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媛 中國鐵道博物館
博物館是見證人類文明與發(fā)展的重要場所。在博物館,人們可以學習與參觀,增進對文化發(fā)展的了解。尤其是在物質生活富足的今天,人們對精神文明的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屬于文化建設產業(yè)的博物館,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青睞,這也促使博物館行業(yè)獲得良性的發(fā)展。但博物館在現(xiàn)實發(fā)展中還面臨著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博物館的發(fā)展,而加強博物館志愿者隊伍的建設是當前的重點工作。
博物館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揚的場所,在文化傳播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博物館的正常運營離不開工作人員的管理,但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大多數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嚴重不足,在志愿者建設上也存在招募程序不規(guī)范、志愿者專業(yè)知識欠缺、博物館培訓方法不科學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給前去博物館參觀的游客帶來了不好的體驗,也無法充分發(fā)揮博物館的功能與作用。要想博物館能夠發(fā)揮出真正的作用,讓傳統(tǒng)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播與延續(xù),就需要重視志愿者隊伍的建設,讓志愿者更好地為游客提供服務,讓人們在參觀博物館時有更好的體驗。
博物館自成立以來就承載著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使命。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在時光的洪流中,先人留下了很多藝術文化瑰寶,這些文化瑰寶雖然距離現(xiàn)在的生活非常久遠,但卻意義非凡。
博物館中的展品就是歷史文化的見證,對一個民族的未來發(fā)展以及文化溯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因為博物館的出現(xiàn),人們才有可以近距離接觸歷史的機會。博物館中的藏品是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禮留存下來的,人們在觀賞藏品的同時也能夠直觀地了解藏品所在的那個時代的文化,人們在增加自身見聞的同時,也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著更深刻的了解。當前博物館都是免費對外開放,為人們提供機會以豐富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但也由于博物館的免費開放,使得每日參觀人數較多,可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數量有限,因此廣泛招募志愿者是解決博物館工作人員緊缺的有效方式。
通過招募志愿者,可吸納更多的人參與到博物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來。博物館的日常工作比較多,不僅需要對藏品進行維護與保存,還要引導游客觀看,給來訪游客進行講解說明,讓其對藏品加深了解,知曉每一個藏品背后的故事。
通過招募志愿者,可以吸納到不同行業(yè)、不同閱歷、不同工作經驗的人,還能夠獲得不少對歷史文化、文物藏品有興趣甚至有所了解的人。在志愿者的熱心幫助下,博物館必然能夠建立與游客之間的密切關系,同時每個志愿者的專業(yè)領域不同,他們對文化藏品的了解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志愿者也會將自身對于藏品、文化的了解傳遞給每一位到訪的游客,讓游客了解更多關于藏品的知識,從而對傳統(tǒng)文化產生新的認識和感悟。
當前博物館招募的志愿者大多數是在校的大學生,還有一部分是退休人員以及大學教授,他們一般都是利用自己的假期或者業(yè)余時間去博物館做志愿者,幫助博物館度過人流量高峰期。同時在博物館做志愿者對他們個人知識的學習與閱歷的豐富都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對于在校大學生而言,在博物館當志愿者可以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自身的社會經驗與閱歷,在博物館工作期間還可以學習到很多傳統(tǒng)文化知識,其個人的文化底蘊也能夠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校大學生在博物館的工作經驗對以后個人成長都有非常大的幫助,能夠為以后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奠定扎實的基礎。由此可見,博物館面向社會招募志愿者來參與日常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博物館人員緊缺的問題。這些志愿者的加入,為博物館的日常經營注入了新的活力,讓博物館能夠更快融入群眾中,讓群眾了解更多的傳統(tǒng)文化。
目前,志愿者的主要群體是大學生,其他組成部分的占比較少,博物館在招募志愿者時一般都會直接與高校聯(lián)系,在征得高校同意后在學校進行統(tǒng)一的招募。但是社會層面招募志愿者的渠道比較窄,同時社會公眾對志愿者工作的性質不夠了解,一些人要想報名博物館志愿者,沒有明確和正規(guī)的渠道進行報名,導致錯過了志愿者的報名時間。
另外,在志愿者招募的過程中,博物館只注重人數,基本不會對志愿者進行考核,有很多志愿者并不具備相應的工作資質,對自己所要做的工作也沒有很全面地了解,服務意識不足,工作能力很難達到日常工作需要,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會影響整個志愿者隊伍的建設。
由于博物館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在志愿者正式上崗工作前要進行相應的培訓,只有將培訓工作落實徹底,才能更好地開展日后的工作,才能讓志愿者的作用得到真正的發(fā)揮,給前來參觀的游客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
但是在培訓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如博物館并沒有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培訓的內容不夠具體完善,缺少針對性和實用性,落實培訓的力度不夠強,培訓方式方法不科學等。這些問題會導致志愿者在參與培訓后并不能完全了解自己工作的主要目的,在工作中仍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對工作的實際要求不明確,在工作上也經常會因為經驗不足、技能短缺而造成失誤,長此以往會讓志愿者丟失信心,對志愿者的工作意義產生懷疑,不利于后續(xù)工作的開展,也不利于整個志愿者隊伍的建設。
同時,還會因為志愿者在工作上比較迷茫,感受不到志愿者工作的意義,便會放棄這份工作,造成志愿者人員變動大;博物館在找替補人員時可能會因為節(jié)約時間,從而讓志愿者快速上崗,導致人員流動性大,形成惡性循環(huán),給博物館造成巨大損失。
博物館在志愿者隊伍建設中還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問題。
首先,在志愿者招募的過程中,沒有對志愿者的素質水平、文化程度、社交能力等方面提出相關要求,導致很多志愿者并不符合博物館的用人標準,沒有辦法很好地完成工作,給博物館帶來損失。
其次,在培訓的過程中缺少考核機制,培訓內容沒有針對性,培訓時間也不明確,在培訓結束后便讓志愿者直接上崗,并沒有考查志愿者的培訓效果。如果在這個階段博物館沒有深入了解志愿者的實際能力,容易導致不適合此項工作的志愿者依然在博物館工作。
最后,在工作的過程中缺少獎勵機制,對于把工作做得很好的志愿者,沒有給予相應的獎勵;對于把工作完成情況較差的志愿者,也沒有提出批評與指正,長此以往就會打消志愿者工作的積極性,他們在工作中也難以成長。
所以,要想讓志愿者隊伍在博物館的工作中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還要完善各方面的規(guī)章制度,讓志愿者在工作上有動力、能成長。
大多數在博物館工作的志愿者做的都是講解工作,志愿者在講解的過程中需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要具有一定的親和力,能夠在講解的過程中拉近與游客之間的距離,讓游客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當前,志愿者中以大學生居多,博物館在開展志愿者活動時可以與高校建立聯(lián)系,在大學校園內開展巡展,讓本校的大學生志愿者為學生講解博物館中的藏品知識,讓學生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還可以在社區(qū)或者當地體育館里開展巡展活動,鼓勵本地的群眾積極參與,讓志愿者為這些群眾進行講解,這既能夠鍛煉志愿者的能力,也能夠讓更多的人感悟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能讓更多的人接觸到博物館志愿者這一工作。
博物館同樣也可以與當地的政府進行合作,在開展愛國教育、警示教育的同時進行傳統(tǒng)文化的宣傳,將傳統(tǒng)文化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中。
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給很多行業(yè)都帶來了極大便利。當前,為了做好展品的文化宣傳工作,很多博物館都建立了自己的門戶網站,還有一些博物館開通了微信公眾號,這些互聯(lián)網平臺具有傳播速度快、受眾多的特性,在開展博物館工作上能夠發(fā)揮巨大作用。同時,還可以在平臺上設置志愿者報名專欄,通過填寫資料與問卷調查就可以向博物館申請成為志愿者,有利于博物館篩選合適的人選。在網站或微信公眾號平臺上,博物館還可以根據博物館自身的特色進行宣傳,挖掘每一件藏品背后的故事,并撰寫成文章讓公眾閱讀;也可以將博物館近期要開展的活動在網站上或者公眾號上進行宣傳發(fā)布,讓公眾能夠了解到博物館的最新動態(tài)。
此外,在互聯(lián)網上還可以單獨開設有關于志愿者的專欄,向公眾介紹博物館志愿者的日常工作,讓公眾對博物館志愿者的工作有所了解,同時也能夠吸引一批對博物館志愿者工作感興趣的人,讓更多的人加入博物館志愿者的隊伍中。
博物館在招募志愿者時要適當放寬條件,不能僅限于某一群體或某一年齡階段,在招募的過程中要將能力作為第一考核標準,尤其是對有專業(yè)知識的志愿者可以優(yōu)先考慮。在志愿者的招募上還要保證志愿者有足夠的閱歷和知識儲備量,確保志愿者在博物館工作的開展中能夠為來訪游客帶來邏輯清晰、有知識拓展的講解。同時,博物館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例如在大學校園開展志愿者招募、在街道或社區(qū)內張貼志愿者招募海報、在網絡上發(fā)布招募公告、借助廣播電臺的力量來進行招募宣傳,在加大宣傳的同時,要將博物館志愿者的工作內容與工作意義向社會進行說明,讓公眾對博物館志愿者形成正確的認識,以此來增進人們對志愿者的了解,讓更多的人自愿加入到這個群體中來。
博物館志愿者的工作不同于其他類型的志愿者,這里對志愿者工作要求更高,需要具備的能力也就更強。不僅是在待客禮儀上有所要求,對其專業(yè)上的知識要求更高。志愿者在博物館工作期間接觸最多的除了來訪的游客之外,還有博物館中的展品,這就要求其對展品有更深層次的了解。所以在對志愿者進行培訓時,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要增強志愿者對于博物館的了解。每一座博物館都有其成立的意義,志愿者首先要對自己所在的博物館有所了解,明確博物館成立的時間、主題、藏品數量等,這也是對博物館工作的基本了解,這樣志愿者在日后工作的開展中也能夠更好地向來訪游客進行講解。第二,對來訪游客的接待工作。志愿者的工作屬于服務類工作,志愿者的形象也代表著博物館的形象,想要做好游客服務必須要經過禮儀培訓。所以在接待來訪游客時,志愿者要有親和力,給來訪游客留下好印象。第三,專業(yè)知識上的學習。這一方面的培訓學習也是最主要的學習內容,每一位志愿者身上都承擔著傳承與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其要對博物館內的藏品有深入的了解,同時對歷史文化、文物等有深入的了解,在工作的過程中實現(xiàn)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第四,實際工作能力的學習。理論知識的學習都是為實際工作做鋪墊的,為了讓志愿者能夠更快地適應工作,可以讓新招募的志愿者跟著有工作經驗的前輩學習,在工作中學習前輩的工作方式,學習如何向來訪游客進行講解,以此來保證新的志愿者能夠盡快地熟悉博物館的工作。
在管理制度上,博物館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科學完備的志愿者管理機制,從志愿者招募環(huán)節(jié)開始到志愿者的日常工作開展,再到志愿者日常工作的考核都要建立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在開展招募工作時,要按照規(guī)定嚴格執(zhí)行,招募的志愿者要符合相應的招募條件,以保證通過最省時省力的方式招募到博物館所需要的人才。志愿工作也要有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保證按時上下班,在工作中積極認真地對待每一位來訪游客。同時在工作中要實行考核與獎懲制度,對日常工作完成較好的志愿者要給予一定的獎勵,對考核成績排名較低的志愿者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逐漸提高志愿者的工作能力。
總而言之,博物館的日常工作開展,僅依靠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是遠遠不夠的,加強志愿者隊伍的建設對于博物館的發(fā)展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只有通過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夠讓博物館真正起到文化傳承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