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雯文
(膠州市九龍鎮(zhèn)衛(wèi)生院 山東 青島 266300)
慢性宮頸炎在臨床中較為常見,發(fā)病率較高,近幾年來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臨床以下腹脹痛、繼發(fā)性尿路感染、白帶異常、月經(jīng)不調等為主要表現(xiàn)。病原體伴有較強隱匿性,多存于宮頸膜內,進而引發(fā)慢性炎癥反應?;颊叽_診后若不及時治療,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還給危及其生命安全。有研究指出,慢性宮頸炎治療期間輔以有效護理干預可促進生活質量提升,改善患者預后[1]。本研究選取于我院接受治療慢性宮頸炎患者96例,其中48例干預方式以常規(guī)護理為主,另外48例干預方式為針對性護理,探究分析其應用效果,現(xiàn)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96例慢性宮頸炎患者,采取隨機1:1比例分為對照組(n=48)與試驗組(n=48)。其中對照組年齡31~46歲,平均年齡(42.41±3.48)歲,病程4個月~4年,平均病程(2.34±0.75)年。試驗組年齡30~48歲,平均年齡(42.79±3.56)歲,病程4個月~5年,平均病程(2.47±0.79)年。納入標準:(1)2組患者均確診為慢性宮頸炎;(2)患者及其家屬知曉且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精神疾??;(2)認知功能障礙;(3)嚴重臟器功能不全;(4)合并惡性腫瘤;(5)免疫功能障礙。對比分析2組病程、年齡等臨床資料,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護理以常規(guī)護理為主。試驗組護理以針對性護理為主,內容如下:其一,針對性健康宣教。護理人員依據(jù)患者文化情況采用合理的語言講解慢性宮頸炎發(fā)病機制、治療方法等疾病相關知識,提升患者疾病知識掌握率,還可以通過發(fā)放宣傳資料等方式,使患者進一步了解疾病,促進其依從性提升。其二,針對性心理護理。多數(shù)患者在發(fā)病期間以出現(xiàn)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主動與患者交談,全面分析其心理變化情況,以此開展心理干預。通過溝通交流及健康宣教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信心,確保治療有序進行。若患者抑郁、焦慮明顯,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將自身不良情緒宣泄出來,予以心理疏導,使患者以積極心態(tài)面對疾病。其三,針對性護理。治療給藥方式多以陰道用藥為主,多數(shù)患者缺乏相關知識,護理人員應將用藥方法預先講解給患者,并告知可能引發(fā)的不良反應,使患者做好心理準備,以免引發(fā)不良情緒。治療前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禁止盆浴、發(fā)生性生活,并對患者各項體征變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充分做好術前準備,治療期間包對患者陰道進行保護。告知患者陰道流黃水為正?,F(xiàn)象,防止其出現(xiàn)負面情緒。
應用我院自制滿意度問卷表評價兩組患者滿意度,分為十分滿意(>85分)、滿意(70~85分)、不滿意(<70分),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應用生活質量評價量表評估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情況。包括綜合能力、社會功能、精神狀態(tài)、生理機能四個項目,每個項目25分,滿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
分別于護理前后,應用SAS自評量表、SDS自評量表對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低于50分提示無抑郁、焦慮,超過50分提示有抑郁、焦慮,分數(shù)越高代表抑郁、焦慮越嚴重。
應用我院自擬疾病知識知曉評估量表對兩組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估,總分100分,超過90分提示完全知曉;60~90分提示部分知曉,低于60分提示不知曉,疾病知識知曉率=(完全知曉例數(shù)+部分知曉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對兩組患者依從性進行評估,分為不依從、部分依從及完全依從三個級別,依從率=部分依從率+完全依從率。
各項數(shù)據(jù)分析比較均由統(tǒng)計學軟件完成,主要應用SPSS24.0統(tǒng)計學軟件,t用于檢驗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焦慮及生活質量評分,χ2用于檢驗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疾病知識知曉率及依從率,以P<0.05代表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與對照組滿意度分別為97.92%、79.17%,試驗組較對照組高,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護理滿意度對比分析[n(%)]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在護理前比較,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均有所提升,試驗組提升效果更顯著,兩組比較,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析
兩組患者抑郁、焦慮評分在護理前比較,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均有所降低,試驗組降低效果更顯著,兩組比較,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對比分析(分)
試驗組與對照組疾病知識知曉率分別為95.83%、77.08%,試驗組較對照組高,兩組比較,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疾病知識知曉率對比分析[n(%)]
試驗組與對照組依從率分別為97.92%、75.00%,試驗組較對照組高,兩組比較,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依從率對比分析[n(%)]
慢性宮頸炎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其作為婦科疾病的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發(fā)病群體以育齡期女性為主,近幾年來,發(fā)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且趨于年輕化發(fā)展,導致患者女性心理出現(xiàn)問題,同時影響其生活質量響、[2]。有研究指出,已婚婦女發(fā)病率高于未婚婦女。慢性宮頸炎發(fā)病與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腸球菌等有關。宮頸受到病原微生物、細菌侵襲后導致宮頸黏膜皺襞增多,增加治療難度,加之病情易反復發(fā)作,進而引發(fā)慢性宮頸炎。臨床以外陰瘙癢、白帶增多、腰骶部疼痛或下腹部疼痛為主要表現(xiàn),若不及時治療極易造成女性不孕。因此,需要對其實施有效治療、護理,以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提升[3]。慢性宮頸炎具備頑固性特征,機體遭受病原體侵襲后加大治療難度,甚至導致病情反復發(fā)作。目前,臨床治療以物理手術治療為主,治療期間輔以有效干預措施可促進預后效果提升[4]。
以往多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方式,經(jīng)大量臨床研究證實,效果較差[5]。針對性護理作為全新的一種干預模式,遵循“以患者為中心”護理原則,充分考慮患者實際情況,加強健康宣教、心理疏導等,糾正患者負面情緒,促進其生活質量提升[6]。多數(shù)慢性宮頸炎患者缺乏疾病認知,護理人員將疾病相關知識耐心講解給患者,能夠增強患者對疾病認知,促進患者依從性提升[7]。本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患者疾病知識知曉率為95.83%較對照組的77.08%高。試驗組患者依從率為97.92%較對照組的75.00%高。提示針對性護理能夠促進患者疾病知曉率及依從率提升。由于慢性宮頸炎患者過于擔心疾病,導致其出現(xiàn)抑郁、恐慌等負性心理,給治療效果帶來不良影響。針對性護理通過加強健康宣教,依據(jù)患者心理變化情況實施個性化心理疏導,糾正患者存在不良情緒[8]。本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后試驗組患者抑郁、焦慮評分均較對照組低。提示針對性護理可有效調節(jié)患者存在不良心理。本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7.92%較對照組的79.17%高。針對性護理依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開展護理工作,更易被患者接受[9]。提示針對性護理可促進患者護理滿意度提升。針對性護理增強患者疾病認知,糾正患者負面情緒,故促進生活質量提升[10]。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在護理前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護理后均提高,但試驗組提高效果明顯。針對性護理通過多元化方式,增強患者治療信心,糾正其不良情緒,提高其對疾病認知,有利于疾病康復,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綜上所述,慢性宮頸炎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可提高護理滿意度,促進生活質量提升,還可糾正患者存在負面情緒,增強患者疾病知識認知,促進依從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