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十月詩
她紅了幾十年,美了幾十年,拿下了電影界的“終生成就獎”,卻在事業(yè)的巔峰期,將過去的一切全部清空,以作家的身份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
最近,有網(wǎng)友曬出在畫展偶遇知名演員林青霞的照片。照片里,林青霞身著黑色西裝,勾勒出窈窕的身材。利落的黑色短發(fā),讓她看來英姿颯爽。
很難想象,當一個女人67歲時,竟然還能美成這樣。但林青霞做到了。從影23年,她拍過100多部戲,出演過100多個角色,卻從不把自己當巨星看待。不管人生處于哪個階段,她都能化繁從簡,讓自己變得外在輕盈、內(nèi)在充沛。
兒時,林青霞做夢都不敢想象,自己以后會成為明星。她于1954年出生于臺灣省嘉義縣的小鄉(xiāng)村。父親是一位軍醫(yī),母親是家庭主婦。雖是普通家庭,家風卻十分嚴苛。那時,林青霞一直覺得自己長大后,會成為一名老師。
18歲時,她帶著自己的教師夢,從臺北金陵女中畢業(yè)了。那一年,聯(lián)考成績公布。許多同學們都在興高采烈地慶祝著人生邁入了新的階段,而林青霞卻意外落榜了。一時間,迷茫和失落席卷了她的生活。未來對于她來說,變得遙不可及。
好在,林青霞并沒有把落榜看成“過不去的坎”。她打起精神,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有條不紊:白天,她在西門町打工;晚上,去補習班上課,為第二年的補考做準備。
1973年,導演宋存壽正準備拍攝一部改編自瓊瑤小說的電影《窗外》。然而,在招考演員時,卻遇到了問題:片中的女主角,怎么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于是,他只好委托“星探”楊琦幫忙尋找。
一天,楊琦在西門町閑逛時遇到了林青霞。第一眼,他就被眼前這個女孩獨特的氣質(zhì)震撼住了。她仿佛就是瓊瑤筆下走出來的那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少女。于是,楊琦趕緊上前,主動邀請林青霞去片場試鏡。沒想到的是,她第一次試鏡就被瓊瑤選中,成為了《窗外》的女主角。
然而,林青霞的這個決定,卻招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因為家中從來沒有人接觸過電影圈,父母擔心她會吃虧、受苦。但是,林青霞卻十分堅定自己對電影的熱愛。
就這樣,沒有一點演藝經(jīng)歷的林青霞,毫不猶豫地踏入了電影的全新領域,給自己的未來博得了一個機會。人生,或許就像林清玄先生說的那句話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更經(jīng)得起考驗?!?/p>
學會與不確定性和諧相處,便能隨時擁有開啟新生活的勇氣。
對于林青霞的美,劉德華曾有一段有名的言論。他說:“如果一間屋子有5個人,你第一個看到的,必然是林青霞,不會再有別人。”這便是林青霞的魅力。
除了相貌出眾,林青霞在表演上,也有著極高的領悟力和可塑性。第一出演《窗外》時,她雖然演技青澀,卻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年后,她再次和瓊瑤合作,出演電影《我是一片云》,就因清麗可人的形象,一炮而紅。
這也讓她正式成為了瓊瑤電影的女主角,是觀眾們眼中的最美“瓊瑤女郎”。
然而,或許是因為入戲太深。年輕懵懂的林青霞,將自己的演藝事業(yè)與感情生活交織在一起。一時間,她分不清哪是戲里,哪是戲外。就在這時,媒體的負面報道,卻已經(jīng)鋪天蓋地地向她襲來,讓她在大眾心中的“清純玉女”形象轟然倒塌。無奈之下,林青霞只好暫停了自己熱愛的演藝事業(yè),離開了臺灣。
25歲的她,就這樣獨自在異國他鄉(xiāng)漂泊,為了那些流言蜚語每天痛不欲生。朋友不忍見她如此消沉下去,便苦口婆心地勸說:“青霞,你不能永遠活在別人的評價之中。”
聽了朋友的話,林青霞突然明白過來。自己不能為了別人的評價,就放棄熱愛的一切,逃避一輩子。好在,6年后她終于盼來了一個機會,成龍邀請她出演電影《警察故事》。一直愁于轉(zhuǎn)型的她,興高采烈地答應了。
這一次,林青霞主動將過去歸零,把自己當成新人一樣去演戲。在影片中,她一改過去溫柔女主的形象,剪去長發(fā),留起了利落的短發(fā)。為了改變觀眾們過去的印象,她還親自出鏡參演了各種武打場面。那段時間在片場,被摔、被砸對她來說都成了家常便飯。每次拍完戲,她的身上總是青一塊、紫一塊的。但也是從那時起,大家開始注意到這個可柔可颯的奇女子。
1992年,徐克導演拍攝電影《東方不敗》時,需要一個反串男角的女演員,他第一個就想到了林青霞。在劇中,她把“東方不敗”演繹得亦正亦邪、亦男亦女。
而大家不知道的是,為了表現(xiàn)出“東方不敗”高強的武功,林青霞經(jīng)常需要吊在鋼絲繩上,一拍就是幾個小時。劇中有一幕是“東方不敗”從海中飛躍而出。為了拍攝這個鏡頭,林青霞抓著升降機,讓整個人都淹沒在冰冷的海水中。然而,就快冒出海面時,她的假發(fā)卻突然被升降機卡住,攥著她猛地往下拉。那一刻,林青霞第一次體會到了什么叫命懸一線。但即便是這樣,她還是很快調(diào)整好狀態(tài),堅持在天黑前把這個鏡頭拍完。
正是因為她出神入化的演繹,讓這個角色成為香港電影史上的經(jīng)典,她也因此獲得了金像獎提名。
在經(jīng)歷了數(shù)年的低谷后,38歲的林青霞終于迎來了事業(yè)上的第二個高峰。人生最有趣的地方,或許就在于世事如棋局局新。
1994年6月,林青霞宣布了一個震驚整個娛樂圈的消息,她要結(jié)婚了。她不想再被浮名利祿挾持著前進,不想再為了別人的期望而活。這些年,因為事業(yè)而錯過的生活,她要重新找回來。
于是,她將過去的榮辱全都“清零”。義無反顧地踏入了新的生活。這一次,她不再飾演別人,而是去努力過好自己。因為她漸漸懂得,人生終究是過給自己看的,萬眾矚目,不如內(nèi)心的豐盈安穩(wěn)。
后來,每當有人再把她喚作“林大美人”時,她總是一本正經(jīng)地更正:“別叫我美人,當美人太累,叫我作家?!?0歲之后,林青霞逐漸淡出演藝圈,開始閱讀、寫作。她寫《窗里窗外》時,變得猶如小學生一樣。不厭其煩地向人請教、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文稿,直到書中的每一段文字,都變得真摯、動人。60歲后,她又寫下了散文集《云去云來》《鏡前鏡后》,并大獲好評。
如今的林青霞,已經(jīng)卸下了光鮮亮麗的明星身份,成為一名寫作者。每每談到自己的作品,林青霞總是開心得像個孩子。她說:“40歲以前,因為忙于拍戲,沒時間看書;40歲以后,竟然因為愛上閱讀成為了作家,這可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呀?!?/p>
除了寫作,林青霞還癡迷于書法和畫畫。為了學好書法,她還專門到大學去進修。
2006年,林青霞的父親因病離世,讓她痛徹心扉。那段時間,她常常把自己關在家里讀書、練字,讓自己平靜下來。文字,滋養(yǎng)了她的內(nèi)心,撫平了她的焦慮,讓她找到了歸屬感。她說:“年輕的時候,常常覺得寂寞。如今有了這些愛好,日子反而越過越自在?!?/p>
雖然把自己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但林青霞并沒有因此囿于一方小天地。她關心他人,熱衷于慈善事業(yè)。為了給慈善項目募集款項,許久未在媒體露面的她,還參加了真人秀《偶像來了》。
當大家好奇地問她,既然已經(jīng)隱退了20年,為何還要出來參加真人秀?難道不怕過去的美好形象破滅嗎?林青霞微笑著回答:“我是一個從不甘心站在原地的人,活到老學到老?!?/p>
正因為這樣灑脫的心態(tài),讓年過花甲的林青霞,總是流露著從容而優(yōu)雅的氣質(zhì)。她不懼怕改變,也不執(zhí)著于“凍齡”。因為,她從沒把安全感建立在自己的容貌之上,而是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的內(nèi)心。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空杯心態(tài)”。而人也像杯子一樣,如果想要接納更多,就必須先把自己清空。林青霞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