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欣欣,趙敏蘭
(廣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廣西賀州市語言生態(tài)復雜,客家話是賀州的第二大方言,其人口數(shù)量在37萬以上,占賀州總?cè)丝诘?1.4%[1]。賀州客家人主要是明清以來陸續(xù)從廣東的梅州、五華、揭西、河源等地搬遷至賀州的客家人后代,現(xiàn)主要分布在蓮塘、黃田、桂嶺、公會、沙田、鵝塘等鄉(xiāng)鎮(zhèn)。賀州客家話的口音按來源可分長樂、河婆、河源3種,長樂聲通行最廣。蓮塘是賀州市八步區(qū)下轄鎮(zhèn),其客家話語音與黃田、桂嶺、鵝塘等鎮(zhèn)及八步市區(qū)的基本一致,都通行長樂聲。
在缺乏構(gòu)詞形態(tài)的漢語中,人稱代詞是可以討論數(shù)和格的詞類,因此客家話人稱代詞的復數(shù)標記、單數(shù)領格的來源也是學界非常關注的話題,研究成果也很豐富。而對代詞“自家”的研究則相對較少,歷時層面的研究成果有:呂叔湘《近代漢語指代詞》的“自家”一節(jié)內(nèi)容[2]93-97、吳福祥的《敦煌變文的人稱代詞“自己”和“自家”》[3]33-37、葉雪萍《客家方言詞語源流考》的“自家”一節(jié)[4]35-38,這些研究主要關注“自家”在文獻語言中的意義演變。在共時平面上,“自家”通常只是作為方言的反身代詞被描寫和記錄,“自家”表示“咱們”義的情況很少得到揭示和說明。唐七元的《廣西客家話人稱代詞復數(shù)標記的類型及來源》[5]一文,對廣西106個客方言點的人稱代詞復數(shù)標記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考察,但也未曾提到“自家”有表示“咱們”義的用法。蓮塘客家話“自家”表示“咱們”義的情況對于“自家”意義的歷時演變、人稱代詞復數(shù)包括式的類型研究都有重要價值。
本研究記錄的客家話以蓮塘鎮(zhèn)新蓮村為代表,村內(nèi)1/2以上皆是客家人口,筆者是該村的客家話母語者,文中語料主要源于筆者自擬,亦曾向村中長輩核實。文章例句,未考知本字的音節(jié)以同音字代替并下劃“”,無同音字或有音無字者用“□”代替并標注國際音標。例句和論述會用到蓮塘客家話的三身代詞,現(xiàn)將其匯總見表1:
表1 蓮塘客家話的三身代詞
蓮塘客家話的“自家”既是反身代詞,又是第一人稱復數(shù)包括式,為了論述的方便,我們將前者稱為“自家1”,后者稱為“自家2”,兩者語音形式相同,都是“[hi2 1 2-2 1ka3 5]”。理論上,“自家1”和“自家2”有相互混淆的可能,但當?shù)厝藚s可以分辨清楚,因為可以從語法功能和語境兩方面來判斷“自家”的意義。
“自家1”和“自家2”的語法功能見表2:
表2 蓮塘客家話“自家1”和“自家2”的語法功能對比
由表2可見,“自家1”和“自家2”的語法功能非常相似,區(qū)別只在于“自家1”能做狀語而“自家2”不能,如下面的例句(1),“自家”只能理解為“自家1”:
此外,雖然“自家1”和“自家2”都能做同位語,但兩者做同位語時所處位置不同,因此也可以區(qū)分,如下例:
(3)渠自家想要又唔聲。|他自己想要又不說。
(4)自家?guī)纂b行路去。|咱們幾個走路去。
(5)自家客家人唔貫三月三地方節(jié)日嘅。|咱們客家人不過三月三的。
(6)自家兩老表冇使客氣。|咱們兩表兄弟不用客氣。
例句(2)(3)為“自家1”例句,例句(4)(5)(6)為“自家2”例句,由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自家1”和“自家2”做同位語時所處的位置不同、搭配的同位成分有差別:“自家1”通常與名詞或人稱代詞連用,構(gòu)成同位語,其連用格式是“名詞/代詞+自家”,例句(2)(3)“阿蘭妹自家、渠自家”皆是;“自家2”通常與數(shù)量短語、表示身份或關系的名詞連用,構(gòu)成同位語,連用格式是“自家+數(shù)量(名)/名詞”,例句(4)(5)(6)“自家?guī)纂b、自家客家人、自家兩老表”皆是。
另需注意,有時“自家1”在做狀語和同位語時“形似而實異”,應根據(jù)“自家”與其他成分的結(jié)構(gòu)關系仔細分辨。如例句(1)和(3),“自家”都處于代詞后、動詞前,但例句(1)的主語是“你”,謂語是“跌倒”,“自家”做“跌倒”的狀語,表示動作行為是未受他人干擾、獨立實現(xiàn)的,與前面的“你”沒有直接的結(jié)構(gòu)關系,而例句(3)是同位結(jié)構(gòu)“渠自家”做主語。
“自家”做狀語和同位語時,其意義容易確定,但“自家”做主語、賓語、定語時,則只能通過語境來確定“自家”的所指。這里的語境包括語言的和非語言的兩個方面,前后語句、句子語氣、語句中詞的意義特點等都歸為語言的語境,對話雙方關系與身份地位、社會文化常識等都歸為非語言的語境。客家話是沒有文字的交際方言,語言表述對語境的依賴性較大,語境又包羅甚廣,難以窮盡,以下舉3組例句進行說明。
做主語:
(7a)自家去買冰條□[?ia5 5]|自己去買冰棍吧。
(7b)自家去買冰條去□[?i5 5]。|咱們?nèi)ベI冰棍吧。
(7c)自家問清楚先。|自己/咱們先問清楚。
做賓語:
(8a)女子人要保護好自家。|女性要保護好自己。
(8b)渠唔曾請自家。|他沒有請咱們。
(8c)你算自家唔曾?|你算自己/咱們沒有?
做定語:
腦外科為醫(yī)院的重點科室,患者以危重癥者居多。圍術期,患者多伴隨焦慮及恐懼等負面情緒,且感染等并發(fā)癥較為常見。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臨床應對護理模式進行改革。可以將人性化護理模式應用到腦外科患者的護理中,改善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本文以本院患者為樣本,觀察了改革效果。
(9a)自家老婆都唔信。|自己的老婆都不信。
(9b)渠想租自家田來種。|他想租咱們的田來種。
以上3組例句的“自家”,例句a都是“自家1”,例句b都是“自家2”,例句c的“自家”在不同語境中卻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從這3組例句來看,“自家”的意義有時明確,有時模糊,這是因為例句a和b都有足夠的語境可以幫助確定“自家”的意義,而c句則存在語境信息不充分的問題。如,例句(7)這組,(7a)和(7b)的區(qū)別在于句末語氣詞,“□[?ia5 5]”源于“去啊[?i5 3a5 5]”的合音,“□[?i5 5]”源于動詞“去[?i5 3]”,“去+NP/VP+□[?ia5 5]”表示奉勸對方去做某事,一般用在勸導小孩子的時候,“去+NP/VP+□[?i5 5]”表示倡議某人一起做某事,所以(7a)和(7b)的“自家”意義明確。(7c)句子信息有限,“自家”究竟包括對話雙方,還是只指代受話人一方,需要結(jié)合具體語境確定,可以是A請B做某事時,B叫A先問清楚C再來找B,也可以是A和B要做某事時,A對B說“咱們倆先問清楚C再行動?!?/p>
又,(8a)和(9a)的“自家”只能理解為“自家1”,這是由我們所處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決定的[(8a)是因為社會文化對女性的要求更多的是自我保護,(9a)是因為當前社會是一夫一妻制];(8b)和(9b)的“自家”只能理解為“自家2”,因為“請”和“租”一般是向外的動作,不能施諸己身。后者的影響因素是句內(nèi)的語言語境,前者的影響因素則是句外的非語言語境??梢?,語境幾乎是包羅萬象的,難以窮盡。同時,也正是豐富的語境信息使我們能夠確定“自家”的具體所指,使得“自家1”和“自家2”共存于蓮塘客家話中,不相妨礙。
以上例句c的“自家”在實際語言使用中只能有一種意義,加上會話需要遵循準確原則,當發(fā)話人有意識地追求表述的清晰準確時,“自家”的不同意義通常用同位語標明,如(8c),“自家”的兩種意義可分別用“你算你自家唔曾”、“你算自家兩隻唔曾”表達。以上3組例句的c句一般是發(fā)話人在對話情境中,對話雙方比較了解時說的,即使不用同位語標明,雙方也能夠會意。并且,當對話雙方是共同的利益或責任體時,“自家”的意義并不影響所要陳述的事件,如例句(9c),如果是妻子對丈夫說的話,理解為“你自己的活兒”還是“咱們的活兒”都不影響所要表達的“活兒沒干完”的事實。
另外,“自家1”和“自家2”也可以在同一句子中共現(xiàn),例如:
(10)自家可以自家想辦法。|咱們可以自己想辦法。
例句(10)“自家2”做主語,“自家1”做狀語。將例句(10)的“可以”去掉,按理說,“自家自家想辦法咱們自己想辦法”也是能成立的,此時仍是“自家2”做主語,“自家1”做狀語,但實際會話中不可能說出這樣的句子,即“自家1”和“自家2”可在句中共現(xiàn),但不能在語流中連續(xù)出現(xiàn)。
一是“自家2”在南方方言中非常少見,可能是第一人稱復數(shù)包括式的特殊類型。筆者查閱了以下客、贛、粵、湘、閩、吳等南方方言的人稱代詞資料(見表3):
表3 南方方言的人稱代詞資料
通過查閱資料可以發(fā)現(xiàn),南方方言的第一人稱復數(shù)包括式大多由第一人稱加復數(shù)標記構(gòu)成,例如,翁源客家的“等”、宜豐贛語的“阿人”[6]420,或者用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的聯(lián)合短語表達,例如,清流客家的包括式是“我各爾我和你”[7],總之,大多以第一人稱為基礎構(gòu)造復數(shù)包括式。而蓮塘客家話的“自家2”與第一人稱“”無關聯(lián),似乎是比較特殊的一種復數(shù)包括式。
二是,“自家2”目前僅見于客方言點。劉綸鑫《客贛方言比較研究》中曾提到,客家方言一般用“自家兩個人”表達包括說者和聽者[8],但未說明具體是哪些方言點,也沒有說明“自家”是否可以脫離“兩個人”而單獨表示“咱們”義,因此也無法確定“咱們”義是不是“兩個人”帶來的。除此之外,目前筆者只找到4個方言點有“自家2”,這4個點也都是客方言點,具體如下:
①廣西來賓市鳳凰鎮(zhèn)。據(jù)方嫏嬛[9]63-64,鳳凰鎮(zhèn)客家話第一人稱代詞是ai2 1 3,復數(shù)是ai2 1 3li4 4,方嫏嬛文未提到鳳凰鎮(zhèn)有表示“咱們”意義的代詞。但提到鳳凰鎮(zhèn)客家話還有“人家、大家、自家”等代詞時,“自家”有一個例句:
“人家嘅田比自家嘅大。(別人家的田比我們家的田大。)”[9]64
例句中“自家”的普通話釋義用“我們”而非“自己”,說明鳳凰鎮(zhèn)客家話的“自家”是可以表示第一人稱復數(shù)的,鳳凰鎮(zhèn)的這個“自家”很可能與蓮塘客家話的“自家2”是一樣的,但無法確定例句的“自家”究竟是包括式還是排除式。文中“自家”也僅舉了這一個例句,成為一條孤例。
②廣東河源市貝嶺鎮(zhèn)。鄔明燕將貝嶺客家的第一人稱代詞復數(shù)和反身代詞都記作“自家hu3 1ka4 5”[10]9,并明確提出:
“在北部,‘自家’既是反身代詞,又可表第一人稱復數(shù),相當于普通話‘咱們’,如‘自家去’。如果沒有語境的話,‘自家去’這句話有‘你自己去’和‘我們?nèi)ァ瘍蓚€意思”[10]11-12。
鄔明燕既說“自家”表第一人稱復數(shù)時相當于“咱們”,貝嶺的“自家”應該也是一個包括式,但在解釋“自家去”這句話時又用了“我們”來解釋“自家”,這很可能是鄔文的疏忽,畢竟,“咱們”的口語色彩重,而“我們”又可以兼表包括和排除意義。
③江西贛州市南康區(qū)。據(jù)劉漢銀[11]10-11,南康客家第一人稱代詞是“涯”,復數(shù)有“涯人、涯兜、涯些”等,“自[s3 1]家自己”“大自家大家”兩詞是其他類人稱代詞。劉文未將“自家”列入第一人稱復數(shù)中,并稱“南康話中沒有與普通話‘咱們’相對應的人稱代詞”[11]11,但據(jù)其論述,我們將南康客家“咱們”義的表達方式概括為3種:
a.涯人/涯兜/涯些
b.涯人/涯兜/涯些+自家/自家兩個人/自家?guī)讉€人
c.自家/自家兩個人/自家?guī)讉€人
劉漢銀認為,a式相當于普通話的“我們”,需根據(jù)語境確定其為包括式或排除式,c是b的“省略式”,比b更常用。如果我們僅僅把南康的“自家”理解成“自己”,b式和c式翻譯成普通話是不能成立的(b式:*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兩個人/我們自己幾個人;c式:*自己/自己兩個人/自己幾個人;“我們自己”和“自己”可說,但那已經(jīng)不表示“咱們”義了)。與蓮塘客家話相比,南康有a式和b式、蓮塘無,南康c式則與蓮塘的“自家2”相當,c式的“自家”應視為“咱們”一詞。
此外,c式很可能是表“咱們”義的原式而非b的“省略式”,b式這種不成話的表達則是后起的。受普通話或其他因素影響后,c式的“自家”表示“咱們”義衰落了,南康客家人已經(jīng)不認為“自家”能表示“咱們”了(這也解釋了劉漢銀否認南康有表示“咱們”義的代詞的原因)。為了表達出復數(shù)意義,南康客家人又在c式的基礎上前加第一人稱復數(shù)排除式“涯人/涯兜/涯些”,造成了不成話的疊架結(jié)構(gòu)b,這也是c式更常用的原因——c是原式而非“省略式”,表達上不經(jīng)濟、對譯成普通話又“不像話”的b才是后起的。
④廣西貴港市武樂鎮(zhèn)①(1)注:① 該點信息為發(fā)音人提供、筆者調(diào)查所得。發(fā)音人劉小溢(1998),女,當?shù)乜图以捘刚Z者。。武樂客家第一人稱“”,復數(shù)“啲”,反身代詞用“自家”。經(jīng)筆者調(diào)查,武樂“自家”也有“咱們”義,但“咱們”義做主語和同位語時,武樂用“啲自家”或單用“啲”;“咱們”義做賓語時,武樂只用“啲”;“咱們”義做定語時,武樂可用“自家”和“啲自家”,且前者比后者更為常用,兩者都要后加領屬標記“嘅”。也就是說武樂“咱們”義的表達方式有以下3種:
c1:自家(定語)
可以看出,武樂表“咱們”義的手段和南康客家十分相似,區(qū)別在于:排除式的復數(shù)標記不同,a式用“人、兜、些”,a1式用“啲”;武樂的疊架結(jié)構(gòu)b1比南康的b式更簡單,“啲自家”后面不能再加數(shù)量結(jié)構(gòu)“幾隻”;武樂一般“省略”疊架結(jié)構(gòu)b1的“自家”,保留“啲”,即a1式更為常用,而南康一般“省略”b式的“涯人”等,即c式更常用。
順著南康“自家2”衰落的思路來看,蓮塘、南康、貴港3個點的“自家”實際上可構(gòu)成一條“自家2”的衰落鏈,或者說是“兜/啲”取代“自家2”的替換鏈:
蓮塘 南康 武樂
蓮塘保持“自家2”的語法功能最豐富,表示“咱們”義基本不受限制。南康和武樂的“自家2”都處于衰落過程中,“自家2”已經(jīng)衰落到語言使用者感受不到其復數(shù)意義的地步,疊架結(jié)構(gòu)“兜/啲+自家”便作為表達復數(shù)的補償手段應運而生。南康的疊架結(jié)構(gòu)常常可以“省略”排除式“兜”,單用“自家”,武樂則“省略”疊架結(jié)構(gòu)的“自家”,單用“啲”,可見武樂的“自家2”衰落得更快。從以上語料看,“自家2”僅在少數(shù)客方言中保留,且已呈現(xiàn)出將要消失的趨勢。
本研究在共時層面上說明了蓮塘客家話的“自家2”和“自家1”的區(qū)別、“自家2”在南方方言中的使用情況,知道“自家2”是比較特殊的復數(shù)包括式,且只見于客方言點,但這么特殊的包括式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歷時層面去考察“自家”一詞的歷時演變。本研究借鑒了前人對“自家”的研究成果,將“自家”一詞的歷時演變梳理為圖1(大寫字母表示所處的階段,小寫字母表示演變鏈,箭頭表示歷時演變方向,圓括號內(nèi)的文字是對結(jié)構(gòu)、詞義或音讀的解釋說明):
圖1 “自家”的歷時演變
演變鏈a:“自家”從詞組變?yōu)榉瓷泶~[4]35-38。“自家”大概較早見于北朝文獻,表示“從家里、由家里、自己家里”這樣的介詞結(jié)構(gòu)和偏正結(jié)構(gòu)。在南北朝末期到隋朝的文獻中,有少量用例的“自家”出現(xiàn)了理解為介詞結(jié)構(gòu)或“自己”兩可的情況。到了初唐的白話詩里,“自家”則確切無疑地表示“自己”,“自家”的詞匯化完成。表示反身義的“自家”在后面的演變中一直保有一席之地。
演變鏈b:“自家”衍生出表示第一身的意義[3]33-37。敦煌變文中的“自家”大多單用,獨立性強,已經(jīng)開始向第一人稱代詞轉(zhuǎn)化。在唐五代文獻中,“自家”多用于反身或復指,表示第一身非常少見;而到了宋代,“自家”既可以表示反身意義,又可以表示第一身,兩者并行,且后者占絕對優(yōu)勢。
演變鏈c和d:“自家”由表示第一身進一步演變?yōu)楸硎尽澳阄摇?,進而又演變?yōu)楸硎尽霸蹅儭盵2-3]。呂叔湘曾提出“自家”有過3個意義:①跟“別人”相對,跟“自己”同義;②等于“我自家”;③表示“你我”和泛指[2]。吳福祥也指出,敦煌變文中“‘自家’多單獨使用的特點和稱代第一身的用法為宋代人稱代詞‘咱’的產(chǎn)生奠定了分布和語義基礎”[3]34,廣泛用于復數(shù)稱代也是宋代“自家”表示第一人稱的特點之一??梢?,呂叔湘、吳福祥二人的看法基本一致,吳福祥文對“自家”表示“你我”義的舉例有所補充,下面摘錄2例:
①且言:此是契丹男媳婦,且教與自家勸酒,要見自家兩國歡好。[2]96
②良嗣諭以:“……未若自家兩家本無相爭,便通交和,萬世所無,乃是好事?!盵3]35
這2例與蓮塘客家話的“自家2”做同位語的情況相同,都是同位語的前項。語用上,本研究認為,這里的“自家”起到拉近關系的作用,現(xiàn)代北方方言中的“咱”指代“你我”同樣具有表示親密友好的作用。不過,這里“自家”和“兩國”“兩家”連用,其表復數(shù)的數(shù)范疇還限于表示雙數(shù)“你我”。
再來看“自家”表示泛指的例句:
③人生天地間,都有許多道理,不是自家硬把與他,又不是自家鑿開他肚腸白放在里面。[2]96
④又如說“非禮勿視”,自是天理付與自家雙眼,不曾教自家視非禮。[3]35
呂叔湘認為,這里的“自家”,與《莊子·養(yǎng)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吾”類似,“吾”并不實指說話人,而是表示“你或我或任何人”這樣一個虛泛的概念[2]95,這里的“自家”也并非實指說者和聽者,而是“咱們或者任何人”這樣的虛泛概念。吳福祥認為,“這些例句中的‘自家’非‘你(們)我’所能涵蓋,其所稱代,除交際雙方外,還包括他人。”[3]35呂叔湘、吳福祥的論述略有不同,但可以看出,這時“自家”的表數(shù)范疇已經(jīng)擴大,超過雙數(shù)。本研究認為,呂叔湘所謂的“泛化”也是促使“自家”的表數(shù)范疇由雙數(shù)擴大為多數(shù)的原因之一,呂叔湘也是因為“自家”表示“你我”和表示泛指的意義密不可分而將兩者合在一起作為一個意義的。
演變鏈e和f:“自家”合音為“咱(tsa)”,“咱(tsa)們”再合音為“咱(tsan)”[2]97-103。呂叔湘曾提出“咱”為“自家”轉(zhuǎn)變而成,主要依據(jù)有兩方面:語音上,“咱(tsa)”是“自家”的切音;文獻上,呂叔湘提出的“自家”的3個意義“咱(tsa)”都有相應的用例。宋代文獻中“你們、他們”的用法已經(jīng)較為普遍,受類推作用還出現(xiàn)了“自家們”的用法?!白约摇焙弦魹椤霸?tsa)”以后,“自家們”就成了“咱(tsa)們”,“咱(tsa)們”可能早在元代口語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讀為“咱(tsan)的情況”,元代劇曲也寫作“偺/昝/喒”。“咱(tsa)們”合音為“咱(tsan)”后,也有再加上復數(shù)標記“們”的,就是現(xiàn)在北方口語的“咱(tsan)們”。
到了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只有形成于B階段的“自家”和G階段的“咱(tsan)、咱們”保留了下來,其他都已經(jīng)消失了。形成于B階段的“自家”作為方言詞廣泛保留在南方方言中,G階段的“咱(tsan)”則主要保存在現(xiàn)代北方方言中,從《漢語方言地圖集語法卷》看,大多數(shù)南方方言至今未見與之相應的代詞[12]4。
蓮塘客家話的“自家1”和“自家2”分別與“自家”在B階段和E階段的面貌相吻合。其中,E階段的“自家”,呂叔湘認為已經(jīng)消失,變成了G階段的“咱”和“咱們”[2]97。吳福祥根據(jù)文獻語料總結(jié)出宋代表示第一人稱意義時,在《朱子語類》等東南方言系文獻中主要用“自家”,在《劉知遠諸宮調(diào)》等北方方言系文獻中都用“咱”,兩者在功能和用法上沒有區(qū)別,這說明了“自家”由第一人稱向“咱”轉(zhuǎn)變的進程呈現(xiàn)出南北不平衡的局面,南方比北方慢[3]36。而從蓮塘客家話的情況來看,E階段的“自家”并未消失,目前仍保留在蓮塘客家話中,“自家”仍未向“咱”轉(zhuǎn)變。
以往研究方言的學者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客家話“自家”表示“咱們”的現(xiàn)象,但未能說明緣故;研究文獻語言的學者注重歷時演變情況的說明,而對活語言材料的挖掘和關注則較少;蓮塘客家話的“自家”恰以活語言材料的身份將兩者貫通,從共時平面印證了“自家”歷時演變的兩個階段的面貌。特別是,目前南方方言極少見到“自家”用為第一人稱復數(shù)包括式的情況,蓮塘客家的“自家2”就成為能夠驗證“自家”歷時演變E階段用法的、非常珍貴而富有說服力的一份活語言證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