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國平
袁敏 著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2022年3月定價:39.80元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之一,總是占據(jù)熱點位置,牽動社會的神經(jīng)。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何為教育之本?對于這些原初性的問題,每個人基于各自的立場和視野,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斷。袁敏的紀實文學作品《巴大叔和他的孩子們》,通過講述一位老師與學生之間教與學的故事,表達出對教育這個“宏大敘事”的認知和主張。
巴大叔即“十大科學傳播人物”陳耀,是浙江的一位基層科學老師,以“山水田園課程”和“一千零一夜家庭實驗室”為載體,帶著孩子們到大自然深處感受生命的律動,在生活現(xiàn)場探索科學的奧秘。他眼中的知識和智慧,不只存在于課本和其他書籍,更存在于廣闊的山水自然和無邊的現(xiàn)實生活。他引領著孩子們忠實于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性情,忠實于自己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喚醒未曾開墾的心田,激發(fā)沉睡已久的潛能,拓展恐將成形的思維視野,打開一扇扇門,推開一扇扇窗,給他們開辟一個新世界,讓他們在這里發(fā)現(xiàn)自己、舒展自己、成就自己。
全書主體內(nèi)容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是巴大叔“山水田園課程”科學教育理念的闡發(fā)與呈現(xiàn)。他堅信“真正的教育,其實都在我們的生活和生產(chǎn)之中”,注重“玩耍”的價值,看重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與行動力的開發(fā)。具體方式是將人文、科學和美育貫通起來,將一件事進行多向度的挖掘,由單一而多維,由平面而立體,由生硬灌輸而自然生發(fā)。
下篇則主要是巴大叔“家庭實驗室計劃”中一些得意門生的才華展示:有快樂和憂傷并存的生活小發(fā)明家小富,有醉心于礦石研究和收藏的小談,有在爬寵界小有名氣的朱宸……他們分別在完全不同的領域找到了自己的坐標,以專業(yè)的姿態(tài)和好學的品格彰顯當代科學少年的風采。
上篇和下篇之間可以說是因果關系,也可以說是進階關系,統(tǒng)一于作者對教育傾注的熱情和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全書敘述自然平實,以流暢的筆觸寫出作者與巴大叔和他的學生們相遇的過程,如實轉述自己的所見所聞,真切地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還以口述的方式讓當事人直接發(fā)聲,不藏掖,不粉飾,讓人讀來感覺親切,可交心,可信賴。
在作者袁敏的筆下,巴大叔熱愛生活、崇尚自然,對教育事業(yè)一腔深情,對學生有著出乎本能的信任和愛。學生在巴大叔的引領下向著陽光成長,展現(xiàn)出各自的個性魅力和遠大志向。他們對巴大叔充滿禮敬與感激,師生相處親切有加,這從學生喊他的一系列別致的綽號可見一二:巴大叔、陳導導、陳淘金、陳特、耀哥等。
而作者在講述這個故事時,也傳達出她對教育的深刻理解,對孩子們擺脫應試教育束縛而綻放出的非凡才華給予熱情的鼓勵和首肯,對教育領域敢于奮力一搏的“改革者”“夢想家”“行動派”由衷地稱許和禮贊。正如作者所言,自己不敢說巴大叔的教育創(chuàng)新能否掀起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但是相信這樣的實踐探索“一定可以給我們千篇一律的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活力”。
有意思的是,出版社在編輯時,將文中點題的、提綱挈領的、富含哲理意味的表述專門以鮮綠的色彩標注出來。隨手翻閱圖書,“相比城市,鄉(xiāng)村自然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山川、河流、田野、村莊,每一樣都可以成為生動形象的教育資源”“教育,應回歸到對人的培養(yǎng);教師,不只是教書,更是育人”,這樣的句子直接跳入眼簾,營造出“畫重點,敲黑板”的觀感,體現(xiàn)出編輯思路的體貼,更傳遞出編輯的感受、態(tài)度與心聲。
這部書,可以視為巴大叔、孩子們、作者和編者的四方聯(lián)手、有機互動,共同奏響一曲呼喚和踐行快樂教育、生命教育、科學教育、本源教育的詠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