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鳳 韓 勇* 袁 超 張乃鋒 崔 凱 楊 洋
(1.貴州省畜牧獸醫(yī)研究所,貴陽 550025;2.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飼料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中國西南喀斯特山區(qū)面積超過55萬km2,主要以貴州省為主,含湘西、廣西北部、重慶和云南小部分地區(qū)[1]。貴州喀斯特山區(qū)總面積約30萬km2,宜牧草山草坡面積大,約1 000余萬hm2,草地面積數(shù)在全國排第12位;牧草種類數(shù)量多,共有可飼用植物203科1 200屬5 000多種,優(yōu)良牧草有260余種,種類資源數(shù)居全國第2位[2]。野生牧草種質資源是農(nóng)牧業(yè)發(fā)展的基礎,具有保持水土、治理石漠化、凈化空氣、調節(jié)氣候等生態(tài)功能[3]。草牧業(yè)是整合牧草生產(chǎn)功能和生態(tài)功能,推進飼草產(chǎn)業(yè)和草食畜牧業(yè)融合發(fā)展,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友好型產(chǎn)業(yè),發(fā)展草牧業(yè)對促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農(nóng)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4-5]。家畜適度采食能提高植物的分蘗能力,提高生物產(chǎn)量;家畜的適度踐踏可促進其排泄物和植物凋落物的物理破碎,有助于排泄物及凋落物與表層土壤更好地融合,提高分解速率和碳周轉周期[6]。適牧可以減弱土壤有機碳分解速率,能減少草地碳排放,增加土壤碳匯[7]?!爱a(chǎn)業(yè)生態(tài)化和生態(tài)產(chǎn)業(yè)化”是資源利用和生態(tài)保護平衡理想模式[8],西南喀斯特山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發(fā)展草牧業(yè)需要結合動物營養(yǎng)需求,充分評估營養(yǎng)物質產(chǎn)出,將天然資源科學利用與草畜周年平衡有機融合,以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生態(tài)化,生態(tài)產(chǎn)業(yè)化”。因此,本研究根據(jù)野生牧草對放牧家畜的適口性,采集有代表性的120種野生牧草,分為豆科、禾本科及其他科,對其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含量進行測定,并開展各科牧草粗蛋白質(CP)含量與粗纖維(CF)、磷(P)含量的相關性分析及營養(yǎng)價值聚類分析,以期為促進西南喀斯特山區(qū)野生牧草資源科學利用,促進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與草牧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雙贏提供一定的數(shù)據(jù)參考。
從西南喀斯特山區(qū)選取41個有代表性的區(qū)域,釆集野生牧草46個科共120種,系統(tǒng)開展牧草營養(yǎng)價值評定。具體樣品信息見表1。
每種野生牧草樣品分3個點采樣,草本類牧草留岔10 cm,木本牧草根據(jù)放牧牛羊采食習慣,采集當年萌發(fā)嫩枝葉;將3個點所采樣品混合均勻,采集3 kg左右鮮牧草樣品用于營養(yǎng)成分分析。
將鮮牧草樣品剪成5~8 cm長段,65~70 ℃烘干后粉碎過1 mm網(wǎng)篩備用。
干物質(DM)含量參照AOAC(1990)[9]的方法測定,CF含量采用濾袋技術測定,CP含量采用凱氏定氮法(全自動定氮儀)測定,粗脂肪(EE)含量采用殘余法(Tecator公司脂肪測定儀)測定,粗灰分(Ash)、鈣(Ca)、P含量的測定以及無氮浸出物(NFE)的推算參照《飼料分析及飼料質量檢測技術》[10]相關方法進行。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 2007進行初步處理,用SPSS 19.0軟件進行回歸模型構建。同時,假設CP、CF、EE、Ash、Ca、P、NFE等營養(yǎng)成分在分類中不重疊,在營養(yǎng)價值綜合評定時權重相同,先將實測營養(yǎng)成分數(shù)據(jù)進行全距-1~1標準化,以平方Euclidean距離為度量標準,采用SPSS 19.0組間聯(lián)接聚類方法進行聚類分析,并繪制樹狀圖和冰柱圖。擬合其線性組合方程如下:
Dc,a+b=αaDc,a+αbDc,b+βDa,b-γ(Dc,a-Dc,b)(其中Dc,a-Dc,b取絕對值);
αa=Na/Na+b;αb=Nb/Na+b;β=0;γ=0。
式中:Dc,a+b為實體組C和實體組A+B間的距離;Da,b為實體組A和B間的距離;Dc,a為實體組C和A間的距離;Dc,b為實體組C和B間的距離;Na為實體組A和B合并后的實體總數(shù);αa、αb、β、γ為聚合參數(shù)。全部數(shù)據(jù)以平均值表示。
在西南喀斯特山區(qū)41個區(qū)域采集46個科有代表性的常見野生牧草120種,樣品物候期主要集中在拔節(jié)期、展葉期和開花期。樣品以禾本科、豆科、薔薇科、菊科為主,其中豆科14種、禾本科27種、薔薇科16種、菊科8種、蓼科4種,百合科、忍冬科、旋花科等其他41個科共51種。樣品信息具體見表1。
表1 樣品信息
2.2.1 野生豆科牧草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含量及相關性模型構建
如表2所示,14種野生豆科牧草的CP含量在9.93%~27.17%,CP含量高于18.0%的有8種,分別為紫穗槐、紅三葉、白刺花、截葉鐵掃帚、紫花苜蓿、黃花槐、白三葉、刺槐;其他牧草CP含量均在13.0%~18.0%(胡枝子除外);EE、CF、NDF、Ca、P、NFE含量分別為1.44%~10.38%、13.93%~38.03%、24.44%~66.68%、1.07%~2.64%、0.09%~0.85%、37.64%~56.98%。野生豆科牧草中CP含量與CF含量呈負相關(P<0.05),與P含量呈正相關(P<0.05),但r2<0.6,為一般相關,二元相關方程為y=30.97-0.51x1+25.26x2(x1=CF含量,x2=P含量;r2=0.43)。
表2 野生豆科牧草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含量(干物質基礎)
2.2.2 野生禾本科牧草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含量及相關性模型構建
如表3所示,27種野生禾本科牧草的CP含量為3.68%~22.7%,CP含量高于10%的有10種,分別是黑麥草、喀斯早熟禾、皇竹草、白茅、鴨茅、擬金茅、豬怏怏、鵝毛草、雙穗雀稗、水生早熟禾;EE、CF、NDF、Ca、P、NFE含量分別為0.51%~5.18%、28.18%~47.50%、46.21%~77.87%、4.69%~13.66%、0.08%~0.40%、31.98%~49.40%。野生禾本科牧草中CP含量與CF含量呈負相關(P<0.01),與P含量呈正相關(P<0.01),二元相關方程為y=22.30-0.44x1+23.49x2(x1=CF含量,x2=P含量;r2=0.85)。
表3 野生禾本科牧草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分析(干物質基礎)
2.2.3 其他科野生牧草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含量及相關性模型構建
如表4所示,除豆科、禾本科外的菊科、薔薇科等44個科的79種野生牧草的CP含量在4.40%~29.02%,CP含量高于20%的有15種,分別是水柳、金蕎麥、黑刺苞、小蓬草、辣蓼、楓葉、水花生、酸模、茍樹葉、苧麻葉、野麻草、長葉水麻、蔊菜、空心柴胡和馬鈴薯秧;CP含量低于10%的有12種,分別是貴州金絲桃、小果薔薇、異葉鼠李、煙管莢蒾、地瓜藤、小果南燭、紅泡刺藤、冬青、白勒、鹽膚木、小葉杜鵑、過路黃;剩余52種其他科野生牧草CP含量在10%~20%;EE、CF、NDF、Ca、P、NFE含量分別為0.56%~6.84%、11.74%~51.63%、20.60%~87.51%、0.25%~5.00%、0.06%~1.22%、31.15%~64.81%。其他科野生牧草中CP含量與CF含量呈負相關(P<0.01),與P含量呈正相關(P<0.01),二元相關方程為y=21.45-0.36x1+7.17x2(x1=CF含量,x2=P含量;r2=0.72)。
表4 其他科野生牧草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含量(干物質基礎)
西南喀斯特山區(qū)46個科的120種野生牧草的CP含量與CF含量呈負相關(P<0.01),與P含量呈正相關(P<0.01),二元相關方程為y=21.86-0.36x1+8.06x2(x1=CF含量,x2=P含量;r2=0.62)。將120種野生牧草根據(jù)營養(yǎng)價值相似距離分成20個類群,其中雞樹條、稀薟、葛藤、黃花槐、水花生、竹節(jié)草、木賊、冬青、蔊菜、多花木蘭為獨立類群,詳見表5和圖1。
圖1 120種野生牧草營養(yǎng)價值聚類分析冰柱圖
表5 120種野生牧草根據(jù)營養(yǎng)價值聚合為20個類群
如圖2所示,根據(jù)重新調整距離合并聚類分析,雞樹條、稀薟、葛藤、黃花槐、水花生、竹節(jié)草、木賊、冬青、蔊菜、多花木蘭等10種野生牧草營養(yǎng)價值評定相似距離與其他牧草較遠,小蓬草、蒼耳、辣蓼、車前草之間營養(yǎng)價值評定相似距離較近,山花椒、葛藤、圓錐山螞蝗、白刺花之間營養(yǎng)價值評定相似距離較近,截葉鐵掃帚、雙穗雀稗、豬怏怏、鈴鐺菜之間營養(yǎng)價值評定相似距離較近,千里光、紫莖澤蘭、黃鵪菜、葛藤之間營養(yǎng)價值評定相似距離較近,紅三葉、白蒿、酸模、金蕎麥、栽秧藨、黑刺苞、刺楸、水柳之間營養(yǎng)價值評定相似距離較近,老虎刺、紫穗槐、白葉莓、野櫻桃、火棘、榆樹、杜仲葉、化香、馬槡、野葡萄、野花椒之間營養(yǎng)價值評定相似距離較近,球子崖豆、野薔薇、倒鉤刺、糯米果、過路黃、白勒、金剛藤、小葉杜鵑、密蒙花、小葉女貞之間營養(yǎng)價值評定相似距離較近,絨毛崖豆、杭子梢、鴨茅、刺梨、五瓣藤、南方莢蒾、合歡樹、黃荊、小木通之間營養(yǎng)價值評定相似距離較近,黑麥草、鵝毛草、金銀花、松針、黃花木之間營養(yǎng)價值評定相似距離較近,胡枝子、山毛豆、地瓜藤、異葉鼠李、煙管莢蒾之間營養(yǎng)價值評定相似距離較近,皇竹草、棕葉狗尾草、白茅、青香茅、麥纖草之間營養(yǎng)價值評定相似距離較近,甘蔗、黃茅、五節(jié)芒、野古草、鼠尾粟、黃背草、細柄草、矛葉藎草、桔草、金發(fā)草、十字馬唐、小果薔薇、貴州金絲桃、小果南燭之間營養(yǎng)價值評定相似距離較近,喀斯早熟禾、類蘆、鵝毛竹、青香茅、紅泡刺藤、糯米果之間營養(yǎng)價值評定相似距離較近。
圖2 120種野生牧草營養(yǎng)價值聚類分析樹狀圖
本試驗中,14種野生豆科牧草的CP含量在9.93%~27.17%,EE、CF、NDF、Ca、P含量分別在1.44%~10.38%、13.93%~38.03%、24.44%~66.68%、1.07%~2.64%、0.09%~0.85%。參照《苜蓿 干草質量分級》(T/CAAA 001—2018)[11]方法進行評價,CP含量≥18%、NDF含量<40%的優(yōu)等以上牧草有紫穗槐、紅三葉、紫花苜蓿、黃花槐、白三葉、刺槐6種,占42.86%。營養(yǎng)價值高低是評價牧草質量的重要指標,牧草中的CP由純蛋白質和非蛋白質含氮物組成,是動物蛋白質需求的主要來源,是評價牧草質量的重要營養(yǎng)指標之一;CF主要為動物提供能量,對牧草適口性、消化率等具有重要的影響;Ash主要為動物提供礦物元素,影響牧草的適口性、消化率,其中Ca和P是重要的礦物元素[12]。
當前,對苜蓿、三葉草、紫云英等人工種植豆科牧草營養(yǎng)價值的研究較多。張桂杰等[13]報道,不同生育期豆科牧草CP含量在10.63%~20.09%;余梅等[14]報道,云南地區(qū)9種豆科飼用灌木CP、Ash、Ca、P含量分別在15.15%~20.33%、3.81%~6.93%、0.21%~1.17%、0.11%~0.21%;秦彧等[15]報道,西藏地區(qū)19種不同生育期豆科牧草CP、CF、EE、Ash、Ca、P含量分別在9.11%~27.46%、17.04%~38.07%、0.71%~5.68%、4.48%~9.85%、0.31%~0.78%、0.01%~0.36%。本研究結果與前人研究結論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是由于地域對天然牧草營養(yǎng)成分含量有顯著影響[16]。
本試驗中,27種野生禾本科牧草CP、EE、CF、NDF、Ca、P含量分別在3.68%~22.7%、0.51%~5.18%、28.18%~47.50%、46.21%~77.87%、0.62%~2.66%、0.08%~0.40%,參照《燕麥 干草質量分級》(T/CAAA 002—2018)[17]方法進行評價,CP含量≥10%、NDF含量<62%的優(yōu)等以上牧草有黑麥草、喀斯早熟禾、皇竹草、鴨茅、豬怏怏、鵝毛草、雙穗雀稗、鈴鐺菜、水生早熟禾9種,占34.62%。本研究結果顯示,野生禾本科牧草CP含量與CF含量呈負相關,與P含量呈正相關,二元相關方程為y=22.30-0.44x1+23.49x2(x1=CF含量,x2=P含量;r2=0.85)。陳曉琳[18]報道,粗飼料CP含量與NDF、ADF含量呈負相關,本研究結果與前人結論相似。
本試驗中,79種其他科野生牧草CP、EE、CF、NDF、Ca、P含量分別在4.40%~29.02%、0.56%~6.84%、11.74%~51.63%、20.60%~87.51%、0.25%~5.00%、0.06%~1.22%,CP含量與CF含量呈負相關,與P含量呈正相關,相關方程為y=21.45-0.36x1+7.17x2(x1=CF含量,x2=P含量;r2=0.72)。參照《苜蓿 干草質量分級》(T/CAAA 001—2018)[11]方法進行評價,CP含量≥18%,NDF含量<40%的優(yōu)等以上牧草有21種,占26.58%;參照《燕麥 干草質量分級》(T/CAAA 002—2018)[17]方法進行評價,CP含量≥10%,NDF含量<62%的優(yōu)等以上牧草有65種,占82.28%。田兵等[19]對貴州42種野生植物營養(yǎng)價值進行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結論為營養(yǎng)價值較高的優(yōu)良牧草有35種,占83.3%。本研究結果與前人結論相似。
西南喀斯特山區(qū)46個科的120種野生牧草,CP含量與CF含量呈負相關,與P含量呈正相關,二元相關方程為y=21.86-0.36x1+8.06x2(x1=CF含量,x2=P含量;r2=0.62)。張勝全等[20]評定了青海地區(qū)13種牧草的營養(yǎng)價值,CP、EE、Ash、Ca、P含量分別在4.17%~19.30%、1.07%~9.89%、3.21%~9.47%、0.39%~1.79%、0.11%~0.31%;帕明秀等[21]測定了廣西地區(qū)38種牧草的營養(yǎng)價值,CP、CF、EE、Ash含量分別在3.38%~23.50%、6.97%~27.66%、2.18%~11.93%、4.35%~20.32%;田兵等[19]分析了貴州地區(qū)42種牧草的營養(yǎng)價值,CP、EE、CF、Ash、Ca、P含量分別在7.86%~29.45%、0.81%~5.41%、9.32%~30.38%、3.92%~20.82%、0.47%~2.81%、0.08%~0.86%。由于本研究樣本數(shù)、涵蓋科和采樣區(qū)域都較大(120種、46個科、41個區(qū)域),導致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含量范圍值比他人研究大。根據(jù)營養(yǎng)價值相似距離,本研究將120種野生牧草聚類成20個類群,其中雞樹條、稀薟、葛藤、黃花槐、水花生、竹節(jié)草、木賊、冬青、蔊菜、多花木蘭這10種野生牧草的營養(yǎng)價值相似距離與其他牧草較遠,需進一步加大同類牧草營養(yǎng)價值評定研究。營養(yǎng)價值相似距離較近,說明營養(yǎng)價值相似,在相似條件下彼此間營養(yǎng)價值可相互作為參考依據(jù)的野生牧草有如下聚類:1)小蓬草、蒼耳、辣蓼、車前草;2)山花椒、葛藤、圓錐山螞蝗、白刺花;3)截葉鐵掃帚、雙穗雀稗、豬怏怏、鈴鐺菜;4)千里光、紫莖澤蘭、黃鵪菜、葛藤;5)紅三葉、白蒿、酸模、金蕎麥、栽秧藨、黑刺苞、刺楸、水柳;6)老虎刺、紫穗槐、白葉莓、野櫻桃、火棘、榆樹、杜仲葉、化香、馬槡、野葡萄、野花椒;7)球子崖豆、野薔薇、倒鉤刺、糯米果、過路黃、白勒、金剛藤、小葉杜鵑、密蒙花、小葉女貞;8)絨毛崖豆、杭子梢、鴨茅、刺梨、五瓣藤、南方莢蒾、合歡樹、黃荊、小木通;9)黑麥草、鵝毛草、金銀花、松針、黃花木之;10)胡枝子、山毛豆、地瓜藤、異葉鼠李、煙管莢蒾;11)皇竹草、棕葉狗尾草、白茅、青香茅、麥纖草;12)甘蔗、黃茅、五節(jié)芒、野古草、鼠尾粟、黃背草、細柄草、矛葉藎草、桔草、金發(fā)草、十字馬唐、小果薔薇、貴州金絲桃、小果南燭;13)喀斯早熟禾、類蘆、鵝毛竹、青香茅、紅泡刺藤、糯米果。
① 西南喀斯特山區(qū)14種野生豆科牧草的CP含量在9.93%~27.17%,EE、CF、NDF、Ca、P含量分別在1.44%~10.38%、13.93%~38.03%、24.44%~66.68%、1.07%~2.64%、0.09%~0.85%。其中,優(yōu)等以上牧草有紫穗槐、紅三葉、紫花苜蓿、黃花槐、白三葉、刺槐6種,占42.86%。
② 27種野生禾本科牧草的CP、EE、CF、NDF、Ca、P含量分別在3.68%~22.7%、0.51%~5.18%、28.18%~47.50%、46.21%~77.87%、0.62%~2.66%、0.08%~0.40%,CP含量與CF含量呈負相關,與P含量呈正相關,二元相關方程為y=22.30-0.44x1+23.49x2(x1=CF含量,x2=P含量;r2=0.85)。其中,優(yōu)等以上牧草有黑麥草、喀斯早熟禾、皇竹草、鴨茅、豬怏怏、鵝毛草、雙穗雀稗、鈴鐺菜、水生早熟禾9種,占34.62%。
③ 其他科野生牧草的CP、EE、CF、NDF、Ca、P含量分別在4.40%~29.02%、0.56%~6.84%、11.74%~51.63%、20.60%~87.51%、0.25%~5.00%、0.06%~1.22%,CP含量與CF含量呈負相關,與P含量呈正相關,二元相關方程為y=21.45-0.36x1+7.17x2(x1=CF含量,x2=P含量;r2=0.72)。其中,優(yōu)等以上牧草有65種,占82.28%。
④ 46個科的120種野生牧草的CP含量與CF含量呈負相關,與P含量呈正相關,二元相關方程為y=21.86-0.36x1+8.06x2(x1=CF含量,x2=P含量;r2=0.62)。聚類分析顯示雞樹條、稀薟、葛藤、黃花槐、水花生、竹節(jié)草、木賊、冬青、蔊菜、多花木蘭這10種野生牧草的營養(yǎng)價值相似,與其他牧草距離較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