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偉利 薛磊 李洋 司常星 王金芳 尹鳳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種常見的、可預防和治療的慢性氣道疾病,其特征為持續(xù)氣流受限和相應的呼吸系統(tǒng)癥狀[1]。血嗜酸性粒細胞(eosinophil EOS)作為重要的生物標志物,可指導穩(wěn)定期慢阻肺的治療。目前對于血EOS與COPD患者的預后關系,臨床研究尚無統(tǒng)一結論。Ajmal Jabarkhil團隊研究[2]顯示,血EOS≥300個/mm3的COPD患者,短期預后效果好,三年死亡率顯著低于低EOS組患者。ZhangYing團隊[3]通過對241例COPD患者隨訪5年,發(fā)現(xiàn)血EOS≥150個/mm3的COPD患者全因死亡率較對照組降低。但真實世界中急性加重期(AECOPD)住院患者死亡與血EOS關系研究較少。我們回顧性分析382例住院患者臨床資料,探討血EOS水平與患者住院結局的相關性,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
一、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住院治療的428例AECOPD患者臨床資料,42例患者合并支氣管哮喘或過敏性鼻炎,4例患者入院前靜脈應用甲潑尼龍,最終納入382例患者,其中出院患者346例,住院死亡36例。本研究通過北京市大興區(qū)人民醫(yī)院倫理審查,倫理號(20201221LLKYLX-2-33)。納入標準:①診斷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2013 年修訂版)》中AECOPD的診斷標準:肺功能FEV1/FVC<0.7(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后),急性加重定義為患者呼吸道癥狀急性惡化,導致需要額外治療;②年齡≥40歲;排除標準:①患有可引起 EOS增高相關疾病: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疾病、EOS增多癥、血液系統(tǒng)相關疾病及寄生蟲感染; ②需長期口服激素治療疾病和院前72小時內口服或靜脈使用糖皮質激素患者;③合并肺炎、支氣管擴張癥、肺栓塞、間質性肺病、肺癌或其他慢性肺病,影響患者預后。
二、 方法
收集患者基本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shù)(BMI)、吸煙史、合并癥、并發(fā)癥,入院未治療的血常規(guī)、C-反應蛋白(CRP)、D-二聚體、動脈血氣分析、肺功能、生活質量評分,以及住院期間糖皮質激素使用情況、住院天數(shù)等。按血EOS計數(shù)100個/mm3及300個/mm3為界定值進行分組。
三、 統(tǒng)計學方法
一、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所有患者均有肺功能支持慢阻肺診斷,但病情較重,大部分患者末次住院無法配合肺功能檢查,入院肺功能有效值共126例,其中存活組102例,死亡組2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吸煙、BMI、合并癥、血氣分析、FEV1/FVC、白細胞總數(shù)、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CRP、全身應用激素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兩組患者在年齡、血EOS、FEV1%pred、D-二聚體、mMRC、CAT評分及住院天數(shù)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二、 多因素Logistic回歸結果
單因素分析中P<0.05的變量:年齡,血EOS,D-二聚體,F(xiàn)EV1%pred,mMRC,CAT評分及住院天數(shù)作為協(xié)變量,以住院死亡事件作為因變量,變量賦值情況(見表2)。采用逐步法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納入標準:α=0.05,剔除標準:α=0.1,結果顯示:住院AECOPD患者全因死亡危險因素為年齡≥70歲、FEV1%pred、mMRC、CAT評分,而血EOS、D-二聚體及住院天數(shù)與患者死亡無相關性(見表3)。
表2 變量賦值情況
表3 AECOPD住院患者全因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歸第一步
三、 不同EOS水平的AECOPD患者治療比較
高EOS患者全身激素用量少,抗生素應用少,住院時間短(見表4、5)。
表4 不同EOS水平的AECOPD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346)
COPD是一類異質性疾病,不同人群其發(fā)病機制、病理生理過程及治療了反應均存在很大差異。目前血EOS分類的界值也不同,大多以2%和4%來分類患者人群。有研究表明血EOS的絕對計數(shù)與百分比有相關性,150個/mm3與2%一致性可達到88%[4]。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 2020)推薦血嗜酸性粒細胞≥300個/mm3的COPD患者或伴有哮喘的患者吸入糖皮質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CS)治療,而血嗜酸性粒細胞≤100個/mm3的COPD患者不推薦應用ICS。所以,我們選擇按100個/mm3及300個/mm3為界定值來分組患者。
YangJia等[5]納入了1019例重癥AECOPD患者,分析了血EOS與患者住院死亡、住院天數(shù)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EOS升高,患者住院死亡率下降,住院天數(shù)減少。曲線下面積ROC分析界定值為0.35%(敏感性為59%,特異性為61%),這遠低于2%和4%,考慮與納入的重癥患者有關,但也反應了患者低EOS與AECOPD重疾病狀態(tài)有關。而另外一項研究[6],納入135例穩(wěn)定期COPD患者,隨訪6年,多次留取患者血EOS,COX回歸分析年齡、FEV1、SGRQ及CAT評分是患者死亡危險因素,而血EOS與預后、急性加重及COPD再住院均無相關性。需要說明的是,按100個/mm3及300個/mm3為界定值來分層患者,三組患者血EOS水平縱向比例是相對穩(wěn)定的。
表5 不同EOS水平的AECOPD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346)
我們的研究顯示,患者血EOS≤100個/mm3或≥300個/mm3時,死亡組與存活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Logistic回歸分析,EOS不是AECOPD患者短期預后的危險因素。 LvMeiyu等[7]研究表明,以2%為界定值,低EOS患者炎癥反應重,肺功能差,住院時間長,生活質量(mMRC及CAT評分高)差,死亡率也高。有意思的是,當EOS≥2%時,卻出現(xiàn)了不同的結果,與A組(2%≤EOS≤4%)相比,B組(EOS≥4%)患者生活質量(mMRC及CAT評分高)更差。作者推測低或高水平EOS都是免疫功能異常的一個表現(xiàn),直接或間接反映了EOS參與了COPD發(fā)病機制并影響預后。
本研究對住院患者的臨床治療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血EOS≥300個/mm3的高水平EOS患者住院時間短,抗生素應用少,對激素治療效果好。既往研究[8]發(fā)現(xiàn),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細菌菌落計數(shù)與EOS計數(shù)呈負相關,推測高EOS水平的COPD患者急性加重多由非感染因素引起。趙赟等[9]研究驗證了這一點,血EOS≥150個/mm3的EOS組患者急性加重期抗菌藥物的使用比例明顯低于非EOS組患者。
這是一項單中心回顧分析研究,納入的血EOS為入院時的單次數(shù)據(jù),且在急性加重期采集,受干擾因素較多,未考慮患者合并癥對預后的影響,今后需多中心大樣本量研究進一步證實。
綜上所述,真實世界中血EOS預測AECOPD住院患者短期預后的作用有限,但EOS水平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