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崢,王顧浩,劉 戀
目前,世界范圍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病人已超過2300萬例,其發(fā)病率仍在持續(xù)上升。雖然近30年來心力衰竭的治療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心力衰竭病人5年死亡率仍高達50%[1]。心力衰竭的一個常見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acua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AMI通常預示著心功能不全的開始,由于心肌損傷、反復缺血、心肌頓抑和冬眠、心室重塑和慢性神經內分泌刺激等原因,AMI最終可能發(fā)展為心力衰竭[2]。據統(tǒng)計,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的心力衰竭發(fā)病率介于14%~36%[3]。因此,開發(fā)關于心力衰竭新的治療藥物對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post-acua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eart failure,HF-AMI)疾病現狀有重要意義。皮質抑素(cortistatin,CST)是一種含有FWKT (Phe-Trp-Lys-Thr)四聚體的小分子生物活性肽,廣泛分布于神經、免疫和內分泌系統(tǒng)。皮質抑素及其受體也廣泛分布于心血管系統(tǒng),如主動脈、冠狀動脈和心臟。許多研究表明,皮質抑素具有調節(jié)睡眠、學習記憶、誘導免疫耐受、抑制炎癥反應、調節(jié)內分泌代謝等多種生物學效應[4]。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皮質抑素在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如皮質抑素通過阻斷細胞外調節(jié)蛋白激酶(ERK)1/2信號通路抑制腹主動脈瘤小鼠巨噬細胞浸潤,抑制細胞凋亡,從而抑制腹主動脈瘤的產生[5]; 皮質抑素可減少頸動脈、心臟、主動脈弓和主動脈中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數量和大小,抑制Th1/Th17誘導的炎癥反應,從而抑制小鼠動脈粥樣硬化[6]。此外,已有研究表明,伊伐布雷定通過抑制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號通路介導的炎癥反應和心肌細胞凋亡,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小鼠心功能障礙[7]。目前,關于皮質抑素對HF-AMI的作用機制尚不明確。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皮質抑素對HF-AMI后心臟的保護作用,并明確其心臟保護機制是否與p38 MAPK信號通路和心肌細胞凋亡有關。
1.1 主要材料與儀器 40只雄性清潔級Sprague-Dawley(SD)大鼠,體質量為220~250 g,購自蘇州大學實驗動物中心;大鼠皮質抑素-14肽購自美國Phoenix Pharmaceuticals Inc公司;總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測試盒(羥胺法)、活性氧(ROS)測定試劑盒和丙二醛(MDA)測定試劑盒(TBA法)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介導的dUTP缺口末端標記(TUNEL)凋亡檢測試劑盒購自德國Roche;二喹啉甲酸(BCA)試劑盒購自北京普利萊基因技術有限公司;B淋巴細胞瘤-2(Bcl-2)抗體、Bcl-2相關X蛋白(Bax)抗體、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GAPDH)抗體和辣根過氧化物酶(HRP)標記二抗購自英國Abcam公司;磷酸化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6(p-MKK6)抗體、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6(MKK6)抗體、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抗體購自美國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二維M型和B型超聲診斷儀購自加拿大Visual Sonics;PowerLab ML880系統(tǒng)購自澳大利亞AD公司;熒光酶標儀購自美國Biotek。
1.2 HF-AMI動物模型制備[8]及給藥處理 40只SD大鼠飼養(yǎng)于標準動物房,提供充足的飲水及飼料,待大鼠適應環(huán)境1周后,將大鼠隨機分為假手術組、模型組、皮質抑素高劑量組(CST-H組)和皮質抑素低劑量組(CST-L組),每組10只。1%戊巴比妥鈉麻醉大鼠,劑量為50 mg/kg,仰臥位,氣管插管,連接呼吸機、麻醉劑及心電監(jiān)護儀。模型組、CST-H組和CST-L組大鼠無創(chuàng)性結扎冠狀動脈左前降支,隨后可見結扎線下方心肌顏色發(fā)白、心電圖出現ST-T及Q波,此時HF-AMI動物模型建立成功。假手術組大鼠進行穿線,但不結扎。CST-H組和CST-L組大鼠腹膜內分別注射皮質抑素175.0 mg/(kg·d)和87.5 mg/(kg·d) ,假手術組和模型組大鼠腹膜內注射等量生理鹽水,持續(xù)給藥1周。
1.3 超聲心動圖 1%戊巴比妥鈉(5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通過二維M型和B型超聲心動圖評估左心室功能,監(jiān)測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左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射血分數(EF)、收縮分數(FS)。
1.4 血流動力學測量 超聲心動圖檢查后,進行血流動力學測量以評估左心室(LV)功能。 使用PowerLab ML880系統(tǒng)記錄平均血壓(MBP)、左心室壓力的最大升高速率(+dp/dtmax)和左室壓力的最大降低速率(-dp/dtmax)。
1.5 蘇木素-伊紅(HE) 染色 戊巴比妥鈉麻醉大鼠后,取出心臟,用4%多聚甲醛固定左心室組織72 h,梯度乙醇脫水,二甲苯透明。石蠟包埋、切片。石蠟切片常規(guī)二甲苯、乙醇脫蠟至水,蘇木素染色10 min,0.7%鹽酸乙醇分化數秒,流水洗滌后,伊紅液浸染3 min。梯度乙醇脫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樹膠封片。切片于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分析。
1.6 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MDA檢測 ROS檢測:大鼠持續(xù)給藥1周后,取出心臟。剪碎心臟后,0.25%胰酶消化心臟組織,1 000 r/min離心5 min,棄上清。含20%胎牛血清(FBS)的DMEM終止消化,1 000 r/min離心5 min,棄上清,加入新鮮含20%FBS的DMEM,靜置10 min后,離心棄上清。含20%FBS的DMEM重懸細胞,過100目篩網,離心棄上清。2′,7′-二氯二氫熒光素二乙酸酯(DCFH-DA)重懸細胞,調整細胞密度至5×106個/mL。根據ROS測定試劑盒說明書檢測組織ROS含量。
SOD和MDA的檢測:大鼠持續(xù)給藥1周后,收集大鼠腹主動脈血液樣本,3 0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血清,根據T-SOD測試盒和MDA測定試劑盒說明書,檢測大鼠血清中SOD和MDA含量。
1.7 TUNEL染色 按照方法1.5進行心臟取材及石蠟切片制備。心肌石蠟切片常規(guī)脫蠟至水,磷酸鹽緩沖液(PBS)漂洗后,3%過氧化氫(H2O2)浸洗10 min,加入蛋白酶K工作液,37 ℃反應20 min,PBS漂洗后,滴加TUNEL反應混合液,濕盒中37 ℃孵育1 h。PBS漂洗,加入轉化劑,濕盒中37 ℃孵育20 min。PBS漂洗,3,3′-二氨基聯苯胺(DAB)顯色。中性樹膠封片。切片于光學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分析。
1.8 蛋白質印跡(Western Blot)法 戊巴比妥鈉麻醉大鼠后,取出心臟,把心臟組織剪切成細小的碎片,RIPA裂解液裂解組織,離心取上清,BCA法測定蛋白濃度。取20 μg蛋白進行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PAGE)分離,隨后轉至聚偏氟乙烯(PVDF)膜上。10%脫脂奶粉封閉,隨后加入Bcl-2(1∶2 000)抗體、Bax(1∶2 000)抗體、p-MKK6(1∶5 000)抗體、MKK6(1∶3 000)抗體、p-p38 MAPK(1∶2 500)抗體、p38 MAPK(1∶2 500)抗體和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GAPDH)(1∶5 000)抗體,4 ℃條件下過夜孵育。加入辣根過氧化物酶(HRP)標記二抗(1∶5 000稀釋)室溫孵育1 h后,滴加BeyoECL Star工作液到膜上,化學發(fā)光成像儀檢測。
2.1 皮質抑素對HF-AMI大鼠心功能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超聲心動圖檢測各組大鼠心功能,結果見圖1A。與假手術組相比,模型組大鼠LVEDD和LVESD明顯升高(P<0.05),EF和FS明顯降低(P<0.05),MBP、+dp/dtmax和-dp/dtmax值明顯降低(P<0.05);與模型組相比,CST-H組和CST-L組大鼠LVESD明顯降低(P<0.05),EF和FS明顯升高(P<0.05),MBP、+dp/dtmax和-dp/dtmax值明顯升高(P<0.05),其中CST-H組大鼠變化更為顯著。詳見圖1B、圖1C。
注:1 mmHg=0.133 kPa;與假手術組比較,*P<0.05;與模型組比較,#P<0.05。
2.2 皮質抑素對HF-AMI大鼠心肌病理組織學變化的影響 HE染色結果顯示,假手術組大鼠心肌排列整齊,無明顯炎性細胞浸潤,模型組大鼠心肌排列紊亂,心肌組織大面積壞死并伴有炎性細胞浸潤;與模型組相比,CST-H組和CST-L組大鼠心肌排列趨于整齊,其中CST-H組大鼠變化更明顯。詳見圖2。
圖2 各組HF-AMI大鼠心肌病理組織學變化(×400)
2.3 皮質抑素對HF-AMI大鼠ROS、SOD和MDA水平的影響 ELISA檢測結果顯示,與假手術組相比,模型組大鼠MDA和ROS含量明顯升高(P<0.05),SOD含量明顯降低(P<0.05);與模型組相比,CST-H組和CST-L組MDA和ROS含量明顯降低(P<0.05),SOD含量明顯升高(P<0.05),其中,CST-H組變化更明顯。詳見圖3。
與假手術組比較,*P<0.05;與模型組比較,#P<0.05。
2.4 皮質抑素抑制HF-AMI大鼠心肌細胞凋亡 TUNEL染色和Western Blot實驗結果顯示,與假手術組相比,模型組大鼠心肌細胞凋亡率和Bax蛋白表達明顯升高(P<0.05),Bcl-2表達明顯降低(P<0.05);與模型組相比,CST-H組和CST-L組大鼠心肌細胞凋亡率和Bax蛋白表達明顯降低(P<0.05),Bcl-2表達明顯升高(P<0.05),其中CST-H組大鼠變化更明顯。詳見圖4。
與假手術組比較,* P<0.05;與模型組比較,# P<0.05。
2.5 皮質抑素可抑制HF-AMI大鼠p38 MAPK通路 Western Blot結果顯示,與假手術組相比,模型組大鼠p-MKK6/MKK6和p-p38 MAPK/p38 MAPK表達明顯升高(P<0.05);與模型組相比,CST-H組和CST-L組大鼠p-MKK6/MKK6和p-p38 MAPK/p38 MAPK表達明顯降低(P<0.05),其中CST-H組變化更明顯。詳見圖5。
與假手術組比較,*P<0.05;與模型組比較,#P<0.05。
HF-AMI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挪威心血管病項目的數據顯示,2001年—2009年共有86 771例首次AMI病人,其中18.7%的病人在住院期間出現或發(fā)生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發(fā)生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9]。研究表明,細胞凋亡在AMI后的心功能不全和結構改變中起重要作用,并參與左室重構和心功能不全的發(fā)展過程,直至出現癥狀性心力衰竭[10]。因此,抗凋亡被認為是一種改善心力衰竭的可能方式。近年來,生物活性肽在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方面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內皮抑素作為一種小分子生物活性肽,具有調節(jié)睡眠與學習記憶、誘導免疫耐受、抑制炎癥反應、調節(jié)內分泌代謝等多種生物學效應。此外,內皮抑素在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內皮抑素對HF-AMI的作用及對心肌細胞凋亡的影響,以期為明確內皮抑素在HF-AMI的作用機制及開發(fā)新的治療藥物提供理論依據。
有研究在探究內皮抑素與主動脈鈣化的關系及其機制時發(fā)現,內皮抑素可能通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連環(huán)蛋白(β-catenin)和蛋白激酶C(PKC)信號通路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鈣化和大鼠動脈鈣化[11]。有證據顯示,外源性內皮抑素通過抑制內質網應激和心肌細胞凋亡,改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具有明顯的心肌保護作用[12]。內皮抑素可抑制環(huán)孢素誘導的大鼠心肌細胞凋亡,從而發(fā)揮對心肌細胞的保護作用[13]。另有研究表明,內皮抑素可抑制腹主動脈瘤小鼠的ROS水平[5]。本研究顯示,內皮抑素可改善HF-AMI大鼠心功能和血流動力學障礙,改善心肌組織病理學變化,抑制心肌細胞凋亡和氧化應激。
p38 MAPK通路參與心臟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研究表明,心肌肥厚大鼠p38 MAPK磷酸化水平與正常大鼠相比上調;環(huán)維黃楊星D通過抑制p38 MAPK磷酸化水平,減輕心肌肥厚大鼠左室肥厚,改善組織病理學、血流動力學和心功能[14]。銀杏葉提取物通過抑制p38 MAPK通路抑制心肌細胞凋亡和炎癥,減少AMI小鼠梗死面積[15]。近年來,研究表明,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和遷移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再狹窄和移植性血管病等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16]。內皮抑素通過抑制細胞外調節(jié)蛋白激酶(ERK)1/2、p38 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ERK5信號通路在血管緊張素Ⅱ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細胞中發(fā)揮抗增殖和抗遷移作用[17]。以上研究結果說明,內皮抑素可能通過抑制p38 MAPK通路,在心血管疾病中發(fā)揮作用。本研究顯示,HF-AMI大鼠p38 MAPK磷酸化水平與正常大鼠相比明顯上調,而內皮抑素可下調HF-AMI大鼠p38 MAPK磷酸化水平,該結果表明內皮抑素通過抑制p38 MAPK通路活化在HF-AMI中發(fā)揮保護作用。
綜上所述,內皮抑素通過抑制p38 MAPK通路抑制HF-AMI大鼠氧化應激及細胞凋亡,從而在HF-AMI中發(fā)揮保護作用。本研究為探明內皮抑素在HF-AMI中的作用機制及開發(fā)新的HF-AMI治療藥物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