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俊芳,劉沙沙,崔洪艷
(天津市中心婦產(chǎn)科醫(yī)院產(chǎn)科,天津 300000)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臨床常見的高危妊娠疾病,多發(fā)于妊娠中晚期,可引發(fā)感染、羊水過多、妊娠期高血壓等合并癥,且易增加巨大兒、新生兒黃疸及新生兒窘迫等不良結局風險,對母嬰安全均具有較大影響,其臨床防治尤為重要[1]。研究認為[2,3],胰島素抵抗與糖脂代謝紊亂是引發(fā)GDM 的重要原因,隨著孕期發(fā)展,母體胰島素敏感性逐漸下降,而胰島素分泌則相對不足,由此可導致糖代謝失衡,形成GDM?;诖?,探究GDM 的高危因素,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對改善糖代謝、降低GDM 風險具有積極意義。目前,國外對GDM 高危因素及預防措施的研究報道較為豐富,而我國關于GDM 的研究多集中在確診后人群的治療方面,其預防性研究相對較少。在此,本文就GDM 的高危因素及預防措施做一綜述,以期為GDM 的預防管理提供參考。
1.1 肥胖 孕婦肥胖主要體現(xiàn)在孕前BMI 與孕期體重增長兩個方面,其中,孕前BMI 是GDM 的強有力預測指標,據(jù)Najafi F 等[4]研究發(fā)現(xiàn),妊娠前BMI 每增加1 kg/m2,其GDM 風險可上升14%,證實了孕前BMI 與GDM 的相關性。而Longmore DK 等[5]的研究報道,孕早、中期體重的過多增長可導致GDM 患病風險的升高。由此可見,孕婦體質量與GDM 風險存在密切相關。分析認為,肥胖可促使脂肪組織中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性因子的釋放,導致促炎-抗炎表達失衡,造成胰島素抵抗,同時阻礙胰島素的分泌,致使GDM 形成[6]。此外,肥胖可引發(fā)慢性低度炎癥,誘導黃嘌呤酸合成,引起胰島β 細胞功能障礙,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造成血糖升高[7]。另有研究指出[8],母體脂肪的增加可引起肝臟膽固醇積累,造成肝糖原儲存功能下降,導致循環(huán)中血糖升高。Aydin H 等[9]研究顯示,相較于健康孕婦,GDM 患者的BMI 明顯更高,且肥胖孕婦的GDM 患病率顯著大于正常孕婦。以上研究均表明,肥胖是引起GDM 的重要危險因素。
1.2 年齡 高齡妊娠是引起不良妊娠結局的重要原因之一,亦是導致GDM 的公認危險因素。Kahveci B等[10]研究顯示,超高齡組(>40 歲)孕婦的GDM 發(fā)生率高于高齡組(35~39 歲)與對照組(18~34 歲)孕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分析認為,隨著孕婦年齡的增加,其胰島素敏感性逐漸降低,且胰島素受體數(shù)量及信號轉導隨之減少,可引起胰島素抵抗增加,導致GDM 產(chǎn)生[11]。此外,隨著高齡產(chǎn)婦自身機能的下降,其葡萄糖轉運蛋白功能逐漸降低,對葡萄糖攝取、代謝造成了較大影響,易造成血糖調節(jié)能力的下降,導致血糖升高。且高齡產(chǎn)婦基礎代謝率的下降,更易導致肥胖形成,進一步增加了GDM 風險[12]。據(jù)趙丹青等[13]調查發(fā)現(xiàn),孕婦年齡與GDM 風險呈正相關,且≥35 歲孕婦的GDM 風險顯著增加。以上研究進一步證實了孕婦年齡是引起GDM 的危險因素之一。
1.3 維生素D 水平 維生素D 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營養(yǎng)元素,該元素的缺乏易導致多種妊娠期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據(jù)Al-Ajlan A 等[14]報道顯示,維生素D 缺乏孕婦的GDM 風險高于維生素D 正常孕婦。Hu L 等[15]研究指出,血漿中維生素D 缺乏與GDM 風險呈正相關,可見母體維生素D 在GDM 發(fā)生中具有重要參與作用。分析認為,維生素D 可通過胰島β 細胞表面的維生素受體調節(jié)細胞內外的Ca2+平衡,當維生素D 水平偏低,可造成胰腺鈣池失調,導致GDM 發(fā)生。同時,維生素D 可刺激胰島素受體表達,提高胰島素敏感性,當維生素D 水平不足,其胰島素敏感性也相對偏弱,易增加GDM 的發(fā)生風險[16]。此外,維生素D 有助于減輕機體炎癥,其與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GF)可相互作用,對體內葡萄糖穩(wěn)態(tài)具有積極維護作用,當維生素D 缺乏,可影響其體內血糖調節(jié),導致GDM 形成[17]。另據(jù)劉麗等[18]研究顯示,GDM 組孕婦的母血維生素D 缺乏率明顯高于正常妊娠擇孕婦,且母血維生素D 水平與空腹胰島素(FINS)、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的表達呈負相關,由此提示,維生素D缺乏可減少胰島素分泌、增加胰島素抵抗,進而參與GDM 的發(fā)病。
1.4 多囊卵巢綜合征 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ovary syndrome,PCOS)是女性常見內分泌疾病,與多種機體代謝存在密切相關。據(jù)Rubin KH 等[19]調查顯示,約50%的PCOS 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其GDM風險明顯高于正常孕婦。李向尊[20]研究也證實,PCOS 患者是GDM 的高危群體之一。分析認為,PCOS 多伴有體內激素紊亂,可加重內臟脂肪的蓄積,導致胰島素抵抗加重,引發(fā)GDM。同時,PCOS 患者的肥胖比例普遍較高,可協(xié)同促進GDM 的產(chǎn)生[21]。此外,PCOS 可引起一定的排卵障礙,部分患者在接受輔助生殖治療后通常選擇減少運動、長期臥床等方式進行保胎,大大增加了GDM 的患病風險[22]。另一方面,馮艷等[23]的研究指出,鐵代謝紊亂可能與PCOS 患者血糖升高機制有關,體內鐵沉積可導致氧化應激損傷加重,致使炎癥反應增加,進而加重胰島素抵抗,引起血糖升高??傊?,PCOS 與GDM 的形成有關,可能是GDM 的高危因素。
1.5 飲食習慣 孕期飲食是影響多種妊娠期并發(fā)癥的重要因素,據(jù)Mijatovic-Vukas J 等[24]研究指出,頻繁食用土豆、肉類、加工肉類、動物蛋白等食物,可增加GDM 發(fā)病風險。分析認為,肉類食品中含有豐富的飽和脂肪,可干擾胰島素信號傳導,誘導炎癥產(chǎn)生,進而損害內皮功能,導致GDM 發(fā)生[25]。而加工肉類具有較高的硝酸鹽含量,對人體胰島β 細胞具有一定毒性作用,易影響胰島素分泌,增加GDM 風險。相對應的,魚類與海鮮中富含不飽和脂肪(Unsaturated fat),該物質具有較強的抗炎特性,可減少GDM 的發(fā)生[26]。而蔬菜、水果中的膳食纖維可減慢葡萄糖的吸收速度,減少該過程對胰島β 細胞及胰島素信號介質的需求,以此降低GDM 的發(fā)生風險[27]。綜上,以肉類或加工肉類為主的飲食習慣是導致GDM 發(fā)生的危險因素,而魚類、蔬菜、水果等飲食對GDM 的預防及控制具有積極保護作用。
2.1 飲食干預 科學飲食計劃是預防及治療GDM 的重要手段,其原則在于合理控制能量攝入、科學分配營養(yǎng)元素,以管理妊娠期血糖水平,保證母嬰營養(yǎng)需求的同時,控制GDM 的發(fā)生。Ba Chaspati D[28]研究指出,根據(jù)不同地域的飲食習慣開展不同膳食計劃具有良好成效,其中,預防高血壓飲食法(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及替代性地中海飲 食(alternative mediterranean diet,AMED)對GDM 的預防具有積極作用。DASH 方案是為防治高血壓設計的健康飲食模式,以蔬菜、水果、低脂奶、魚類等食物為主,減少了甜食及油脂的攝入[29];而AMED 飲食則是以自然營養(yǎng)物質為基礎進行的攝食方案,其烹飪時需采用植物油代替動物油[30]。以上模式可保證機體對K+、Mg2+、Ca2+離子的足量攝取,同時減少飽和脂肪對胰島素信號傳導的影響,且控制了總能量的攝入,對孕期體質量的增長具有良好控制作用,有助于降低GDM 風險[31]。現(xiàn)階段,國外關于GDM 飲食干預的研究報道較為豐富,而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其單純飲食干預GDM 的報道相對較少。基于此,我國可參考國外的膳食指導方式,結合我國孕婦的飲食習慣及地域特點,尋求更為科學且本土化的孕期飲食干預方式。
2.2 運動干預 運動是控制孕婦體重的主要方式,合理的運動鍛煉可減少孕前BMI 過高及孕期體重增長過量造成的GDM 風險。Wang C 等[32]對300 例超重及肥胖孕婦開展了自行車運動項目,結果顯示,該運動項目有助于降低GDM 風險。分析認為,妊娠期合理運動有助于孕婦體質量的控制,可減輕其心血管系統(tǒng)負擔,同時可增強機體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胰島素抵抗,提高葡萄糖的轉運能力,對孕婦糖代謝平衡具有積極的維持作用。黃喜珍等[33]報道指出,孕期鍛煉可提高GDM 患者的維生素D 含量,同時降低其炎癥反應,有利于妊娠結局的改善。目前,關于妊娠期運動方案的選擇尚無統(tǒng)一共識,鐘鑫等[34]研究顯示,有氧運動(步行運動)、抗阻運動(坐位啞鈴)、有氧運動+抗阻運動均可改善GDM 代謝指標,且有氧運動+抗阻運動的臨床效果優(yōu)于單一有氧運動或抗阻運動。但考慮到母嬰的安全性及舒適性,當前孕期運動方案多以無負重有氧運動為主。鑒于運動在血糖管理中的重要性,臨床需鼓勵孕婦保持適量運動,以降低GDM 患病風險,該過程中需由專業(yè)人員進行方案的制定,以保障母嬰安全及預期效果。
2.3 藥物干預 現(xiàn)階段,預防性用藥是降低PCOS 等高危人群GDM 發(fā)生風險的重要方式。據(jù)麥婷婷等[35]的研究顯示,接受二甲雙胍預防性治療的PCOS 患者,其懷孕率及GDM 患病率均高于未接受二甲雙胍治療的PCOS 患者,提示二甲雙胍預防性治療可提高PCOS 患者的妊娠率,同時降低其GDM 發(fā)病率。但Bidhendi YR 等[36]就二甲雙胍預防性用藥對PCOS 孕婦GDM 風險的影響進行了研究,且結果顯示,妊娠前至妊娠結束前接受二甲雙胍治療的PCOS 孕婦,其GDM 患病率與未接受二甲雙胍治療患者無統(tǒng)計學差異。可見,關于降糖藥物預防性干預PCOS 患者的臨床方案尚存在較大爭議。另一方面,口服降糖藥物在妊娠期的應用安全性尚無足夠證據(jù)支撐,因此,通常情況下并不推薦。在此背景下,針對GDM 預防性用藥的選擇與使用,尚需臨床的進一步探索,以確定藥物預防的可靠性與安全性。
GDM 為妊娠期常見并發(fā)癥,其發(fā)生可涉及多種高危因素,包括肥胖、年齡、維生素D 水平、PCOS 及飲食習慣等,臨床需針對以上因素積極探索相應的防治措施,以降低GDM 風險,改善產(chǎn)婦妊娠結局?,F(xiàn)階段,飲食干預及運動干預是GDM 的常用預防手段,前者可控制孕期攝食量、改善營養(yǎng)分配,減少肥胖及飲食習慣不佳引起的GDM 情況,后者則有助于孕婦體質量的控制,且可維持體內糖代謝平衡,對GDM 具有積極預防作用。除此之外,臨床對藥物干預在GDM 預防中的可行性進行了探索,其結果存在一定爭議,但為該領域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