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
明亮的月光會驚動喜鵲嗎?蟬怎么會在半夜里鳴叫呢?原來喜鵲對光線的變化極其敏感,月上時分,它們會被月光驚起,亂飛亂啼。蘇軾《杭州牡丹》中就有“月明驚鵲未安枝”的詩句。人們曾質(zhì)疑朱自清《荷塘月色》“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一句,特地半夜到荷塘邊去傾聽,果然聽到了蟬聲,可見蟬在夜里偶爾也會鳴叫。詞人這樣寫是以動襯靜,表現(xiàn)出鄉(xiāng)村夏夜的寧靜與如畫般的美。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此時此刻誰在說豐年呢?
有的解釋說,是種地的農(nóng)民。難道他們半夜不睡覺,還在談?wù)撠S收的事?有人說青蛙叫個不停,好像在訴說豐收的年景,似乎也很牽強。其實是詞人夜里趕路,聞著稻花的清香,聽著青蛙的歌聲,不由自語道:“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又或許根本沒有說,只是心里這么想而已。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數(shù)量詞“七八個”“兩三點”怎么出現(xiàn)在句子中間,而且數(shù)量這么少?
這兩句是倒裝句,即“天外七八個星,山前兩三點雨”。這兩個數(shù)量詞是虛指,形容數(shù)量少。天要下雨了,星星大多被烏云遮住了,詞人走到山前,有“兩三點雨”滴落到身上,所以這樣寫。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茅店”為啥稱“舊時”?“社林”是什么?詞人為什么要說“忽見”?
“茅店”是茅草蓋的旅店,因詞人曾住過,所以稱“舊時”?!吧纭笔峭恋貜R,這座廟就在一片樹林邊?!吧缌帧焙显谝黄穑梢娪迷~之簡練。詞人正尋找避雨之所,又有山嶺、樹林的阻隔,一時看不到不免心急。轉(zhuǎn)過彎,過了橋,發(fā)現(xiàn)那家小店竟然就在眼前,感到驚喜,所以要說“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