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花
(青海省化隆縣農業(yè)農村和科技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青海 化隆 810900)
蔬菜害蟲抗藥性從本質上來說,是害蟲對其生長的不利環(huán)境的一個逐漸的適應過程。農業(yè)在化隆縣的經濟發(fā)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而蔬菜作為農業(yè)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不論是種植數量、種類還是面積,都在不斷擴大,在其擴大化的種植中,為了保證蔬菜的產量和數量,必然要關注其害蟲抗藥性問題,這樣才能真正做好蔬菜害蟲的防治,讓蔬菜農藥更好地為蔬菜的種植保駕護航。
一般而言,如果某一個群體的害蟲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抵抗本來能殺死其的農藥,則可以說其對這一農藥產生了抗藥性。具體來說,抗藥性的形成過程為,我們在種植蔬菜的這一區(qū)域,每一個蔬菜種植季都堅持使用同一種農藥來殺死這一區(qū)域的害蟲,而害蟲在其生長的過程中也存在適者生存,這一生存原則會使害蟲種群中某些個體的體內對農藥產生抗體,從而不能被殺死,而存活下來,在不斷地生存發(fā)展下,對農藥的抗體不斷加強,通過不斷地繁衍而形成抗藥性。通過對抗藥性形成的整個過程的研究可以發(fā)現,其抗藥性的形成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第一,在不斷發(fā)展中,蔬菜害蟲體內的解毒酶會不斷增強,這一酶系的增強最直觀的表現則是在噴灑農藥的過程中,其殺死害蟲的概率越來越低。第二,蔬菜害蟲體內對于毒性的敏感點逐漸降低,一旦害蟲對農藥的這一藥性不再敏感,則不會輕易中毒,被殺死概率也將降低。第三,農藥對于蔬菜害蟲的穿透性不斷降低。農藥在殺死害蟲的過程中需要穿透其身體到達作用部位才能被殺死,其穿透性降低,則讓蔬菜害蟲的致死率也降低。
蔬菜害蟲對某種農藥的抗藥性的形成需要一定的過程。實踐調查發(fā)現,抗藥性的形成一般需要一種農藥連續(xù)多次使用,只有在連續(xù)多次的使用過程中,蔬菜害蟲逐漸適者生存,再經過繁衍生殖,而形成新的對某種農藥具有抵抗作用的群體。因此,在蔬菜害蟲抗藥性的延緩的防治過程中,則可以通過可以選擇殺死害蟲的幾種農藥的交替使用,來延緩蔬菜害蟲產生抗藥性。為了更好地延緩蔬菜害蟲抗藥性,在這幾種農藥的選擇過程中需要注意,選擇的農藥要盡可能的其相互之間不具有交互抗性,在輪用過程中,彼此不會給下一次農藥使用提供產生抗體的可能性,因此,可以很好地避免蔬菜害蟲的抗藥性的形成。
不同農藥的混用來延緩蔬菜害蟲的抗藥性是基于混用的農藥是多點位作用來殺死害蟲的原理。通過農藥的混用,一方面多種農藥相互作用,通過多個靶位相互作用來達到殺死害蟲的目的,同時不會給害蟲提供長期產生抗體的可能性,降低蔬菜害蟲體內對于毒性的敏感點的適應性。另一方面,在多種農藥的混用過程中,一般是藥劑和其曾效藥劑的綜合使用,這種機理的藥劑的混用,不僅可以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發(fā)生,同時還可以極大地增強農藥本身的藥性,更好地達到防治蔬菜病蟲害的目的。當然,農藥的混用不是隨便選擇幾種藥劑進行混用,而是要通過不斷研究,科學合理地選擇幾種藥劑進行混用,可以是殺死害蟲農藥本身和其增性藥劑的混合使用,也可以是殺死害蟲農藥本身和其助劑的混合使用,這樣的農藥混用來使用到蔬菜的種植過程中,才能達到農藥混用使用的真正目的。
有效防治其抗藥性產生的措施是不斷研發(fā)新藥。在每一季蔬菜的種植過程中,選擇跟上次不同的藥劑來除去害蟲,害蟲體內沒有抵抗這一藥劑的抗體,因而當這一藥劑作用在害蟲上時,則可以達到很好的殺蟲效果。當然,不斷使用新農藥并不意味著每一季農藥的噴灑都需要使用新藥,蔬菜害蟲對某一農藥產生抗體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要想達到最佳的換藥效果,則需要通過科學研究來證實每一種害蟲對某一種藥劑的抗藥性的產生時間,從而在最佳的時間采用新農藥。蔬菜的種植是一個長期發(fā)展且關乎民生的產業(yè),不論是蔬菜的種植還是其農藥的研究都需要不斷的探索和研究,讓其既可以達到增產增質的效果,也讓其更符合環(huán)境的發(fā)展需求。
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施藥措施也可以達到降低蔬菜害蟲抗藥性的目的。通過對青?;】h當前農藥噴灑手段的調查,不難發(fā)現,其主要運用噴灑技術。為了延緩其害蟲產生抗藥性,則還可以采用3種施藥措施。一是農藥涂莖、涂干措施,這種施藥措施,既可以降低害蟲產生抗體的可能性,還可以更高效率地利用農藥。二是農藥的灌根、根施顆粒的措施,農藥的作用過程常見的是將其化作液體來噴灑,當然也可以選擇將其灌溉在蔬菜的根部和直接將顆粒放在蔬菜根部的方式,這樣的施藥方式既可以達到有效施藥減緩抗藥性產生的效果,也可以避免農藥影響蔬菜的食用部分。三是采用隱蔽施藥的措施。這3種施藥方式都是目前常用且高效的施藥措施,在化隆縣廣泛推廣這些施藥措施,讓蔬菜種植者在蔬菜種植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運用多種方式來施藥,從而避免蔬菜害蟲在長期的施藥過程中產生抗體,同時也可以讓農藥更好地起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還不會對該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產生更大的影響。農藥的使用或多或少的都會影響土壤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為了讓蔬菜種植產生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則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來將傷害降低到最小。
在綠色蔬菜不斷推行的當今社會,在蔬菜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中,要盡可能地選用非農藥方式來防治病蟲害,同時這也是降低蔬菜害蟲抗藥性的一種有效的方式。當前可以用的非農藥方法有5點。一是在蔬菜種子的選擇過程中盡可能地選擇優(yōu)質且抗蟲的種子,從源頭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從而大幅降低蔬菜在生長過程中產生病蟲害的可能性。二是對蔬菜種植地的土壤采取深耕、暴曬、灌溉等多種方式綜合治理,盡可能地殺死土壤中的病蟲害,讓蔬菜種子在安全干凈的環(huán)境中成長。三是種植過程中合理布局,通過對不同蔬菜種類的研究發(fā)現,某些蔬菜的生長過程可以有效防治另一種蔬菜生長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害蟲,合理布局也可以有效避免病蟲害的產生。四是利用蔬菜害蟲的趨性,科學合理地利用光、熱等自然條件來誘殺害蟲。五是給害蟲的天敵創(chuàng)造有利的生長環(huán)境,利用自然界物種相生相克的原理來殺死病蟲害。農藥應該是蔬菜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最后用的手段,為了降低蔬菜害蟲的抗藥性,應盡可能地選用非農藥方式來防治病蟲害。
隨著農業(yè)種植的產業(yè)化和其結構的不斷調整和發(fā)展,蔬菜種植在整個農業(yè)發(fā)展中越來越重要,這也給蔬菜種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zhàn)。在化隆縣的農業(yè)蔬菜種植發(fā)展中,為了更好地種植蔬菜,則需要因地制宜,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控制蔬菜害蟲抗藥性的措施,充分做好蔬菜害蟲的消除工作,讓蔬菜種植工作更好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