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圓圓
這兩天回老家,正好趕上家里的花椒該摘了。母親說父親上山摘花椒一去一整天,中午也吃不上口熱飯,生怕父親累出個好歹來。
我聽后便自告奮勇,說:“我這次在家多住幾天,明天我和父親一塊兒去摘花椒,保證讓他吃上香噴噴的熱飯。”
這事說辦就辦,我開車去鎮(zhèn)上采買了一堆食材,接著把家里那套野餐露營裝備倒騰了出來,準備明天大干一場。
第二天4 點半,天還沒亮,我就和父親一起上了山。
父親把馬扎往地上一扎,竹籃子往地上一放,就開始忙著摘花椒。
我也沒閑著,找了一塊平整的地,把帳篷撐起來,再架起野炊小灶,擺好桌子椅子,打開保鮮箱里的食材,一陣忙乎。不一會兒,便捷早餐就做好了。
一人兩塊三明治,配上熱牛奶。父親很少吃這樣的早飯。我問父親對這飯滿意嗎,父親笑而不語地點點頭。
等吃完飯,天也已經(jīng)亮了。隔壁田地家的叔叔嬸子也上山摘花椒了,隔壁二叔一看我們上山還帶了不少家什,就笑了:“吳大哥,還是你洋氣啊,還弄了個帳篷?!蔽覀儍杉业匕ぶ贿h,和叔叔嬸嬸一邊聊天一邊摘花椒,不知不覺太陽就跑到了頭頂,我一看時間,該吃中午飯了。
我麻溜地炒了一盤辣椒炒肉,配著煎餅大蔥吃,又去田埂上采了一把金銀花,煮了一鍋金銀花水,金銀花可以驅(qū)熱解毒,正好用來防暑。
午飯吃完,我把父親強行摁到帳篷里休息,告訴他這活兒是一時半會干不完的,要勞逸結合才行。
下午時間過得飛快,我和父親帶來的兩個大竹籃子裝滿花椒時,太陽也下山了。回家的時候,二嬸子忍不住打趣:“你們爺倆不是來干活的,是來享受生活的呀!”
父親說我是小孩子心性瞎搗鼓。我嘿嘿笑了兩聲:“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干活得先填飽肚子才行?。鹱?,你們明天還得來摘吧,明天中午我請你們吃燒烤咋樣?”
二嬸子笑著說:“那行,我再整一箱啤酒來!”
第二天,花椒熟透的山崗里飄出了烤肉香。大家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別提多熱鬧了!
第三天,我弄了一口大點的鍋,和父親涮起了火鍋。第四天,我燜了兩只荷葉雞。
一連7 天,我都是變著法兒弄些好吃的來給父親嘗鮮,確保父親伙食達標。
我一邊吃一邊拍照給母親,母親在電話那頭有點拈酸吃醋,說:“你們爺倆的伙食也太好了,你們出去一整天,我在家就只能吃咸菜?!?/p>
我樂了,和母親說:“過陣子咱家花生不是又該刨了嗎?刨花生的時候,咱娘倆出來,我給你弄好吃的,怎么樣?”
母親說行,父親則在一旁抽著旱煙袋子不緊不慢地跟母親講:“你身體不好,還是在家歇著吧,粗活還是我來干,閨女是專門給我開的小灶!”
母親不服氣,說:“閨女也是我閨女,這小灶你一個人獨占著不在理呀!”
瞧著母親和父親在那里拌嘴,我偷偷笑了。
家里的農(nóng)活多且雜,一年到頭,父母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辛苦勞作,日子過得單調(diào)無味,少了些許精神上的慰藉。以后我要經(jīng)?;丶?guī)兔Ω牲c農(nóng)活,給父母找點樂子才行。這小灶啊還得繼續(xù)開下去!明天的菜譜又該更新了!
(選自2022年1月13日《彭城晚報》,本刊有刪改)
——鑒 賞 空 間 ——
本文和《散步》都是以“孝順”為中心表達至愛親情?!渡⒉健吠ㄟ^對散步這件小事的敘述,表達了一家人互敬互愛、其樂融融的親情之美;本文通過給上山摘花椒的父親“開小灶”的敘寫,表達了對父親滿滿的愛。在表現(xiàn)親情這一共同主題下,兩篇文章的內(nèi)蘊有所不同:《散步》一文論述了對生命的感慨以及對中年人責任的感悟;《給父親吃“小灶”》則蘊含了父母的勤勞辛苦。閱讀時注意體會兩篇文章內(nèi)涵的異同。
——讀 有 所 思 ——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yǎng)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睂Υ?,你怎么看?你能根據(jù)本文和《散步》闡釋培根的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