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小區(qū)的最北面有一條臨河的小道,平時物業(yè)疏于管理,最近,市里搞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時將這塊分在我的包干區(qū)。我有點兒擔心,第一時間趕過去想看看那里的情況,不料被一片野菊吸引住了。
草木蕭蕭下,野菊挨挨擠擠正開在興頭上,開成了金色的花海。我蹲下來,一陣清香撲鼻。
“善解人意”的野菊,被很多古人吟詠過,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唐朝詩人王建的一首《野菊》:“晚艷出荒籬,冷香著秋水。憶向山中見,伴蛩石壁里?!倍潭處拙?,寫盡了野菊的野勁、野香和野趣。
野菊果真孤獨寂寞嗎?野菊長在田野、山岡、路旁,似乎形單影只。它不可能也沒有機會跑到人家庭院里,和那些婀娜的家菊媲美,是屬于輸在起跑線上的一類,地位卑微但不自卑。它除了“伴蛩石壁里”,也有自己廣闊的“朋友圈”。它樂于與天空為鄰、與大地為友,心胸開闊,適時開花,活出了自我。
我認識一位太極拳老師,曾是下崗工人,每月168 元的生活費。老婆埋怨他,鄰居笑話他,但他沒有頹廢,利用自己的太極愛好招收學員,走出了囧途。如今他又回饋社會,參加公益教學,成了人人敬佩的好老師。
我家樓上的阿婆,老伴中風,她一個人一邊照顧老伴,一邊打理家務(wù)。我常在樓梯里與他們打照面,每次阿婆都是笑瞇瞇地跟我說話,側(cè)身堅持讓我先走,然后扶著老伴小心下樓梯,再將其扶到輪椅上。阿婆推著輪椅,兩人有說有笑,迎著太陽而去,背影溫馨。15 年過去了,依然如故。
生活中像太極拳老師、樓上阿婆這樣的人不勝枚舉,他們像野菊一樣平凡,卻又像野菊一樣堅韌從容。
一陣風吹來,落葉卷起又跌下,不知歸向何處。野菊則欣欣然,搖曳生姿。它在秋天綻放,錯開喧囂擁抱蕭瑟,就像是另辟蹊徑,聰慧無比。
河水漾漾,野菊燦燦。一種植物,多種精神,飽滿豐盈。或許,正因為如此,人們才有了人淡如菊的追求。當一個人的呼吸與野菊的呼吸融在一起時,美好與安寧就會在不老的四季中纏繞在你的枝頭,與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