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愷南
白癜風為高發(fā)的皮膚色素性疾病,呈慢性病程,可引發(fā)局部皮膚色素脫失,形成白斑皮損,可發(fā)生于人體各部位,但是面部、頸部等暴露部位的白斑皮損對于患者外表美觀影響較大,嚴重影響了患者正常社交,不利于患者心理健康維系,因而需及時采取對應治療措施,盡快改善患者面容美觀度,減輕患者精神壓力[1]。308 nm 準分子激光是治療白癜風的重要療法,但是部分白斑皮損改善效果不佳,有待進一步提升臨床療效。中醫(yī)對于白癜風的研究較為深入,臨床治療中應用較多,與308 nm 準分子激光聯(lián)用較多,但是其療效有待明確。為此,本次研究選擇2017 年8 月~2020 年8 月期間收治的62 例面部白癜風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了308 nm 準分子激光+復方中藥治療方案的有效性,現(xiàn)總結(jié)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 年8 月~2020 年8 月期間收治的62 例面部白癜風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激光組(30 例)和復方中藥組(32 例)。復方中藥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28~64歲,平均年齡(45.92±7.86)歲;病程1~6 年,平均病程(4.12±1.89)年。激光組男17 例,女13 例;年齡28~65 歲,平均年齡(45.51±8.45)歲;病程1~6 年,平均病程(4.02±1.91)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面部尋常型白癜風;穩(wěn)定期;近8 周內(nèi)未實施系統(tǒng)或局部治療;患者和家屬均自愿參與本院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感染性疾病者;合并其他皮膚病者;紫外線過敏者;研究藥物過敏者;肝腎功能嚴重異常者等。
1.3 方法 激光組實施308 nm 準分子激光治療:采用美國EX-308 nm 準分子激光治療系統(tǒng),照射前檢測最小紅斑量,起始能量100 mJ,治療后根據(jù)患者紅斑持續(xù)時間及皮膚反應程度調(diào)整照射量,每次照射后被照射部位無紅斑反應,則下次治療時增加20%的照射量,直至產(chǎn)生最小紅斑反應,該劑量確定為維持量。每隔72 h 治療一次,持續(xù)治療12 周。照射部位出現(xiàn)紅斑、丘疹等癥狀者,照射量不變,直至其完全消退后,再次治療。治療期間患者應盡量避免日曬,嚴禁暴曬。
復方中藥組在激光組基礎(chǔ)上增加復方中藥治療,方劑組成為:熟地20 g,制首鳥、旱蓮草、補骨脂、丹參各15 g,赤芍、桃仁、紅花、白芍各12 g,川芍、當歸、生甘草各9 g,白芷10 g;每日取1 劑藥物,水煎后分早晚2 次服用,持續(xù)治療12 周。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患者每2 周來院復查1 次,采用攝像記錄皮損面積變化,并觀察色素脫失改善情況,評估兩組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治愈:皮損完全消退,色素脫失斑恢復正常膚色;顯效:皮損面積減少≥80%,色素脫失顯著改善,大部分區(qū)域恢復正常膚色;有效:皮損面積減少21%~79%,色素脫失改善;無效:皮損面積減少≤20%??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2]。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復方中藥組治療總有效率93.75%(30/32)顯著高于激光組的73.33%(22/3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n(%)]
2.2 兩組白斑皮損面積比較 治療前,兩組白斑皮損面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12 周后,復方中藥組白斑皮損面積分別為(4.16±1.85)、(2.03±0.58)cm2,顯著小于激光組的(5.98±1.75)、(4.52±1.48)cm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白斑皮損面積比較(,cm2)
表2 兩組白斑皮損面積比較(,cm2)
注:與激光組比較,aP<0.05
白癜風是皮膚色素脫失引發(fā)的疾病,可發(fā)生于人體頭頸、四肢、軀干、肢體末端等各位置,但是面部、頸部白斑皮損對于面容美觀影響較大,長期得不到面容改善,患者易出現(xiàn)負性情緒反應,心理負擔沉重,對于身心健康較為不利。目前,尚未完全探明白癜風的發(fā)病機制,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其與皮膚局部異常免疫反應、黑素細胞異常、遺傳等因素存在密切聯(lián)系,但是其具體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因而西醫(yī)臨床治療應以對癥治療為主,通過各種治療手段刺激黑素細胞生長、增殖,進而促進色素恢復,但是治療效果有限,臨床治療難度較大。
近年來,白癜風物理治療技術(shù)發(fā)展迅速,激光療法已經(jīng)成為面頸部白斑皮損治療的主要療法,308 nm準分子激光治療是白癜風的針對性療法,308 nm 準分子激光處于光譜的中波紫外線范疇,但是比窄譜中波紫外線更為精準、且能量高;該波段光波具有較好的誘導黑色素作用,經(jīng)過照射后,可促進黑素細胞增殖,增加黑色素分泌量,同時可誘導T 細胞凋亡,降低細胞因子分泌量,減輕皮膚局部異常免疫反應,保護殘存的黑素細胞分泌功能,治療效果較好,但是仍有較多患者治療后殘留白斑皮損,療效有待提升[3]。中醫(yī)對白癜風的研究歷史深遠,認為其病因主要為因虛致病,患者多為肝腎虧虛、血瘀氣滯,以致陰血不足、因虛致疲、血行不暢,導致氣血不能上行,顏面肌膚失去濡養(yǎng),進而形成肌膚白斑,血瘀氣滯、纏綿難愈。為此,本院針對面部白癜風自擬復方中藥湯劑,其中熟地、制首鳥、旱蓮草等藥物可發(fā)揮滋陰補血、益精填髓、補益精血、補肝腎陰血之效;白芍、丹參、當歸可活血養(yǎng)血;桃仁、紅花、赤芍、川芍可活血行氣、化瘀除痹;補骨脂滋補腎陽,白芷引諸藥上行顏面部位,甘草調(diào)和藥性;諸藥合用具有滋補肝腎、益精填髓、活血化瘀作用[4]。白癜風相關(guān)中醫(yī)臨床研究顯示,面部白癜風治療應以補肝益腎、益氣養(yǎng)血、活血化瘀為主,通過聯(lián)合復方中藥治療,可有效提高308 nm 準分子激光治療效果,臨床總有效率可達到80%~95%,而單純308 nm 準分子激光治療的臨床總有效率僅為60%~90%[5-9]。本次研究也發(fā)現(xiàn),復方中藥組治療總有效率93.75%(30/32)顯著高于激光組的73.33%(22/3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芍?lián)合復方中藥治療,可有效提升治療效果,臨床應用價值較高。此外,本次研究還發(fā)現(xiàn),治療6、12 周后,復方中藥組白斑皮損面積分別為(4.16±1.85)、(2.03±0.58)cm2,顯著小于激光組的(5.98±1.75)、(4.52±1.48)cm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芍?08 nm 準分子激光聯(lián)合復方中藥治療,患者白斑皮損消退速度明顯加快,有助于提升患者康復速度提升?,F(xiàn)代藥理學研究也證實,白芷、補骨脂兩者提取物具有致光敏作用,有助于308 nm 準分子激光治療后黑色素生成,因而提升了治療效果[10-13]。
綜上所述,在308 nm 準分子激光治療基礎(chǔ)上聯(lián)合復方中藥口服治療,可有效促進白斑皮損消退,提升面部白癜風治療效果,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