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嫣嫣
我向來不甚喜歡閩南的初春,它令人捉摸不透。
閩南入春,仿佛是一場猜謎游戲。
今年春節(jié)剛過,一場春雨,綿延了些時日。待雨停住,出門便能感覺到微微的綠意示好,頻頻的暖風拂面,但這時,人們還不會去想春天來了,憑借以往的經(jīng)驗,現(xiàn)在的春天不過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只是在調(diào)弦弄琴,還未曾奏響春天的樂章。踱步到公園,人們還是隨行攜帶著厚外套,樹上的鳥兒顯然也還未感受到春天的誠意,只是慵懶地在巢里坐觀云的舒卷。
春天的第一次光臨,只停留了短短的幾天,隨即氣溫又降下去了,有時甚至比冬天時還冷,但卻加深了人們對春天的期盼,因為春已經(jīng)將甜頭拋向了閩南的小城,像釀了一冬的酒,被時光傾泄而出,人們聞香,知道春天已姍姍而來,不愿再忍受如冬天般的嚴寒。孩子們唱著《春天在哪里》,用歌聲傳遞春天的信息,有紅的花、綠的樹、如鏡的湖面,春天在孩子們的眼眸里,堅定地撲閃著。
氣溫的反復起伏,偶有的晴天加持,讓人煩躁地等待著一個明朗痛快的季節(jié)??墒牵禾旆路鹬皇窃跁r間的罅隙中再次探個頭,像樹下稀稀拉拉的光影,風一吹又不見了。其實春天一直都在,你看路旁的黃花風鈴樹,它是春天的信使,黃色的花朵無比耀眼地立在枝上,沒有片葉點綴,作為醒目的信號最合適,一場春雨過后,雖落得滿地金甲,但枝上的花朵也依然挺括,那是時節(jié)賦予它的莊嚴。
當天氣再次晴暖起來時,小城的春天變得更明晰了,人們感受到春天的腳步近了,于是揪住春天拉開四季幕布的手,享受了一段春風拂面的清朗時光。大家循著季節(jié)的光影去找春天。公園里的人多了,有席地而坐賞風的,有昂著頭拉扯線放風箏的,有組隊喝聲踢球的……大家都在這開闊的草地上盡情地享受天青云白,遠看是一撮一撮的人們,他們各自游玩,風吹來了窸窸窣窣的聲響,讓人分不清來自何處;然而,當你置身于人群,你又能察覺到,這一切你都參與其中,大家仿佛是為了一起慶祝這場春的開幕式而奔赴。
漸漸地,平日里往來的路上,我在某一刻竟被花香沁滿口鼻,接連幾日又是如此,舒暢之余,才恍然發(fā)覺那些香氣是春天的通告,沒有大張旗鼓的吆喝,而是靜悄悄地,借花解語,隨風潛入。于是,春天好像真的來,門前被枝葉掩映的桂花,在四面來風中有了更濃郁的芬芳;地上開出的星星點點、墻角的攀藤爬蔓、直刺天際的大樹,都讓你覺得似乎藏有微香,春天的氣息就這樣從人的鼻息之下蔓延開來,使春天不再是眼睛的專利。
三月初,當人們以為春天向閩南的小城敞開胸懷時,一場陰郁的冷雨來得猝不及防。與天氣一起反復的還有疫情,疫情就像賽場上的哨聲,在哪邊響起,哪邊就停擺了。低溫伴隨著陰雨,寒冷與疫情不約而至,這座小城的春天好像也隨之停擺了,人們藏在房屋里,倚窗憑欄,望得再遠,也不過是那延綿的雨,一層覆過一層,在城市的上空蒸騰成蒼茫的霧,讓人看得不真實,像在夢里。開始下雨的那天,小城因疫情展開了全民核酸檢測,人們從天亮排到天黑,從陰天排到雨天。往常這樣的陰雨,只是春天的小插曲,有些情懷的人,還會誦讀“春雨貴如油、隨風潛入夜”等詩句,帶著萬物被滋潤的希望,候上幾天,等待晴光萬丈。但這次一連幾天的春雨,疫情稀釋了春天的濃度,讓我想起了陸游一首名為《春雨》的詩,他在詩中這樣寫道:“擁被聽春雨,殘燈一點春。吾兒歸漸進,何處宿長亭?!边@不就是現(xiàn)今疫情之下的寫照嗎?家中的父母牽掛著在外工作或求學的子女,不知這樣濕冷的雨夜他們宿于何處,飽暖如何。自然,那些留在本地或者馳援外地為疫情忙碌的工作人員,也是千萬個父母的孩子,更是令人牽掛。家,永遠是孩子們心中的春天。
轉(zhuǎn)眼間,四月到來,春光正盛,人間最美,三月的陰霾仿佛不曾來過。春天一直都在,并沒有因任何事情停駐。它們循著四季的軌跡,不緊不慢,不慌不忙,恰如其時,人類的手上并沒有時光的遙控,能操控大自然與萬物的規(guī)律。人們喜歡用草長鶯飛、百花齊放等美麗飛揚的成語來形容春天,春天被賦予了一年的希望,春天里種子塵封的秘密逐漸蘇醒開啟、花朵們繽紛的心事溢出、動物們的筋骨也活躍了起來……大自然里微觀或宏觀的生命挨過了冬季,在新的一年四季伊始有了新的注釋,這些是在時光里與人類生息相依的另一種生命的形態(tài)。
現(xiàn)代人固然知曉要愛護大自然,但是隨著知識科技的發(fā)展,我們在受益于人類對大自然的開拓與利用的同時,對大自然并無強烈地敬畏感。我們從大自然中不斷地汲取,待回頭,看千瘡百孔的大地、高山、森林、海洋,才幡然醒悟要補救。我們從古人留下的詩詞歌賦里不難感受到,古人面對高山的險峻、大地的無垠、海洋的幽深時,都伴隨著恐懼,有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敬畏心。唯有敬畏,才能尊重與共存。
山川湖海里有很多生命的秘密,對于自然的瞬息萬變,那些生活在自然之中的生物,有比人類更為敏銳的覺察。我想起我小時候住在魚苗場里,在對生活尚無太多感悟的年紀,我便知曉氣候?qū)ι畹挠绊憽R驗轲B(yǎng)魚苗除了需要技術(shù),還要靠天賞飯。天氣燠熱悶仄時,魚苗容易缺氧,有的魚苗耐不住,便紛紛翻白,我曾目睹池面浮滿了死魚的慘狀;臺風天,尤其是暴雨之下的臺風天,雨水使得池面上漲,狂流之下,魚兒也無法安生。面對這樣的情景,場里的人也只能“望洋興嘆”。在見識了大自然狂暴的威力之后,我產(chǎn)生了一個在現(xiàn)在看來很樸素但不過時的想法:風調(diào)雨順,我就有魚吃。這世間的生命不就是如此嗎?一物降一物,才使得這世界生息不絕。因此,在征服的同時,我們也要保持敬畏,謙卑地留有余地,就像閩南的回南天,它總伴隨春而至,所到之處都是濕噠噠的,我想這是春天到來時“達達”的馬蹄聲,“先聲奪人”告訴人們,要珍惜即將到來的春天。
大家對春天都有獨特的覺察。老人們最知春,長年累月的種植經(jīng)驗,讓他們熟識春季的種植規(guī)律,播撒種子的同時,也收獲果實,每到春天,婆婆總能及時地將時令的果蔬擺上餐桌;漁船識春,那些潛藏了一冬的水族紛紛上岸成為桌上珍饈;孩童們雖年幼,但是春天逃不過他們的眼睛,天上的雁群日漸成行、池里的蝌蚪成群結(jié)隊,蜜蜂蝴蝶也閑不下來;母親在張羅全家衣食住行時,更不會忽略了春天,衣物厚薄的置換、地板墻壁濕噠噠的回南天,這些都是母親關(guān)注的重點……
到了五月便已是暮春,春天在人間站穩(wěn)了腳跟。四時有序,在光陰的故事里,人們總能按圖索驥。一千個人心里,有一千個春天。在很多人的心中,一句溫暖人心的言語;一把雪中送炭的幫扶;盛放在社會各個角落,紅的、綠的、藍的等五顏六色的“志愿者”,都是美麗的“春天”。
心晴望窗,便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