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春
(晉能控股裝備制造集團華越機械有限公司,山西 陽泉 045000)
采煤機作為煤礦井下工作面的重要設(shè)備,使用頻繁。MG400/930交流電牽引采煤機是采用多電動機驅(qū)動、橫向布置的新型電牽引采煤機,總裝機功率為930 kW,供電電壓為3 300 V,截割功率為2×400 kW,牽引功率為2×55 kW,采用機載交流變頻調(diào)速、銷軌式牽引,適用于2.0~4.9 m、煤層傾角≤16°、煤質(zhì)中硬或硬的綜采工作面。
滾筒是采煤機的工作機構(gòu),擔負著截割煤壁、割落煤塊、裝填煤塊的作用,主要由筒體、截齒、齒座和噴嘴等組成。筒體采用焊接結(jié)構(gòu),三頭螺旋葉片組成,如圖1-1所示。滾筒牽引速度快,所受沖擊大,磨損頻繁,故采用鎬形截齒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大齒座、齒套、彈性軸擋[1]。齒座應用了特殊材料和特殊加工工藝,強度高,截齒固定可靠。盡管如此,由于使用頻繁,截齒和齒座很容易磨損導致截割效率降低。截齒損壞后容易更換,而齒座焊接在筒體上,更換只能通過上井焊接,費時費力。同時,每個齒座都有各自的角度,維修時工人需圍繞工作平臺逐一進行角度定位并點焊,極大地增加了作業(yè)難度和勞動強度。為此,本文設(shè)計了一種專用焊接平臺,方便工人焊接作業(yè),提高檢修效率。
端盤零位截齒的齒頂圓周長為6 280 mm;端盤上21個截齒平均分布,每7個一組,每個截齒與水平面夾角分別為(逆時針順序)0°、18°、34°、37°、7°、25°、36°,如圖1-2所示。
3頭螺旋葉片,每個葉片的截齒與水平面夾角分別為(逆時針順序)0°、0°、0°、0°、0°、0°、-10°,如圖1-3所示。
圖1 滾筒結(jié)構(gòu)示意圖(單位:mm)
每個齒座與其對應的截齒同軸,要在筒體上定位齒座,可以借助截齒齒尖位置[2]。首先,端盤截齒的齒尖,均分布于以滾筒中心為軸線、半徑R=1 000 mm的圓柱面上,只有垂直方向上與水平呈角度,所以工裝設(shè)計可以從便于確定齒尖所在圓柱面的方向出發(fā),做一個繞滾筒軸線旋轉(zhuǎn)的鉛錘尺。確定齒尖以后,角度尺確定截齒角度,從而完成配套齒座點焊作業(yè)。其次,螺旋葉片上分布的截齒、齒尖也在以上所述的圓柱面上,同樣在垂直方向需要用角度尺確定截齒角度,從而將配套的齒座點焊于葉片齒座槽內(nèi)。
初步設(shè)計結(jié)構(gòu)如下頁圖2所示,底座、中心桿、水平尺、鉛錘尺固定不動,回轉(zhuǎn)臺帶動滾筒旋轉(zhuǎn)[3]。
2000/630-3F滾筒高度B=630 mm,其方健孔內(nèi)側(cè)端面與上表面距離H2=247 mm,帶截齒滾筒最大直徑D=2 000 mm。由圖2可知,旋轉(zhuǎn)臺距地高度H=H1+B-H2,其中H1為滾筒離地高度,取450 mm,于是求得旋轉(zhuǎn)臺距離地面高度H=833 mm。
圖2 焊接平臺結(jié)構(gòu)(單位:mm)
水平尺的高度H尺=H1+B+H3,其中H3取120 mm,計算得H尺=1 200 mm。
滾筒內(nèi)孔直徑為710 mm,方健孔尺寸為410 mm×410 mm。底座筋板呈梯形,對角兩筋板長度不大于710 mm即可,故可取底座貼地圓板直徑為800 mm。
以滾筒和旋轉(zhuǎn)臺總重力荷載40kN為條件,選擇軸承6328M/03,尺寸外徑300mm、內(nèi)徑140mm、厚度62mm。
底座和旋轉(zhuǎn)臺是主要的受力部件,焊接平臺在使用過程中,長時間受滾筒重力載荷,為保證其可靠性,對底座和旋轉(zhuǎn)臺分別進行有限元分析。
對底座貼地圓板施加約束,考慮到其主要受到來自軸承下面給予的壓力,約為滾筒重力40 kN。材料采用Q235A,其屈服強度σs=235 MPa,考慮其安全系數(shù)為1.5,許用應力。查機械手冊可知,抗拉強度σb=375~500 MPa。圖3為其簡化模型受力云圖,最大應力為17.39 MPa、在筋板頂端,遠小于材料許用應力,因此強度滿足要求。
圖3 底座應力(MPa)云圖
由于焊接作業(yè)時,旋轉(zhuǎn)臺轉(zhuǎn)動角度和速度非常小,故可忽略運動,將其視為靜止,只需對其進行靜力學分析。對旋轉(zhuǎn)臺與軸承搭接面施加約束,來自上方滾筒重力載荷,其自重小可忽略,故上表面施加載荷40 kN。其材料也采用Q235A,圖4為其簡化模型受力云圖,最大應力為71.34 MPa、在軸承與其搭接的位置,遠小于材料許用應力,因此強度滿足要求。
本次設(shè)計重點分析了截齒的分布情況,掌握了其主要規(guī)律,從而設(shè)計出一種適合MG400/930-WD滾筒焊接所需的平臺,對主要部件受力分析,設(shè)計合理。焊接平臺結(jié)構(gòu)簡單、制造成本低、取得顯著應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