雕刻裝飾中,要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和逸情雅趣,要強調符合平和、古樸、純凈、雅美的傳統(tǒng)青瓷形象。在一些雕刻主題上要突出關于奮斗、快樂、馬到成功、牛氣沖天、一帆風順等內容,形態(tài)上可以選用動物的虎、豹、魚、馬、牛、帆船之類的形象,讓青瓷裝飾更有民俗意義。
2.要讓人一葉知秋。中國傳統(tǒng)藝術,其基本精神就是“以小見大,以少勝多”,讓人一葉知秋,一粒沙里看世界,一瓣花里看人生。中國畫不注重從固定的角度刻畫空間的透視性,青瓷雕刻也要用心靈的眼睛來觀照世間萬象,建立符合中國人的傳統(tǒng)審美空間。也只有這樣的青瓷雕刻藝術創(chuàng)作才能體現(xiàn)青瓷雕刻藝術的空間張力。
3.要盡量考慮吸引人的視覺眼眸。行為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對事物的印象有80%來自非語言因素,即感官。所以雕刻人要將青瓷的造型、通感、色彩、質感、整體的情韻融合為一體,形成更有具象、更為生動的場景。要善于運用雕刻建立感官符號連接,形成骨牌效應。利用人的“通感”,強調不同感覺之間的聯(lián)想與互通,盡量用某種感官符號的表現(xiàn)去加強人的視覺體驗和聯(lián)想,從而喚起人的視覺和其他感官體驗的交融轉換,激發(fā)出更多情感層面的反饋。
要讓人看到杯就想起茶(視覺),想起茶室,甚至讓人感覺到鼻子能嗅到茶的香味(嗅覺),唇能感覺到茶的溫度(觸覺),能夠辨別茶的味道(味覺),讓人感覺仿佛聽到茶室的音樂,讓人一看見茶杯就有一種能夠讓自己沉浸在茶室客廳里的感覺。如果青瓷的雕刻能夠做到這一步,也就成功了。
有人說雕刻人的眼光很毒,是指其眼光老辣,一眼就能看出好壞高下。哪一處正刀猶豫遲疑;哪一處單刀直入不夠兇猛;勾勒過于隨意;運刀過于笨拙等等,眼光老辣的雕刻人一眼就能夠說出個八九不離十。哪里是執(zhí)刀不正造成的;哪里是單刀側入,刻刀走了偏鋒;哪里運刀要用勁,哪里要耐心細致;哪里要借助力度、行線刻劃要順手順勢等,這些是雕刻技術上的眼光。單獨有這一眼光只能在自家門口混飯吃。
第二種眼光是要知道利用哪些藝術元素能夠挑逗吸引觀賞顧客的眼眸,要讓雕刻刀如毛筆,稍稍一動就能夠掀起觀賞者的心靈微瀾。例如要運刀樣式多變,要讓落刀變換多端等,何處淺劃細刻就可以將刀法用出神韻,哪里是重在流暢,哪里要工于精微,哪里要拿出點實操難度技巧等等,應能夠將刀法、刀技、刀趣、刀風等融會貫通,融合一體。這第二種依然是刀術上的藝術元素。
《“知行合一”刻花罐》謝昆
《“知行合一”刻花罐》謝昆
第三種眼光是要知道哪些文化元素可以抓住顧客的心。
怎樣讓青瓷裝飾古樸時尚、溫馨雅致;應以哪些設計靈感來創(chuàng)造出源于獨特的中華文化;能夠形成自我風格的紋樣,或浮雕、或陰刻、或鏤空等,以特殊美學形式雕刻出青瓷上特有的審美空間,并形成獨特的文化記憶符號;提煉出怎樣的文化藝術元素符號為青瓷裝飾打開引人入勝的空間,以故事化的載體形式,展現(xiàn)青瓷文化和傳統(tǒng)文化的無縫融合。這些都需要有良好的文化藝術素養(yǎng)。
青瓷雕刻人要在細微處融入文化藝術魅力,要創(chuàng)作富有文化思想底蘊的藝術元素,要讓青瓷作品表達深沉的文化內涵,讓人越看越愛看,越看越有味道。這要把青瓷藝術和生活、和文化融合于一體,要結合作品的造型進行整體構思,讓濃郁的生活情趣和自己內心豐富的美感享受與青瓷造型、青瓷雕刻裝飾融為一體,表達一個完美的主題或抒發(fā)一種高潔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一種雅致的藝術感受,讓青瓷作品的觀賞者能從中得到深刻的思想啟迪,令人心曠神怡,樂趣無窮。
青瓷雕刻裝飾以瓷為紙,以刀代筆。有境界者自成高格。從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進行雕刻,貴在靈動有意趣,有境界。刀筆傳神,重在傳達出一種境界、一種詩味、一種淡淡的意緒。青瓷雕刻人要有真才實學,要有執(zhí)刀功力,要有刀刻技藝,還要有一定的文化藝術素養(yǎng)和審美構圖能力。雕刻人揮刀如筆,雕刻、劃畫都要體現(xiàn)藝術構思和藝術想象,要創(chuàng)造出精美高妙的青瓷雕刻藝術作品,需要提高技法,還要提升文化素養(yǎng)和藝術構圖能力。青瓷雕刻作品的成敗和文化品位的高低與作品思想內涵有關,也與作品帶給人的心靈升華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