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平 吳海燕 胡杏林
尋常型銀屑病的典型臨床癥狀為銀色鱗屑,覆蓋于皮膚表面,屬于慢性炎癥性皮膚病變,可發(fā)生于機體皮膚任何部位[1]。目前銀屑病的主要的病理學改變包括角化不全、角化過度、真皮乳頭層血管擴張、Munro膿腫等[2]。目前西醫(yī)治療尋常型銀屑病尚缺乏根治的治療方式,以對癥治療為主,但易增加藥物依賴性和不良反應的風險,整體療效不理想[3]。中醫(yī)在尋常型銀屑病的治療中具有豐富臨床經(jīng)驗,中醫(yī)認為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脾虛則運化失常,水谷精微運化不利,內(nèi)生痰濕,繼而阻礙氣機升降,尤其是脾胃中焦氣機,病程愈久,痰濕進一步阻滯氣血運行,導致氣滯血瘀,痰濕瘀互結(jié),停留于皮膚,從而形成白疕[4]。為提高尋常型銀屑病的臨床療效,本研究擬對36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運用丹陳消銀方治療,探討其療效及作用機制。結(jié)果總結(jié)如下。
選取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皮膚科就診的75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對照組38和研究組37例。對照組脫落2例,剩余36例中女21例,男15例,年齡30~73(49.67±5.17)歲,病程3~14(6.32±1.70)年,皮膚受損面積(20.47±2.87)%,病變類型分為斑塊狀19例、點滴狀11例、混合型6例;研究組脫落1例,剩余36例中女19例,男17例,年齡31~71(49.09±5.71)歲,病程2~13(6.70±1.93)年,皮膚受損面積(20.10±2.96)%,病變類型分為斑塊狀20例、點滴狀12例、混合型4例;兩組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經(jīng)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文號:BZ-2019-092203)。
(1)滿足2018年中國銀屑病診療指南中尋常型銀屑病的診斷標準[5];(2)滿足尋常型銀屑病中醫(yī)藥循證臨床實踐指南中血瘀證的診斷標準[6],主癥為皮膚暗紅、皮膚瘙癢、干燥,次癥為面色黝黑、大便秘結(jié)、唇甲青紫、肌膚甲錯、月經(jīng)色暗,舌暗苔有瘀斑,脈細緩;(3)肝腎功能、血液循環(huán)無明顯差異;(4)獲得患者簽訂的知情同意書。
(1)精神異常、認知障礙、不能正常交流;(2)其他自身免疫系統(tǒng)病變或內(nèi)分泌病變;(3)機體器官嚴重功能不全;(4)對本文選用藥物過敏;(5)紅皮病型、膿皰型、關節(jié)病型銀屑??;(6)近1個月進行系統(tǒng)性免疫抑制劑、激素等相關治療;(7)伴有其他皮膚疾病。
(1)失訪者;(2)要求退出者;(3)未按醫(yī)囑復查者(4)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需改變治療方案。
對照組:患者進行西藥常規(guī)療法,阿維A(膠囊劑,批號:20191008,20200511,20210309,10 mg/粒,國藥準字H20010126,重慶華邦制藥),劑量25 mg/次/天,持續(xù)治療4周后維持50 mg/次/天;患處涂抹復方氟米松軟膏(澳美制藥廠,15 g/支,注冊證號HC20140031,批號:20191017、20200708、20210213),患處涂抹薄層軟膏,每日1次,4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丹陳消銀方治療,丹參30 g,鬼箭羽215 g,陳皮20 g,白花蛇舌草20 g,莪術(shù)10 g,桃仁6 g,三棱10 g,紅花6 g,雞血藤20 g,隨癥加減,失眠者加酸棗仁15 g,合歡皮10 g;出汗少者加麻黃9 g;口干者加烏梅15 g;紅斑重者加茜草15 g;每日一劑,水煎服,由中藥房統(tǒng)一煎制,每劑共取汁300 mL平均分裝為2袋,分早晚飯后兩次口服,每次1袋,4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1.6.1 總有效率 運用銀屑病病情指數(shù)(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ASI)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7],包括皮損程度(鱗屑、紅斑、浸潤)、皮損面積、頭部、上下肢、軀干的占比。根據(jù)臨床皮膚病與性病分冊診療指南中療效標準擬定,痊愈,皮損消退、皮損淡紅,PASI降低高于90%;顯效,皮損顯著消退、皮損淡紅,PASI降低70%~90%;有效,皮損部分消退、皮損淡紅,PASI降低低于70%;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甚至病情加重??傆行?(36-無效例數(shù))/36×100%。
1.6.2 血清指標 采集患者在治療前后的空腹時的5 mL的肘上靜脈血,靜置10分鐘后置于離心機(鎧睿博carrybio型)以2500 r/min進行離心15分鐘,靜置后抽取上層清液,置于-70℃恒溫箱中待測,使用自動酶標儀(邁瑞 MR-96A型)上利用酶聯(lián)免疫法測定血清中細胞間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白介素23(interleukin 23, IL-23)、生長刺激基因表達蛋白2(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2, ST2)的水平,試劑盒買自上海雙贏生物公司。
1.6.3 瘙癢程度 運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對患者病變部位的瘙癢程度進行評估[8],選擇10 cm的刻度尺,0端為無瘙癢,10端為難以忍受的瘙癢,患者按自身感受標記相應位置,由醫(yī)生讀取評分。
1.6.4 生活質(zhì)量 生活質(zhì)量使用皮膚病生存量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評估[9],包括生活、工作、社交、溝通等10個項目,各項目按無、輕、嚴重、極嚴重分別記為0~3分,生活質(zhì)量越好則分值越低。
治療8周后,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7.22%,高于對照組的80.00%,經(jīng)統(tǒng)計學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尋常型銀屑病患者的2個療程后的總有效率對比
治療后,兩組治療后PASI顯著減輕,研究組的PASI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尋常型銀屑病患者的PASI比較分)
兩組治療后的ICAM-1、IL-23、ST2低于治療前(P<0.05);研究組治療后的ICAM-1、IL-23、ST2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尋常型銀屑病患者的ICAM-1、IL-23、ST2比較
治療后,兩組的VAS、DLQI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研究組治療后的VAS、DLQI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尋常型銀屑病患者的瘙癢程度、生活質(zhì)量比較分)
尋常型銀屑病在中國的發(fā)病人群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該病不僅影響患者美觀,還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社交活動造成嚴重影響[10]。尋常型銀屑病的病程遷延,易反復發(fā)作,但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臨床治療難度較大[11]。目前西醫(yī)治療尋常型銀屑病以對癥治療為主,復方氟米松軟膏涂于皮損表面,有助于促進表皮角化,抑制局部炎癥反應,浸潤干燥的皮膚[12]。阿維A膠囊在銀屑病的治療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不僅能抑制炎癥因子的分泌,還能抑制血管生成及表皮細胞增生,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反應,從多個環(huán)節(jié)發(fā)揮治療作用[13]。
中醫(yī)將銀屑病歸為“白疕”“頑癬”“干癬”的病癥范疇,與風、濕、毒、蟲等密切相關,患者多素體脾虛或勞倦過度,損傷脾胃,或過食肥甘厚味、生冷食物等,導致脾胃損傷,或長期情志不悅,煩躁易怒,導致肝氣郁滯,橫克脾土,共同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水谷津液輸布障礙,水飲聚液為濕,濕聚成痰,痰濕阻礙氣機脈絡,痰濕還可隨氣機升降,散布于全身四肢或臟腑經(jīng)絡,導致全身發(fā)病。并且痰濕膩重,疾病頑固難愈,久病則氣滯血行不暢,瘀血滯于肌表,肌膚失養(yǎng),營血虧虛[14]。閔仲生等研究發(fā)現(xiàn),銀屑病的根本病機為脾虛濕盛,具有病程長、反復發(fā)作的特點,當從脾論治,治以健脾祛濕法[15]。李田田等研究認為,銀屑病的發(fā)生與血密切相關,核心病機在于血分蘊毒,諸癥表現(xiàn)為血熱證、血瘀證、血燥證,治療當以活血祛瘀為主要原則[16]。本文認為銀屑病的發(fā)病與痰、濕、瘀三者密切相關,三者間相互影響,相互搏結(jié),進一步導致脈絡痹阻,病情遷延,反復發(fā)作[17]。本文選用丹陳消銀方治療,選取丹參、陳皮用作君藥。丹參能活血祛瘀,清心除煩,消癰涼血,通瘀止痛;陳皮能健脾理氣,燥濕祛痰,行氣止痛。紅花、桃仁、三棱用作臣藥,紅花能通經(jīng)活血,祛瘀鎮(zhèn)痛,破血養(yǎng)血,行血;桃仁能活血化瘀,潤腸通便,平喘,祛瘀力較強。三棱可破血消積,鎮(zhèn)痛行氣。莪術(shù)、鬼箭羽、白花蛇舌草、雞血藤用做著佐使藥,莪術(shù)能消積止痛,行氣,善于入血分氣分,可增強丹參祛瘀之效。鬼箭羽能破血祛瘀,通經(jīng)止痛,祛風消腫。白花蛇舌草能消癰散結(jié),除濕解毒,清熱。雞血藤能補血養(yǎng)血,舒筋活絡。全方合用,共同發(fā)揮活血祛瘀,燥濕祛痰,行氣止痛,消腫散結(jié),通經(jīng)活絡的功效,標本兼治,疏理氣機,促使脾胃升降有序,符合該病的病機。本文顯示,研究組療效比對照組高,且PASI、瘙癢程度、生活質(zhì)量均低于對照組。提示,丹陳消銀方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療效確切,可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的瘙癢程度,改善生活質(zhì)量。
ST2是白介素33的特異性受體,主要是由NK細胞、肥大細胞、T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等細胞分泌,能增強白介素33的活性,提高轉(zhuǎn)錄因子的功能,發(fā)揮強效的促炎作用,在細胞受損后呈高表達[18]。IL-23在銀屑病發(fā)病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能促進Th17細胞活化,從而分泌白介素17、白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等炎癥因子,還能刺激單核細胞、角蛋白細胞分泌IL-20,增強角質(zhì)形成細胞活性,加重局部炎癥反應及皮膚血管病變[19]。ICAM-1是屬于黏附分子,能促進炎癥細胞、白細胞、單核細胞向炎癥部位聚集,改變內(nèi)皮細胞通透性,加劇局部炎癥反應[20]。本文顯示,研究組治療后的ICAM-1、IL-23、ST2低于對照組。提示,丹陳消銀方有助于進一步降低尋常型銀屑病的炎癥反應程度。
綜上所述,丹陳消銀方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臨床療效確切,能控制病情發(fā)展,抑制炎癥反應,降低瘙癢程度,改善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