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丹,鄭德春,陳興發(fā),林孔起,何莊貞,蘇麗清,陳韻彬,林 霖,薛蘊菁
(1.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福建省腫瘤醫(yī)院放射診斷科,福建 福州 350014;2.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放射科,福建 福州 350001)
腦膜瘤是顱內(nèi)最常見的原發(fā)性腫瘤[1-2],WHO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腫瘤分類將其分為低級別腦膜瘤(low-grade meningioma, LGM,Ⅰ級)和高級別腦膜瘤(high-grade meningioma, HGM,Ⅱ/Ⅲ級)[2],準確分級對臨床制定治療決策和預后評估至關重要。反映腫瘤細胞增殖活性的Ki-67標記指數(shù)(labeling index, LI)對評估腦膜瘤細胞增殖具有重要價值[3]。彌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為非高斯彌散成像技術,可表征病理組織微觀結構[4]并用于評估腦膜瘤[5-6];但以腫瘤代表性區(qū)域的DKI參數(shù)平均值評估腫瘤不能充分反映其空間異質(zhì)性。本研究觀察全腫瘤DKI直方圖分析[7]評估腦膜瘤分級及細胞增殖活性的價值。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1月就診于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的174例腦膜瘤患者。納入標準:①臨床和/或影像學疑診腦膜瘤;②于顱腦MR掃描(包括DKI)后10天內(nèi)接受手術,并獲得明確病理診斷。排除標準:①既往曾接受相關抗腫瘤治療;②MR圖像質(zhì)量不佳。本研究經(jīng)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檢查前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GE Discovery 750 3.0T MR儀,8通道頭部線圈,獲取顱腦軸位T1WI、T2WI、DKI及增強T1WI。采用自旋回波平面回波序列行DKI,TR 6 000 ms,TE 94 ms,F(xiàn)OV 240 mm×240 mm,矩陣128×128,層數(shù)48,層厚3 mm,層間距0 mm,b值為0、1 000、2 000 s/mm2,30個彌散敏感梯度方向,NEX為1,采集時間384 s。
1.3 圖像后處理和直方圖分析 以DKE軟件(V2.5.1)處理DKI數(shù)據(jù),獲得平均彌散系數(shù)(mean diffusivity, MD)、各向異性分數(shù)(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平均彌散峰度(mean kurtosis, MK)、軸向峰度(axial kurtosis, AK) 及徑向峰度(radial kurtosis, RK)參數(shù)圖[5,8]。以ITK-SNAP軟件(V4.6.1)分割腫瘤,參照常規(guī)MRI所見,避開囊變、壞死、鈣化和出血區(qū)域,于MD圖上逐層勾畫全腫瘤實性區(qū)域作為ROI。以Python 3.6.1軟件將MD圖全腫瘤ROI配準到FA、MK、AK及RK圖上,提取全腫瘤DKI參數(shù),獲得包括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第10、50及90百分位數(shù)(p10、p50、p90),峰度、偏度及方差等直方圖參數(shù)。由具有8年和11年神經(jīng)系統(tǒng)影像學診斷經(jīng)驗的放射科副主任醫(yī)師各1名以盲法獨立、隨機繪制ROI并提取直方圖參數(shù),取二者平均值進行分析。
1.4 病理分析 由1名具有10年神經(jīng)病理學經(jīng)驗的病理科醫(yī)師進行診斷,并計算腫瘤熱點區(qū)域內(nèi)Ki-67陽性染色細胞核百分比而得到Ki-67 LI。
1.5 分組 根據(jù)病理結果將患者分為LGM (Ⅰ級)組和HGM (Ⅱ/Ⅲ級)組,比較2組臨床、影像學和病理學表現(xiàn)。
1.6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和MedCalc 15.2.2統(tǒng)計分析軟件。以組內(nèi)相關系數(shù)(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 評估2名觀察者所獲直方圖參數(shù)的一致性,ICC≤0.20為一致性較差,0.21~0.40一致性一般,0.41~0.60一致性中等,0.61~0.80一致性良好,0.81~1一致性極好。以頻數(shù)表示分類變量,行χ2或Fisher精確概率檢驗。連續(xù)變量數(shù)據(jù)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故以中位數(shù)(上下四分位數(shù))表示,行Mann-WhitneyU檢驗。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線評估各參數(shù)鑒別高、低級別腦膜瘤的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以多變量逐步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預測腦膜瘤分級的最佳因子。以Spearman相關分析計算Ki-67 LI與DKI直方圖參數(shù)間的相關性。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74例中,153例經(jīng)病理確診為LGM (Ⅰ級),包括過渡型55例、上皮型48例、纖維型34例、血管瘤型11例、砂礫體型3例、分泌型1例及化生型1例;21例為HGM,其中非典型(Ⅱ級)20例、間變型(Ⅲ級)1例。組間患者年齡、性別、腫瘤部位、大小及瘤內(nèi)鈣化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但HGM組瘤內(nèi)出血發(fā)生率均高于LGM組(P<0.05),見表1。
表1 高、低級別腦膜瘤患者一般資料及臨床資料比較
2.1 DKI直方圖參數(shù) HGM組MK(p10、p50、p90、均值、最大值及方差)、AK(p10、p50、p90、均值、最大值)、RK(p50、p90、均值、最大值、方差)、MD(方差)及FA(最大值)均高于LGM組,MD(p10、最小值)低于LGM組(P均<0.05),見表2及圖1、2。
表2 高、低級別腦膜瘤間MK、AK、RK、MD及FA直方圖參數(shù)比較[中位數(shù)(上下四分位數(shù))]
觀察者間評估MK、AK、RK及MD的峰度和AK的偏度的一致性中等 (ICC為0.056~0.587),評估其余DKI直方圖參數(shù)的一致性良好或極好(ICC為0.733~0.998)。
2.2 診斷效能 MKp90鑒別高、低級別腦膜瘤的AUC最大,為0.87,截斷值取1.08時,敏感度85.62%,特異度71.43%,準確率83.33%,見表3、圖3。多變量逐步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MKp90為最佳腦膜瘤分級的預測因子,參數(shù)估計為-8.56,標準誤差為1.92(P<0.01)。
表3 DKI直方圖參數(shù)鑒別高、低級別腦膜瘤的效能
2.3 相關性分析 共對145例患者檢測了Ki-67。HGM組Ki-67 LI為10 (5,15),LGM組為2(1,3),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U=-6.15,P<0.01)。Ki-67 LI與MK(p10、p50、p90、均值、最大值及方差的rs分別為0.35、0.57、0.64、0.56、0.43及0.27)、AK(p10、p50、p90、均值及最大值的rs分別為0.38、0.52、0.51、0.51及0.27)、RK(p10、p50、p90、均值及最大值的rs分別為0.29、0.52、0.57、0.53及0.31)及MD(最大值、峰度及偏度的rs分別為0.22、0.24及0.34)均呈正相關,與MD(p10、最小值的rs均為-0.17)和FA(最小值的rs=-0.17)呈負相關(P均<0.05)。
DKI可用于術前評估腦膜瘤分級,但對其應用價值尚存爭議[9]。本研究發(fā)現(xiàn)HGM的MDp10和最小值顯著低于LGM,提示HGM腫瘤細胞較LGM更為致密[10-11];MD的方差可用于鑒別HGM與LGM,與既往研究[12]相符。直方圖分析中,峰度、偏度和方差分別度量分布的峰性、不對稱性和異質(zhì)性。本研究發(fā)現(xiàn)HGM的MK、RK和MD的方差均高于LGM,提示HGM瘤內(nèi)空間異質(zhì)性較高,與其細胞生物學特征相符合[13]。既往研究[5,14]對于FA用于腦膜瘤分級的認知存在一定差異。本研究發(fā)現(xiàn),F(xiàn)A相關直方圖參數(shù)中,僅最大值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差異可能與樣本量及病理亞型不同有關。
DKI可量化腫瘤細胞和微觀結構的復雜性,而組織結構的異質(zhì)性與MK值相關[4-6]。以傳統(tǒng)ROI測量方法無法評估腫瘤的空間異質(zhì)性[5-6]。本研究采用全腫瘤直方圖分析,以全面反映腫瘤內(nèi)部的空間異質(zhì)性,發(fā)現(xiàn)根據(jù)MK的p10、p50、p90、均值、最大值及方差,AK的p10、p50、p90、均值和最大值,RK的p50、p90、均值、最大值及方差均能有效區(qū)分高、低級別腦膜瘤;尤以MKp90的AUC最大,診斷效能最佳。HGM的病理學特征是有絲分裂活性增加、核仁明顯、微壞死及小細胞成分具有高核質(zhì)比。HGM峰度值參數(shù)和變異度參數(shù)增高反映腫瘤內(nèi)較高的細胞密度和異質(zhì)性。全腫瘤體積直方圖分析測量結果不具觀察者依賴性,結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復性均更好。LI等[15]將常規(guī)MR直方圖分析用于腦膜瘤分級,發(fā)現(xiàn)T1WI直方圖參數(shù)模型的診斷敏感度為71.4%,特異度為78.6%,AUC為0.79。本研究結果顯示MKp90鑒別不同級別腦膜瘤的效能更佳 (AUC為0.87),DKI直方圖分析更具診斷價值。
作為僅在細胞增殖期表達的核蛋白,Ki-67被廣泛用于評價細胞增殖活性[16]。HGM細胞有絲分裂指數(shù)和細胞增殖增加,微結構的異質(zhì)性和復雜性升高,水分子在細胞內(nèi)外運動受限[5]。DKI可定量評估腫瘤細胞增殖情況。XING等[6]發(fā)現(xiàn)腦膜瘤MK、RK與Ki-67 LI呈正相關。LIN等[5]報道,腦膜瘤AK與Ki-67 LI呈正相關,MD與Ki-67 LI呈負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腦膜瘤多種DKI直方圖參數(shù)與其Ki-67 LI相關,以MKp90相關性最高(rs=0.64),提示其可能代表腫瘤內(nèi)異質(zhì)性較高區(qū)域,能更好地反映腫瘤增殖活性;但各參數(shù)的相關系數(shù)不高,有待后續(xù)進一步分析。
綜上,全腫瘤DKI直方圖分析可用于評估腦膜瘤分級及細胞增殖活性。本研究樣本量有限,HGM相對更少,可能對結果產(chǎn)生一定影響;且DKI序列掃描時間較長,其臨床實際應用價值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