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杰玲,黃年正
重慶市東南醫(yī)院全科醫(yī)學科,重慶 400064
西醫(yī)稱腦卒中叫作腦梗塞,中醫(yī)稱急性腦卒中叫作中風。腦卒中是由腦血管急性閉塞或出血引發(fā)的腦功能障礙,發(fā)病突然,病情進展迅猛,可以迅速病變?yōu)榫窒扌阅X功能缺損,是一種十分嚴重的腦血管疾病。該病于臨床中發(fā)病率較高,通過有關調查表明,腦卒中中比較常見的類型為缺血性腦卒中,從中醫(yī)角度來看,缺血性腦卒中屬于氣虛血瘀型腦卒中[1]。同時,衛(wèi)健委統(tǒng)計表明,腦卒中已經(jīng)成為了我國的致死疾病之一,僅次于癌癥,且位于致殘疾病的首位。從中醫(yī)角度來看,該病歸屬于中風范疇,其主要病機在于竅閉神匿[2]。氣虛血瘀型腦卒中患者的治療療程以及康復時間較長,西醫(yī)治療方法主要為康復及藥物治療,包括功能訓練、降壓、降脂等方法,中醫(yī)治療方法主要為通過對患者的四肢經(jīng)絡進行針刺,使患者的運動功能、神志有效改善,效果明顯[3]。相關研究表示,補陽還五湯能夠有效治療腦卒中[4]。因此,本研究選擇重慶市東南醫(yī)院在2018年1月—2021年5月期間收治的120例氣虛血瘀型中風患者為研究對象,展開對照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收治的120例氣虛血瘀型中風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病程1~24 h,平均(13.79±4.15)h。觀察組病程1~22 h,平均(13.18±4.09)h。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得到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以及患者家屬于同意書上簽字。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①知情本研究且同意參與研究;②隨訪依從性高;③所有病歷資料無缺失;④確診為氣虛血瘀型腦卒中;⑤主要表現(xiàn)為患側肢體功能障礙;⑥未進行溶栓。
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臟性疾病患者;②合并肝腎功能異?;颊?;③針刺區(qū)域皮膚發(fā)生破潰患者;④對治療無法耐受患者;⑤合并四肢功能異?;颊?;⑥完成溶栓患者。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康復治療:包括口服藥物對癥治療:降壓、降脂以抗凝等;功能訓練包括:推拿、彎曲、站姿、擺放、翻身以及拉伸。
補陽還五湯治療:赤芍15 g,川芎15 g,當歸15 g,地龍15 g,黃芪30 g,桃仁15 g,紅花6 g,用水煎制,取200 mL藥液,分早晚兩次服用,兩組患者需要持續(xù)治療4周。
①中醫(yī)證候積分,共包括5個維度。分別為:心煩、躁擾不寧、神昏譫語、潮紅、腹脹,其中主癥包括:心煩、躁擾不寧、神昏譫語分值區(qū)間為1~4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病情越發(fā)嚴重,次癥包括:潮紅、腹脹,分值區(qū)間為1~7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臨床癥狀越發(fā)嚴重。
②治療效果,療效評定標準如下所述。顯效:患者無明顯的臨床癥狀,臨床體征均完全消失,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明顯降低,至少降低90%;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臨床體征得到一定改善,NIHSS評分降低,降低程度在20%~89%之間;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5];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
③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評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評分。FMA評分:<50分表示嚴重運動障礙,50~84分表示明顯運動障礙,85~95分表示中等運動障礙,96~99分表示輕度運動障礙;ADL評分:分值0~100分,100分表示生活自理,60分以上表示基本自理,40~60分表示需要協(xié)助,20~40分表示需要很大協(xié)助,<20分表示完全依賴。
④步行能力(Holden分級),共分為0~5級。0級表示患者不具備行走能力;1級表示患者需要在持續(xù)的輔助下方可行走;2級表示患者需要接受輕微的輔助,方可行走;3級表示患者經(jīng)過他人的語言指導后,方可獨立行走;4級表示患者能夠獨立地在平的正常行走;5級表示患者能夠在任何路上正常行走。
⑤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評分:0~20分:高風險;21~40分表示中風險;41~56分表示低風險。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s),分]
組別觀察組(n=60)對照組(n=60)t值P值心煩發(fā)病3.19±0.493.18±0.440.1180.907治療0.98±0.142.12±0.5615.298<0.001躁擾不寧發(fā)病2.91±0.992.96±0.950.2820.778治療1.01±0.132.14±0.5615.225<0.001神昏譫語發(fā)病3.99±0.303.97±0.290.3710.711治療1.19±0.102.19±0.2330.885<0.001續(xù)表2組別觀察組(n=60)對照組(n=60)t值P值潮紅發(fā)病5.66±1.265.65±1.230.0440.965治療1.56±0.523.61±1.2611.649<0.001腹脹發(fā)病5.98±1.315.97±1.250.0430.966治療1.82±0.313.03±0.5015.932<0.001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FMA評分、AD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FMA和ADL評分比較[(±s),分]
表4 兩組患者FMA和ADL評分比較[(±s),分]
組別觀察組(n=60)對照組(n=60)t值P值FMA發(fā)病54.57±2.3454.84±2.550.6040.547治療97.85±3.6779.51±3.6727.371<0.001 ADL發(fā)病38.57±2.2538.52±2.710.1100.913治療76.37±2.2154.27±2.1555.521<0.001
觀察組患者的Holden分級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干眼癥Holden分級比較[n(%)]
觀察組患者的BB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BBS評分比較[(±s),分]
表6 兩組患者BBS評分比較[(±s),分]
組別觀察組(n=60)對照組(n=60)t值P值發(fā)病21.11±2.3720.99±2.430.2740.785治療39.19±4.3631.19±3.0911.596<0.001
據(jù)有關統(tǒng)計表明,腦卒中的發(fā)病率在逐年提升,每年的上升率為8.0%,不但會給患者的家庭帶來極大的負擔,還會加大社會負擔[6]。臨床中,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通過早期靜脈溶栓治療,可以改善預后效果,并提高治療效果,但是因為靜脈溶栓有明顯的適應證和禁忌證,不是所有缺血性中風患者都能溶栓,溶栓的最佳時間在急性發(fā)病6 h內,>6 h就不能溶栓,否則將加重病情。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通過臨床西醫(yī)方法進行治療,包括降脂治療、降壓及抗凝治療、功能訓練,但是西醫(yī)方法需要持續(xù)治療,治療療程較長,遠期康復預期效果不佳[7-8]。急性期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于中醫(yī)角度來看,屬于中風范疇,中醫(yī)治療原則就是以醒腦、開竅為主,疏通經(jīng)脈為輔助療法[9-10]。
補陽還五湯主要能夠起到補氣、活血化瘀的作用,屬于補氣化瘀、疏經(jīng)通絡的代表方劑。藥方中的生黃芪為君藥,其能夠對氣虛起到有效治療作用,脾胃功能康復,從而起到助氣上升,血液上注,血脈通利的效果,進而有效祛瘀,同時不傷正[11]。當歸和川芎為臣藥,川芎性溫,能夠起到活血止痛行氣的效果,和黃芪配伍,能夠直達病灶,從而發(fā)揮補氣活血、化瘀通氣的效果[12-13]。當歸性溫,其最主要效果就是活血祛瘀,起到養(yǎng)血不傷血、祛瘀止痛補血的效果。桃仁、紅花、赤芍作為佐藥,紅花性溫,其能夠起到良好的活血止痛效果,桃仁性平,能夠有效活血化瘀,強效祛瘀,生成心血,通便潤腸,排出淤血[14];地龍味咸,能夠起到息風清熱,活絡祛風的效果。中風患者通過以上藥物共同作用,能夠起到補氣養(yǎng)血、祛淤活血、通絡的效果[15]。通過現(xiàn)代藥理學表明,補陽還五湯能夠有效降低血脂,避免脂質過氧化,抵抗血栓形成,保護血管內皮功能[16]。通過聯(lián)合康復治療,在康復治療期間,需要合理應用藥物,對肌肉萎縮情況進行預防鍛煉,使血液流動、關節(jié)僵直等情況有效改善。還有研究表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通過補陽還五湯進行治療,能夠給患者的肢體功能康復提供必要的條件,能夠改善患者的神經(jīng)缺損功能,使患者的肢體協(xié)調性明顯改善[17]。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6.7%高于對照組80.0%(P<0.05)。袁磊等[18]的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86.96%高于對照組60.0%(P<0.05),和本次研究結果大致相同。
綜上所述,氣虛血瘀型中風患者通過補陽還五湯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提升臨床療效,改善運動功能以及臨床癥狀,應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