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程琤
黨報新聞報道工作中有一項不容忽視的重要內(nèi)容,就是要宣傳報道人民大眾,在報道中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tǒng)一。在新聞報道工作中,做到宣傳黨的主張有群眾的視角,反映人民呼聲有全局視野,將宣傳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呼聲有機結合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yǎng)結合起來,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和火熱生活,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中涌現(xiàn)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精神需求?!币虼耍h報新聞報道工作應當按照這一重要指示,用心雕琢,努力創(chuàng)作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zhì)的好作品。
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是黨報新聞報道工作義不容辭的職責。2020年,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qū)三八街道港利社區(qū)黨總支副書記、居委會副主任,曾獲“市五四青年獎章”“市三八紅旗手”“市優(yōu)秀少先隊輔導員”等榮譽的王珊珊同志被授予“第五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這名先進典型身上有哪些故事?她是如何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這是廣大受眾的興趣點,也是新聞報道的關注點。
在對這一典型的挖掘中,《拂曉報》記者一方面重視其多年來立足本職崗位多方位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在轄區(qū)小學開展“反浪費 倡節(jié)約 爭做節(jié)約好少年”主題教育活動、在社區(qū)設立未成年人心理咨詢室、帶領未成年人參觀博物館和禁毒學習基地、建立“港利社區(qū)公益活動招募群”等,以兩個部分的篇幅概括了王珊珊同志多年來的辛勤付出,并用“2015年以來,她累計組織參與各類未成年人活動1100余次,發(fā)表在市級各類媒體上的未成年人活動稿件達300余條”這一具體數(shù)據(jù)來反映這名同志工作的扎實和務實。
另一方面,記者在報道中提煉了兩個細節(jié),讓這一典型對未成年人的關懷與關愛細致入微。其一,在報道開頭,記者是這樣起筆的:“‘在孩子心中埋下陽光的種子,精心澆灌,花開只需交給時間?!跎荷涸谂笥讶飳戇^這樣一段話,這不僅是對膝下一雙子女的寄語,也是她對社區(qū)里的孩子們的殷殷期盼,更是對自己所從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目標和要求。話短情長,深愛無邊?!蔽⑿排笥讶锇l(fā)出的一些內(nèi)容,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反映了個人的思想、情緒、態(tài)度、心聲,記者敏銳地從采訪對象的微信朋友圈里發(fā)現(xiàn)了具有其個人特色的話語,將其作為整篇報道的開頭部分,讓這一典型借助現(xiàn)代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會使用的手機APP,達成了與讀者心靈上的交流。其二,在報道的第三部分,記者向讀者呈現(xiàn)了一個可愛溫馨的畫面。5歲的小茉莉生活在王珊珊所在轄區(qū)一戶殘疾困難單親家庭,她的母親患有小兒麻痹癥。王珊珊曾積極聯(lián)系有關單位幫扶這個家庭,改善其成長環(huán)境。后來,王珊珊有一次看到小茉莉喜歡到鄰居家看彈琴,喊她回家都戀戀不舍,就組織社區(qū)的愛心志愿者給孩子捐贈了一臺電子琴?!耙苍S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讓小茉莉心中萌發(fā)熱愛音樂的種子,繼而生根發(fā)芽,開出美麗的花朵?!庇浾哂脻M含深情的文字賦予王珊珊的善舉以真誠的贊許。
心存百姓情懷,筆下潤物無聲。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本質(zhì)上就是群眾工作,承擔著宣傳群眾、動員群眾、服務群眾的莊嚴使命。2021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全國各地都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很多地方都涌現(xiàn)出令人敬佩的人物典型。在安徽省宿州市泗縣,就有這樣一位“守陵老兵”進入了《拂曉報》記者的視線。在清明節(jié)來臨之際,2021年4月3日,《拂曉報》記者趕到了這位老兵家中進行采訪。
在報道中,記者首先點出了這名“守陵老兵”的不平凡:“他從1969年退伍返鄉(xiāng)開始,52年如一日,義務看守著這片埋葬著387名烈士的陵園。52年來,他從壯年到暮年,這片陵園更加松柏青翠?!绷攘葦?shù)語,用“52年”“387名烈士”這兩個信息,讓讀者的心靈受到了震撼。隨后,報道切入了采訪現(xiàn)場:“記者走進義務守陵52載的傷殘老兵趙賢軍的家,趙賢軍老人正戴著眼鏡翻閱關于黨史的書籍?!崩先烁嬖V記者,他自學黨史的目的,一方面是更深刻地了解黨史,做一名合格的共產(chǎn)黨員,另一方面是用來為到陵園祭掃烈士墓的學生與游客講解黨的光輝歷程。
身臨其境,方能感人至深。記者隨老人一起走出家門,到位于泗縣大楊鎮(zhèn)楊集村的泗縣東趙集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這個陵園就在老人自家屋后不遠處。在這一過程中,記者著重以直接引語來表現(xiàn)老人的紅色情懷——“這算啥,拄著拐還能走?!薄斑@就是烈士的家,俺們要盡心把這個家收拾得干干凈凈?!薄艾F(xiàn)在正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這個陵園就是個紅色教育基地,我希望有更多的共產(chǎn)黨員和群眾可以到烈士陵園里,緬懷先烈,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辟|(zhì)樸感人的話語,將這位老人對387名烈士的深情和對黨的無限忠誠表露無遺。為了更直觀地表現(xiàn)老人的典型形象,這篇報道配發(fā)了一張這名“守陵老兵”在家中自學黨史的新聞照片。照片中,老人鬢發(fā)斑白,戴著眼鏡,衣著樸素,坐在桌邊,翻看黨史書籍,左臂挽著拐杖。報道圖文并茂,有著較強的代入感,能使讀者深切感受到這名“守陵老兵”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所具有的典型示范意義,起到了較好的宣傳引導效果。
對于積極向上、溫暖勵志的榜樣人物,做好宣傳報道工作,激勵人民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這是黨報肩負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題中應有之義。2021年,東京殘奧會上,宿州姑娘張淼在8月29日的乒乓球女子單打TT4級比賽中獲得銅牌,9月3日,她與另兩位隊友組成的中國隊在乒乓球女子團體4-5級比賽中贏得金牌。接踵而來的喜訊,讓宿州人民為之振奮,為之自豪。《拂曉報》記者及時跟進,對這位坐在輪椅上的奧運健兒進行了采訪報道。
講故事才能打動人,講情感才能感染人。對于這樣一位為國爭光、為家鄉(xiāng)添彩的奧運選手,記者從她的人生歷程著手,以“命運多舛,堅強方可生存”“峰回路轉,偶遇啟蒙教練”“執(zhí)著追夢,前途一片光明”“風雨過后,‘鏗鏘玫瑰’傲然綻放”四個部分,將其成長過程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在第一部分中,記者交代出張淼兒時因患小兒麻痹癥成了一名殘疾人,“讓可愛的小姑娘變?yōu)榱恕垡硖焓埂?。到了上學的年紀,張淼也想去學校上學,“終于,在雙拐的陪伴下,張淼背起小書包,一步一停地挪向?qū)W校大門,開啟了求學之路?!彪m然上學要往返兩個小時,但7歲的小姑娘從沒有想過放棄。在第二、第三部分,記者著重描寫了張淼14歲偶遇啟蒙教練后在乒乓球訓練中的艱辛付出——“訓練結束后,她經(jīng)常偷偷‘加班’,練習發(fā)球?!薄捌古仪蜻\動員練習接球的時候是按盆計算的,普通的洗臉盆,滿滿一盆球,一天四練,從上午8點到晚上8點,普通隊員一天下來打五六盆球,張淼卻打了十多盆……”“我現(xiàn)在右手的無名指都變形了,但我非常熱愛這項運動。”日常訓練的辛苦,打消不了其對這項運動的熱愛,人物內(nèi)心的堅韌執(zhí)著可見一斑。在第四部分,記者簡要地列舉了張淼自2010 年至2017年在國內(nèi)外賽事中摘金奪銀的佳績后,用張淼的語言講述出在東京殘奧會奪得團體金牌的感受:“在和瑞典代表隊比賽時,分數(shù)一直落后,后來我們?nèi)齻€人一球一球地趕、一分一分地追,最終實現(xiàn)反超?!闭Z言樸實無華,情感真摯動人。
新聞漫畫《納入》 王琪/作(新華社發(fā))
關注人,關懷人;感動人,感染人。在黨報新聞報道中,只要用心、用情、用力去做好“人”這篇文章,做好典型報道,就能更好地發(fā)揮黨報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重要作用,增強黨報對廣大群眾的親和力、吸引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