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蘇航 趙偉科 朱從麗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 北京 100083)
高校學生作為推進社會科技發(fā)展的主力軍,良好的體魄是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基礎,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就會顯得尤為重要。自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部署制定《“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后,健康中國背景下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成為大眾關注的重點。
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工作自1985年起,每5年開展1次, 分別于 1991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開展了第二至第七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工作。開展該調研的主要目的是為全面掌握我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現(xiàn)狀和變化發(fā)展趨勢,指導各地和學校全面落實和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科學開展學校體育、學校衛(wèi)生與健康教育工作,助力教育強國、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
表1 2019年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達標率
2021年9月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2019年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自第七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后,我國更加注重學生體質健康問題。本次調研結果顯示,我國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yōu)良率呈現(xiàn)整體上升的趨勢,13-22歲年齡段學生優(yōu)良率從2014年的14.8%上升到2019年的17.7%,上升了2.9%。13-15歲、16-18歲、19-22歲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yōu)良率分別上升5.1%、1.8%和0.2%,其中初中生上升最為明顯。19-22普通高等教育學生上升并不明顯。
表2 2019年第八次全國學生身高、體重、胸圍發(fā)育指標
較2014年全國調研情況相比,此次調研指標呈現(xiàn)繼續(xù)上升趨勢。與2014年相比,2019年全國13-15歲、16-18歲、19-22歲男生身高分別增加 1.69cm、0.95cm和 0.81cm,體重增加 2.52kg、2.52kg和2.86kg,胸圍增加0.99cm、0.82cm和1.54cm。各年齡組女生身高分別增加0.97cm、0.80cm和0.62cm,體重增加2.28kg、1.99kg和 1.67kg,胸圍增加 1.38cm、0.95cm和 0.83cm。
表3 2019年第八次全國學生肺活量指標
肺活量的大小能夠反映出人心肺功能的強弱,當肺活量增大時,身體的供氧能力也會越強。近10年來,全國學生肺活量持續(xù)增加。與2014年相比,2019年全國13-15歲、16-18歲、19-22歲男生肺活量分別增加209.7ml、161.2ml和92.3ml,各年齡段女生的肺活量分別增加187.2ml、147.0ml和102.2ml。
較第七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測試相比,中小學生在柔韌、力量、速度和耐力等素質整體出現(xiàn)好轉,但普通高校較其他年齡段并不明顯。此次調研也發(fā)現(xiàn)了學生視力不良和近視率偏高、學生超重肥胖率上升、大學生身體素質下滑等一些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亟待解決的問題。高校學生良好的體質健康水平,是邁向成功的重要基礎。加強高校體育工作,增強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積極性,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是助力健康中國的首要任務。
從生理方面來講,長時間參加體育運動能夠增強學生的運動器官,有利于人體增強免疫力,減少生病的機率。
通過長期的參加體育活動,人體的運動機能得到發(fā)展,不僅使呼吸肌力量增強,胸廓運動幅度加大,改善呼吸機能;還可使心肌力量增強,血管壁彈性增大,從而改善心血管機能。以體育課、體育社團、自我體育鍛煉、體育競賽等運動形式,讓學生長期學生進行身體活動,在有組織、有指導的情況下長期進行體育鍛煉,使機體肌肉力量增加、肌纖維含量增加,體重增加,體型也會伴隨著一定的優(yōu)化。參加體育運動時,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的3個階段特點,可使參與體育鍛煉的學生肢體更加協(xié)調。因此,體育鍛煉能夠提高學生神經系統(tǒng)對肌肉的控制能力,表現(xiàn)在肌肉反應速度、準確性和協(xié)調性都有提高,間接幫助到體質與健康各項目的測試成績。
進行體育鍛煉前的準備活動通過慢跑、拉伸等對身體的運動細胞進行激活,提高身體的調節(jié)能力、有氧工作能力、代謝水平及肌肉的收縮能力。準備活動的擴胸運動可提高膈肌的收縮和舒張能力從而使肺活量增加。而參與體育活動時的心率,隨著運動量逐步增加并保持在一個閾值水平上,運動者的呼吸會變的急促,這時需要調整呼吸頻率和深度使呼吸保持平穩(wěn)繼續(xù)運動。當長期參與有一定負荷的運動量時,人體的呼吸肌力量增加,呼吸的深度增加了,單位時間內吸入或呼出的氣量也隨之增加,氧氣利用能力增加,從而延緩肺活量的衰減。另外,經常鍛煉的人能比其他人提高1000ml左右,呼吸機能得到提升。
隨著每次進行體育鍛煉時,自重或外部的運動負荷,機體會產生相對的刺激,產生疲勞。隨后通過攝入能量補充、肌肉放松,機體的新陳代謝能力逐步增強,其中免疫因子的活性也會隨新陳代謝速度而加強。曾有實驗表明,以進行小運動量、安排充分恢復時間的訓練方式訓練實驗白鼠,結果白鼠的免疫細胞轉化能力得到提高。另外良好的鍛煉情緒對于機體的免疫能力的影響非常大。學校體育活動與競技體育運動不同,它是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進行的。偶爾會以競賽的形式開展體育活動,競賽過程千變萬化的特點使人體神經反射增多,形成的神經反射有助于影響神經內分泌等機能,從而使機體的免疫能力提高。因此,長期參與不同形式的體育鍛煉,可以使學生機體的能量代謝、物質代謝水平有所提高,進而提高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
建議學校抓住學生想要提高體測成績的心理,學校多組織豐富的體育活動,例如,籃球賽、羽毛球、定向越野、運動會等項目,內容要呈現(xiàn)多樣性,吸引學生的眼球,增加學生的興趣,最大化地使學生參與其中。同時,增加不同運動類型專業(yè)性強的老師,提供運動的指導方法和進行運動的手段,豐富體育活動的形式,激發(fā)更多學生的興趣使其參與到其中,進而增強體質健康。
多組織關于健康生活與體育鍛煉的理論知識講座,明確體育運動的目的和意義,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懂得鍛煉和保護的方法以及可能發(fā)生的意外事故和應該注意的事項。進一步加強學生對體質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學校體育課不僅要有選修課,還需要根據每一位同學的體質與健康測試成績,運用因材施教的原則,對部分體測項目不達標的同學開設定向體能班。教師根據每位同學的實際身體情況,制定運動處方,做到因人而異針對性補齊弱項,最終實現(xiàn)體質與健康水平的提高。
首先,豐富運動器材,增加運動形式的多樣性,減少枯燥單一的運動形式,提高學生運動的趣味性,進而增加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其次,應加快體育設施的科學化、智能化建設。在學校體育中投入更先進的體育設施,加快大數(shù)據、互聯(lián)網在學生體育與健康中的應用,如,智能健身自行車實線體驗功能的積極應用,校園跑APP細化系統(tǒng)。在學校體育活動中投入先進的運動設施,促進學生體育鍛煉的娛樂化、科學化,提高人們參與運動的興趣,有利于擴大運動人口。
在全國第八次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表明,普通高校學生優(yōu)良率提高并不明顯,各個項目的測試成績有待提高。普通高校學生作為未來科技強國的中堅力量,良好的體魄是奠定知識、技能的基礎。增強體育鍛煉不僅對人體神經系統(tǒng)控制肌肉能力、呼吸系統(tǒng)利用氧的能力、免疫系統(tǒng)抵抗病毒的能力都得到了增強,以及在心理方面上面對壓力、困難時的排解能力也有提高。因此,需要通過豐富普通高校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組織關于健康生活與體育鍛煉的理論知識講座、設置定向體能班、豐富體育設施等措施,全面提高普通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為體育強國、科技強國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