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顏鳳儀
每當夏季傍晚,蟬鳴聲聲,氤氳的暑氣中充滿了音樂的激情與律動。蘇州的愛樂者們在街邊或者公園里即興演奏,悠揚的樂曲摻和著花草樹木的芬芳在晚風中飄逸、回蕩,滋養(yǎng)著富饒浪漫的江南和溫潤閑適的人。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獨有的藝術氣質,透射出城市的歷史、文化和精神。蘇州的歷史文化、發(fā)展進步始終與音樂相連,在不斷繁榮和創(chuàng)新中實現(xiàn)了音樂、人和城市的“雙向奔赴”。
清末著名學者陳去病曾寫道:“吾邑四鄉(xiāng),往往有三家村,不識字之氓,亦儼然集其徒六七,圍燈團坐,相與吹彈絲竹,唱元明人曲本,懣懣可聽,入夜則打‘十番鼓’,雜以科諢,大類郡城清唱……”可見昔日蘇州傳統(tǒng)民間音樂文化之繁興。誠然,蘇州這座古韻今風的城市,與音樂結緣已久。
“在蘇州的歷史當中,始終有音樂在綿延、在發(fā)展、在滋潤和哺育這座城市的發(fā)展?!碧K州大學音樂系教授張紅霞說。
從吳越爭霸時期的吳娃宮“歌舞升平”,到楚漢時期的“四面楚歌”,唐代寒山寺的“夜半鐘聲”,元明時期吳王張士誠與其策士的風雅唱和,再到明代昆曲的全面流行,清代乃至民國評彈的婉轉“吳韻”等,無不昭示著蘇州是一座有音樂性的城市。
事實上,蘇州傳統(tǒng)音樂并不是憑空而出,是糅雜一方民風民俗和水土文化的產物,極具地域性?!疤K州人給人的印象是溫文爾雅,細里細氣,一口軟綿綿的蘇州話似乎是每個蘇州人的標配。所以最能體現(xiàn)蘇州音樂特色的,就是吳儂軟語,一聽就知道這是蘇州的音樂?!?/p>
蘇州這座城市與音樂結緣已久
蘇州作為吳文化的發(fā)源地,文化形式多樣并獨具特色,其中蘇州郊區(qū)各村鎮(zhèn)的傳統(tǒng)民間音樂文化也非常豐富。就拿吳歌來說,吳歌是對吳地民歌民謠的總稱,是吳語方言地區(qū)民眾的口頭文學創(chuàng)作,蘇州是吳歌產生發(fā)展的中心地區(qū)。吳歌的主要代表有常熟境內的白茆山歌和石灣山歌、吳江境內的蘆墟山歌、張家港境內的河陽山歌、太倉境內的雙鳳山歌、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境內的勝浦山歌等。
張紅霞認為音樂活動能激發(fā)蘇州文化積極的一面
蘇州這么多的山歌來自哪里?“來自蘇州的稻香文化和水文化,山歌是蘇州人民在勞作中產生的音樂?!睆埣t霞認為,聆聽蘇州傳統(tǒng)民間音樂,聯(lián)想到的就是其隱藏和包含的社會生活所指向的城市性、地方性文化特有的形象。吳歌則生動地記錄了當?shù)剞r民和下層人民的生活史,是蘇州獨特的民間音樂和珍貴的民間文化遺產。
歷史上,蘇州的蘇州小調、昆曲、蘇州評彈等一直是市民娛樂消遣的重要方式。除此之外,一些伴隨宗教信仰的音樂形式也一直存在,如道教音樂和佛教音樂?!斑@些音樂都融入了蘇州本土的文化元素,且互相影響,構成了蘇州音樂文化的地域性和多元性?!?/p>
蘇州良好的音樂氛圍,也孕育了眾多富有理想的音樂人。在蘇州近代音樂文化發(fā)展的過程中,可謂人才輩出,蘇州滋養(yǎng)并見證了他們的成長。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近代著名音樂家劉雪庵、應尚能、錢仁康、汪毓和、金砂等先后在蘇州學習、工作和生活,他們也是蘇州近代城市音樂文化不能缺少的重要部分。
“沒有一種藝術形態(tài)能像音樂那樣具有傳播力?!睆埣t霞直言,人們能通過對城市音樂的感知,更好地體會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很多人都會因為一首歌愛上一座城,前幾年趙雷的一首《成都》,演繹了作者簡樸真實的追夢路和徘徊在理想與現(xiàn)實間的躊躇彷徨與無奈,傳情入味,風靡全國。令人疑惑的是,蘇州好像沒有能在全國唱響的歌曲。
“如果想要創(chuàng)造出《成都》《孤勇者》這種作品的話,作曲家還是需要深入基層去音樂采風,把蘇州當?shù)厝嗣竦纳钣靡魳烦尸F(xiàn)出來。因為作曲家是有城市性的,歌曲的創(chuàng)作和他所生活的城市性格有關系。”張紅霞認為,音樂是城市居民精神、思想和感情的聲音載體,蘇州音樂創(chuàng)作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歌曲較少,音樂作品相對比較薄弱,這和蘇州精致的城市人文環(huán)境和優(yōu)哉游哉的城市性格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你從遠古走來……”張紅霞聲情并茂地唱著,“就拿《長江之歌》來說,這首歌旋律很‘大線條’,格調也非?!蟆?。蘇州的作曲家是創(chuàng)作不出這類歌曲的。如果讓蘇州的作曲家來創(chuàng)作,他還會加當?shù)睾芏嘣?,比如渲染當?shù)厣畹囊魳沸罢Z言用的襯詞‘咿呀咿呀呦’等悠閑的音樂元素。”
不同于聚集了很多藝術家、作曲家、歌唱家的北京等文化中心城市,蘇州城市本身休閑,蘇州人又普遍自得其樂,但闖勁和創(chuàng)造力有一點弱,所以蘇州的作曲家們所創(chuàng)作的歌曲主題也都是歌頌蘇州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愛情。“比如《月亮餅》《雪花年年都回家》,優(yōu)美婉轉、清麗流暢,歌頌蘇州本地人安逸的小康生活,有一種‘生活美學在蘇州’的腔調。蘇州也沒有《走進新時代》《我愛你中國》等宏大題材的歌曲,這主要受蘇州的社會現(xiàn)象所影響。”
其實,在諸多因素中,音樂在整個蘇州城市藝術中還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的。跟其他藝術門類相比,音樂最抽象,也因此最富有精神性,最能夠對人產生召喚,抵達并作用于人的內心。
在長期的聲樂教學中,張紅霞通過舉辦獨唱音樂會、師生音樂會,輔導蘇州大學輔導員合唱團和教師合唱團,舉辦多個講座,發(fā)表論文等,不斷把自己的音樂思想給予同行,并利用演出這種形式為老師和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走上舞臺,用音樂滋養(yǎng)、充盈他們的精神生活,從而去滋養(yǎng)更多的人。
在教學之外,張紅霞還看到音樂和蘇州城市以及蘇州市民更為內在、細膩和深遠的聯(lián)系。在蘇州城市景觀中,音樂無處不在,寒山寺的鐘聲、馬路上的汽笛聲、布履青磚石板的沙沙聲、流水的潺潺聲、粉墻瓦黛的低語呢喃聲……這些描繪景致的詞匯即是從視覺、聽覺等角度呈現(xiàn)立體多聲視覺的蘇州精神風貌。她說:“學音樂以后,人們對世界的感知就是立體的。他能更好地體察生活,享受生活,感知多彩的世界,從而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為豐滿。”
看來,蘇州音樂的教化與普及,不僅為城市音樂的發(fā)展提供人才,還能通過各類高校音樂活動激發(fā)蘇州文化積極的一面,為蘇州這座城市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形塑感性的精神氣質,打開新的渠道。
時間退回到一年前,面對疫情帶來的種種不確定性,蘇州許多音樂院團和劇場掌門人內心都是充滿擔憂的。但今年以來,蘇州音樂會的場次和上座率并沒有出現(xiàn)下降。“蘇州整體的音樂文化還是非常活躍的,音樂從業(yè)者們也都在娓娓訴說著對蘇州這座城市的熱愛?!睆埣t霞說。
張紅霞從蘇州音樂演出蓬勃發(fā)展中看到的是,蘇州傳統(tǒng)音樂文化中正涌動著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白罱衣犃颂K州民族管弦樂團的音樂演出。其中多部原創(chuàng)作品利用現(xiàn)代的音樂元素來敘說蘇州的歷史,流行音樂氣息與民族音樂氣質相統(tǒng)一,曲調和我們原來的吳儂軟語相比,節(jié)奏更快,旋律更強,引發(fā)了現(xiàn)場年輕觀眾的強烈共鳴?!彼J為這樣的融合,能讓蘇州傳統(tǒng)音樂更加貼合新時代脈搏。
傳統(tǒng)音樂文化新鮮血液的注入需要大量有時代意義的音樂作品的出現(xiàn),必須重視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創(chuàng)造與研究。這方面,蘇州也展現(xiàn)出引領音樂潮流的勇氣和實力。
2016年和2017年,蘇州市分別成立了蘇州交響樂團和蘇州民族管弦樂團。短短幾年時間,兩個樂團便探索出一條既體現(xiàn)民族特色,又符合國際審美的創(chuàng)新之路,受到社會各界高度評價,給蘇州的現(xiàn)代性抹上了濃重的音樂色彩。
張紅霞曾有外國生活學習的經(jīng)歷,接受了國外濃烈音樂氛圍的熏陶。她直言,雖然蘇州的音樂文化并不遜色,但蘇州音樂展示平臺的數(shù)量有待提升。“像我留學所在的烏克蘭基輔,這個城市有1000多個劇院。而在蘇州,大眾能說出來的劇院就只有蘇州保利大劇院、蘇州金雞湖音樂廳和蘇州民族管弦樂團音樂廳?!?/p>
的確,傳播是音樂的存在方式和繼續(xù)傳承的途徑。新的音樂創(chuàng)作出來后,需要依靠傳播單位進行廣泛傳播?!疤K州音樂文化的發(fā)展不應該只局限于傳統(tǒng)的音樂廳和電視臺,還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視頻等現(xiàn)代媒體手段進行多元化傳播,對更多的音樂形式進行推廣,讓更多人‘聽見’蘇州。”張紅霞建議。
我們都知道,每一件音樂作品都投射著城市的文化氣質,蘇州音樂的創(chuàng)新也會被蘇州的城市性格所局限住?!疤K州的歌曲不會像《好漢歌》的音程一樣,一跳六度,再跳兩度。蘇州歌曲的音程只有吳歌這類本土旋律起伏的特點,因為蘇州音樂的‘原材料’就是這些。”
蘇州音樂從業(yè)者們都在娓娓訴說著對蘇州這座城市的熱愛
蘇州交響樂團給蘇州的現(xiàn)代性抹上了濃重的音樂色彩
繁榮并創(chuàng)新本土音樂創(chuàng)作是蘇州城市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內容,而嫁接再創(chuàng)造是傳播蘇州音樂作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氨仨毤藿樱〔患藿拥脑?,音樂作品就傳播不遠?!睆埣t霞說。
每個時代,都有不一樣的音樂元素及作品?!跋胍獋鞑?,就要把蘇州的音樂元素挖掘出來。再將21世紀最先進的、年輕人愛聽的音樂元素融入其中,兩者嫁接再創(chuàng)造,緊跟時代,適合當下的審美需求。同時借助作曲家、演唱者的二度創(chuàng)作,讓音樂、文化和城市精神有機融合,使蘇州音樂在新時代背景下繼續(xù)煥發(fā)生機。”
隨著近幾年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多元文化的不斷交融,大眾的音樂審美品位也更加多元開放,這也滋養(yǎng)了蘇州從事音樂工作的群體?!叭缃?,蘇州從事音樂工作的群體日益龐大,主要分為古典音樂傳播者、酒吧歌手、地方戲曲演唱者以及流行音樂創(chuàng)作者?!?/p>
而蘇州目前的流行音樂文化,如同一條城市聲紋般,對蘇州這座城市各層面皆有影響,蘇州新時代的創(chuàng)作者正源源不斷地為其提供養(yǎng)分。“特別是現(xiàn)在的年輕人,他們自成一派組成的樂隊,生命力極強。他們?yōu)榱耸垢枨谋憩F(xiàn)形式更符合年輕人的口味,對民歌的演唱內容和曲調進行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加入Rap和符合年輕人審美的歌詞,賦予了傳統(tǒng)音樂新的藝術思想。而散落在蘇州街巷里的咖啡店、酒吧,成了他們演出的新場所。”
隨處可見的樂隊表演,為年輕人打造多元文化新體驗
煙火升騰,音樂環(huán)繞,煙火與音樂相互滋養(yǎng),促成一次音樂與城市的完美邂逅,蘇州也因這場邂逅而更加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