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根
【考點透視】
閱讀文章要對篩選出來的信息進行整合,所謂整合,即歸納概括,就是要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對具體內容加以概括,對抽象內容加以闡發(fā),對含蓄內容加以解說等。這類題目大致包括以下幾種命題形式:一是對整篇文章的內容進行概括;二是概括某些自然段的主要內容;三是概括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
【答題技巧】
要想快速準確簡潔地概括主要內容,需掌握常見的概括文章內容的方法:
一是標題拓展法。借助文章標題概括,先要讀懂字面上表達的意思,再根據課文內容把課題擴展成一句完整的話,在此基礎上逐步進行豐滿,使表達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二是綜合要素法。抓住記敘文的“六要素”,先羅列出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再加以整理,形成一段表達通順的話。
三是段意合并法。先理清文章脈絡,寫出每段的意思,然后根據主次對段落進行取舍整合。
四是問題概括法。閱讀一篇文章時,我們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說明的是哪幾個問題,然后把這幾個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五是句子摘錄法。有的文章結構上有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或內容上有中心句,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內容。摘錄這些概括性的語句,稍加改動,就可以成為全文大意。
【典例解析】(2021·江蘇鎮(zhèn)江)
我坐了木船
葉圣陶
①從重慶到漢口,我坐了木船。
②木船危險,當然知道。一路上數不清的灘,礁石隨處都是,要出事,隨時可以出。還有盜匪——實在是最可憐的同胞,他們種地沒得吃,有力氣沒處出賣,當了兵經常餓肚皮,無可奈何只好出此下策?!偃缬鲆娏?,把鋪蓋或者身上衣服帶下去,也是異常難處的事兒。
③但是,回轉來想,從前沒有輪船,沒有飛機,歷來走川江的人都坐木船。就是如今,上上下下的還有許多人在那里坐木船,如果統(tǒng)計起來,人數該比坐輪船坐飛機的多。人家可以坐,我就不能坐嗎?我又不比人家高貴。至于危險,不考慮也罷。輪船飛機就不危險嗎?安步當車似乎最穩(wěn)妥了,可是人家屋檐邊也可以掉下一張瓦片來。要絕對避免危險就莫要做人。
④要坐輪船坐飛機,自然也有辦法。只要往各方去請托,找關系,或者干脆買張黑票。先說黑票,且不談付出超過定額的錢,力有不及,心有不甘,單單一個“黑”字,就叫你不愿領教。“黑”字表示作弊,表示越出常軌。你買黑票,無異同作弊,贊助越出常軌。一個人既不能獨立轉移風氣,也該在消極方面有所自守,邦同作弊,贊助越出常軌的事兒,總可以免了吧,——這自然是書生之見,不免通達的人一笑。
⑤再說請托找關系,聽人家說他們的經驗,簡直與謀差使一樣的麻煩。在傳達室恭候,在會客室恭候,幸而見了那要見的人,他聽說你要設法買船票,或是飛機票,愛理不理地答復你說:“困難呢……下個星期再來打聽吧……”于是你覺得好像有一線希望,又好像毫無把握,只得挨到下星期再去。跑了不知多少趟,總算有眉目了,又得往這一處簽字,那一處蓋章,看種種的臉色,候種種的傳喚,為的是得一份充分的證據,可以去換張票子。票子到手,身份可以改變了,什么機關的部屬,什么長的秘書,什么人的本人或是父親,或者姓名仍舊,或者必須改名換姓,總之要與你自己暫時脫離關系。最有味的是冒充什么部的士兵,非但改名換姓,還得穿上灰布棉軍服,腰間束條皮帶。我聽了這些,就死了請托找關系的念頭。即使餓得要死,也不定要去奉承顏色謀差使,為了一張票子去求教人家,不說我自己犯不著,人家也太費心。重慶的路又那么難走,公共汽車站排隊往往等上一個半鐘頭,天天為了票子去跑,實在吃不消。再說與自己暫時脫離關系,換上他人的身份,雖然人家不大愛惜名氣,我可不愿濫用那些名氣。我不是部屬,不是秘書,不是某人,不是某人的父親,我是我。我毫無成就,樣樣不長進,我可不愿與任何人易地而處,無論長期的或是暫時的。為了走一趟路,必須易地而處,在我總覺著像被剝奪了什么似的。至于穿灰布棉衣更為難了,為了走一趟路才穿上那套衣服,豈不褻瀆了那套衣服?褻瀆的人固然不少,我可總不忍——這一套又是書生之見。
⑥抱著書生之見,我決定坐木船。木船比不上輪船,更比不上飛機,千真萬確。可是絕對不用找關系,也無所謂黑票。你要船,找運輸行,或者自己到碼頭上去找,找著了,言明價錢,多少錢坐到漢口,每塊錢花得明明白白。在這一點上,我覺得木船好極了,我可以不說一句討情的話,不看一副難看的嘴臉,堂堂正正地憑我的身份東歸。這是大多數坐輪船坐飛機的朋友辦不到的,我可有這種驕傲。
⑦決定了之后,有兩位朋友特來勸阻,一位從李家沱,一位從柏濱,不怕水程跋涉,為的是關愛我,瞧得起我。他們說了種種理由,預想了種種可能的障害,結末說,還是再考慮一下的好。我真感謝他們,當然不敢說不必再行考慮,只好帶玩笑地說“吉人天相”安慰他們激動的心情?,F在,他們接到我平安到達的消息了,他們也真的安慰了。
(原載《消息半周刊》1946年第1期,有修改)
根據文章內容,補全“我坐了木船”的理由。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③不愿為買票請托找關系。 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試題解析】
此題要求考生根據文章內容,補全“我坐了木船”的理由,側重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要想準確理解文章的內容,需要對全文有個整體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點段落進行分析,最后再回歸整體的感知?!安辉笧橘I票請托找關系”出現在第⑤段,因此其他理由應該分布在前后段落中。從第③段“就是如今,上上下下的還有許多人在那里坐木船”“人家可以坐,我就不能坐嗎”可知坐木船的一個理由是:還有許多人坐木船。從第④段“先說黑票,且不談付出超過定額的錢,力有不及,心有不甘,單單一個黑字,就叫你不愿領教”可知作者第二個理由:不愿買黑票。從第⑥段“我可以不說一句討情的話,不看一副難看的嘴臉,堂堂正正憑我的身份東歸”可知最后一個理由:可以堂堂正正憑自己的身份東歸。
【新題演練】
奶奶的偏心事
錢永廣
①記憶中,奶奶總是和藹可親,對待每個孫輩,她總是憐愛有加。奶奶在97歲時無疾而終,讓我傷心不已。作為孫輩,在她去世后,我們才發(fā)現奶奶的偏心事真的不少。
②我小的時候,由于兄弟姐妹多,父母要養(yǎng)一家七口人,我們兄弟姐妹五人自然是吃不飽肚子。
③那一年,叔叔從縣城買回一臺黑白電視機。那可是全村第一臺電視機,每到晚上,全村的人吃過晚飯后,都會圍攏過來看電視。我那時上初中,正為備戰(zhàn)中考而忙碌。那天晚上,我在家里做作業(yè)時,聽見叔叔家又是聚集了全村的人在看《霍元甲》,那可是我最仰慕的武打片啊??晌业淖鳂I(yè)那么多,內心不禁焦急萬分。可越急,那道數學題越是解不開,我不禁傷心不已。
④正當我萬分焦急時,門忽然被打開了,奶奶悄悄地走到我身后,柔聲地說:“這孩子真用功,將來定能考上好大學,有這樣的孫子,也是奶奶上輩子修來的福分!好孫子,歇會兒,千萬別告訴別人,我?guī)闳ズ纫煌牍饒A湯,再回來做作業(yè)!”說完,奶奶便拉著我的手,來到奶奶家,為我盛了滿滿一大碗桂圓湯。
⑤喝了桂圓湯后,奶奶再次叮囑我,千萬不要將喝桂圓湯的事告訴任何人,因為奶奶的桂圓很少,之所以給我喝,是因為我很聰明,學習肯用功,所以奶奶才會獎賞我!
⑥聽了奶奶的話,再回到家做作業(yè)時,盡管叔叔家圍攏了一群興高采烈的人在看電視,可我的心漸漸安定下來,雖然夜晚那么冷,但因為喝了奶奶的桂圓湯,我感到渾身溫暖了許多,仿佛全身充滿了力量,所有的作業(yè)難題,就這樣一一被我解決了。
⑦后來,我上了高中,奶奶依然對我偏愛有加。那時,記得我每個周末從學?;丶?,奶奶總會問我學校的一些情況,最后奶奶總會從口袋里掏出十元錢,硬塞到我手里,說:“我有幾個孫子,就數你這個孫子最爭氣,來,這是奶奶獎勵給你的,將來一定要給奶奶爭口氣,考個好大學。”從奶奶手中拿過錢時,我就知道,我一定要為奶奶爭氣。我也會在父母面前沾沾自喜,告訴父母,奶奶最愛的孫子就是我。
⑧再后來,我上大學,更沒少得到奶奶的夸獎,直到我走上工作崗位,奶奶仍然對我偏愛有加??赡棠踢^世后,我們幾個孫輩聚在一起談論奶奶故事的時候,大哥說,如果不是奶奶對他特別偏愛,半夜把他叫去喝桂圓湯,小時候他哪里會想到要好好學習,哪里會想到將來要報答奶奶!正是因為奶奶對他期待的眼神,他才刻苦努力,有了今天令人羨慕的工作。
⑨想不到,大哥也曾喝過奶奶的桂圓湯。經大哥這么一說,我們這幾個孫輩,都把自己去喝過奶奶桂圓湯的事,給抖了出來。那一天,對著奶奶的遺像,我看見奶奶的笑容是那么慈祥而溫暖。我忽然明白,原來,奶奶在愛孫輩方面,真是演了一場“好戲”,她是以各個出擊的方式,用一碗碗桂圓湯,激發(fā)了我們對改變命運的渴望,并在漫漫人生中,一再溫暖著我們的心靈。
⑩奶奶雖然去世了,但作為孫輩,我們每個人都相信,奶奶在愛我們的時候,從來沒有偏心,只是她的愛,激勵了我們小時候一顆上進的心,現在只要想起奶奶曾經被我們認為的偏心事,我們依然會充滿溫暖和力量。
(選自《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1年第7期)
閱讀
練習
1.概括文中奶奶對“我”所做的偏心事。
2.第②段在表達上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奶奶對“我”真的“偏心”嗎?請簡要說說理由。
4.請用簡潔的文字概括奶奶這一人物形象。
參考答案:
1.備戰(zhàn)中考時,奶奶用桂圓湯獎賞“我”;讀高中時,奶奶獎勵“我”十元錢,鼓勵“我”要爭氣考個好大學;上大學以及走上工作崗位,更沒少得到奶奶的夸獎。2.交代背景,突出兄弟姐妹多、吃不飽肚子的家庭現狀,更有利于表現奶奶對“我們”的關愛,為下文的敘事作了鋪墊。3.沒有偏心,她對待其他孫輩也是同樣的關愛。奶奶在愛孫輩方面,演了一場“好戲”,她是以各個出擊的方式,激發(fā)了“我們”對改變命運的渴望,并在漫漫人生中,一再溫暖著“我們”的心靈。4.奶奶總是和藹可親,對待每個孫輩,她總是憐愛有加,奶奶善于激勵孫輩,她以各個出擊的方式,讓“我們”誤以為偏心,激勵了“我們”勤奮學習努力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