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映霞
(無錫市金星中學 江蘇無錫 214000)
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是個人思想、情感以及價值觀的拓展和延伸。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存在較多的問題,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以往的美術課堂中,課堂教學程序化現(xiàn)象嚴重,學生按照設計好的教學方式學習,不利于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美術要求注重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應當結合新課程改革要求,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構建生態(tài)課堂,提高課堂活動有效性。
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積極情緒或振奮其內心,直接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只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抗拒心理。初中美術教師在構建生態(tài)課堂時應積極發(fā)揮情境作用,激發(fā)學生潛在求知欲望,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在情境中與教師和其他學生互動交流,增強觀察思考能力與審美感悟能力,提升美術教學效率。例如,在蘇教版初中美術七年級上冊“又畫又做又印”的教學中,要求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感悟紙版畫的美,感受造型樂趣,掌握相應的制作方式。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向學生展示剪紙作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師用水粉顏料在剪紙上涂色,涂色完成之后,使用紙張進行拓印,向學生展示拓印圖片,引入紙版畫內容。結合學生視覺感受和內心體驗,設計相應的思考問題:根據剛才的制作,想要制作紙版畫需要什么材料?說一說紙版畫的制作步驟和紙版畫的藝術特點。之后,讓學生自主制作紙版畫,如引導學生利用樹葉進行拓印,其操作較為簡單,更能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讓學生自主組合進行拓印,將花、葉子、樹枝等組合成圖形進行拓印。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教師將學生劃分成相應的學習小組,引導學生根據小組特點,選擇相應的主題開展制作活動,如花瓶、餐桌、校園、春天、家鄉(xiāng)等。制作完成后,開展相應的展示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結合實物展示,根據相應的操作活動,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構建生態(tài)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
實踐是美術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不僅能檢驗教學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更能調動學生潛在的審美創(chuàng)造性?;谏鷳B(tài)課堂理念下的美術實踐課堂更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教師在實施實踐教學時應充分與學生互動,最大限度地在互動中調動學生參與藝術實踐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動”中交流和創(chuàng)新,充分展現(xiàn)自身優(yōu)勢,提高美術教學效率,實現(xiàn)生態(tài)課堂目標。例如,在蘇教版初中美術七年級上冊“物品上的花廊”的教學中,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作品設計和拍賣的游戲活動。在具體活動中,教師向學生展示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讓學生用藝術的眼光,對實物進行設計,如紙水杯、紙筆筒、筆記本、扇面、盤子、白色T恤、手絹等。通過相應的設計活動,讓學生能夠將知識在生活中應用。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開展設計活動,同時給予學生適當?shù)闹笇Ш鸵龑?。在學生完成制作之后,開展拍賣會的游戲活動,讓小組代表介紹自己的作品,并進行相應的拍賣。在作品介紹時,需要講解設計思路、價值特色、拍賣價格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評出價格最高的作品。作品拍賣介紹時,通過展示和講解,展現(xiàn)小組作品的特色。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語言能力得到鍛煉,借助作品的二次創(chuàng)作,加深學生創(chuàng)作體驗。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加深學生成就感,實現(xiàn)生態(tài)課堂的有效構建。
直觀教學是利用教具開展教學活動,實現(xiàn)感官的有效傳遞,借助相應的方式和方法,展示相應的實物,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在具體的課堂活動中,教師需要深入分析教學內容,找出相關的實物內容,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給予學生感官上的刺激,加深學生美術知識體驗,保證課堂活動有效開展,實現(xiàn)生態(tài)課堂的有效構建。例如,在蘇教版初中美術八年級下冊“端午節(jié)”的教學中,在學生對端午節(jié)深入了解的基礎上,開展相應的制作活動,如利用身邊材料制作端午節(jié)用品,如用折紙制作彩色粽子、用彩線縫制香袋等。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可以準備有關端午節(jié)的相關資料,如掛艾草、賽龍舟、吃粽子、佩香袋等,以圖片、實物或者課件的方式向學生展示。通過這樣的展示活動,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端午節(jié)內涵,為之后的制作活動奠定基礎。在學生制作之前,教師可以展現(xiàn)彩棕、香包的制作過程,并讓學生收集相關的制作材料,再組織學生開展制作活動。在學生制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如彩棕怎么制作?彩線怎么繞結?如何才能制作出五彩繽紛的彩棕?通過這樣的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活動,了解端午節(jié)用品的制作方式,自主完成香包的制作。在美術課堂活動中,直觀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結合實物或者圖片開展講解和示范,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有效構架生態(tài)課堂,保證課堂活動有效開展。
子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合作教學是教與學統(tǒng)一的相互依靠、影響、激勵及提高競爭等一系列過程。教師可以通過男女合作或同桌合作等形式強化師生與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允許學生尋求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以及自由討論。在合作中會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較差,但卻有著豐富的想象力;部分同學動手操作能力較強,但思維較為狹窄。如果將二者相結合能較好地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實現(xiàn)生態(tài)課堂教學目標。例如,在蘇教版初中美術九年級上冊“富有視覺沖擊力的設計——招貼”的教學中,本節(jié)課的內容和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應當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學生對招貼的認識。在課堂活動中,通過相應的觀賞和演示,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在課堂活動中,教師播放視頻,向學生展示肯德基店門,讓學生思考在哪里可以看到這樣的招貼?為什么這樣的海報可以吸引大家?通過這樣的欣賞活動,讓學生了解招貼的特點和分類。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以“校園藝術節(jié)”為主題,開展招貼設計活動。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設計相應的課堂問題:招貼設計需要堅持什么樣的原則?應該按照怎樣的步驟進行設計?在具體設計中應當注意哪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開展合作探究,動手制作和總結。在整個活動中,教師不能手把手去教,而是讓學生自主設計制作,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掌握招貼設計方式和要領,學生通過自主總結知識,記憶更加深刻,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生態(tài)教學環(huán)境。
生態(tài)課堂是一種新的課堂模式,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開展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通過生態(tài)課堂的構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實現(xiàn)學生的互動和交流,在思維碰撞中,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果。在初中美術生態(tài)課堂構建中,應當考慮初中生的特點,根據美術教學的內容,借助情境教學、游戲活動、直觀方式、探究活動等有效構建生態(tài)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