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雙金
寒假中和老師備課,內容是王昌齡的《從軍行》。
我問老師:“‘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覀円话愣颊f‘烏云’‘紅云’‘彩云’,為什么王昌齡說‘長云’呢?”老師愣了一下,好像沒有想到這一層。
我私下里認為:“長云”一詞正寫出了邊塞獨特的風光。在遼闊的青海湖上,沒有任何遮蔽,極目望去,天空中漂浮的長長的烏云,遮住了太陽的光芒,連往日刺眼的雪山,也變得昏暗、蒼茫而壯闊。如果改成“青海烏云暗雪山”,就突顯不出邊塞獨有的遼闊蒼茫之感。這“長云”對于我們讀者來說是第一次遇到,是新鮮的詞語,值得好好玩味。
所謂新鮮的語言,就是讀者在閱讀經歷中,首次看到的、與眾不同的表達形式。它具有獨創(chuàng)性、新穎性,它突破了常規(guī)的語法規(guī)則,讓人眼前一亮,心頭一怔。對于這樣獨特的語言,我們讀者要多看幾眼,多問幾個為什么。這也能反映讀者的語言敏感性,看出我們的語感水平。
讀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我們的眼光自然駐目在“綠”字上?!熬G”不是形容詞嗎?為什么這里當作動詞用了呢?“綠”和“到、過、入、滿”相比,到底好在哪里呢?“又綠江南岸”,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慨呢?“春風又綠”和“照我還”之間有怎樣的內在聯(lián)系呢?……這就是新鮮的語言“綠”帶給我們的思考、啟發(fā)和魅力。
讀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我們會想:為什么三個名詞并列成為了句子?“枯藤”讓你想到了什么畫面?“枯藤老樹”又是怎樣的畫面?“昏鴉”是怎樣的烏鴉?這三個詞語連用整體在我們眼前呈現出怎樣的畫面?這畫面的色彩如何?為什么讓人感到如此壓抑,暮氣沉沉?這就是三個名詞連用這種新鮮的語言特有的意境。
新鮮的語言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也稱為“陌生化語言”?!澳吧笔侵缸髡邽榱烁玫乇砬檫_意,采取的一種異于常規(guī)的表現手法。它在內容與形式上違反人們習見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時在藝術上超越常境,打破形式邏輯卻又合乎情感邏輯,使讀者不但不覺得別扭,反而感到新穎別致,把人引入一個奇美的藝術之境?!澳吧本褪谴蚱瞥R?guī),造成新奇,它不是為奇而奇,而是用新穎的形式達成更好的情意效果。
梁曉聲在《慈母情深》中是這樣描寫母親轉身場景的:“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雙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的眼睛……”作者把“我的母親”三次置后,三次重復,目的是為了突出“我”熟悉的母親,在辛勤勞作時,“背直、轉身、望我”三個動作的突兀、艱難、陌生!“我”朝夕相處的母親,現在脊背是那么彎曲,身子是那么瘦弱,眼神是那么疲憊,這就是“我”的母親嗎?這三個毫不起眼的動作,直擊作者的心靈,讓作者無比震驚,無比慚愧!這三個“我的母親”就是作者心中的吶喊?。ó斎蛔詈笠痪渲小暗难劬Α比齻€字應該刪除)
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這一要素設計得好。它從三年級起就引導學生關注新鮮的語言,關注陌生化的表達。泰戈爾的《花的學校》一文編入該單元,里面充滿了新鮮的語言:
當雷云在天上轟響,六月的陣雨落下的時候,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媽媽,我真的覺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
“東風吹口笛”“花兒跑出來”“花朵在上學”,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美妙的語言。這樣的語言仿佛沾著露水,散發(fā)著清香,青翠欲滴!
新鮮的語言,味道真好。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