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丹
〔編者按〕本期推出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的文章,并邀請作者“與您共讀”。在品讀文章之余,體會作者對生命的思索和記錄。請掃描二維碼,開啟您的線上閱讀之旅。
父親曾經(jīng)是那么聰敏的一個人,記憶力超群,手不釋卷,我有任何問題幾乎都可以問他。當他開始慢慢遺忘的時候,我害怕他那么豐富的人生,就這樣一點點被忘掉了。
這種害怕讓我感到長久的不安。人來這個世界走一趟,留下了許多痕跡:他自己創(chuàng)造的痕跡,別人留給他的痕跡,他和別人交錯時產(chǎn)生的痕跡。如果那些痕跡、那些有價值的事物都被忘記的話——不僅僅是這個人,而且和他關(guān)聯(lián)的世界的一部分也就消失了。
母親就特別珍惜跟“記錄”相關(guān)的東西。她最珍貴的東西,就是放在我們家床底下的那個木箱。木箱里放著她所有的家信。她很珍愛那些信,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珍愛它們。于是,她把那些信一冊冊地裝訂起來。她說,她裝訂的方式是跟我姥爺學的——把信整理好,用一個錐子插進去,用白色的棉線一針針地縫起來,工工整整。
后來,她把這些信分給4個孩子,每人一二十冊。再次看到這些信時,我們都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的,好像一下子就回到了那個年代。
這就是保存記憶的一種方式。母親留給我們的是她的記憶、我的記憶、家人的記憶。
母親的這種做法,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
我的職業(yè)就是記錄,用鏡頭記錄,用話筒記錄。我記錄的是大時代,大家共同經(jīng)歷的那些巨大變化,說的多半是公共語言。除了因為工作而記錄,我還有一種個人化的記錄。
記錄,好像是我生命的慣性和本能。
我采訪過一個9歲的小女孩楊芳,她畫的所有的畫都是藍色的,因為她只有一支筆,一支藍色的圓珠筆。這個故事在《東方時空》節(jié)目播出以后,她收到了從全國各地寄去的彩筆,她的同學也都有了彩筆。后來,她給我寄了一幅畫,畫了蝴蝶、云彩、花、草地、熊貓,所有的東西都是彩色的,連熊貓都是彩色的——她畫了一只綠色的熊貓!
看到那只綠色的熊貓時,我瞬間就掉淚了,這個孩子終于有了彩筆。
在劇烈的時代變化中,孩子們的變化是最大的,這就是我看到的“記錄”的價值。這些孩子,他們的眼神,他們的名字,他們跟我在一起手拉手的那種溫度,我都記得。
我不是一個記憶力很好的人,但是和感覺有關(guān)的經(jīng)歷,我都記得。
幼兒園時,我想給我姐帶一塊麩子面的饅頭回家讓她嘗嘗,卻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當老師從我的褲兜把它拿走的時候,那種“失落”,我記得。
少年時,我在夜里一個人補一條秋褲。如果把那十幾個窟窿都補上的話,我就有秋褲穿了。但當我補完,那條秋褲已經(jīng)失去彈性,緊得我穿不進去。當時看著窗外,我真想哭??煽抻惺裁从媚兀磕赣H在幾百里之外。那種“隱忍”,我記得。
我的小弟弟特別淘氣。他沒有一件新衣服,穿的都是哥哥們傳給他的舊衣服??吹洁従雍退g的小男孩穿著天藍色的套頭衫,我覺得他也應該有一件。我到柜臺看過很多次,后來,終于給他買了一件。沒想到他穿出去玩了一會兒,天藍色的衣服就黑一道、白一道的了。那種恨不得暴揍他一頓的心情,我記得。
我還記得,中學時第一次在黑龍江省圖書館看到畫冊里的裸體雕塑時,我感到特別震驚。我趕緊看看周圍有沒有人發(fā)現(xiàn)我正在看這本畫冊。我有一種犯罪心理,可我還是想看,然后就趁著沒有人的時候,一次又一次在圖書館的角落里翻看那些畫冊。多年以后,我終于有機會去法國、意大利、希臘看那些作品的原件??吹侥切┑袼艿臅r候,我的記憶一下子就被喚起,不僅僅是視覺的,還有嗅覺的——我想起圖書館里書和灰塵混在一起的味道,更想起了自己當時的糾結(jié)。
我去過西藏5次,具體走了多少公里,我是記不住的。但我記得,當車沿著雅魯藏布江行進的時候,月亮是如何跟著我們走過一棵棵樹的。樹的影子,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
在生活中,我特別欣賞“善感”的人。這樣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是有“感覺”的。如果“沒感覺”的話,心就不會“動起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多愁善感”真是一個好詞。因為體驗和記憶是相連的。如果當下有很好的體驗和理解,會自然地形成一種記憶,以后再回頭看就是特別難忘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