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會軍
(晉能控股集團朔州煤電王坪煤業(yè)有限公司,山西 朔州 038300)
晉能控股集團朔州煤電王坪煤業(yè)有限公司303 盤區(qū)8307 工作面位于王坪井田東北部,該工作面北部為小峪煤礦417 大巷,南部為設計采掘的8305 工作面,西部為簸箕掌礦界,東部為303盤區(qū)皮帶巷、軌道巷、回風巷。
8307 工作面采用長壁綜放回采工藝,截止2020年11月3日工作面已回采450 m;工作面走向長度為1 895 m,傾向長度為200 m,回采煤層為3#煤層,煤層變化不大,煤質疏松,平均煤厚6 m,煤層傾角為3°,煤層頂?shù)装鍘r性如表1 所示。
表1 8307 工作面3#煤層頂?shù)装鍘r性
工作面采取兩巷布置,沿3#煤層底板掘進。兩巷均為矩形斷面,2307 巷長度為2 038 m,5307巷長度為1 975 m。運輸順槽(2307 巷)為機軌合一巷,用于煤炭運輸、進風及布置設備列車,沿3#煤層底板掘進,斷面規(guī)格:寬×高=5.3 m×3.6 m;軌道順槽(5307 巷)用于設備運輸、回風及行人,沿3#煤層底板掘進,斷面規(guī)格:寬×高=4.2 m×3.6 m。
(1)工作面回采前期采用噴霧灑水進行降塵,即采用采煤機內外噴霧裝置進行降塵,內噴霧壓力為2.0 MPa,外噴霧裝置安裝在滾筒截割部上,采用環(huán)形噴霧方式,噴霧壓力為1.2 MPa,單位時間灑水量為0.65 m3/h。
(2)采用直管式噴霧灑水裝置進行降塵,該裝置主要由噴霧鋼管、高壓噴頭等部分組成,鋼管長度4.2 m,鋼管上均勻布置8~10 個高壓噴頭,利用巷道自然水壓作用,將水流通過高壓噴頭霧化進行降塵,巷道每隔100 m 安裝一道灑水裝置,單位灑水量為0.34 m3/h。
(3)2307 巷安裝一部DTL 型帶式輸送機,輸送機機頭與盤區(qū)帶式輸送機搭接,為了控制機頭處粉塵濃度,在距卸載滾筒前方0.5 m 處安裝一道水幕進行降塵處理。
工作面前期回采過程中采用噴霧除塵后,通過現(xiàn)場粉塵濃度檢測發(fā)現(xiàn),工作面落煤點平均粉塵濃度達87 mg/m3,機道處平均粉塵濃度達69 mg/m3,工作面內能見度不足6 m;運輸順槽帶式運輸過程中巷道內平均粉塵濃度達54 mg/m3,輸送機機頭卸煤點平均粉塵濃度為57 mg/m3,噴霧灑水降塵效果差,無法滿足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要求。
噴霧灑水裝置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標準化質量差。 采用噴霧灑水時由于灑水量大,導致工作面、回采巷道內積水量大,降低了工作面標準化質量[1],同時由于工作面及巷道內安裝的機電數(shù)量多,采用噴霧灑水時對設備損壞嚴重,不利于機電設備安全管理。
(2)靜壓水損失嚴重。 工作面每天回采時間為16 h,回采過程中噴霧裝置全部處于打開狀態(tài),工作面灑水量大,通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工作面每天噴霧灑水量達80 m3,造成工作面內靜壓水損失量大,水壓降低,影響盤區(qū)其他采掘工作面正常生產(chǎn)。
(3)降塵效果差。 噴霧灑水裝置主要利用霧化的水霧顆粒對粉塵進行吸附,從而達到降塵目的,但是水霧顆粒粒徑為20 μm 左右,粉塵顆粒粒徑為50 μm 左右,水霧顆粒與粉塵顆粒吸附比為5:1時才能達到降塵效果,而水霧顆粒吸附效果差[2],對粉塵顆粒捕捉效果差;同時由于水霧顆粒質量小,工作面內風速大,受高速風流影響水霧顆粒分散嚴重,達不到預期降塵效果。
為了有效提高工作面防塵效果,降低工作面粉塵濃度,決定以泡沫抑塵、水幕捕塵以及封閉降塵等為技術手段,進行綜合防塵。
(1)泡沫除塵原理:通過對泡沫產(chǎn)生器內添加添加劑、泡沫生成劑,在水壓作用下產(chǎn)生高濃度泡沫,并通過高壓噴頭噴出,從而產(chǎn)生直徑在5~20 mm范圍的泡沫,因泡沫體積大、質量輕而且吸附效果高,能夠快速對揚塵進行吸附作用[3],對揚塵吸附比達1:20~40,泡沫吸附過程中可將粉塵進行潤濕作用,當吸附粉塵顆粒質量大于泡沫自身重量時,泡沫破裂從而達到降塵目的。
(2)泡沫除塵裝置結構:工作面安裝的泡沫除塵裝置主要由粉塵濃度傳感器、PLC 控制器、聯(lián)鎖開關、泡沫分配器、電控液閥、泡沫生成器以及螺旋噴頭等部分組成,如圖1 所示。 泡沫除塵裝置安裝液壓支架頂梁下方,每隔50 m 安裝一套除塵裝置。
圖1 泡沫抑塵裝置結構
(3)裝置工作原理:泡沫除塵裝置中聯(lián)鎖開關與采煤機電控箱聯(lián)鎖控制,當采煤機運轉割煤時通過聯(lián)鎖控制作用,裝置中聯(lián)鎖開關及時對電控液閥通電,電控液閥通電開啟后除塵水管內靜壓水進入泡沫生成器內,并在風壓作用下產(chǎn)生高濃度泡沫,泡沫通過旋轉噴頭噴出進行吸塵、降塵作用。
(1)水幕捕塵裝置結構:為了減少運輸順槽內靜壓水排放量,對原巷道內噴霧灑水裝置進行優(yōu)化改進,采用水幕捕塵裝置。 該裝置主要由高壓灑水裝置、捕塵簾、PLC 控制柜、聯(lián)鎖開關、水泵、水槽、過濾裝置等部分組成[4],如圖2 所示。
圖2 水幕捕塵裝置結構
(2)工作原理:當輸送機運轉時通過聯(lián)鎖開關、PLC 控制柜集中控制作用,對水槽內水泵通電,水泵通電后及時將水槽內清水通過高壓水管進水灑水裝置內,水流在水壓作用下通過高壓噴頭噴出,噴出的水霧在捕塵簾的作用下形成水幕,從而對巷道內揚塵隔絕并降塵;降塵后的污水通過過濾裝置過濾后再次流入水槽內,實現(xiàn)二次利用。
(1)全封閉降塵裝置結構:為了實現(xiàn)輸送機機頭卸載過程中全封閉防塵的目的,對原2307 巷帶輸送機機頭防塵裝置進行優(yōu)化,安裝了一套全封閉自動防塵裝置。 該裝置主要由全封閉外殼、噴霧灑水裝置、受料平臺、檢修平臺、大塊物料篩選裝置、激光裝置等部分組成,如圖3 所示。
圖3 全封閉降塵裝置結構
(2)降塵原理:當帶式輸送機運轉運輸煤流時,全封閉裝置內灑水裝置打開進行噴霧降塵,煤流進入全封閉裝置后通過收料平臺撞擊作用達到減速的目的,煤流通過大塊物料篩選裝置進入下水平輸送機上;當煤流中存在大塊煤矸且堆積在物料篩選裝置上方時,通過激光裝置檢測后及時閉鎖輸送機電機,操作人員通過檢修門進入內部處理[5]。
2021年5月,8307 工作面已回采結束。 根據(jù)工作面回采前期防塵現(xiàn)狀及主要存在問題,對8307 工作面采取綜合防塵措施后,工作面在后期回采過程中工作面、 運輸順槽以及卸載點粉塵濃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現(xiàn)場監(jiān)測表明,采取綜合防塵措施后,回采期間工作面內平均呼吸性粉塵濃度為13 mg/m3,能見度提高至45 m,運輸順槽內平均粉塵濃度為11 mg/m3,輸送機機頭卸載點平均粉塵濃度為17 mg/m3,大大提高了巷道質量標準化水平,減少了工作面靜壓水損失量,取得了顯著應用成效。
1)采用泡沫復合抑塵技術后,避免了傳統(tǒng)噴霧降塵時,積水量大、降塵效果差、降塵空間有限等技術難題,泡沫除塵技術采用包裹吸附的方式進行降塵,與水霧顆粒橋連方式降塵相比,泡沫吸塵量大、沉降效果好,而且沉積后泡沫可分解,避免降塵污染。
2)運輸順槽采用了水幕捕塵裝置后,實現(xiàn)了全斷面水幕阻塵、捕塵的目的,該捕塵裝置不受巷道內風流影響,且防塵期間對巷道內機電設備影響小,具有很好的隔絕粉塵效果。
3)帶式輸送機機頭處通過安裝全封閉防塵裝置后,有效防止了煤流卸載時產(chǎn)生的揚塵擴散現(xiàn)象,改善了作業(yè)環(huán)境,防止了卸載點粉塵隨風流進入工作面,具有很好的降塵、防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