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梅,張 京,李巧云,莊季昕,牛吉山
(1.河南農業(yè)大學農學院,河南鄭州450046;2.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小麥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河南鄭州450046)
BES1(brassinosteroid insensitive 1-EMS-suppressor 1)是一類植物特有的轉錄因子家族。Yin等利用化學誘變劑甲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誘變擬南芥突變體,首次篩選到油菜素內酯(BR)受體抑制因子BES1?;蛟谡{節(jié)植物體內BR信號通路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當植物體內BR信號被激活后,基因直接或間接地與其他轉錄因子結合,調節(jié)靶基因的表達,如基因通過調節(jié)根尖分生組織發(fā)育基因的表達,控制根的發(fā)育;基因也可以通過植物莖尖分枝改變植株結構,影響作物產(chǎn)量。除介導BR信號傳導外,基因還參與植物體內脫落酸(ABA)、赤霉素(GA)以及光等信號轉導途徑,如基因通過抑制基因的表達,使得ABA信號轉導受阻,導致苗期發(fā)育緩慢;還可以通過調控miR396d的表達水平,調節(jié)其靶基因的表達,而基因參與GA合成以及信號傳導,控制植株的形態(tài)構成。
基因自發(fā)現(xiàn)以來,其功能研究主要圍繞模式作物擬南芥進行研究。近年來,家族基因在小麥、玉米等農作物中陸續(xù)被克隆或鑒定。()作為基因家族中的重要成員,在植物正常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Chen等發(fā)現(xiàn),基因突變可導致擬南芥花藥絨氈層細胞的異常發(fā)育。Tomoyuki等發(fā)現(xiàn),BEH3作為一個潛在的干細胞調節(jié)因子,對維管束細胞的穩(wěn)定發(fā)育具有重要意義。Nguyen等發(fā)現(xiàn),在擬南芥中,可通過泛素化和BR信號轉導,在滲透應激反應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本課題組前期已對小麥基因家族成員進行了鑒定和分析,發(fā)現(xiàn)基因在小麥根和穗中均具有較高的表達水平。在此基礎上,本研究擬克隆基因,并對的3個同源基因的基因結構、系統(tǒng)進化以及時空表達模式進行系統(tǒng)分析,以期為進一步解析基因在小麥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奠定基礎。
供試小麥品種為中國春(Chinese Spring),于2020-2021年度種植于河南省鄭州市滎陽市豫龍鎮(zhèn)后王村試驗基地(34°25′N, 115°39′E)。種植間距和肥水管理按照常規(guī)田間管理。取處于雌雄蕊分化期的根、莖、葉、幼穗以及抽穗期的雌蕊和雄蕊,取樣后立即置于液氮中保存。
本課題組前期研究結果顯示,小麥基因家族中具有3個典型的組織特異性表達基因(轉錄本ID分別為TraesCS3A02G139000.1、TraesCS3B02G156600.1、TraesCS3D02G139300.1),根據(jù)蛋白質數(shù)據(jù)庫(https://www.uniprot.org/)的注釋信息和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對3個基因暫命名為、、,從Ensemble Plants數(shù)據(jù)庫(http://plants.ensembl.org/)中獲取相應的基因編碼區(qū)序列和蛋白序列,通過Pfam(http://pfam.xfam.org/)和SMART(http://smart.embl-heidelberg.de/)共同預測并驗證、和基因編碼蛋白的保守結構域。用MEGA 7.0軟件對普通小麥(L.)以及親緣關系較近的10個物種的氨基酸序列進行多重序列比對,用鄰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進化樹,通過DNAMAN 6.0將序列比對結果可視化。
1.5.1 不同組織的表達模式分析
表1 本研究使用的引物信息
1.5.2 ABA脅迫處理下基因的表達模式分析
選擇籽粒飽滿的中國春種子,經(jīng)75%乙醇以及0.2%的次氯酸鈉消毒后,將種子鋪在裝有滅菌濾紙的培養(yǎng)皿中,置于培養(yǎng)箱中進行培養(yǎng),培養(yǎng)箱參數(shù)設置參考文獻中的參數(shù)。待培養(yǎng)至兩葉一心期時,用100 μmol·L的ABA處理,分別在處理后0、4、8、12和24 h取中國春的葉片,提取各處理幼苗的總RNA,反轉錄為cDNA后進行qRT-PCR,cDNA的合成同1.2,qRT-PCR所用引物以及擴增體系和擴增程序方法同1.5.1。
以中國春幼穗組織的cDNA為模板,利用/B-F/R、-F/R兩對引物序列(表1)分別對、、基因進行克隆,其中和所用的引物序列相同。PCR擴增結果(圖1)顯示,這3個基因均在1 000 bp處得到與預期大小一致的目標條帶。將擴增產(chǎn)物回收純化后連接至pESI-T載體,并轉化大腸桿菌DH5α,根據(jù)菌落PCR結果,挑選陽性單克隆進行測序,發(fā)現(xiàn)、、與TraesCS3A02G139000.1、TraesCS3B02G156600.1、TraesCS3D02G139300.1的編碼區(qū)序列完全一致。編碼區(qū)序列比對結果表明,、和均包含2個外顯子,和基因的序列相似性為94.68%,和基因的序列相似性為94.15%,和基因的序列相似性為95.73%。
M: DL2000; A: TaBEH3-A; B: TaBEH3-B; D: TaBEH3-D.
對基因上游2 000 bp的序列進行啟動子序列分析,結果(圖2)發(fā)現(xiàn),、和的啟動子區(qū)域含有大量與植物生長發(fā)育、激素響應相關的順式作用元件。其中,生長素響應元件(AuxRR-core)僅存在于基因中,茉莉酸甲酯響應元件(CGTCA-motif)僅存在于和基因中,水楊酸響應元件(TCA-ele-ment)僅存在于和基因中。此外,分生組織表達元件(CAT-box)和脫落酸響應元件(ABRE)在3個基因的啟動子序列中普遍存在。推測、和基因對植物的組織分化具有重要作用,且對ABA的響應機制具有極高的相似性。
圖2 小麥 TaBEH3基因啟動子的順式作用元件分析
對、和基因編碼的蛋白序列進行比對發(fā)現(xiàn)(圖3),、和基因分別編碼356、354和358個氨基酸,3條蛋白序列之間共存在4個氨基酸差異,且差異氨基酸都存在于C端,TaBEH3蛋白保守結構域的氨基酸序列并未發(fā)生任何改變,均含有完整的基因家族結構域。綜上所述,基因在小麥進化過程中十分保守。
紅色方框為TaBEH3蛋白的保守結構域。
利用小麥TaBEH3蛋白與其他物種BEH3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構建進化樹,結果(圖4)表明,13條氨基酸序列聚類成兩個大類,其中擬南芥()、粳稻()、玉米()、高粱()和谷子()聚為一類,且TaBEH3蛋白與擬南芥和粳稻BEH3蛋白親緣關系較遠;普通小麥()、烏拉爾圖小麥()、二粒小麥()、粗山羊草()、大麥()和二穗短柄草()這幾個麥類作物聚為一類,表明TaBEH3蛋白在麥類作物中具有較高的保守性。
圖4 小麥TaBEH3蛋白與其同源序列的系統(tǒng)進化樹
2.4.1 小麥基因在不同組織中的表達模式
對基因在小麥雌雄蕊分化期的根、莖、葉、幼穗以及抽穗期的雌蕊和雄蕊進行表達模式分析,結果(圖5)表明,、和基因在不同組織中的表達模式具有極高的相似性,在各個組織中均有表達,但在不同組織中的表達量有差異。與、和基國在根中的表達量相比,、和基因在抽穗期的雌蕊和雄蕊中均具有較高的表達量,且差異達顯著或極顯著水平,表明基因在花器官的發(fā)育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和基因在葉和穗中的表達量較低,與在根中的表達量之間差異達顯著或極顯著水平;、和基因在根和莖中的表達量均無顯著差異。
*和**分別表示 TaBEH3-A、 TaBEH3-B和 TaBEH3-D基因的表達量與根組織中的表達量差異達到顯著(P<0.05)和極顯著(P<0.01)水平。
2.4.2 小麥基因在ABA脅迫處理下的表達模式
對基因在ABA脅迫處理下的表達模式進行分析,結果(圖6)表明,ABA脅迫處理下,、和基因在ABA脅迫處理后的變化趨勢具有相似性,均表現(xiàn)為先上升后下降的變化趨勢,在脅迫處理12 h時表達量達到最高。基因在脅迫處理8、12和24 h時的表達量顯著高于脅迫處理0和4 h時的表達量,和在脅迫處理8和12 h時的表達量顯著高于脅迫處理0、4和24 h的表達量。
**表示 TaBEH3基因的表達量與ABA處理0 h相比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
目前,已在149種植物中發(fā)現(xiàn)了BES1轉錄因子。普通小麥是典型的具有AABBDD基因組的異源六倍體,其基因組在所有禾本科作物基因組中最為龐大。本課題組前期對小麥基因家族進行鑒定和分析,發(fā)掘出3個在小麥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基因。本研究根據(jù)蛋白質數(shù)據(jù)庫中這3個基因的注釋信息和在染色體上的位置暫命名為、和。對、和進行基因結構和表達模式分析發(fā)現(xiàn),3個基因的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且其表達模式也表現(xiàn)出相似性,這與Pfeifer等的研究結果一致。
ABA是植物體內一種重要的內源激素,在植物生長發(fā)育和抗逆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Jiang等研究發(fā)現(xiàn),基因對BR激素信號調控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發(fā)現(xiàn),、和基因響應ABA激素脅迫,且其響應ABA脅迫的表達模式也高度相似,推測是由于3個基因的啟動子區(qū)域普遍存在ABA響應元件(ABRE)而導致感知信號能力相似。Zhang等發(fā)現(xiàn),外源ABA與BR的信號轉導具有相互作用,BR響應基因/的表達受ABA調控。通過對基因啟動子分析發(fā)現(xiàn),啟動子區(qū)域含有大量與植物生長發(fā)育、激素響應相關的順式作用元件。推測基因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其他激素在植物體內的穩(wěn)態(tài)調節(jié)過程,如生長素和BR在光形態(tài)建成過程中共同控制植物生長,而植物生長素調控的轉錄因子ARF5和基因共同調控與植物生長發(fā)育相關基因的表達,進而調節(jié)植物生長。此外,基因通過和GA信號負調控因子DELLA蛋白的結合,調控靶基因的表達,從而達到調控細胞伸長的目的。
基因作為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員之一,目前已被證實其在保證植物正常生長發(fā)育和維持植物形態(tài)構成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基因在小麥中的研究報道還相對較少,有必要進一步研究基因在小麥生長發(fā)育中的作用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