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君,楊玉慧
(1.周口市眼科醫(yī)院,河南 周口 466000;2.漯河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河南 漯河 462001)
慢性淚囊炎是眼科多發(fā)疾病,患病人群多為女性,由于藥物治療普遍療效甚微,因此臨床常采用手術治療。淚囊鼻腔吻合術屬于鼻內(nèi)窺鏡手術,現(xiàn)已廣泛應用于慢性淚囊炎的治療中,術中在鼻腔淚囊區(qū)黏膜距離中鼻甲附著緣前方約7 mm開弧形切口,止于下鼻甲基板,剝離骨膜至淚頜縫,反向咬上頜骨頜突,完整暴露淚囊后切開淚囊沖洗淚道,翻轉淚囊黏膜與鼻腔黏膜對合,切除多余的鼻腔黏膜,最后在淚囊竇道填塞高分子止血海綿充分止血。術后2~3 d取出即可,這種手術方式將淚囊與鼻粘膜直接吻合,使眼內(nèi)分泌物與淚液流入鼻腔,從而消除淚囊化膿性病灶,解決淚溢現(xiàn)象[1]。為了確保手術順利開展,術前常需通過影像學檢查手段對患者淚囊全貌及周圍毗鄰組織做一個直觀的了解。本研究重點考察了在淚囊鼻腔吻合術前開展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臨床價值,具體內(nèi)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在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期間收治的慢性淚囊炎患者中隨機選取70例(70眼)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內(nèi)鏡淚囊鼻腔吻合術治療慢性淚囊炎專家共識(2020年)》[2],并行淚囊鼻腔吻合術者;(2)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淚囊已明顯縮小或有萎縮性閉眼者;(2)伴有淚囊急性炎癥者;(3)伴有精神、意識障礙,不能配合研究者。將符合上述標準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35例35眼)男5例,女30例;年齡35~55歲,平均年齡(43.16±5.34)歲;病程1~3年,平均病程(2.59±1.25)年。研究組(35例35眼)男6例,女29例;年齡33~53歲,平均年齡(43.48±5.17)歲;病程1~3年,平均病程(2.68±1.34)年。統(tǒng)計顯示,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基礎檢查:裂隙燈、淚道沖洗檢查排除其他眼部位阻塞。
1.2.1 對照組:行淚囊X線造影檢查。囑患者取仰臥位,使用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參天制藥株式會社;國藥準字H20100364;5 ml:20 mg)表面麻醉3次,用生理鹽水沖洗淚道,將淚囊內(nèi)存積的分泌物沖洗干凈,經(jīng)眼下淚小點進入下淚小管緩慢注入造影劑,深度約為0.5 cm,造影劑用量為2 ml以下,見上淚小點有造影劑溢出時停止注射。用無菌眼棉將結膜囊及面部的造影劑輕輕擦去,取平臥位拍片檢查,拍完擠壓淚囊區(qū)或再次經(jīng)生理鹽水沖洗淚道,以便將殘留于淚道的造影劑排除。
1.2.2 研究組: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西門子)對患者進行檢查,囑其仰臥位,雙眼自然閉合,在雙眼淚囊部均勻涂抹耦合劑,用適量力度將探頭壓在眼部檢查,設置探頭頻率為10~12 Hz。
1.3 觀察指標 (1)不適反應 觀察檢查過程中或檢查后24 h內(nèi)患者出現(xiàn)的不適情況并對癥狀進行分級。無眼局部及全身不適為一級;眼部有輕微不適,全身無皮膚紅腫瘙癢、蕁麻疹等輕度過敏癥狀為二級;眼部有中度不適或伴有全身皮膚輕度過敏反應為三級;眼部嚴重不適或伴有全身嚴重過敏反應為四級。(2)術后恢復情況 觀察術后流淚程度、眼部分泌物情況。對患者流淚程度進行評價:無淚溢為治愈;少有淚溢,每天拭淚0~2次為顯效;有淚溢,每天拭淚3~10次為有效;有淚溢,每天拭淚>10次,但無持續(xù)性淚溢為穩(wěn)定;持續(xù)性淚溢為無效。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眼部無分泌物為顯效;眼部分泌物明顯減少為有效;分泌物輕微減少為穩(wěn)定;分泌物無減少或增多為無效。有效率=(顯效+有效+穩(wěn)定)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及資料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χ2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適反應 表1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發(fā)生二級不適反應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表1 兩組不適反應對比(n,%)
2.2 術后恢復情況 術后研究組患者流淚和分泌物的改善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結果見表2、3。
表2 兩組流淚程度對比(n,%)
表3 兩組眼部分泌物程度對比(n,%)
臨床手術治療慢性淚囊炎包括鼻淚管疏通術、淚囊摘除術、淚囊鼻腔吻合術等,鼻淚管疏通術即淚道沖洗,對于阻塞程度較輕的患者可選此種方式;淚囊摘除術是將淚囊瘺管組織清除,從而達到疏通的目的,適用于嚴重或完全阻塞的患者;淚囊鼻腔吻合術是通過將淚囊與鼻粘膜直接吻合,引流膿液進入鼻腔,從而達到疏通的目的[3-4]。具體選擇哪種手術方式要根據(jù)患者鼻淚管阻塞程度、淚囊大小及黏膜情況而定,這些手術方式的選擇及手術能否順利開展均與術前的影像學檢查有著至關重要的聯(lián)系。
術前對患者淚囊全貌及鼻腔周圍組織狀態(tài)進行清晰直觀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對手術過程及術后效果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傳統(tǒng)的檢查方法有染料試驗、淚道探通、X線造影等,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數(shù)字減影、核素造影、超聲等檢查方法越來越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及輔助治療,在不同程度上彌補了傳統(tǒng)檢查方式對淚道各部結構了解不甚清晰的缺點。其中彩色多普勒超聲因其操作便捷、無創(chuàng)性、安全度高、花費低、可重復性強而應用最為廣泛。目前臨床一些造影檢查中應用最多的是含碘非離子型造影劑,對人體有一定的副作用,主要是容易引起過敏反應,輕度過敏表現(xiàn)為輕度的惡心嘔吐、蕁麻疹、面色潮紅,這種不適通常是一過性的,經(jīng)過深呼吸即可緩解;中度過敏上述癥狀較為嚴重,而且伴有支氣管痙攣或者咽喉水腫,根據(jù)情況適當用些激素類藥物即可緩解;重度過敏反應有導致休克的風險,對生命有嚴重威脅。而多普勒彩超檢查過程中具有無創(chuàng)性,唯一用到的耦合劑是為了確保超聲波束性狀不失真,有利于檢出弱回波信號,不會刺激皮膚,即使較長時間接觸也不會引起過敏反應及其他不適,而且容易清除。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檢查過程中及檢查后24 h發(fā)生眼部或全身不適的幾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的結果印證了上述觀點。
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手術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術后溢淚及分泌物溢出的情況均低于對照組(P<0.05)。淚道X線造影可顯示淚囊大小,對鼻腔淚囊吻合術前評估淚囊作用是顯著的,而且檢查費用較低,射線輻射量小,尤其在新生兒淚道影像學檢查中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但其成像是組織結構的疊加圖像,影響精細結構的顯影,所以應用在淚道、鼻腔周圍組織結構的觀察中略顯不足。而彩色多普勒超聲能夠顯示淚道各管腔結構,有助于手術醫(yī)師了解淚道阻塞部位及程度且對淚道周邊占位情況的了解非常直觀清晰,對手術中的解剖及建立吻合操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手術順利有效的開展直接影響到術后患者恢復情況,因此,研究組患者癥狀改善更為明顯。
綜上所述,在淚囊鼻腔吻合術前開展彩色多普勒超聲有助于手術的順利開展,安全性高,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