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文體資源、時代記憶與學者的文學寫作
      ——於可訓《鄉(xiāng)野傳奇集》分享會紀要

      2022-11-19 22:07:41馬赫陽整理
      寫作 2022年1期
      關鍵詞:傳奇小說時代

      馬赫陽 (整理)

      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於可訓于2021年9月出版了記述鄂東南民間小人物故事的小說集《鄉(xiāng)野傳奇集》。以“播撒中國傳奇的種子”為主題的新書分享會于2021年11月21日在武漢市卓爾書店舉行。本次新書分享會由嘉賓致辭、兩場文學對談和讀者互動四部分組成,上下場對談分別由武漢大學李遇春教授和樸婕副教授主持。整場分享會涉及中國古代文學的文化內涵與價值、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西洋化的反思與探索、文藝理論研究與寫作實踐的二元關系等問題,對于如何回歸中國經(jīng)驗,講好中國故事具有啟發(fā)。本文基于分享會內容整理而成。

      一、實踐的理論與理論的實踐

      劉醒龍(作家,湖北省文聯(lián)主席,茅盾文學獎得主):三年前我作為嘉賓參加了於老師在卓爾書店舉辦的《於可訓文集》新書發(fā)布會。那是一場從頭到尾滿堂彩的發(fā)布會,其精彩程度如紅日當頭,前無蹤后無影。而今天我想說兩點。

      一是“向於可訓教授致敬”。至今活躍于文壇的前輩評論家中,最有資格被稱為文學家的,便是於可訓先生。在世界范圍內達到理想高度的文學家總是擺出一副高山仰止的樣子,但於可訓教授不一樣,他用理論之外的小說寫作,讓我們領略到一種高山仰止名叫“一覽眾山小”。文學批評家親自下海寫小說,有一種類似于小說家親自把自己的小說改編為影視劇本的尷尬,因為難保人們不會反問,這樣的寫作是否可以用以支撐其文學理論。但這或許就是作為文學家的於可訓教授所構建的理論生態(tài)系統(tǒng)。沒寫小說的理論家并不需要用小說來證明其某種高度。相反,小說創(chuàng)作的切實體驗可以作為文學理論的實踐現(xiàn)場,這正證明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二是“向於可訓教授學習”。於可訓教授寫小說并不是一件新鮮事,比如刊發(fā)在《芳草》2021年第5期的《三十功名》。岳飛的詩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很好地概括了於可訓教授在學術界和文學界的影響力和榜樣性。於可訓教授在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學術高地之后,還投身江湖,進行小說創(chuàng)作。所謂風范楷模正是這樣,不以成就論長論短,而是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以告誡后學們,人生苦短,才更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去盡可能實現(xiàn)高一些的價值。任何文學作品都會成就某種缺陷,唯獨向實不向虛,不斷向著未知領域進行探索的人格魅力可以完美無缺。當代文學中,太多作品撐不過三十年時光的日曬雨淋,於可訓教授的文章卻足以向我們證明,在灰色的理論中,也有一棵生命之樹長青!

      李修文(作家,湖北省作協(xié)主席,魯迅文學獎得主):《鄉(xiāng)野傳奇集》是這個時代應該誕生的,也最符合這個時代標準的文學。

      第一,傳奇這種中國傳統(tǒng)的文體,它仍然可以承載像今天這般復雜的莫可名狀、同時也是生命力格外旺盛的社會生活。中國的文體通過作家的一己之力,完全可以和我們今天的生活貫穿打通,比翼雙飛,水乳交融??梢妭髌娴葌鹘y(tǒng)文體在今天仍有極大的創(chuàng)造力與生命力。

      第二,於可訓教授將自己作為方法,將自己的美學觀念作為解釋這個世界的前提,描摹了一位位生動形象極具生命力的人物。在任何一個時代想要寫好這個時代,首先就是要寫好這個時代的人,也正是這個時代的那么多的人,才組成了一個可信的、可觸摸的、真實可感的時代。相信每一個讀者讀過之后都會愛上於老師筆下的人物,去追慕這些荒野上、街面上流落的、漂泊的人物。

      第三,於可訓教授的文章是真正無法被其他文明的生活和心理所替代的中國文章。它一頭連接了今天,一頭連通著過去,讓我們看到了那個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那些獨特心理一直流變到了今天。於老師提到的說書人傳統(tǒng)的接續(xù)和今日生活之間的互相見證、互相映照,實際上是提供給我們今天的作家如何寫作,如何來回觀我們的這個時代,如何在正在沸騰的、喧囂的、發(fā)展著的歷史進程當中找到一個作家所不能替代的那個獨特位置的重要經(jīng)驗。於可訓教授不光建造了一個美學的時代,實際上又通過他建造的這個美學的世界,對我們現(xiàn)實存在的這個世界提出了問題。我們都知道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不光要做自身問題的處理者,他還要做這個時代的問題,乃至我們的淵源、譜系問題的處理者。對于如何寫出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那些不能夠被取代、不能夠被所謂西方文學遮蔽的獨特的面孔和心靈,於老師的文章將給予我們創(chuàng)作者以極大的啟發(fā)。

      黃博文(圖書策劃人,《鄉(xiāng)野傳奇集》出版人):於老師這個老頭真有趣,他自稱是“老頑童”。第一次見面我們聊天,他就跟我們吐槽他的網(wǎng)購經(jīng)歷,分享他的旅行趣事,還帶著我們去群光廣場打卡尋覓美食。我當主編這些年,打過交道的作者也有好幾百位。其中也不乏一些名家大家,但是像於老師這種帶著平和自然之氣的作家,我接觸到的真的是少之又少。我就在想:如果我到了這個年紀,能不能擁有於老師這樣的人生智慧呢?我到了這個年紀,能不能也擁有於老師這種對生活依然保持著好奇的人生態(tài)度呢?這是於老師身上令我非常敬佩的。

      我和我的團隊除了為這本書做具體的出版編輯工作之外,可能還為這部作品帶來一份屬于“80后”和“90后”讀者的另外的視角。起初為這本書設計封面的時候,我們想從鄂東南水鄉(xiāng)的地理定位入手。我們用丘陵、池塘、漁船這樣的素材,做出來一個舊版封面,不過我們又想:是不是在年輕讀者看來,農(nóng)村里的一些小物件已經(jīng)不適合時代了呢?這時我想起於老師講過的一個“文革”時期的小故事,這令我思考文學作品和小說里面的惡以及壞人到底象征著什么,以及為什么存在。于是我想到農(nóng)村里面做壞事叫做為虎作倀,為患者就會被倀鬼抓走吃掉。而實際上壞和惡在文學作品中的功能是為了警示和勸誡人去向善從善。于是就有了現(xiàn)在封面上這個創(chuàng)意,這五個小人正好是農(nóng)村當中五倀的形象。舉這個小事例是想說明,我們作為編輯只是於老師文學世界的一扇小窗戶,整個真正豐富多彩的世界,還等著大家親自去打開。

      二、於可訓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宋小詞(青年作家):讀於老師的《鄉(xiāng)野傳奇集》,有點像讀《聊齋志異》,書中每一個故事讀完,都會讓人或有一悟、或有一驚、或有一嘆之感,五味雜陳。於老師雖是評論界高山仰止的人物,但寫小說的語言和藹可親,帶著泥帶著土,又野性又正道,敘述娓娓道來,讓人感覺特別親近。書中有一個故事《金鯉》我印象特別深刻,其中有一個鯉魚扳籽的細節(jié)。我雖然出生在農(nóng)村,小時候聽老人們說過鯉魚扳籽,一直以為是一段傳說,也一直以為鯉魚扳籽的時候動靜會特別大,會弄得波浪洶涌。但在於老師的書里,關于兒時這個記憶,我得到了細致的了解,廓清了這么多年來心中對此事的誤解。而且這個小說除了這個細節(jié),關于兩個懵懂的少年男女情誼的講述,也令人心生歡喜,少年之間散發(fā)的情誼,如此干凈,如此純真,兩位老人家?guī)资甑幕突ブ?,知心知意,帶有一種洗滌成年人油膩臟污的力量,加之於可訓先生對金鯉扳籽細致而富有張力的推進、升華,場面非常奇幻,茫茫水域、金色鯉魚、綠色水草、雷電風雨,神秘又神圣,天地莊重,俱為一體,像一場夢。書中許多人性溫暖和守護生靈的善舉都散發(fā)著金色的光輝,仿佛燭光照耀到了我的心里。

      蔡家園(評論家,湖北省文聯(lián)文學藝術院院長):我一直認為,於老師是一個擁有“有趣的靈魂”的人,他身上散發(fā)出一種獨特的光芒——自由的生命境界、豐盈的生命狀態(tài)和淡然的生命態(tài)度——總讓人感到被照亮。集中閱讀《鄉(xiāng)野傳奇集》中的作品,也會非常強烈地感受到這一點。今天我拿著書請於老師簽名,他寫下“家園賞玩”四個字,深得我心。這的確是一本值得細細把玩、認真品味的書。中國每年發(fā)表的小說數(shù)以萬計,絕大多數(shù)是經(jīng)不起賞玩的,就是稱得上好看、耐看的作品也不多。一個作品要經(jīng)得起“賞玩”,首先它要“好玩”。什么叫“好玩”?《鄉(xiāng)野傳奇集》記錄的都是鄂東南的奇人奇事奇情奇景,是原汁原味的鄉(xiāng)野傳奇故事,天然就具備有趣、好玩的特點。於老師將中國古代的傳奇文體、筆記文體進行了現(xiàn)代轉化,運用“俗事雅寫”“野事正寫”的方式,鍛造出與時代相契的新的美學品質,每一篇作品都很好看、耐看。讀他的小說,你會覺得這才是中國作家運用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寫出的具有中國趣味的中國故事,匠心獨運,俗中見雅,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第二,這些小說特別“有味”?!拔丁笔侵腥A美學的概念,也指美。《鄉(xiāng)野傳奇集》中語言美是最可稱道的,用詞的精妙、修辭的巧妙,讓人驚嘆作者用自己的神來之筆激活了漢語,擦亮了因為習用而蒙塵的許多漢字,讓它們重新煥發(fā)出奪目的美。還有風物之美、民俗之美、哲理之美等等,都可以讓人再三玩味。第三,我覺得這部小說集特別“傳神”?!皞魃瘛币騻€引號,指它傳遞出的是一種精神。借用魯迅先生的話說,“畫出這樣沉默的國民的魂靈”,於老師通過他的慧眼,發(fā)現(xiàn)了中國大地上、偏僻鄉(xiāng)野間、被大家忽略的一群普通人,揭示了他們的生命活力,還有美好的人性以及精神力量。於老師通過對這些小人物的深情書寫,活畫出了中國人的一種靈魂,這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於可訓(武漢大學教授,《鄉(xiāng)野傳奇集》作者):聽到你們的表揚,我很開心。在年齡上我是前輩,在文學道路上我是個晚輩,是一個剛剛生長起來的文學幼芽。今天的分享會有人說是眾星捧月,這點我同意——你們是燦爛的群星,我是一個昏黃的月亮。這個身份我很尷尬,但是很自在,因為沒什么壓力。要真是一個文學老前輩的話,壓力是很大的,新作要不負你以前的名望。如果是一個正在成長當中的新秀,你還得去登各種臺階,那個壓力也很大。而我沒有什么難處,因為你說我是老前輩,我年紀很老,但是我又是個文學青年,所以我就能自由放松一點。

      將來哪個地方要我搞講座,我會用魯迅的《我怎么做起小說來?》這篇文章的題目,給我的講座起一個題目:“我是怎么寫起小說來的”。在我退休的那一年,學校開了一個榮休大會,我在大會上,當著全體榮休的教職員工的面,當著校長、書記的面,說我要效仿齊白石來一個“衰年變法”。到了晚年的時候,我不光是要當一個學者,我同時還想當一個作家。從那個時候起,我就認真地兌現(xiàn)我的諾言,就琢磨著怎么寫小說。以前業(yè)余雖然也寫過小說,但在2018年的時候,我才開始真正的小說寫作。原來當學者的時候、當教授的時候,挖空心思地在那里做學問、申請課題,課題拿到手以后就想著怎么去完成,大半輩子過去了,覺得自己好像已經(jīng)被榨干了一樣。直到開始寫小說的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我身上還有很多財富。我個人的經(jīng)歷可能跟大家不一樣,我經(jīng)歷的時代也跟在座的諸位不一樣。比如說我寫的《金鯉》里面講鯉魚繁殖的一個小細節(jié),很多人都沒有見過鯉魚產(chǎn)籽,但我小時候在湖里面弄魚,鯉魚產(chǎn)籽是我看到的真實的景象。它們會尋找湖邊或者河邊的一片淺灘,朝著天上的月亮完成生命誕生的過程。我雖然不是一個農(nóng)民的孩子,但是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我所經(jīng)歷的可能比一個真正的農(nóng)民的孩子經(jīng)歷的還要多一些。我媽是教書先生,從小就讓我跟那些農(nóng)民的孩子一起摸爬滾打。我小時候經(jīng)常是,大冬天,外面下著大雪,湖里結著冰,我和小朋友們下湖弄魚,就打著赤腳在冰碴子、在菱角刺、在蚌殼上面踩來踩去。也正是因為我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這樣的場景對我來說,是非常熟悉的,一閉上眼睛,這些故事就來到了我的心里。

      這本書之所以叫傳奇,是因為我覺得在五四以后,中國小說都取法西洋,許多作家就說自己受西方某些作家影響。說句實在話,對此我是不大相信的。因為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如果說你不懂外文,或者說你不精通外文,你說你受某個西方作家的影響,那個話是要打折扣的。但是相反,中國古代文學里許多有價值的文體資源沒有被我們利用,沒有被我們重視。比如我寫的這個傳奇,本來就是“傳奇”這一文體。以前經(jīng)常講“筆記”,要知道在古代,中國只有筆記,沒有筆記小說,筆記小說是民國初年才有的一個概念。而傳奇也是這樣,沒有傳奇小說,中國古代只有傳奇。傳奇是古代的一種文體,興起于唐代,它里面有三種因素,史材、詩筆、議論,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既可以敘事,又可以抒情,還可以發(fā)議論。這樣一來,歷史故事、美妙情思、人生哲理都有,文體功能強大,便于作家在創(chuàng)作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力,所以讀唐傳奇你會有多種多樣的享受。但現(xiàn)在的小說,受西方文體分類學影響,太專注于敘事,文體空間和敘事空間都過于偏狹,不便于發(fā)揮作家的主觀情志和藝術才華。

      小說在中國古代,本來就是散文。你不要把小說當小說來寫,你要把小說當散文來寫,這樣寫小說你才寫得自由,你寫出來讀者讀起來才有味道。我們不必勉強自己去學西方的意識流小說、魔幻現(xiàn)實主義等。要說魔幻,中國古代的小說你多讀一點,那比西方還要魔幻,我們現(xiàn)在對自己的傳統(tǒng)知道得太少了,我們對自己的小說就知道一個“四大名著”,頂多再加上一個《金瓶梅》。

      有很多作家喜歡讀名著以外的雜書閑書。這些雜書閑書的小說,有些在敘事方面,很見功夫,很多人物、很多故事、很多場景、很多情節(jié)的編織,都很巧妙,篇幅也不長。那里面有很多今天的作家可以學習的東西。我勸在座的諸位,包括教授們、同學們在讀正經(jīng)的書之余,還要讀點雜書閑書。多讀點雜書閑書,你才能了解中國文化,才能了解中國歷史。我亂七八糟的書都讀,因為從小就接觸民間唱本之類的東西,所以對這類雜書閑書很感興趣,也得益不少。

      李遇春(評論家,武漢大學教授):以前於老師常說教人家寫作是“教人家炒雞蛋”,那么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您是怎么“炒雞蛋”的?有沒有什么炒法上的妙訣?還有,請問您炒的是“洋雞蛋”還是“土雞蛋”?還是古今中西混搭在一起“炒”?

      於可訓:這句話最開始是我的一位老師說的,原話是:“我們這些教文學的教員,是自己不會炒雞蛋,還要教人家雞蛋怎么炒。”對于這句話,我是這樣想的,我教了一輩子文學,教學生怎么創(chuàng)作講得頭頭是道。但是后來你寫了小說以后,你就知道你講的那個是文不對題。所以我現(xiàn)在開文學研討會的時候,最怕的一件事情就是評論家指導作家寫作。有很多評論家振振有詞說這個地方應該這樣寫,那個時候我的心里就在發(fā)慌。我為他緊張,不是為我自己緊張。我認為一個評論家、理論家,這些教文學的學者們,如果是要把文學的問題說到點子上去,那么最好還是試一試文學寫作。試得成功不成功是次要的,試一試我覺得是重要的。

      李遇春:其實關于於老師為什么開始寫小說?我也有話要說。於老師三年前出了《於可訓文集》十卷后,曾撫案嘆息,說都是些文藝理論、文學評論文集,自己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較少。而現(xiàn)代文學史上,像魯迅、胡適、梁實秋、林語堂這些大家,他們的文集里面又有學術著作,又有文學創(chuàng)作作品。所以於老師說他要讓他的文集也一定要有創(chuàng)作卷,而且創(chuàng)作卷是非常重要的。前幾年我以為於老師玩票,但於老師每次總是很嚴肅地告訴我:“我不是玩假的,我是玩真的?!?/p>

      三、《鄉(xiāng)野傳奇集》里的中國故事和中國經(jīng)驗

      葉立文(評論家,武漢大學教授):關于於老師會去寫這些小說的原因,那當然首先就是於老師的作家夢。但我覺得其實於老師寫這些小說的這個原因,恐怕不能簡單地從熱愛文學的角度去理解。因為在傳奇之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不夠傳奇的事情,也許更能夠揭示於老師的創(chuàng)作心理和創(chuàng)作動因。

      首先就是於老師對當代小說有很多不滿意。作為弟子,我們經(jīng)常和於老師一起吃飯喝酒,有時於老師就會提出很多真知灼見,比如他對當代小說與西方文學關系的看法,於老師從做學術到創(chuàng)作對那種食洋不化的傾向一直很反感。他在學術論著里面很客氣地說,那種完全學習西方現(xiàn)代派的叫做“擬現(xiàn)代派”??杀娝苤@幾年中國文壇在強調一個東西,就是講中國故事,表達中國經(jīng)驗。不過這種轉向對很多作家來講很不容易。因為20世紀80年代走過來的一些作家,他們當時受西方文學的影響很深。在現(xiàn)在“講中國故事,表達中國經(jīng)驗”這種轉向當中轉得不是很自然,所以我們會看到一個現(xiàn)象,就是有些作家寫鄉(xiāng)土故事,一些鄉(xiāng)村世界看上去好像很鄉(xiāng)土,但實際上里面充滿著當年的東方主義的思維。什么是東方主義呢?簡單來講就是把中國當成一個獵奇的地方,刻意地去講述一些不那么真實的甚至是虛構的事情,只為了去迎合某種口味:一寫鄉(xiāng)村就一定是落后的、蠻荒的,一寫農(nóng)民就是愚昧和麻木的。這些作家盡管試著貼近鄉(xiāng)土,但是思維還是停留在20世紀80年代。而在於老師的這個作品中,我們都看到的很多都是他基于自己的少年時代的生活記憶而寫就的。這首先就擺脫了我們文學史上常見的那種“離去歸來再離去”的鄉(xiāng)土小說模式。他的作品是想呈現(xiàn)一個離鄉(xiāng)多年的游子的思念,追憶自己的童年和青春,用小說規(guī)避現(xiàn)實的痛苦,同時也撫慰我們的心靈,充分地展現(xiàn)了一個作家對人的內心的一種現(xiàn)實關懷。

      第二點就是現(xiàn)在很多人在小說的藝術結構、在敘事上搞得很花哨,導致實際上都忘記了文學是語言的藝術。這個語言本身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作家可能很善于講故事,也非常善于制造一種很奇異的氛圍,但是在語言的鍛造方面好像不是很上心。而於老師的小說,我覺得在語言上處理得非常好。在他的行文中,大家都會注意到他有幾套語言系統(tǒng),比如里面有敘述者的語言,就是講故事的那個人。它是一種語言方式,那么每個人物都有屬于自己的語言方式,這當然是於老師對他以前做研究的那種小說詩學理論的某種貫徹,但是又沒有知識分子的酸腐氣,這一點是非常令人佩服的。

      另外,其實《鄉(xiāng)野傳奇集》就是所謂的筆記小說,過去叫筆記。李遇春教授有一篇文章談過一個話題說,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以后,我們現(xiàn)當代文學里面有很多規(guī)矩,屬于是正題小說,比如啟蒙情節(jié)、家國情懷、歷史批判等等。而除了正題小說以外,還有雜題小說,雜題小說像筆記一樣,是一種散文式的東西。所以我覺得這部小說集在藝術層面上也具有一種中國經(jīng)驗。於老師在其中講述了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鄉(xiāng)土情懷,接近于中國傳統(tǒng)的原小說。什么是中國故事,什么是中國經(jīng)驗,我想這部小說集體現(xiàn)得非常清楚。

      我經(jīng)常向於老師建議,以他的這種語言風格,這么會講故事,語言又這么流暢,讀起來很吸引人,要是寫武俠小說,早就發(fā)大財了。比如我讀《書場春秋》這個故事,我覺得就是一個特別好的充滿了俠義氣息的作品。如果於老師干脆在網(wǎng)絡上連載武俠小說,絕對是一個暢銷書的高手。

      周新民(評論家,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談到民間,我們腦海里馬上會有一堆概念,與廟堂對立,有人會認為民間是藏污納垢的。但你深入民間,會發(fā)現(xiàn)這里有很多有趣的靈魂,很有力量、飽含精神的人,真正的民間不是學理化、概念化的。於老師講的是民間故事,而不是講觀念,於老師的書,在某種程度上講,是對五四以來重新發(fā)現(xiàn)民間的一種接續(xù)。

      於可訓:我對當代小說是充滿了敬意的,對中國當代作家學習西方也是非常贊賞的。但是現(xiàn)在我必須要說一句話——中國現(xiàn)當代小說到了該反思的時候了。因為我們這么多年向西方學習,并沒有學得精準。首先對西方的闡釋本身就是一種誤解。我們在誤解的基礎上的學習,是不到位的。這是我對當代小說學習西方一個總體的看法。

      我希望大家對中國自己的傳統(tǒng)有一個新的認識。比如說小說,我最近搞了一個講座,題目叫“小說與寫小說”。我講中國古代小說有兩個階段,一個是魏晉南北朝以前的“段子階段”,那個階段的小說叫“古小說”。那個階段有很多寶貴的資源,我們今天不是說轉換和利用,連了解都不大了解。所以我希望今天的人去了解一下那一階段的中國小說。然后才是唐人傳奇,再繼續(xù)發(fā)展,最后就是以話本為代表的白話小說。最后這個階段的小說,大家知道得多一點,但是對于唐傳奇這個轉換期的文體資源,還是了解得很少。所以我是希望今天的小說能夠重視一下我們自己的傳統(tǒng)。這不是一個套話,而是一個具有一定文化意義的呼吁。

      我這個小說集里面,有三種文章,分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要短一點,不成系統(tǒng),不成序列。這一部分是散章,尤其是其中像“段子”一樣的短文,寫的都是我小時候親身經(jīng)歷的東西,加了適當?shù)南胂螅愃朴诠P記的寫法。

      第二部分是鄉(xiāng)村教師列傳?,F(xiàn)在提到鄉(xiāng)村教師是表揚的很多,表揚的都是克己奉公、愛護學生之類的套話,那是不言而喻的。中國當代教育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得益于民辦教育。但是中國人對民辦教師了解得實在是太少了,民辦教師有一些生活艱難痛苦的東西,很多人很難體察到。因為我媽以前就是鄉(xiāng)村中的教書先生,我接觸這些人很多。我書寫的這些人都跟那個時代連在一起,而那個時代是一個轉化的時代。我通過這些小人物來透視那樣一個時代,這些鄉(xiāng)村教師的遭遇,不光是他們個人的遭遇,而是那個時代賦予他們的一種東西。所以他的命運、他的生命、他的生活都跟那個時代連在一起。讀這一部分,可能你們覺得那個時代是很古怪很奇特的時代。有些東西你今天再看會感到匪夷所思,但在那時都是實際發(fā)生過的,因為他們背后記錄的那個時代,是一個很特別的時代。

      第三部分是鄉(xiāng)人傳。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農(nóng)村還保持著那種傳統(tǒng)古老的農(nóng)耕社會的模式,中國古代社會的風俗習慣、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包括農(nóng)村社會結構、人際關系,都被比較完整地保留了下來。這個形態(tài)是再也不能夠復原的。但是我的頭腦當中有很多這種記憶的碎片,可以把這個碎片拼接起來。你可以從當中看到這個時代里的人是什么狀態(tài),他們怎么生活。這也是剛才提到的小人物的大場面。這背后所反映的那個時代,是中國農(nóng)村從舊向新轉變的時代。這個舊的東西永遠不能復制,也不是貧窮落后幾個字能夠概括的,其中有很復雜的意味。所以我想把這個記憶的碎片收集起來,通過一些人物和故事把這個時代寫給大家看。這本書里面有一篇故事叫《看相細爹傳》,里面的細爹是真實的確有其人的。他為了讓我去學扒手,大概有將近五年的時間總來我們家聊天,中心思想就是動員我媽讓我去學扒手,還要把我?guī)У骄沤ソ榻B給那些最有名的扒手師傅。他描繪的當扒手的生活很誘人,我當時都差點心動了。所以那個年代很多人很多事很古怪,像這樣的一個人,你不能簡單地說他壞,不能做這種簡單的道德評價,生活中的細爹這個人其實是很善良的。

      總之我寫下這些故事,是希望大家從這里面讀出一個時代。我沒什么才華,我很笨。趁著我的精力多一點,腦子里面裝的東西多一點,現(xiàn)在記性也還可以,我能夠把那些東西呈現(xiàn)出來,讓大家從這些作品當中能夠讀到那個時代,這個時代是不能還原的,也不能復制的。那這個時代為什么還值得讀呢?因為它有它的意味,人生在任何時候都各自有各自的意味,生活也是各自有各自的味道。所以你品味了今天的麥當勞、肯德基,你吃一下那時的野菜糠糊糊,也是挺有意思的。我想要大家在這個里面讀到那個時代,體會各種各樣的人生,體會各種各樣的人生的意味。雖然大家在今天這樣的現(xiàn)代社會,過得舒服自在,我還是希望大家知道人生還有另外一類風景,還有另外一種意味。

      我覺得寫小說的好處就是,你可以反復咀嚼你的人生,反復回味你的人生。這個人生的意味不在于你有多高的地位,你掙多少錢,享受多高的待遇,不是這個東西,而是你在走過來的這個人生道路當中,有多少是值得你去咀嚼而且越咀嚼越有味道的東西,那個東西我覺得是特別有意思的。我的寫作多半在書房里,有時也背起電腦到外地找個地方住下來寫。寫小說有一個好處,不用費目力去查閱一些材料,不用做注解,背上一個電腦就出去了。我現(xiàn)在還懷念2021年5月份,女兒把我送到景德鎮(zhèn),給我找了一家民宿,我就住在那個山谷里面寫作,吃飯的時候帶上酒和我的專用酒杯,去一家江西菜館。我在那里住了十來天,寫完了帶去的一個中篇,又開始寫另外一個中篇。我覺得寫小說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情,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所以到了一定的年齡,我建議你們寫小說。

      於丹(海外華文作家,著名網(wǎng)絡教育家,於可訓的大女兒):在父親寫了第一篇小說發(fā)表以后,師兄弟們都曾經(jīng)“不懷好意”地問我,你對你父親的小說怎么看。為什么要說是大家“不懷好意”呢?因為他們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兩個人,就是我和我妹妹,敢于點評和指導我爸的小說創(chuàng)作。而且我經(jīng)常會是非常居高臨下地給他去做點評的,但現(xiàn)在真正看到爸爸這個小說集的出版,我是不能再說指導的了。很多人覺得這個小說里的人物新奇有趣,但事實上在我的感受里,這里頭的一個一個的人物,都是我的故人。因為從小到大我們都是耳濡目染一遍一遍地聽著這樣的故事長大的?,F(xiàn)在再一次讀到這個作品,這些故事通過這種文學化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給我一種特別震撼的力量,因為在里頭我看到了我的祖輩,我讀到了我的父輩,我也看到了我自己的過往,我真的非常感激有這樣一部作品出來,讓我自己清楚地看到我的來處。

      其實我真正更想分享的是這個作品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過。三年前我也是坐在這里,我爸爸坐在臺上,當時在臺下我也是作為家屬發(fā)言,那個時候我媽媽在家里。我知道我媽媽在家里,我要回去跟她分享會議盛況,分享爸爸這種歡喜的時刻。今天我坐在這里其實一直有個錯覺,我覺得不應該說錯覺,應該是一種信念,覺得我媽媽依然在家里等著我回去分享一些消息。我爸爸已經(jīng)出了很多的書了,但是我知道這本書對他的意義是特別厚重的。因為這本書中間有很多的篇章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媽媽當時都在,我媽媽是作為他的第一讀者,并且是認認真真地去幫助我爸爸去看,跟他去探究一些字詞,幫他去查一些資料,這些都給他提供了很多的貢獻,并且給他的全是正向的正能量的反饋,所以那個時候我爸完全都不在乎我和我妹妹批評的聲音。因為從我媽媽那里,他能夠得到足夠的溫暖。

      這中間有一篇在創(chuàng)作進行中時,我媽媽走了,爸爸的創(chuàng)作當時中斷過一次。這其實是有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他要去重新面對這一篇,要去完成這一篇。當時我把他接到深圳去,他在我們家樓下的咖啡館里坐了一整天,一個字都寫不出來。那時候他也很懷疑,他說:“我覺得我不能再寫作了,我已經(jīng)沒有辦法寫作了,我所有的靈感都被你媽媽帶走了?!钡聦嵣?,他后來一直在堅持,慢慢地到現(xiàn)在,他覺得他找回來了,他通過寫作找回了他自己,也找到活下去的意義了。這件事情之所以分享給大家,就像我爸爸剛才說的一樣——每個人都應該去寫作,也都有能力去寫作。因為通過寫作,你會遇見你,也會成就更好的自己。

      四、寫作的時代與時代的寫作

      劉莉(資深媒體人,教育工作者):《鄉(xiāng)野傳奇集》雖然是一個個獨立的短篇,但人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就像於老師所寫的“共同孕育他們的是太白湖”。很多人物是有原型的,可能他們本來就是兄弟姐妹、親戚街坊等等,是共同生活在同一時空的。我想問於老師有沒有想過進一步豐富人物之間的聯(lián)系,以此為基礎,創(chuàng)作一個長篇,營造一個更加豐滿的太白湖系列?

      於可訓:我有時候有這個雄心,有時候想搞個長一點的東西。后來一想這并不容易。因為這些東西都是我的記憶碎片,要把碎片粘合起來,搞成一個完整的情節(jié),設定一個人物關系表,要有很多虛構。對于這個虛構我不是沒有能力,而是虛構當中,你必然要受到一種理念支配。這個理念就會導致你寫出來的東西要么是很概念化,要么是很庸俗化,要么就是把你原來的東西都改變了。所以我目前沒有這個雄心壯志。

      葉瓊瓊(青年評論家,武漢理工大學副教授):我也來自湖北黃梅,特別喜歡您的作品,每當一篇新的作品出來,我的心情可以用“如饑似渴”和“雀躍”這兩個詞來形容。一方面是作品本身的藝術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是作品把我?guī)Щ氐酵旰蜕倌陼r代。那些在時光深處沉默的人和事在您的作品中歷歷浮現(xiàn),帶給我極大的心靈滿足和共鳴。我童年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是躲在茶館的門后悄悄地聽說書人說書,您作品中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妙趣橫生的語言與中國傳統(tǒng)的“話本”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常常把我?guī)Щ氐酵昴侨绨V如醉的體驗中。我有一個問題,當年巴金以自己的故鄉(xiāng)和家族作為藍本進行創(chuàng)作,因為“揭露和批判”被家鄉(xiāng)長輩誤解或者批評;您在家鄉(xiāng)享有很高的聲譽,您的人生經(jīng)歷在家鄉(xiāng)被譽為傳奇,您作品中故事和人物多半來源于故鄉(xiāng),來自您的童年、少年經(jīng)歷,當您創(chuàng)設一個人物形象的時候,不可能是高大全的,肯定有不太光明的一面,與之有關的人讀到這個不太明亮的一面時,很可能心中是不大樂意的,您有沒有擔心像巴金一樣被家鄉(xiāng)人誤解?如果被誤解了,您怎么處理?

      於可訓:我這個作品當中很多人都有原型,但是我這個人不說別人的壞話。我盡量從別人做的好事和壞事里面找出一點意味來,找出一點意思來。那他就沒辦法說我。因為我沒有說你壞呀,我說這里面很有意思。我主要是寫人生的一種意味。挖掘人的行為、心理背后,他做的事情背后的那種意味。至于這個意味你怎么理解,我們倆是沒辦法打官司的。

      觀眾:對于我們業(yè)余愛好者來說,要是自己寫小說,您有什么建議?

      於可訓:我有一篇文章就講現(xiàn)在一種新的群眾性創(chuàng)作熱潮。我參加過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審,讀了不少的作品,也看到不少的材料。我發(fā)現(xiàn)這個作者隊伍當中最大的一部分是業(yè)余作者。這些人的作品的特點是什么呢?就是實錄,把自己經(jīng)歷過的事情都寫出來。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缺少對于人生的咀嚼體味。

      人的生命之所以跟一般動物,比如猴子的生命不一樣,就在于猴子它不知道咀嚼自己的生命。它吃了這個水果,是因為它想吃這個水果,生理需要,生存需要,吃完之后它不一定知道水果的味道。人跟猴子不同,吃了水果以后還會回味一下水果的味道。所以你過了一輩子和一個猴子過了一輩子,差別就在這里。猴子過了一輩子,它死了就死了,死之前它也不會回味這一生,人就不同,人老了以后會回憶自己人生中的那些細枝末節(jié)。會咀嚼他的種種滋味。

      中國人最喜歡做道德判斷,對于人的一生,喜歡做確定的道德評判,這個太簡單了。寫作不能這樣,寫作的時候,你要仔細體味一下,這些所謂好事壞事當中蘊含的那一點意味,作為一個人的意味,我覺得這是現(xiàn)在業(yè)余寫作比較缺乏的東西。所以我希望業(yè)余寫作者們能夠在這一方面下點功夫,可能寫出來的東西會更好一些,更耐讀一些。只滿足于實錄人生,就是在寫一個人的履歷,要是那樣的話,我就不用讀你的作品,只要到你們單位的人事部門去查一下檔案材料就可以了,那就沒有意思。

      觀眾:對于作為文藝批評家出身的您,文藝理論觀念對于自己的寫作,到底是起到促進作用還是阻礙作用?

      於可訓:你要處理得好,它就是一個幫助;處理得不好,它就是個障礙。我現(xiàn)在寫作,有一點是很清醒的,那就是:我為什么要寫這句話,我為什么要寫這個細節(jié),我為什么要把情節(jié)這樣設計,為什么這句話語氣要這樣的,而不是那樣的。盡管不能說句句話清楚,但基本上我是很清楚的,我不會亂寫一句話,也不會隨便寫一個細節(jié)。每一句話我都比較講究,我講究語氣語調,講究它會引起什么樣的情節(jié),它會調動什么樣的細節(jié),它會把我的情節(jié)、細節(jié)和人物帶往什么地方,這一點我是比較清楚的。所以這可能是得益于文藝理論的地方。

      但是因為文學語言它不能夠特別講究邏輯,尤其是轉折詞不能多用?!半m然、但是”不能用多。所以有些話看起來是單蹦兒,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什么關系,可是內在卻有緊密的邏輯聯(lián)系,這個邏輯不是形式邏輯,而是生活邏輯。搞慣了學術研究講究邏輯嚴密。所以在語言方面,經(jīng)常困擾我的事情是:寫著寫著,突然發(fā)現(xiàn)這些話像寫論文,就趕快推翻重來,重新再寫一遍。這個是做文藝理論批評養(yǎng)成的理性思維、邏輯思維對我的最大障礙。

      觀眾:第一個問題是同樣作為黃梅的作家,您的寫作有沒有受到廢名的影響?第二個問題是今天所說的中國故事跟80年代鄉(xiāng)土文學領域的尋根文學是怎樣的關系?

      於可訓:先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廢名和我寫的東西內容是有很大區(qū)別的。因為廢名是城里人,我是鄉(xiāng)下人。所以說我們對于鄉(xiāng)土、對于鄉(xiāng)村景物、對于這些人事風俗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他的文章里富有詩意。我的文章里面體現(xiàn)的人生的意味,有的并沒有詩意,但是是有味道的。這個味道并不等于都是詩意,有很多東西有味道,但并不一定有詩意。

      下面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我們今天講尋根文學的時候,里邊本身就包含了很多誤解。因為我們只是看到字面上說尋根,回歸傳統(tǒng)。實際上“尋根”是現(xiàn)代派,是學習現(xiàn)代派的一個潮流,不是回歸傳統(tǒng)。因為它受到拉美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影響,所以屬于后現(xiàn)代的范疇。在那里面,關于鄉(xiāng)土的寫作是根據(jù)一個理念來制造鄉(xiāng)土,多數(shù)都不是他體驗到的真正的鄉(xiāng)土,辨別這兩者的關系是很重要的。

      猜你喜歡
      傳奇小說時代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安-225,昨日的傳奇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漕運,一段行走在水上的傳奇
      金橋(2021年6期)2021-07-23 01:27:00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堅持,造就傳奇
      華人時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32
      HANDS OFF THE WHEEL
      逍遙傳奇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白玉县| 襄樊市| 家居| 清涧县| 东丽区| 黑河市| 阿尔山市| 新沂市| 乐安县| 衡阳县| 黔江区| 堆龙德庆县| 二手房| 四川省| 剑阁县| 宕昌县| 普定县| 苍梧县| 郧西县| 保康县| 东乡| 广元市| 武邑县| 武威市| 筠连县| 垦利县| 鹿泉市| 西青区| 辽宁省| 南岸区| 旅游| 定日县| 孙吴县| 晋宁县| 涞水县| 三原县| 南通市| 安阳市| 墨竹工卡县| 师宗县| 鄢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