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_羅怡婷
對于學(xué)習(xí)音樂的晚輩來說,陳鋼無疑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對業(yè)內(nèi)學(xué)界而言,陳鋼更是泰斗級別的存在?!靶隆笔撬艚o我的最直觀的印象——作品“出新”、思維“納新”、心態(tài)“時新”,神采奕奕,滿面春風(fēng),處變不驚,笑看人生!
《歲月芳華——陳鋼隨想曲》一書是陳鋼先生經(jīng)年累積的手記與隨筆文章薈萃,書中容納了他對音樂、情感、人生的諸多見解與剖白。全書由“樂海泛舟”“藝術(shù)百像”“克勒風(fēng)采”和“歲月芳華”四個篇章組成,配以“代序”與“代跋”兩篇文章首尾呼應(yīng)、更唱迭和。他將文集一頭一尾兩個最重要的位置交予他人執(zhí)筆,暢所欲言,這份為我所敬重的寬仁大度、海納百川的風(fēng)雅格調(diào),與他平生的經(jīng)歷息息相通、相輔而成。
《歲月芳華——陳鋼隨想曲》
第一篇章的扉畫由一張《梁?!窐纷V手稿和一把小提琴組成?!读鹤!肥顷愪撓壬睢绊懥痢钡拿?,也是他正式向世界奏響中國樂壇之“美”的啟碇。
陳鋼先生的父親陳歌辛對其耳濡目染的熏陶和多元音樂文化的啟蒙,為他嚴(yán)謹(jǐn)?shù)囊魳愤壿嬎季S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他從不給自己設(shè)限,從早期開始,其音樂創(chuàng)作風(fēng)格便不拘一格,勇于創(chuàng)“新”。1963年,陳鋼先生為喜劇電影《球迷》所作的配樂是他對現(xiàn)代音樂最初的探索。在《三只耳朵聽音樂》一文中,陳鋼先生說道:“音樂,只有好壞之分,沒有輕重之別,我們應(yīng)該熱愛所有的好音樂……我們要用三只耳朵聽音樂——一只聽古典音樂,一只聽流行音樂,還有一只聽現(xiàn)代音樂。”
隨后的幾篇文章提到了“牛仔京劇”“梅蘭芳”等關(guān)鍵詞,反映了陳鋼先生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興趣與品位。2020年,他創(chuàng)作的交響詩曲《情殤——霓裳驪歌楊貴妃》在上音歌劇院首演,該曲充盈著“昆曲”韻味,蕩氣回腸地歌頌了楊貴妃絕美深刻的愛情故事。從青蔥年少偷偷彈奏《皂羅袍》到如今的《驚夢》《情殤——霓裳驪歌楊貴妃》等名作,幾十年來,陳鋼先生的“戲曲緣”從未間斷,世紀(jì)之約一直延續(xù)到了今天。
陳鋼
之后的《北大很大》《命運(yùn)在敲窗》等文章則刻畫了陳鋼先生的另一面。他創(chuàng)作的《紅色小提琴》系列作品意氣高昂、恢宏壯闊、慷慨肅穆、聞名遐邇。多年過去,這些作品并沒有褪色。20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一百周年,《紅色小提琴》在第三十七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開、閉幕式上再度上演,振奮人心!陳鋼先生常說:“紅色,是我們蹉跎歲月里的血色浪漫;紅色,是我們心中永遠(yuǎn)開不敗的玫瑰花?!薄凹覈閼选迸c“血色浪漫”是鐫刻在其骨血中的風(fēng)范與情結(jié)。
“樂海泛舟”篇章末尾處的幾篇散文是陳鋼先生的另一張名片——“上??死铡?。都說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各不相同,陳鋼先生作為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對上海的文脈與氣質(zhì)頗有自己的研究與心得。從他風(fēng)趣幽默的言談與通幽洞微的文字中不難發(fā)現(xiàn),他對上海的愛更像是一種本能體現(xiàn),上海人的儒雅、紳士、浪漫、時尚、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特征”匯聚在他的身上,渾然一體,斑斕溢目。
“一節(jié)見則百節(jié)知矣?!眱H一個篇章便足以感受到陳鋼先生率真的性格與摯誠的情感。這位豁朗且永遠(yuǎn)對新鮮事物保持好奇心的耄耋“克勒”,這位眾人心中“高高在上”的著名音樂家,將自己“袒露”在每一位讀者面前,用八十七載“歲月芳華”重新與這個世界推心置腹、把盞言歡。那躍然于紙面上的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鍍上了一層“人情味”,彌漫著親切與熟悉之感的圖片和字句。盡管一本書讀不盡一人,但陳鋼先生仍最大限度留給了讀者們回味遐思的機(jī)會與空間。千人千面,或許每個人讀這本書的感受都不相同,甚至獨(dú)一無二,可那又何妨呢?
歲月如流,但上天待“美”總是溫柔眷顧。在書的末章第一篇《三十年的十個問題》中有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陳鋼老師答道:“躺在草地上仰望星空……”單是這一句話,便足夠令人感動。日往月來,我們所追求的人生奧義不正是如此嗎?閑適安逸、神色怡然地享受著星夜浪漫,無限心緒與情懷蹁躚于肺腑蒼穹之間,伴隨著星河爛漫傾瀉出一串串動人的樂思……我相信在那一刻,時間是可以“休止”的。
我想,扉頁上的寄語就是陳鋼先生對歲月最長情的告白。在生命中回放自己,在歲月中歷經(jīng)滄桑。只愿尋回本真,留下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