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淑珍 萬承賢 江 婷
(江西省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江西 南昌 330006)
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病情重,大多需要手術治療,需要長時間臥床,自理能力下降,因排便方式改變,飲食結構不合理,易發(fā)生便秘。另外,神經外科重癥患者手術大多采用全麻,術后受藥物麻醉作用易使腸胃功能降低,術后飲食結構改變進食流質食物,藥物影響等因素易導致便秘。當神經外科重癥患者出現(xiàn)便秘時,因常常利用腹部用力排便,容易引起血壓、顱內壓突然升高,導致病情加重,危及生命[1]。因此,在神經外科護理中采取有效的中醫(yī)護理干預,保持大便通暢具有重要意義[2]。本研究發(fā)現(xiàn)神經外科重癥患者在便秘護理的基礎上,添加中醫(yī)刮痧和腹部穴位按摩防治效果明顯,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3月—2020年10月江西省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收治的60例重癥患者。采用隨機抽樣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 30例。觀察組:男23例,女7例;年齡為42~77歲,平均年齡 (55.94±8.46) 歲;腦腫瘤3例,腦出血17例,腦動脈瘤5例,腦梗死3例,腦外傷2例。對照組;男25例,女5例;年齡為43~78歲,平均年齡(56.16±8.69) 歲;其中腦腫瘤2例,腦出血18例,腦動脈瘤4例,腦梗死4例,腦外傷2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病因等基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臨床診療指南·神經病學分冊》[3]中相關疾病診斷標準中的神經外科各種疾病患者。排除標準:急性腦出血未穩(wěn)定者;腹瀉者;治療部位有皮膚破損者;有出血性疾病者。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按常規(guī)神經外科預防便秘護理:(1)向清醒患者解釋不能起床排便的重要性,保護隱私,緩解其躺在床上排便時的羞澀和不安[4];(2)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3)指導患者清晨飲用適當溫開水,每日飲水1500~2000 mL,多食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保證飲食中纖維素的含量;(4)進行適當?shù)母共堪茨Γ?5)對昏迷的患者做好基礎護理,給予翻身拍背、按摩活動四肢[5]。觀察組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預防便秘護理基礎上,添加刮痧和腹部穴位按摩。先刮痧,后腹部穴位按摩。刮痧的方法:(1)刮痧取穴: 第1組穴位為支溝穴, 第2組穴位為足三里、上巨虛和下巨虛穴[6]。(2)支溝穴取穴:抬臂,從腕背橫紋中點,直上量四橫指,即3寸處[7]。刮支溝穴的范圍:支溝穴的上5 cm、下5 cm。刮支溝穴的方法:用刮板的一角蘸上刮痧油或橄欖油,涂在刮痧的地方,從肘的方向向手腕的方向刮痧,行瀉刮法[8]。把三焦經刮出痧來即可。同樣的方法刮對側手臂。(3)足三里、上巨虛和下巨虛取穴[9]:足三里穴在小腿的外側面,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脊外一橫指,上巨虛穴位置在足三里穴下3寸,下巨虛穴位置在上巨虛穴下三寸[10]。方法:刮痧板蘸上刮痧油。從足三里穴開始,向下刮痧,一直刮到下巨虛穴,3個穴位一塊刮,刮到皮膚發(fā)紅為止。同法刮對側。到此刮痧的工作完成。接下來按摩腹部天樞穴:取穴時,患者仰臥,肚臍旁開三橫指,即2寸[10]。將兩只手放在天樞穴位置,順時針方向按摩,一次按摩200圈。日1次,治療 10 d 后觀察護理效果。
1.4 觀察指標 觀察便秘的發(fā)生率,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1]中便秘的診斷判定:(1)大便時間延長,3 d以上1次,大便干硬;(2)重者大便困難,干結如栗子,可伴有腹脹、食欲減退等;(3)排除腸道器質性病變。
觀察組患者便秘的發(fā)生率為13.33%(4/3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50.00%(15/30),2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
表1 2組神經外科重癥患者便秘發(fā)生率比較 [ 例(%)]
3.1 便秘對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的危害 便秘是神經外科患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可引起患者煩躁、不適, 發(fā)生大便秘結時,因常常用腹力排便,極易引起血壓及顱內壓突然升高,再次發(fā)生腦出血,危及生命[12]。頻繁使用導瀉藥或灌腸解決排便,會造成腸道黏膜應激力下降,便秘加重[13]。同時,還可引起腸道功能障礙,引起習慣性便秘[14]。因此,用比較好的中醫(yī)護理方法調理排便顯得很重要。
3.2 刮痧防治便秘原理 對支溝穴的上5 cm、下5 cm刮痧以及對足三里、上巨虛穴和下巨虛穴刮痧都有防治便秘作用。刮痧有疏通經絡,調理臟腑的作用[15]。支溝穴是手少陽三焦經穴,是通便的要穴[16]。刮痧支溝穴可調理三焦,降逆通便,以通腑氣。足三里、上巨虛穴和下巨虛穴都隸屬于足陽明胃經,分別是胃、大腸和小腸的下合穴[17]。要想大腸通暢,那就要讓胃、大腸和小腸整個腑氣暢通。所以3個穴位需要一塊刮,這樣調理便秘的效果顯著。
3.3 按摩腹部天樞穴對便秘的作用 根據(jù)中醫(yī)經絡理論,機體生理及病理等反應與相應的穴位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穴位按摩可調理臟腑氣血,達到經脈疏通,祛邪扶正的目的[18]。天樞穴是大腸的募穴,按摩天樞穴,有調腸腑,理氣行滯的功效[19]。
本研究觀察組在刮完支溝穴,再刮完足三里、上巨虛穴和下巨虛穴后,接著按摩天樞穴??梢哉{節(jié)人體三焦及臟腑之氣,達到預防便秘的作用,取得好的效果。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便秘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可見刮痧聯(lián)合腹部穴位按摩能有效預防神經外科重癥患者便秘,提高生活質量。該方法簡便、高效、安全,可手把手教會家屬掌握,讓家屬參與護理活動,增加護患的感情,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