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霜,張堅毅 ,黃飛鵬,羅小勇,李凌緒*
(1.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植物醫(yī)學學院/山東省植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工程研究中心,山東青島266109;2.榮成市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山東榮成264300)
玉米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主糧作物,也是重要的原料作物。國家統(tǒng)計局網(wǎng)站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21年全國玉米播種面積為6.4億畝。玉米-大豆輪作/間作是我國普遍采用的玉米種植模式之一,該輪作制遍布東北、華北、長江流域等春夏玉米主產(chǎn)區(qū)[1-2]。咪唑乙煙酸是一種咪唑啉酮類除草劑,作用靶標為乙酰乳酸合成酶(ALS),被廣泛應(yīng)用于大豆田防除一年生雜草[3-4]。然而,咪唑乙煙酸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在土壤中殘留期長,對下茬作物不安全[5-7]。東北地區(qū)咪唑乙煙酸殘留對玉米的藥害事故頻發(fā),這已成為影響大豆-玉米輪作生產(chǎn)安全的重要因素[8-9]。
作物品種的遺傳多樣性使其表現(xiàn)出對除草劑敏感性的較大差異。不同玉米品種對咪唑乙煙酸耐受程度的差異可達千倍之距,從中篩選對咪唑乙煙酸耐受程度較高的品種,可減少土壤中咪唑乙煙酸殘留對玉米生產(chǎn)的影響[10]。目前,關(guān)于不同雜交玉米品種對土壤中咪唑乙煙酸殘留的敏感性未見報道。本研究采用盆栽法測定了47個雜交玉米品種對咪唑乙煙酸的敏感性,旨在為緩解咪唑乙煙酸殘留對玉米安全生產(chǎn)的影響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jù)。
本研究共測定了47個雜交玉米品種對咪唑乙煙酸的敏感性,供試玉米品種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供試玉米品種信息
供試藥劑:98%咪唑乙煙酸原藥,青島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續(xù)表1)
供試土壤:壤土(有機質(zhì)含量為2%,pH值為6.6,粘粒含量約為43%,土壤濕度約為74%),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
供試土壤為壤土,采集距地表25 cm無植被覆蓋且未受除草劑污染的表層土。土壤采集后在室內(nèi)自然風干,過2 mm篩,置室內(nèi)備用。精確稱取咪唑乙煙酸原藥置于50 mL離心管中,加入少許甲醇,振蕩溶解,加水稀釋至30 mL,置室溫備用。準確稱取1 kg土壤放置于容器內(nèi),一邊攪拌土壤,一邊將上述咪唑乙煙酸溶液緩緩噴于土壤表面,使咪唑乙煙酸在土壤中的終濃度分別為0.125、0.25、0.5、1.0、3.0 mg/kg。將藥劑與土壤充分混合后攤開陰干,裝入培養(yǎng)缽(深度為16 cm)中備用。
除去玉米種子包衣劑,經(jīng)0.5%次氯酸鈉溶液表面消毒后,加入適量無菌水于室溫下浸泡催芽,露白后播種于1.3所述的培養(yǎng)缽中,試驗重復3次,以加入等量甲醇的土壤為對照。置于溫室內(nèi),溫室溫度為白天28℃,夜晚18℃,自然光照,每5 d澆水100 mL。10 d后測量玉米幼苗株高和地上部鮮重。
用SPSS 20.0軟件的Probit回歸模型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以處理組抑制玉米種子萌發(fā)數(shù)、株高或鮮重為響應(yīng)頻率,以對照組玉米種子萌發(fā)數(shù)、株高或鮮重為觀測值,濃度為協(xié)變量,轉(zhuǎn)換對數(shù),抑制率幾率值(y)和濃度對數(shù)值(x)建立回歸方程(y=a+bx),當y=5時,求得x值并取反對數(shù),即為萌發(fā)抑制中濃度、株高抑制中濃度和鮮重抑制中濃度。
不同雜交玉米品種對土壤中咪唑乙煙酸的敏感性試驗結(jié)果見表2。研究結(jié)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種對咪唑乙煙酸敏感性存在差異。
表2 不同玉米品種對土壤中殘留咪唑乙煙酸的敏感性
(續(xù)表2)
在玉米種子萌發(fā)方面,咪唑乙煙酸對‘登海710’‘登海605’‘登海3622’‘明天695’‘良玉99’等37個品種抑制中濃度均大于3 mg/kg,且相互間無顯著性差異;對‘美德407’‘正大658’等10個品種的種子萌發(fā)對咪唑乙煙酸的敏感性較低,其中咪唑乙煙酸對‘先玉335’的抑制最為嚴重,抑制中濃度為0.158 mg/kg;其次為‘美德407’‘烏蘇里’‘蠡玉35’,抑制中濃度分別為0.160、0.377和1.061 mg/kg。
在玉米早期生長方面,不同玉米品種之間對咪唑乙煙酸的耐受性明顯不同,株高抑制中濃度介于0.155~2.230 mg/kg之間,鮮重抑制中濃度介于0.131~1.991 mg/kg之間。其中,‘登海533’對咪唑乙煙酸最敏感,株高抑制中濃度為0.155 mg/kg,鮮重抑制中濃度為0.131 mg/kg;其次表現(xiàn)較敏感的品種為‘良玉99’‘MY37’,株高抑制中濃度分別為0.187和0.175 mg/kg,鮮重抑制中濃度分別為0.139和0.157 mg/kg;‘紫金605’對咪唑乙煙酸耐受程度最高,株高、鮮重抑制中濃度分別為2.23和1.991 mg/kg,分別為‘登海533’的14.4和15.2倍;其次耐受性較高的玉米品種為‘登海710’‘登海605’‘NK815’‘德單123’‘萬盛107’,株高抑制中濃度分別為1.523、1.787、1.101、1.434和0.901 mg/kg,鮮重抑制中濃度分別為1.687、1.578、1.289、1.257和1.057 mg/kg,綜合來看,大部分耐藥性程度相對較高的玉米品種種子萌發(fā)不易受咪唑乙煙酸的影響。綜合以上研究結(jié)果,可得出以下結(jié)論:‘紫金605’‘登海710’‘登海605’‘NK815’‘德單123’‘萬盛107’等玉米品種對咪唑乙煙酸的耐受性較高,而‘登海533’‘良玉99’‘MY73’‘丹玉405’‘登海117’‘明天636’‘正大658’等玉米品種則對咪唑乙煙酸表現(xiàn)較為敏感,施用過咪唑乙煙酸地塊的下茬玉米品種的選擇需慎重。
咪唑乙煙酸活性高、殺草譜廣,但其在土壤中殘留時間較長,不僅影響土壤微生物結(jié)構(gòu)和土壤酶活性[11-12],還容易引起對后茬敏感作物的藥害。咪唑乙煙酸是內(nèi)蒙古及黑龍江大豆產(chǎn)區(qū)的主導除草劑品種,但由于其藥害問題嚴重制約了正常作物的輪作。前人研究表明,在咪唑乙煙酸施藥后12個月內(nèi)種植玉米,低劑量安全,高劑量下仍然對后茬玉米、小麥、棉花等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藥害,其中,在216 g/hm2處理下,與對照相比,顯著抑制玉米的株高和鮮重[13]。本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結(jié)果。
本研究在室內(nèi)條件下共測定了47個雜交玉米品種對土壤中咪唑乙煙酸殘留的敏感性。結(jié)果顯示,不同的玉米品種對咪唑乙煙酸的敏感性和耐受程度存在差異。因此,對于應(yīng)用過咪唑乙煙酸的地塊,在種植下茬玉米品種的選擇上需要慎重。當土壤中咪唑乙煙酸殘留濃度高于3 mg/kg時,雖然對大多數(shù)玉米品種的種子萌發(fā)影響較小,但會嚴重抑制玉米的生長;當土壤中咪唑乙煙酸殘留濃度介于0.125~3 mg/kg時,盡量選擇耐藥性相對較高的‘紫金605’‘登海710’‘登海605’‘NK815’‘德單123’‘萬盛107’等玉米品種,避免使用‘登海533’‘良玉99’‘MY73’‘丹玉405’‘登海117’等較為敏感的品種。
此外,咪唑乙煙酸在田間的降解速度與光照、溫度、土壤濕度、土壤類型、土壤微生物等因素有關(guān)[14]。隨著咪唑乙煙酸施藥時間的延長,對后茬作物的影響會逐漸降低。在大豆-玉米輪作田,生產(chǎn)中要控制咪唑乙煙酸的使用量。結(jié)合本次試驗結(jié)果,可優(yōu)先選擇下茬玉米‘紫金605’‘登海710’等品種輪作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