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舟
“神舟十三號乘組,歡迎回家!”2022年4月16日,“太空出差三人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圓滿完成6個月的太空飛行,成功返回東風著陸場。舉國一片歡騰之時,作為航天員落地后見到的第一人,開艙手蘇黎明激動地喊出練習了上千遍的那句話。
“95后”的甘肅小伙蘇黎明是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搜救分隊的一名航天搜救隊員,也是該搜救分隊的第三名開艙手。他“腦補”過無數(shù)種打開艙門后和航天員對話的場景,也焦慮地設想過各種失誤的可能:如果我的艙門鑰匙打不開艙門怎么辦?如果艙門把手的安全帶不夠牢固怎么辦?師傅馮毅告訴他:“你不要擔心,艙門是絕對能打開的,沒打開肯定是平衡氣壓沒平衡完。你想想,高壓鍋放氣都要差不多一分鐘,咱們這么大的返回艙,肯定需要更長時間,所以你不要著急。”他這才慢慢放松下來。
開艙過程中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對平衡氣壓的時間掌握不夠充分,過快或過慢對航天員的狀態(tài)都會有一定的影響。于是,蘇黎明把開艙門這個單調(diào)的動作練習了成千上萬次。最初訓練時,他借鑒前輩李濤的方法,用高壓鍋模擬氣壓平衡閥的平衡感覺,拿手去提高壓鍋排氣閥,然后讓氣體緩慢均勻地排放出來。整個開艙動作持續(xù)2到3分鐘,全憑他的一雙手來把握節(jié)奏。為了讓雙手更穩(wěn),他又摸索出了車胎放氣的方法,拿一根小鐵釘捅開氣門芯,然后找自己發(fā)力的感覺,將氣體勻速放完,訓練開艙門的手感。通過上千次反復的訓練,他的雙手形成了肌肉記憶,已經(jīng)能熟練地根據(jù)壓力釋放情況掌握開艙的節(jié)奏。
2022年4月中旬,蘇黎明和搜救分隊的隊員們嚴陣以待,開始了返回艙正常模擬狀態(tài)的全流程演練。對整個流程,蘇黎明已經(jīng)嫻熟于心。首先,他要在第一時間到達著陸現(xiàn)場,快速走近返回艙,再通過敲擊與航天員進行溝通,然后開始泄壓。他一次次拉開艙門,對著空氣預演與航天員的對話場景:“神舟十三號乘組,歡迎回家!”“你們辛苦了!”練習的次數(shù)多了,兩根拇指粗的鋼制門閂都被他磨斷了。
2022年4月16日清晨,伴著晨曦的微光,一場搜救大戰(zhàn)開始打響。蘇黎明隨著搜救分隊向預設待命點出發(fā)。9點56分,神舟十三號飛船著陸在預定區(qū)域,接航天員回家只剩最后一個關鍵動作——開艙門。蘇黎明緊張得一顆心“撲通撲通”亂跳,他深吸一口氣,做了個“加油”的姿勢,快步走近返回艙。
熟練地平衡完艙內(nèi)外氣壓,綁著寸帶的蘇黎明緊握開艙手柄逆時針旋轉(zhuǎn)140度,隨后緩緩拉開艙門。那一瞬間,他看見三名航天員狀態(tài)都特別好,指令長翟志剛還在對他微笑?!吧裰凼柍私M,歡迎回家!”他將準備了好久的那句話喊出來,激動得都破音了。這次開艙非常順利,雖是很難遇到的直立狀態(tài),蘇黎明仍保持沉著冷靜,只用了1分30秒就完成了開艙流程。
飛天英雄征寰宇,搜救英雄戰(zhàn)大漠。蘇黎明和小伙伴們以高度的責任心和榮譽感,在付出無數(shù)艱辛和汗水后,終于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任務,讓離家六個月的航天員再一次呼吸到來自地球的新鮮空氣。不管在什么崗位、承擔什么任務,當每個人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地完成每個細節(jié),就必定能把平凡干成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