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玉鶴
(安徽師范大學附屬廬江第三中學 安徽合肥 230000)
筆者從教二十余載,一直試圖探尋一個讓學生愛上寫作的方法。一說到語文寫作,學生、家長、教師莫不頭疼。學生一遇到寫作任務(wù),一籌莫展,抓耳撓腮,摳鼻咬筆,東拼西湊,擠牙膏湊齊字數(shù)交差;家長如臨大敵高度重視,從小要求孩子背古詩、上圖書館借書、訂畫報,金筆作文、創(chuàng)新作文等培訓班應運而生,直至把孩子的閱讀寫作興趣消磨殆盡;教師布置片段練習、日記周記、作文評比展示傳閱,各種招數(shù)使盡,端著一顆滄桑的盼生成才成器的心。隨便問及哪位語文教師,寫作教學一定是最難教的教學內(nèi)容之一。而對于學生而言,作文也是他們最怕的作業(yè),往往絞盡腦汁,結(jié)果卻像快擠完的牙膏,耗時耗力,卻成效甚微。長期的實踐經(jīng)驗和不斷的理論學習,筆者略有心得,收效較理想。如何讓學生愛上寫作,通過這么多年的經(jīng)驗積累,筆者總結(jié)出以下幾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主動去接觸、主動去嘗試的興趣,就會主動走進大自然,欣賞周圍的美景勝跡;主動參觀名人館、紅色教育基地,緬懷先輩先烈可歌可泣的不平凡事跡;主動觀察自己身邊平凡而生動的人和事;等等。如饑似渴地閱讀散發(fā)著油墨香味的書籍報刊,進而主動去模仿寫作,記錄下自己的點滴見聞感受,抒寫自己稚嫩的心得感受,傾訴自己的快樂與苦惱。如此堅持,不斷積累,教師再適時出現(xiàn)進行引導,往往事半功倍,學生的寫作水平終會大有提高。鑒于初中生稚嫩懵懂的心理特點,我們可以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嘗試著從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入手,精心設(shè)計好每次的寫作課。對于語文教師而言,知識淵博、風趣幽默是必備的教學素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知識淵博,風趣幽默,深入淺出,設(shè)身處地,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學生也會興趣盎然,進而產(chǎn)生強烈的參與和表達的欲望。這并不是說要把語文寫作課上成故事課、聊天課,天馬行空,跑題萬里,想到哪兒講到哪兒,而是教師備課時要圍繞寫作訓練主題搜集素材,提供一些有參考價值的素材片段,或朗讀或多媒體展示,供學生參考借鑒。同時教師也可以經(jīng)常自己動手寫“下水作文”,不一定是洋洋灑灑千字萬字,可以是零零碎碎的點滴心得,也不強求質(zhì)量,但一定要教師親自去寫、親自去讀給學生聽。這能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使其產(chǎn)生“文章不一定就非得是‘作家文人’的專利,我們也能寫一點,甚至還能寫得很好”的想法?!坝H其師,信其道”,學生也許會為此喜歡上教師、喜歡上閱讀、喜歡上寫作。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多背、多記,取其精華,積累素材。所讀的書應該是有甄別的、有選擇的,內(nèi)容健康,積極向上,不一定非得是名家大作,像一些科普方面的、趣味性較強的書也未嘗不可。有些同學經(jīng)常會問:“老師,我也喜歡看書,為什么我卻寫不出好作文?”這是因為他們只沉浸在故事情節(jié)中,糾纏于書中的恩怨情仇,囫圇吞棗,走馬觀花,對于一些美文美句卻選擇性忽略,對于文中的一些寫作技巧更是熟視無睹。這種讀書之法當然收效甚微。在讀書的過程中,學生應該學會摘抄一些優(yōu)美的句子,學會寫簡評、讀后感,知道好文章好在什么地方。尤其要帶著問題去讀,這樣不僅能汲取精華,而且能鍛煉其寫作能力。長此以往,定會讀有所獲。另外還可以適當利用網(wǎng)絡(luò)資源積累素材,但千萬要避免出現(xiàn)假借積累素材之名沉迷網(wǎng)絡(luò)的現(xiàn)象。對于初中生,我們還是主張以紙質(zhì)閱讀為主。
寫作切忌一曝十寒,半途而廢。寫作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重在點點滴滴。從最開始學寫片段到后來各種文體的寫作,無不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缺一不可。經(jīng)常有些家長說:“我家孩子在小學時作文寫得挺好,可為什么到初中后卻寫不出好作文了?”家長很困惑,也很煩惱,其實這是因為沒有做到持之以恒。應該做到堅持寫周記,如果孩子時間允許、興趣濃厚,可以一日一記。對于日記,貴在堅持,既是習作更能磨煉意志。一定要做到一日一記,注意格式,字數(shù)不強求,切忌三日不寫、一寫三日。對于周記,要確定寫作主題,圍繞主題,切忌為寫周記而寫周記,應付交差。在習作時,切忌無病呻吟,要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唯有真情實感才能打動別人。如果實在沒東西可寫,也可摘抄片段或文章。
我們要做個生活的有心者,而不是過客。對于寫景類作文并不是非得去了旅游勝地才能下筆,其實生活處處都有美,關(guān)鍵在于我們有沒有用心觀察與感悟。魯迅在《雪》一文中說江南的雪“滋潤美艷”,可有些人為什么寫不出來呢?原因就是他們沒有留意。而一些記敘文,也并非需要經(jīng)歷挫折才能寫出來,大多數(shù)普通人的生活就是簡單重復,這就需要我們在簡單重復中有所品味,有所咀嚼。莫懷戚有篇文章叫《散步》,寫的就是一家三代在田野時散步的事,語句平平淡淡,內(nèi)容簡簡單單。可讀完后我們卻不覺得索然無味,而是有被感動到。什么樣的事,什么樣的景,關(guān)鍵取決我們對它的認識。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生命,所思所想所感既大同小異又別具一格。
鑒于此,我們在寫作訓練中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個人主觀能動性,使其體驗生活,體驗人生,并用自己的語言來抒寫心中的所感所想。如果沒了個性,甚至套范文例文,那寫作教學就走進了死胡同。想象是寫作的翅膀,學生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教師應恰當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讓他們自由馳騁,有話可說,有東西要寫。比如讓學生大膽想象寫“二十年后的我”,通常都會寫得生動活潑,精彩紛呈,大多數(shù)同學都抒寫了自己對未來的憧憬與追求,大大激發(fā)了想說想寫的欲望和激情。又如讓學生“說說我自己”,或?qū)懽约旱募彝?,或?qū)懽约旱奶亻L,或?qū)懽约旱呐d趣愛好,或?qū)懽约旱穆糜谓?jīng)歷,或?qū)懮钪械娜な卖苁拢寄軐懙帽容^精彩。
新課標中對于初中作文教學的目標的表述,就是要求初中生學會運用一定的寫作技巧,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們語文老師要心平氣和地正視和把握學生的真實寫作能力和水平,不要奢求自己的學生個個“下筆如有神”,不要指望“畢其功于一役”,一個學期、一個月甚至一節(jié)課就完成寫作教學的目標。在作文教學前首先要大致摸排分析學生的寫作層次,總體上把握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做到心中有數(shù),也就是“備學情”。然后再根據(jù)實際的具體學情設(shè)定一個大致的預期,區(qū)別對待,分類指導,分層要求,逐步推進,整體提高。雖不至于“一人一策”,但也不能“泥鰍黃鱔拉之一樣長”。另外切記不要急躁,部分學生的寫作水平可能沒有自己預期的那樣有所提高,不能失去耐心甚至發(fā)火批評指責,這樣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否則容易出現(xiàn)兩方面情況:一是教師費時,達不到自己預期目標,久而久之心灰意冷,例行公事應付教學;二是學生費力,始終突破不了自己的寫作“瓶頸”,久而久之被動應付,胡亂寫幾句交差了事。
在作文教學目標大致達成的情況下,根據(jù)全班學生整體寫作能力和水平,把他們分成三類:一般的、較好的和優(yōu)秀的。一般的學生,也就是寫作基礎(chǔ)不夠扎實、寫作興趣不夠濃厚、寫作習慣也不好的學生,在班級占少數(shù),但每個班級多多少少都有幾位,對他們可以不做過多過高的要求。這部分學生大多數(shù)時候沒東西可寫,胡亂潦草地寫幾句交差。對于這類學生,筆者一般要求他們首先要態(tài)度端正,字跡力求工整,卷面要保持整潔,這些都是只要認真對待就可以做到的。其次要求他們能基本讀懂題意,讀懂寫作要求,基本上能按照本次作文練習要求的中心來寫,語句大致能讀通,并且達到規(guī)定的字數(shù),防止他們“躺平”,自暴自棄。如果該類學生拒絕動筆,“放棄治療”,務(wù)必先穩(wěn)住,留出提升的空間和余地。這類學生引導好了,是可以向好的方面轉(zhuǎn)化的,切忌置之不理,選擇性忽略,“寫作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
較好的學生也就是班級里的中等生,他們有一定的寫作基礎(chǔ),也有一定的寫作興趣,閱讀習慣和寫作習慣都比較好。他們有話說有東西寫,在一個小時內(nèi)寫一篇六百字左右、四平八穩(wěn)的考場作文沒多大難度。但通常他們的習作好似“八股文”,套話空話居多,大多立意平平,一覽無余;好似“流水賬”,通篇大多是記敘性的語言,少有抒情性的語句,議論性的畫龍點睛的文字更少;選材老套,沒有亮點,不是公交車上讓座就是拾金不昧,不是環(huán)衛(wèi)工人掃垃圾就是老師深夜改作業(yè),不是生病了媽媽冒雨把自己抱到醫(yī)院就是過生日送禮物。對于這類學生,首先要肯定他們的優(yōu)點,保持他們的寫作積極性,然后在日常的作文訓練中有針對性地指導,在立意、選材、語言組織各個方面力求有所提升。
優(yōu)秀的學生,在班級屬于少數(shù),但每屆每班總有三五人。這類學生閱讀寫作的興趣極其濃厚,不需要家長和教師過多督促。他們讀起書來兩耳不聞窗外事,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怡然自得;寫起作文來洋洋灑灑,文思如泉涌,意猶未盡??梢哉f他們有相當?shù)恼Z文素養(yǎng)和天賦。對于這類學生,我們只需適當?shù)刂更c以期更上一層樓,更多的是發(fā)揮他們的“領(lǐng)頭雁”作用,通過他們激勵、引導、示范班級的其他同學。
無論成人還是小孩,都希望他人多肯定多欣賞多鼓勵自己。多多鼓勵是寫作教學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僅在作文教學中如此,在其他語文教學中亦是如此。作文批改是寫作教學的“半壁江山”,是師生最有效的溝通交流與互動方式。很多教師在評改作文時,往往憑第一印象處理,草草批閱了事。有的像領(lǐng)導批閱文件一樣批個“閱”字;有的簡單打個分數(shù);有的常年就是“語句通順”“層次分明”“中心明確”幾句套話。學生費盡心思寫出來的習作,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與鼓勵,而教師卻視若無物,毫無點評,冷卻了學生寫作的熱情。為了保持學生寫作的初心,筆者做了些許嘗試。有時讓學生在班級講臺上大聲朗讀自己的優(yōu)秀習作,鼓勵他再接再厲;每次作文練習后都選幾篇優(yōu)秀習作張貼在班級教室自創(chuàng)的“百草園”,增強學生寫作的成就感,吸引其他同學課間閱讀借鑒,兩全其美;有時把學生喊到辦公室,面批精改。所以學生都喜歡在習作里傾訴心聲,因為他們知道,老師會認真看,會真誠地回應。教師不僅要追求做“良師”,更應該做一位“益友”。以親身經(jīng)歷來談,筆者從小就喜歡寫詩,直到有一天終于寫了一首詩,但老師卻給了一句漫不經(jīng)心的評語,從此筆者心生怯意,不敢再次嘗試了。老師漫不經(jīng)心的一句評語有時候會澆滅一顆熾熱的向往與追求寫作之心。
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寫作教學沒有捷徑可走。在開展寫作教學這方面,語文教師應當認真思考、反復實踐,不忘育人初心,不斷積累,觀摩學習,及時反思,總結(jié)改進,優(yōu)化教學,以期讓更多的學生妙筆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