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韻子
有這樣一則故事:昔日,猛虎去學道,在山中巧遇貓。貓把道傳于虎,虎得道后反傷貓。貓爬上楊柳樹,虎在樹下緊身毛。貓仰天長嘆,無義之人莫相交!這則故事是說,老虎的所有本領都出自貓,而勝于貓。不過故事總歸是故事,現實中的老虎無論是本領還是體格,之所以會強過貓,是自然界發(fā)展演化的結果。
這兩種外形如此相像的動物,它們到底是什么關系呢?
虎
英文名:Tiger
體長:雄性189 ~300 厘米,雌性144 ~177 厘米
尾長:72 ~109 厘米
體重:雄性100 ~261 千克,雌性75 ~177 千克
習性:力量型的強勁捕食者,可以制服與它們同等大小,甚至比其體形還大的動物。它們常常單獨活動,每只虎都有自己的領地,無固定巢穴,多在山地林間游蕩覓食。
食性:主要捕食對象為其活動范圍內常見的2 ~5 種有蹄類動物,如鹿、牛、羊等。
動物名片
貓
英文名:Cat
體長:成年家貓平均體長45 厘米
尾長:約30 厘米
體重:成年家貓平均體重為2.75 ~5.5 千克
習性:夜行動物。行動敏捷,善跳躍。貪睡,任性,有潔癖。食性:喜歡吃魚、鼠、兔等。為了在夜間保持敏銳的視覺,需要補充大量的?;撬幔鲜蠛汪~的體內就含有豐富的?;撬?。
動物學家們發(fā)現,家貓有96%的基因與老虎相同,而且它們的生活習性也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在古代,老虎也被稱為“大貓”“大蟲”。
老虎和貓同為貓科動物,祖先都是生活在距今3000萬年前的始貓,又稱原貓。原貓的體形與現在的家貓差不多大。但老虎和貓雖都為貓科動物,卻同科不同屬,老虎屬于貓科—豹亞科—豹屬;貓則屬于貓科—貓亞科—貓屬。
貓的骨骼結構和虎也非常相似。單看骨架的話,老虎基本上就是放大后的貓。從肌肉群的構造和維度來看,如果貓進化成和老虎同等體形的動物,那么同樣都是貓科動物,兩者又都食肉,力量可以說是旗鼓相當,對打起來或許難分伯仲。
貓和老虎的叫聲有著天壤之別,發(fā)聲的秘密就在它們的嘴巴里。像獅子、老虎等能發(fā)出咆哮聲的動物,其舌骨并未完全骨化,且伴有一條韌帶,發(fā)聲時空氣從韌帶中穿過,韌帶就會拉伸并擴大發(fā)聲通道,使其聲音更加低沉。最終在與其他發(fā)聲器官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咆哮聲。這種“發(fā)自肺腑”的吼聲低沉但極具穿透力,距離千米之外的動物都能夠聽到。而眾多小型貓科動物,以及獵豹、美洲獅等不能咆哮的動物,其舌骨已經完全骨化,由于靈活性和延展性都較低、發(fā)聲通道較窄等多種原因,無法發(fā)出咆哮聲。
貓的叫聲雖然不如老虎那么氣勢兇猛,但它們時不時會發(fā)出呼嚕聲,這是老虎不會的。這也和舌骨結構有一定關聯。目前普遍認可的說法是,貓通過使用聲帶或喉部肌肉交替快速擴張和收縮聲門,從而在吸氣和呼氣的過程中引起空氣振動,來發(fā)出“咕?!甭?。
虎的瞳孔是圓形的,而貓的瞳孔是橢圓形的。它們的瞳孔都可以隨環(huán)境光線的強弱變大或變小,但收放形式不同?;⒌耐资冀K是圓形的,白天會縮成一個小洞,可以避免刺眼的光線進入眼睛;到了夜晚需要看清楚物體時,又會變成更大更圓的洞,以便接收更多光線。貓的瞳孔則不同,光線明亮時,瞳孔縮小成狹窄且垂直的一條縫;當光線變暗時,瞳孔會放大,變得又大又圓,也是為了接收更多光源。
貓科動物的爪子非常精巧,它們的腳趾尖長著銳利的指甲,彎曲且鋒利,方便捕獵和上樹。足底有厚厚的肉墊,可以讓它們悄無聲息地靠近獵物。除獵豹外,所有貓科動物的指甲都可以收回,防止磨損,保持鋒利。相對于貓而言,虎的五趾更分明,毛發(fā)多,骨骼大,攻擊力很強,爪子和體形成正比。在所有貓科動物中,虎的爪子是最大的。不同種類的虎,爪子的大小也不同,一般成年虎爪的寬度為12 ~15 厘米。
史前貓科動物的嘴巴有著驚人的開合角度,比如動畫片《冰河世紀》中露著兩顆大長尖牙的劍齒虎,多數劍齒虎類的頜骨能張開至85°以上,其中,刃齒虎在捕獵時嘴巴張開的幅度甚至能達到122°!不過它們的咬合力卻不如今天的貓科動物,但也有相似之處——頜骨只能上下運動而無法左右移動,這就意味著貓科動物只能撕裂或壓碎它們的食物,無法進行咀嚼,因此大量食物最終只能囫圇吞下,靠胃液來幫助消化。
“擼貓”“吸貓”是現在年輕人熱衷的娛樂項目,但如果 “擼虎”,那就是十分危險的活動了。所有貓科動物都是天生的獵手,只是貓經過了人類的馴化,對人類比較友善,性格也顯得溫順些。但在面對其他小動物,例如鼠、鳥、魚,部分家貓也會露出兇狠的一面。如果遛彎時碰巧遇見冬眠后剛蘇醒的蛇,還會耍出一套快如疾風的“貓拳”去攻擊對方。而老虎作為野生動物,沒有和人相處的經歷,因此面對人類時表現得兇猛至極。
有人會問,貓作為虎的“親戚”,為什么在十二生肖中沒有一席之地?有趣的是,傳說玉皇大帝當初想招12個動物做守衛(wèi),貓本是其中之一,可它一不留心被狡猾的老鼠偷偷推下了凡間。老鼠不僅坐上了牛背,還排了第一。也有傳說在排十二生肖時,中國大地上還沒有貓這種動物。事實上,十二生肖系統(tǒng)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完整形成,而貓大約在西漢時期才經商人之手通過貿易從波斯傳入中國,所以真相就是“貓來晚了”。但是,憑著虎貓間這份“本家”之親,許多人也都稱虎年為“貓年”。換個角度說,把老虎歸入十二生肖,既是虎虎生威的象征,也可以代表貓。這樣一來,貓在十二生肖大會上也不愁沒有“發(fā)言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