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崖
很多茶宜冷泡。尤其是在炎炎夏日,一盞冷泡茶,解暑降溫,最得雅趣。
冷泡茶很簡單,綠茶洗一遍之后,可以直接投到礦泉水瓶中冷泡,一小時左右即可享用。須注意的是,一定要用礦泉水,而非純凈水,泉水有靈氣,純凈水是被處理了的水,靈氣“破”了,只適合于工業(yè)實驗室,泡茶只會糟蹋茶。
若是老白茶,也可采用上述沖泡方式,只是無需洗茶。老白茶類,不管是白毫銀針,還是白牡丹,乃至壽眉和貢眉,都有茶毫,茶毫中富含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洗茶后,勢必造成營養(yǎng)物質(zhì)流失。
普洱和茯磚,則需要沸水洗茶,而后控水,再投入冷白開之中。冷白開最好別用自來水,宜用泉水,水為茶之靈府,也是茶之母,泉水配香茗,有原湯化原食之功。普洱和茯磚還需要冷泡得久一些,一般是早晨投入,午后享飲最佳。
另有鳳凰單樅,熱泡需要投量較大,也要高溫快沖,迅速出湯。熱泡還要用蓋碗或大口徑的紫砂壺,泡后,看不到茶葉伸展的樣子,只是蜷縮在碗盞之間。而冷泡,茶量不用多,茶葉的條索在瓶中纖毫畢現(xiàn),觀感極佳,也避免了對泡茶器具的挑剔。
冷泡茶的好處還有哪些呢?眾人皆知,尤其是管理不太規(guī)范的茶園,多噴灑農(nóng)藥,這些農(nóng)藥盡管不易溶于水,但是在高溫的催發(fā)下,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殘留。冷泡,則較好地避免了農(nóng)藥的滲入。
另外,茶的制作工藝有多種,發(fā)酵、炭焙等過程可能會導致茶有一些火氣,熱泡對體燥的人來說,易于上火。冷泡則完美避開了這點,冷水消解了茶中的火氣,飲用較為平和。
以上種種冷泡方式,程序上較之于熱泡要簡單許多,但有一點缺憾是:都需要靜候,靜候一根根“嘉木”慢慢在冷水中浸潤,吐露出每一片葉片內(nèi)心的香氛。好茶急不得,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更吃不了冷泡茶。
冷泡茶里有著一種慢生活哲學。有一年盛夏,我在江南某古鎮(zhèn)閑蕩。半日后,酷暑難耐,大汗淋漓,衣服都黏滯在背,吃了很多老冰棍也不管用?;氐矫袼薜睦显鹤?,取玻璃瓶,泡了一瓶冷泡老白茶,晚間來喝,頓覺神清氣爽。尤其是在老院子里的竹椅上,看四遭燈火,品冷泡老白茶,院子后,有螢火點點,佳趣慢慢流淌心間。
冷泡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據(jù)傳發(fā)明者是劉伯溫。當時,朱元璋行軍打仗,縱橫南北,常常頭昏腦脹,劉伯溫從《八十一難經(jīng)》中尋得神秘古方,把丹參和綠茶同泡,且是冷泡,治好了朱元璋的頭昏之疾,軍中逐漸效仿開來。后來,這種技藝流傳到民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如此來看,冷泡茶是另一種格調(diào)的“從前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