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崗》是藏族劇作家尼瑪頓珠從業(yè)二十幾年來的漢語作品精選集,包括三個話劇劇本和一個電影劇本。其三個話劇劇本都已經在舞臺上公開演出過:《情滿草原》是一部給建黨80 周年和自治區(qū)和平解放50周年獻的作品;《扎西崗》是一部西藏農村題材話劇,是慶祝改革開放30周年的獻劇,獲得第十三屆文華大獎特別獎;《宗山往事》是為紀念西藏江孜抗英斗爭100 周年而作的作品。電影劇本《陽光下的西藏》寫了藏族工程師建設新西藏的故事,尚未公開發(fā)表過。
霍巍
本書是一部記錄霍巍教授在“第三極”青藏高原開展考古發(fā)掘工作過程中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的考古手記。作為一本帶領大眾走進考古現(xiàn)場的通俗讀物,本書收錄了霍巍教授多年來在第三極考古工作中寫下的數(shù)十篇隨筆,以在青藏高原開展的重要考古工作和一手田野考察資料為基礎,生動記錄了作者在發(fā)掘、調查以卡若、曲貢、藏王陵等為代表的西藏古文化遺址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感受和思考,是認識第三極文明的生動文本,展現(xiàn)了青藏高原繁盛多彩的古代文化,以及青藏高原諸多民族交流融合的歷史圖景。
鄧備
全書共21 萬字,是國內罕見的格薩爾史詩說唱口述史著作。該書對四川涉藏地區(qū)的格薩爾傳承人和學者進行訪談,系統(tǒng)記錄四川涉藏地區(qū)格薩爾說唱藝人掌握的知識與技藝,為后人傳承、研究、宣傳、利用格薩爾留下寶貴資料,對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要意義。
格薩爾已經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陬^說唱是格薩爾的主要傳播方式。資深格薩爾學者降邊嘉措認為,說唱藝人是格薩爾史詩最直接的創(chuàng)作者、繼承者和傳播者,是最優(yōu)秀、最受群眾歡迎的人民詩人。
西藏人文地理
彼地彼方,陌生風景。這里有最圣潔的山,最純潔的水,最純凈的靈魂,這里是藍色星球最后的凈土,這里是大美西藏。
農村金融是現(xiàn)代農村經濟的核心,要實現(xiàn)農業(yè)發(fā)展、農村繁榮和農民增收,離不開金融的強有力支持。由于農業(yè)是弱質產業(yè),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商業(yè)銀行開展農村金融業(yè)務的成本高、風險大、回報率低,往往面臨更大的經營壓力,因此僅僅靠商業(yè)性金融機構服務農業(yè)和農村發(fā)展顯然不夠。而且,農業(yè)的外部性特征較強,也要求政府給予必要的支持。政府可以通過開發(fā)性、政策性金融,為農業(yè)發(fā)展、鄉(xiāng)村振興提供強大的支持。
阿里地區(qū)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是中國富于原始隱秘、歷史人文、神秘宗教色彩的一個獨特地域。這里是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苯教、古耆那教共同認定的宇宙中心,神山岡仁波齊與圣湖瑪旁雍措交相輝映。
劉德瀕、劉雪松
這部劇通過藏人說藏人的形式,力求真實還原那個時候西藏真實的風土人情和日常生活。借扎西頓珠這個人物,講述了他為推翻西藏農奴制度的傳奇一生。
十三世達賴喇嘛圓寂后,引發(fā)了西藏大領主間的權力之爭。其中以德勒噶倫和仁欽噶倫之間的斗爭尤為甚。狡猾奸詐的仁欽噶倫設置陷阱,讓德勒一方受到大打擊。病弱的德勒最擔心的莫過于正從印度回拉薩的兒子的安危。而另一方面,云游喇嘛扎西頓珠也在從印度回來的路上,意外遇到了和自己外貌相似的德勒少爺。但他殊不知,一起掉包事件正在醞釀之中。而西藏的命運也在不久的日后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王文杰 孔笙
故事發(fā)生在一九四二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
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進入到最艱苦的階段,緬甸淪陷,日軍侵犯云南的畹町、龍陵、騰沖,滇緬公路被迫中斷,由此,最后一條通往中國戰(zhàn)區(qū)的通道也被切斷,使外國援華的物資無法從緬甸運入中國。 在中華民族處于危難之時,貫穿滇、川、藏直達印度出??诘牟桉R古道成了唯一能運送國際援華物資的地面通道。拉薩,成為了中國大西南商旅云集的商業(yè)大城市。這時候藏族、漢族、納西族、白族、普米族、回族、彝族各民族的馬幫組成浩浩蕩蕩的民間商隊,延續(xù)著他們世世代代血脈相連的命運,走上茶馬古道。
謝飛
暑假,達娃回拉薩看望多年不見的姥爺和姥姥,正遇到姥爺病重、去世。在看護病人和料理喪事的過程中,姥姥益西卓瑪給她講述了自己曲折的一生,講述了五十年來,她與三個男人的愛恨恩怨……
益西卓瑪老人一生的婚戀恩怨經歷并不特別,在各民族、各時代的生活中常常都會遇到。但是,半個世紀以來西藏地區(qū)從農奴制到現(xiàn)代社會的巨大變遷,以及藏民族獨特的宗教文化,對命運與輪回的信仰的人文精神,卻使她的故事飽含了豐富、獨特的審美價值。
窮達
本劇于1964年由西藏話劇團創(chuàng)作演出。作為一部經典之作,該劇不僅真實地再現(xiàn)了民主改革前舊西藏的黑暗歷史,而且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塑造了令人難忘的藏族兒女形象。講述了西藏民主改革前,扎西與央金這對農奴戀人在莊園主索朗珠馬和朗色活佛的百般阻撓下不能完婚,于是,央金腹中的孩子成了“不準出生的人”。孩子出生后,鐵匠格桑夫妻把央金生下的孩子說成是自己親生的,孩子才逃過一劫。隨后,央金被逼投江殞命,鐵匠格桑離家出逃,格桑之妻曲珍受牽連被施以酷刑身亡。從此,扎西與女兒雖時常相見,但卻不能相認。民主改革后,父女得以相認團聚。扎西的女兒尼瑪在黨的培養(yǎng)下,成為西藏公學(西藏民族大學前身)的一名青年藏族學生,畢業(yè)后投身西藏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并見證了雪域高原歷史巨變。
那曲河進入比如縣后,稱為怒江。文成公主的雕像就屹立在分界點旁。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從大唐首都長安啟程,帶著宗室囑托和唐蕃世代通好的美好憧憬,毅然踏上了遠去吐蕃的路程,納雪,就是今天的比如縣,是文成公主進藏的唐蕃古道上重要一站。到達納雪后,公主因舟車勞頓十分疲乏,見這里溫泉遍布,沐浴后神清氣爽,便決定在此停留休息。公主停留期間,做了大量福澤當?shù)孛癖姷氖?,深受愛戴,那曲河也因此在比如縣被稱為怒江。
普布次仁
該片講述了1904年,英帝國主義對我國西藏發(fā)動了第二次侵略戰(zhàn)爭,面對強大的敵人,西藏各族人民不畏強暴,在乃寧寺、宗山炮臺等地與侵略者開展了殊死搏斗的故事。
劇中還塑造了高督司、德林代本、大活佛、侍女巴桑等藏漢各族人民優(yōu)秀兒女的群體形象,藝術地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在反對列強、走向共和的偉大歷史進程中,西藏與祖國同命運,共患難,息息相關。深情歌頌了藏族人民善良、智慧、不畏強暴、視死如歸的偉大精神。以歷史告訴后人特別是年輕人,不忘國家、民族因貧弱而飽受欺凌的恥辱,團結一心,奮發(fā)圖強,為建設更加幸福、美好的社會主義新西藏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