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龍
(貴州橋梁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1)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高速公路項目建設的需求不斷增多,施工工藝標準化水平不斷提升,而在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引導下,項目施工環(huán)節(jié)如何做好環(huán)境保護成為關鍵[1-3]。樁基施工不僅直接決定橋梁進展和工期,更影響周邊環(huán)境,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程項目標準化的同時有效保護環(huán)境成為最大難題。
某高速公路橋梁工程,對區(qū)域經濟發(fā)展至關重要,是區(qū)域基礎設施的關鍵組成部分。該橋梁第一段全場5.63 km,標段內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共計660根,樁號K144+500~K150+133。該標段內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型號為PRC(I)700AB130和PHC600AB130,樁頂灌芯混凝土為C40混凝土,樁長16~22 m,混凝土強度為C80。管樁基礎構造如圖1。
圖1 管樁基礎橋墩結構
該項目位于濱湖地帶,海拔高度不足40 m,地勢低平且坡度小于3°,地表物質由河流沖刷堆積而成,以濕地、湖州、漫攤為主。項目區(qū)域所在地質層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Qh),由上至下分別為種植土、粉質黏土、淤泥質土、含礫粉細砂層、砂礫層[4-5]。橋位區(qū)屬洞庭湖平原。地形平坦,地面高程24.00~27.00 m。橋位區(qū)農田廣布。
圖2 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施工工藝流程圖
試柱數量每千米2根,現場做好各項記錄并經監(jiān)理簽字確認,試樁完畢后應及時進行樁身完整性檢測。
(1)需依據試樁結果最終確定單樁承載力容許值(特征值)、收錘標準等設計參數[6]。
(2)調查場地鄰近建筑物及障礙物受沉樁施工影響的情況,并提出相應的技術安全措施。
(3)清理施工現場,處理地表雜質及地下障礙物,保持施工區(qū)域清潔。
(4)明確施工方案,進行施工前技術交底、文明施工細則與安全施工方案培訓。
(5)外購成品樁,應有出廠合格證明、質量檢驗、產品說明書等資料。
執(zhí)行施工方案,參照設計圖紙標準樁的點位,根據施工情況將坐標控制點、水準控制點,按要求布置[7]。
(1)采用電子全站儀等測量儀器,進行平面測量控制的構建,為項目施工、工序安排明確標準,也可應用坐標定位法,明確樁位后閉合測量。
(2)確定樁位后,采用直徑8 mm的鋼筋或竹筷插入地基內,并對樁位號做好標記,在鋼筋或竹筷上端系上紅布條,準確標注樁位輪廓,便于后續(xù)核對。
(3)針對單樁、大面積筏板、獨立承臺,采用差異化的放線方案,避免樁機移動導致樁基被破壞或引發(fā)擠土效應。
結合施工區(qū)域地基情況進行平面清理,換填軟土層,鋪設鋼板,改善地基硬度。樁基進場施工前,進行設備檢驗,確保各零部件工作正常,且設備儀表靈敏,檢測無誤后將樁機移動至樁位后進行施工。先進行表層土質試打,確保施工參數符合項目要求、技術規(guī)范,避免打樁施工中地基沉陷[8]。準備工作就緒后,正常施工并確保樁機垂直度、水平度,確保樁塔與地基垂直且誤差小于0.5%,控制樁位誤差在20 mm以內。
管樁吊裝前應對管樁進行檢查,保證管樁完整沒有破損及現場配置的樁長符合設計要求。
(1)管樁吊裝并對準打樁機夾持腔,確保樁位與夾持管樁準確對應。吊起樁機樁錘與樁帽后,將其固定在樁架上并固定樁頂,保持樁機垂直度,使其垂直插入土層,確保施工操作中垂直度偏差小于0.5%,并使用全站儀進行樁機垂直度的調整、矯正。
(2)樁機就位后,將軟墊放置在樁頂并放下樁套,緩慢放下樁錘,樁錘重擊下樁機入土深度增加,下沉穩(wěn)定后對樁機全面檢查與校對。打樁過程中對樁位修正的難度較高,因此施工前需確保樁位準確。確保首節(jié)管樁入地垂直,輕輕施壓,垂直度無誤后方可繼續(xù)施壓,如存在偏差及時糾正或拔除重新打入,首節(jié)管樁垂直度是確保施工工藝精度的關鍵[9]。
施工區(qū)域地表層土質松軟,管樁被打擊時下沉量較大,輕輕捶打,采取低提錘的方式,沉樁加深后,沉速減緩,適當提高起錘高度后落錘,起錘高度最高不得超過1.5 m。確保落錘輕緩且保持垂直度,應使樁身、樁錘、樁帽在同一垂直線上,根據施工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結合樁架導桿控制落樁方向。保持樁身垂直度是施工核心,避免管樁受力不均彎曲,打樁下沉不暢,檢查樁錘是否傾斜或樁墊是否合適,需選用軟墊降低錘擊速度以提升錘擊效果。每一節(jié)管樁在施工中需一次性打入地基,不可中斷或只將樁頭錘入地面。
項目地基基礎深,一根管樁難以達到預計深度,需采用多管樁連續(xù)接樁錘入的方式,前一節(jié)管樁高出地面0.5~1 m時即可續(xù)樁。
(1)續(xù)樁以焊接方式為主,分段進行管樁連接,焊接管樁不得超過三段。
(2)管樁上下節(jié)拼接采用端板焊接,焊縫厚度不小于15 mm,樁頂坡口周圍對稱焊接4~6個焊接點,將上下兩節(jié)管樁固定后拆除導向箍,按照對稱焊接的工序進行焊接,兩個焊工同時進行焊接操作,焊接層數需大于兩層。內層焊接須焊接緊密,不得出現咬邊、夾渣、焊瘤等施工缺陷,完工后清理焊渣,保持樁身清潔。
(3)管樁焊接連接處涂抹聚氨酯或環(huán)氧瀝青,兩段管柱拼接時,需保持接頭位置位于地面以下8 m。
樁頭接近地面,打樁力未達到方案規(guī)定值,根據施工經驗判斷送樁深度不足允許值的情況下可繼續(xù)送樁,不可直接“樁對樁”施工,送樁作業(yè)需借助專用送樁器。一般情況下送樁器由鋼板制備而成,長度約4 m,通過送樁器將沖擊力有效傳輸到樁身,送樁器與管樁之間需增設環(huán)形樁墊塊,以防止損傷樁頂。
沉樁控制原則為控制設計樁長為主,控制貫入度或最后1 m錘擊度為輔。14 t液壓打樁錘的收錘控制指標(0.5 m落距):最后1 m錘擊數為100~200擊(0.5 m落距),總錘擊數900~2 500擊。
(1)當樁長達到設計要求但最后1 m錘擊數或貫入度達不到以上標準時,可繼續(xù)沉樁1 m,然后采用接樁處理。
(2)貫入度達標且符合收錘標準,但樁長度未滿足方案要求或工藝設計標準時,需進行地質補勘,并進行單樁豎向承載力靜載試驗。
(3)對最后三陣貫入度值進行現場勘測,每陣貫入度值遞減且后兩陣貫入度值均符合收錘標準,則可進行收錘完成作業(yè)[10]。
土方開挖到管樁出露高度達到設計標高時,為確保管樁與獨立柱基地板連接穩(wěn)定,需進行現場清理,清除雜物并使用直徑10 mm的鋼筋貫入樁孔,并以5 mm厚鋼板作為底模。施工中所用混凝土均需符合C40強度值,嚴格遵循施工工藝標準進行捆扎,確保管樁與基底板連接穩(wěn)定,為提高承載力和鋼筋強度值,可于混凝土中摻入10%的uea膨脹劑。承臺基礎底板捆扎鋼筋時,需確保基礎底板鋼筋與管樁樁頭連接牢固,同時保障管樁錨筋與基礎底板鋼筋連接符合設計要求,確保錨固長度達標。詳見圖3所示。
圖3 管樁與承臺連接構造圖
樁頂內置入托板或鋼筋骨架以承接樁頂,管樁澆灌填芯工序混凝土,需保持置入托板或鋼筋骨架強度等級高于承臺混凝土等級。樁頂澆灌填芯混凝土之前,需對樁頂清理,去除內部雜物并使內壁徹底清潔,隨后于內壁表面涂刷混凝土界面劑、水泥凈漿,提高管樁與混凝土的整體結合力,改善混凝土填芯工序施工質量。
(1)首節(jié)管樁入地為項目質量控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需嚴格控制樁位精準度和樁身垂直度,以全站儀矯正樁身垂直度,使其偏差小于0.5%。
(2)管樁施打作業(yè)中,重錘輕擊并保持樁身、樁錘和錘帽在同一垂直線上,嚴格控制樁身垂直度指標,嚴密監(jiān)測,發(fā)現樁身傾斜及時調查原因并糾正。樁尖置入硬土層后,不可使用移動樁架強行矯正管樁垂直度。上一節(jié)管樁沉樁后接頭位置需位于地面或承臺地面8 m以上。
(3)樁頂坡口圓周對稱焊接4~6個焊接點,按照對稱焊接的工序進行焊接,兩個焊工同時進行焊接操作,焊接層數需大于兩層。內層焊接需焊接緊密,不得出現咬邊、夾渣、焊瘤等施工缺陷,完工后清理焊渣。
傳統(tǒng)鉆孔灌注樁施工作業(yè)以泥漿護壁且樁基長、成樁時間長、對周圍環(huán)境影響大,項目進度難以控制,樁身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達標困難,導致結構耐久性不足。該文對橋梁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施工技術特征、工藝特點進行了分析,有效解決了上述問題。橋梁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施工技術的應用,能有效提升項目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環(huán)保效果突出,為同類型橋梁項目施工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